共和镇地图
共和镇相关地区地图:
工业概况
共和镇工业从90年代中期起步并快速发展,几年来全镇初步形成以电子灯饰、汽配、五金、制衣为支柱,资金技术密集型与劳动密集型企业相结合的工业发展格局。共和镇以市创建新材料产业基地为契机,致力于打造电子产业基地,已引进银雨灯饰有限公司、通天光电有限公司、广明源照明电器有限公司、香港世逸电子科技有限公司和世运电路科技有限公司等大型电子类生产企业,逐步形成产业优势及企业群体。目前已开发的工业区内共有外资、民营企业80多家,实际利用外资、民资超过20亿元。
2、黑龙江省梅里斯达斡尔族区共和镇
位于黑龙江省齐齐哈尔市梅里斯达斡尔族区境,西与龙江县毗邻。镇政府驻地距梅里斯区城区16.6公里。镇名源于驻地共和屯名。清同治初年称“喀拉屯”,1890年(清光绪十六年)称“哈拉坑子”,1947年建立村政权改称今名。共和镇一带,清代隶属齐齐哈尔副都统管辖。清末,先后隶属黑水厅和龙江府管辖。中华民国时期,隶属龙江县第三区管辖。东北沦陷后,初隶达胡店乡保,后改隶达胡店村。1945年“九三”抗日战争胜利后,1948年分隶龙江县第七区,和第八区管辖。1954年10月,划归齐齐哈尔市,隶属达呼店区管辖。1956年5月,并村划乡,设置共和乡。1958年12月,改称华丰人民公社共和管理区。1961年8月成立共和农业分社,1965年改称共和人民公社。1984年1月,改为共和乡。1990年9月,改设共和镇。共和镇辖区地处嫩江平原西部,地势北高南低。全镇总面积225平方公里,其中耕地面积10.7万亩,主要种植粮食作物。乡办工业有水暖器材厂、制鞋厂、绣花厂等。全镇共辖共和、兴盛、意心、敖宝、胜利、新利、新水、兴隆山、兴华、东发、长岗、双岗、永长、永昌、龙胜、一棵树、张家地房子、李家地房子等18个村。1992年末全镇总人口1.98万人,其中达斡尔、回、满族等少数民族人口约占4%。镇政府驻地共和村。
城镇建设
投入984万元,铺设农村四级路41公里,面积143.5万平方米;完成2个中心村的选址、创建一个市级康居示范村;新建和改建卫生厕所450座。
社会事业,实施救助特困生工程,贫困生救助率100%,推行和完善新型农村合作医疗,有16000人参加;农村自来水覆盖面积100%;救助最低生活保障对象397人次,走访慰问困难户551户,发放救济粮25000斤,发放慰问金14.5万元。
人口与计划生育,出生人口161人,人口出生率6.19‰,计划生育率98.6%,期内节育率100%,生殖保健服务率100%,知识普及率100%,发放计划生育奖扶金80500元。
6、青海省西宁市湟中县共和镇
共和镇(GongHeZhen)位于青海省西宁市湟中县境西部,距县府驻地25千米。人口3.1万,以汉族为主,还有藏、蒙古、回族等。面积264平方千米。下辖30个村委会(转嘴、苏尔吉、花勒城、上直沟、前营、后营、木场、石城、王家山、南村、北村、山甲、达草沟、上马申、下马申、河湾、后街、新庄、庄科脑、尖达、萱麻湾、押必、尕庄、东岔、西岔、盘道、东台、西台、葱湾、新湾)。1949年沿旧制设转嘴乡,1958年并入“七一”公社,1960年分设共和公社,1984年改设共和乡。2001年1月撤销共和、维新和盘道3乡,合并设立共和镇。共和镇政府驻前营村,共和镇是蔬菜大镇,为进一步优化种植业结构,努力发展“一乡一业”、“一村一品”农业经济,镇上建立领导包片联村,干部包村、包点、包户的“四包”责任制。对“千元田”建设突出村、蔬菜种植大户进行奖励,使“千元田”面积大幅增加,反季节露地蔬菜种植已形成规模。全镇30个行政村中,蔬菜种植村达13个,其中,百亩以上蔬菜种植村7个,建成了以上直沟村、苏尔吉村、花勒城村为重点的千亩包心白菜种植基地,以河湾村、木场村为重点的千亩胡萝卜种植基地,以葱湾村、盘道村为重点的千亩菠菜生产基地。全镇9600亩“千元田”中,露地蔬菜种植面积达5600亩,较2000年增长7倍,蔬菜种植收入预计达1000多万元。
