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丰县地图
广丰县相关地区地图:
语言
广丰话属于吴语上丽片。多为江浙民系,使用吴语。吴语又称吴方言、江南话、江浙话。在中国分布于浙江、江苏、上海、安徽、江西、福建,使用人口约八千万。在国际语言排名中,吴语在中国排第二位,在全球排第十位,是世界上最大的非官方语言。通常认为苏州话具有吴语的代表性;也有人因上海话在国内外影响力较大而将其当作代表。和普通话相比,吴语保留了更多的古音因素。吴语语音和北方官话差别大,词汇和语法独特,吴语强迫式的在句子中连读变调的发音特征是另一个与官话的显著差别。这也是吴语与其他众多中国方言(如粤语,闽南语,客家话等)的重大区别(徽语除外)。广丰话作为我国7大言系中吴语的一个分支,可以说是最难说也是最难听懂的方言之一。保存了最原始的殷商时代的发音,最具有代表性的就是广丰人说“说”这个词叫“曰”。如果你在背论语里的“孔子曰”什么的,可要知道我们广丰人可是天天都在“曰”呀!!而且跟广丰人打电话根本就不怕别人偷听,据说中情局出来的特工用此联络,国外至今还没有破译出来。下面我们具体来说下:先从人称开始,人称的有好多要用鼻音或者是喉音才能发出来。区域所辖
2004年底,全县辖16个镇、7个乡:永丰镇、五都镇、洋口镇、横山镇、桐畈镇、湖丰镇、大南镇、排山镇、毛村镇、枧底镇、泉波镇、壶峤镇、霞峰镇、下溪镇、吴村镇、沙田镇、大石乡、塘墀乡、社后乡、管村乡、嵩峰乡、岭底乡、少阳乡。永丰镇2004年辖:东关社区、商城社区、西山社区、东街社区、鸟林街社区、南街社区、湖沿社区、西门社区、南屏社区、北门社区、大塘角社区、麦园社区、裕丰社区、源溪社区、白鹤畈社区、岔路头社区、小康城社区、南山村、西坛村、石谢村、翁岭村、湖头村、塘溪村。五都镇2004年辖:修文街社区、义星街社区、西湖街社区、五都社区、杉江社区、六都村、仙洲村、前山村、黄丰村、紫坞村、花棚底村、兰田村、项家村、松林村、澄村、双桥村、塔山村、王家畈村。洋口镇辖:中心街社区、中山街社区、严村社区、祝家墩社区、洲头社区、昆山社区、五里社区、水北社区、洋江社区、湖边社区、富山村、新村、壶山村、赵塘村、庙林村、和尚渡村、上呈村、苗山村、蔡村、青桥村、古城村、莲鼓村、战畈村。横山镇辖:廿四都社区、上铺村、东山村、余村、山头村、廿三都村、前洋村、上孚村、双峰村、柴九洋村、龙潭村。桐畈镇辖:桐家畈社区、溪山社区、下社村、后垄村、高厅村、王家村、深坑村、蒋坞村、二渡关村。湖丰镇辖:湖丰社区、徐家村、湖沿村、回树底村、桥头村、槐芳村、尖山村。大南镇辖:大南村、石桥村、塘狮村、古村、茭塘村、李家村。排山镇辖:排山社区、三十八都村、墩头村、塘上村、黄狮村、王坑村、西山底村、荷坞村、下余村、余坡温村。毛村镇辖:八都社区、毛村、乌岩村、百花村、后溪村、杨坞村。枧底镇辖:枧底社区、溪西村、东井村、畈上村、铜坑村、铜山村。泉波镇辖:七都社区、王家坞村、张村、泉波村、边山村、鸿坛村、吉塘村、梧桐圩村、吟阳村。壶峤镇辖:壶峤村、流源村、朱狮村、郑村坞村、东阳村、塘头村、渡头村。霞峰镇辖:大尖山社区、下坊社区、赤塘村、方村、三官殿村、公堂村、三里村、石山村、坑东村、大洋村。下溪镇辖:大坪社区、王洋社区、西溪村、周村、杨村、溪滩村、双井村、官塘村、太阳亭村。吴村镇辖:吴村社区、塘边村、前村、东塘村、傅家棚村、玉田村、河源村、路源村、胜利村。沙田镇辖:沙田村、碧石村、港口村、十六都村、沙溪村、坞垄村、溪淤村、溪头村。大石乡辖:抱坞亭村、溪边村、大塘底村、水阁村、四公村、大石头村、永和村。塘墀乡辖:塘墀村、三都村、大石山村、黄家淤村、朱坞村、金墀村。社后乡辖:社后村、竹岩村、大门底村、湖口村、后阳村。管村乡辖:管村、龙溪村、舵阳村、清淤村、清塘村。