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度乡地图
广度乡相关地区地图:
广度寺
广度寺,位于县北三十里广度乡广度村的紫萚山上,初建于唐天宝元年(742),名瑞峰寺。会昌中(84l一847)废,五代后晋天福中(936~942)重建,宋宣和中(11191126)改名广度寺。南宋绍兴二十二年(1152)高僧蕴璋迁至。吴坚入朝廷后,请为香灯,后仍归寺,左右小刹凡六,柯双阙栖凤亭诸胜。清代毁于寇,顺治十八年(1661),僧巨灵重建。嘉庆二十年(1815)毁,道光五年(1825),僧证筠、坦庵协力重建。寺院周围环境优美,山门外有巨木七株,寺僧谓之为“七如来”,据县志记载,广度寺“寺有水井,水从树株溢出,清洌不涸,株大十围。启正书院所在。”,广度寺历史悠久,向为胜迹。古代名人香客多有题咏。宋元符元年(1098)为政宽和,又能以严佑之,民畏且爱的仙居县令郭三益,明朝县令汤聘尹以及历朝张成德、蒋中穆、张堂赏等历史名人都为广度寺作过诗词,留下极其珍贵的文化遗产。明张垍题诗一首:“广度寺踏到青圭始见高,心神从此脱尘嚣。回头已觉羊肠绕,着脚放开山路遥。落日断霞千尺锦,穿云高鸟一梭抛。山僧也识儒家味,故把纱笼待我曹。”
社会事业
社会事业发展较快,卫生文化事业不断发展,4个村级俱乐部顺利通过县级验收,活动正常。乡党委政府对科技培训十分重视,过去5年,共举办各种科技培训80多期,受训人数达1460余名。广度乡爱心超市,成立于2005年底。爱心超市是一种新的救助模式,通过集纳社会富裕生活物资,扶助困难家庭。
古越文字
广度乡中央坑村五份头自然村发现春秋战国时期的摩崖石刻奇异古文字,经中国古文字研,究专家、浙江省文物考古研究所所长曹锦炎鉴定,此为古越族文字,这一发现在我国尚属首次,是中国文字学上的一次重要发现,也是越文字考古的一个重大突破。上世纪90年代,仙居县发现韦羌山蝌蚪文。而今发现古越文字的五份头自然村位于仙居县盂溪中游,越族文字就刻在五份头村村前古道旁的石壁上。目前发现的有两块。当地村民说,当年村里修机耕路时发现这些古怪的字迹图案,就将这两块石壁保留下来。现存的两块石壁表面平整,字迹清晰,其中刻痕较深的一块面积约6平方米;另一块约3.8平方米,风化严重,字迹已模糊,但笔划还依稀可辨。此前,仙居县历史文化研究会得到村民提供的线索后,对古文字进行考察,经媒体,报道后引起有关方面的重视。仙居县邀请古文字专家进行实地鉴定。面对这些越族文字,曹锦炎兴奋不已。他说,这些古文字明显是人为用金属工具刻成的,从排列方式和笔划结构上看都带有早期的文字特点,但又明显不属于中原文字系统。据悉,越族是我国古代的一个少数民族,根据史书记载,越族应该有自己的语言与文字,但越族文字一直没有被发现。这里发现的文字,与出土的越国王室青铜礼器、兵器上的文字明显不同,礼器、兵器上用的是中原系统文字,并不是本民族文字。仙居县发现的越族文字与地方志记载的韦羌山蝌蚪文有一定的联系,说明这一带是古越族的活动区域;它对于研究中国古文字和少数民族文字,有重要的价值。同时,这些越族文字与该县朱溪镇小方岩发现的古越先民岩画,有一定的联系,也说明古越族在这一带活动频繁。仙居县文体局、仙居县历史文化研究会正着手加强对这些古文字石刻的保护,并组织人员,对周边的山岩、石壁进行普查,积极抢救越民族文字。2005年2月,中央坑村“古越族文字”被审批确定为省级文保单位。
其它珍稀动植物
珍稀植物数不胜数。广度竹家辽宋代“柳杉王”,位于广度乡周坑村,树龄1000年,高35米,胸围6.25米,需5人合抱,树高与体积居全县之冠。村人在卖掉另二棵古杉时发现树芯里有几枚一尺长的大铁钉,有人说这是古人告诫子孙后代把它保护好,永远不能砍伐。广度村,这里有一棵极为罕见的玉兰树,树龄450年,胸围3米,高14米,花开时节,香飘几里。
辖区村居
水口村、后辽村、王招岭村、东里村、三井村、上乔村、瓦窑头村、塘岙村、宋口村、宋加山村、里岙村、路坑村、叶家山村、牛栏头村、平阳村、西角村、王田村、大道平村、铁炉村、广度村、下团坑村、祖庙村、周坑村、中央坑村
高山蔬菜
广度乡位于青尖山下,是典型的纯山区乡,属亚热带湿润性季风气候,气候温,凉,光照充足,雨热同期,四季分明,日照长,海拔高。境内山清水秀,生态良好,大气、土壤、水质均达到了生产绿色食品的要求。几年来,利用高山区夏季温凉的气候资源与广阔的山地资源,大力发展反季节蔬菜。目前全乡已形成10个高山蔬菜专业村,种植面积7000多亩。蔬菜品种:高山反季节蔬菜以茄子、茭白、四季豆、佛手瓜、萝卜、辣椒、大白菜、甜玉米等品种为主,产品通过绿色认证,使用绿色食品标志。注册“广度山”牌商标。销售市场:高山蔬菜以反季节生产填补“伏缺”、“秋淡”和无公害而深受消费者青睐,市场前景广阔。鲜菜主要销往临海、温州、宁波、杭州、上海等大中城市;在仙居城关开设了“广度山”牌绿色蔬菜销售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