4、云南省楚雄州牟定县共和镇
共和镇地处全县经济、政治、文化中心,距州府楚雄57公里,辖区面积244.05平方公里,国土面积244.05平方公里,总耕地面积58537亩,其中:水田48482亩,旱地10055亩。全镇辖24个村(居)委会,196个自然村,308个村(居)民小组,总户数21388户,总人口73690人,其中农业人62613人,非农业人口11077人;少数民族人口9277人,彝族人口9019人;人口自然增长率为4.3‰。全镇农民人均有粮457千克,农民人均纯收入3348.54元。2006年末,境内有乡镇企业和个体私营企业4184个,从业人员17491人,乡镇企业总产值100415万元;实现工农业总产值50552万元,其中工业总产值30015万元,农业总产值20537万元。完成财政总收入1305万元,其中地方财政自收收入370万元。辖区内有中学5所,完小29所,教职工786人,在校学生11022人;有医疗机构4家,有卫生技术人员104人;有村级卫生所24个,村医56名;文化机构1家(文化站),镇村文化室38个,文艺演出队25支。境内有两处风景名胜区、两处文物古迹,境内民族传统节日有“三月会”(城区)、“正月十六”(天台街)。这是一个发展中的小集镇,历史悠久,素有“左脚舞的故乡”、“花灯之乡”、“名腐乳之乡”、“名猪之乡”、“粮烟基地”的美誉。
3、甘肃省白银市平川区共和镇
共和镇地处平川区中部,西距区政府所在地22公里,东部接黄峤乡,南、北部与靖远县接壤,西部与宝积乡毗邻。辖区内有空军打拉池场站,有靖远煤业公司红会一矿、三矿等国有大中型企业。境内有丰富的煤炭、沸石、花岗岩、金矿床、矿泉水等多种自然资源,还有陇中名山屈吴山、龙凤山、红军长征打拉池会师遗址等较为丰富的旅游资源,白宝铁路、共辘公路、平高公路、省道308线穿境而过,公路汇织成网,乡村道路四通八达,交通十分便利。全镇平均海拔1760米,年降雨量260.8mm左右,主要分布在七、八月份。年平均气温7.6℃,属半干旱气候,日照2899小时,昼夜温差大。全镇地势南北高,中部低,向东北倾斜。境内地貌复杂多样,山地、丘陵、盆地、平川等多种地形分布齐全,是干旱草原向荒漠化草原过渡地带。共和镇现辖9个村,46个村民小组,1个社区,总人口:4622户、20830人,其中:农业人口18675人,城镇人口2155,总区域面积291.79平方公里,总耕地面积39314亩,其中旱地23860亩,水地15454亩,共有机井59眼。2006年全镇粮播面积28400亩,粮食产量达到555万公斤,乡镇企业总产值27500万元,其中工业产值实现11100万元,镇财政收入完成289.8万元,农民人均纯收入达到2226元。
交通建设
共和镇地处交通咽喉要塞,是江门地区重要的交通枢纽,佛开高速公路和江鹤公路(广珠高速公路路段)纵横交汇于镇内,与具欧陆风格的江鹤一级公路、325国道等构成四通八达的交通网。从共和至广州、珠海、深圳等大中城市方便快捷。靠近江门高沙港、新会天马港和鹤山港等几个港口,均仅需半小时车程可直达。每天有大量的豪华客车、货柜车、货柜船、散装货船和高速双体客轮穿梭于港澳和鹤山之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