嵩峰乡辖:十一都村、里洋村、银峰村、柘阳村、杨柳村、十都村、石岩村。岭底乡辖:岭底村、家潭村、军潭村、石溪村、铁山村、叶家村、高阳村、七星村、小丰村、石人村。少阳乡辖:少阳村、双塘村、养塘村、新塘村、泉岭村、黄家山委会交溪村。铜钹山垦殖场:大丰源林场、大丰林场、张屯头林场、大东坑林场、条铺林场、徐屯林场。芦林工业园区管理委员会,2006年1月20日,撤销永丰镇、塘墀乡,设立永丰、丰溪、芦林街道办事处;将广丰县管村乡与社后乡合并,设立东阳乡(赣民字[2006]5号批复)。2006年9月21日,撤销岭底乡,改设铜钹山镇(赣民字[2006]136号批复)。经济发展
广丰自古商贾往来络绎辐辏。茶叶、土纸、夏布等大宗商品销往外地始自元代,清咸丰年间烟叶成批量进入国际市场,至民国仍销不衰,输出业昌盛。民国十七年(公元1928年)前后,全县经营烟叶、茶叶、夏布、土纸等行业的店家行庄共有八百余家之多。新中国建立后,始有国营商业。1956年通过资本主义工商业社会主义改造,形成了县城以国营商业,农村以供销合作社为主体的国合商业占主导地位、集体商业为补充的计划经济体制下的商品流通格局。在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以后,逐步推行商业体制改革,国营商业政企分开,简政放权。供销合作社系统改“官办”为“民办”,恢复原有集体商业性质。打破城乡封锁、条块分割,改按经济区域组织商品流通。同时,开放集市贸易,集体、个体商业迅速恢复,边界贸易活跃,一个多种经济成份、多条流通渠道、多种经营方式、少环节的商品流通体制形。进入90年代以后,随着改革开放政策的深入贯彻和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建立,广丰商贸业跨入大发展的历史时期,城乡贸易空前活跃,国营、供销社、集体、个体商业齐头并进,共同发展。国合商业经过母体裂变,资产重组等历史性变革,内抓管理,外拓市场,不断增强企业参与市场竞争能力。个体私营商业在县人民政府筑巢引凤,新建扩建城乡集贸市场、商业网点,撤除一切阻碍商品流通的关卡栏杆,出台《广丰县发展个体私营经济奖励办法》等一系列措施的支持和鼓励下,得到快速的发展。活跃的经营方式,畅通的流通渠道,既促使地方农副土特产品的推销和工业产品的销售,又推进横向经济交流和县域经济的滚动发展。至2000年,广丰城乡市场商店林立,集市贸易摊点遍布,商品琳琅满目,商业经营购销两旺。全县共有商业零售网点5665个,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82993万元,比1949年建国初的530万元增长156.6倍;比改革开放前1978年的4191万元增长19.8倍。全县共有集市贸易市场46个,集市贸易成交额43622万元,比1949年的97.7万元增长446.5倍;比1978年的334万元增长130.6倍。其后,广丰商业经济持续发展,2002年,全县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95005万元,集贸市场增加为47个、集市贸易成交额47419万元。跨越之路未有穷期,发展需要源头活水。致力于推动全民创业,大力发展草根经济、老百姓经济,鼓励群众创家业、能人创企业、干部创事业,广丰开启了一台台马力十足的跨越发展“原动机”。广丰没有一家中央和省属企业。广丰的发展,很大程度上得益于风生水起的全民创业。在上海搞过建筑的人,一定都听说过中国的“挖掘机之乡”——五都镇。目前,广丰的挖掘机占据上海挖掘机劳务市场的“半壁江山”。有句玩笑话这样说,广丰的挖掘机打个喷嚏,上海就有一半建筑工地停工。人多地少的县情,使背井离乡出去创业成为广丰人的选择。从明清时期的“扁担经济”,到上世纪九十年代初的“十万斗笠闯天下”,广丰人的足迹遍布全国每一个省市。目前,广丰县共有30多万人常年在外务工创业,占全县人口的三分之一,每年实现务工收入30多亿元。敢闯敢拼、不怕吃苦的广丰人,被称为“中国的犹太人”、“江西的温州人”。近年来,广丰人不断发扬善抓商机、勇闯市场、敢冒风险、吃苦耐劳的创业精神,为家乡带来了更多的财富。据不完全统计,在广丰创业的成功人士中,资产过亿元的有10多人,100万元以上的不计其数。为实现“打工经济”向“创业经济”的跨越,广丰县着力打造回乡创业的“绿色通道”,对外出创业成功人士回乡创业与外商同等对待,一视同仁。每年正月初四,县委、县政府都会邀请外出创业成功人士代表举行座谈会,共商发展大计。县领导外出招商时,每到一个地方都要召集在当地创业的广丰籍人士座谈,鼓励他们回乡创业。为了优化广丰人返乡创业的政策环境,广丰县对原有的行政审批事项逐一清理审核,从29家具有行政审批权限的单位抽调工作人员,集中到县经济发展服务中心办公,实行“一站式”审批、“一个窗口”收费、“一条龙”服务。此外,为了激发在外创业成功人士回乡创业的热情,助推“创业经济”快速发展,县委、县政府还设立了“创业贡献奖”,每年拿出500多万元奖励纳税大户,重奖全民创业有功之臣。良好的创业环境吸引了在外成功人士加盟家乡建设。如今,广丰县每年吸纳回乡创业资金达3亿元—4亿元,回乡人士创办的企业已达200余家,其中有113家在广丰工业园区落户,占入园企业总数的45%以上。另外,针对城乡留守妇女,广丰县全面启动了“阳光工程”,定期进行电脑、电工、会计、缝纫等13个专业的农村劳动力职业技术培训,从文化、技术、信息、资金等方面指导她们走上创业致富的道路。近年来,全县涌现出了“扫帚村”、“收购头发村”、“头饰村”“鞭炮村”等100多个妇女唱主角的专业村,从业妇女2万多人,每年增加收入3亿多元。古今名人
王贞白,王贞白(875~958),字有道。广丰县永丰镇人,唐乾宁二年(895)进士。授校书郎。后知时局不可为,便退隐乡里,在今广丰中学院内建山斋,传道授业,尝与罗隐、方干、贯休等名士同游唱和,为四方学者所推崇。手编所作诗300首及赋文等为《灵溪集》7卷,在《全唐诗》中存诗1卷。名句“一寸光阴一寸金”,至今传诵。卒后墓葬于县城西门外城壕畔。并建王有道祠,祠已废,今县汽车站即其旧址。张叔夜,张叔夜(1065~1127),字嵇仲。祖籍河南开封,后徙居今广丰县岭底乡家潭村塔底地方。初荫授兰州录事参军。宋大观三年(1109)中进士。历官库部员外郎、开封少尹、右司员外郎、秘书少监、中书舍人、给事中、礼部侍郎、出知诲州(今江苏连云港西南)。宣和三年(1121),宋江攻诲州时,设伏兵袭击,败降宋江,加直学士,调知济南府,镇压山东农民起义。继进龙图阁直学士,知青州(今山东益都县)。靖康元年(1126),金兵南下。叔夜上奏,请率骑兵,切断金兵归路,未准,调知邓州,兼任南道都总管。金兵再围京师,叔夜率二子伯奋、伯雄,乃领兵三万人卫,进签书枢密院事。与金兵激战四天,颇有斩获。但终因援兵不至,城陷。叔夜受伤,仍苦战不已。钦宗车驾去金营,叔夜叩马劝阻。钦宗告以免生灵涂炭,不得不亲前往。京师陷后,叔夜被俘,金人议立异姓为帝,叔夜拒不签名推戴张邦昌,坚持立太子以从民望。金帅大怒,使从徽、钦二帝北迁。行至白沟,闻已至界河,矍然起立,仰天号呼,绝食,次日亡故,终年六十二岁。南宋朝廷为表彰叔夜忠节,谥“忠文”。宋绍兴二L.三年(1153),宋高宗下诏为张叔夜在信州永丰县墓旁建庙,赐庙名旌忠。张叔夜去世以后,他的家人将其衣冠葬在本县境内(今社后乡灵鹫寺西侧),到这时又清求建立祠堂。年久墓道陷落,仅存墓门旗杆石,1986年立碑重修。施师点,施师点(1124~1192),字圣与。吴村镇施村人。宋绍兴十七午(1147)进士。历官临安府(今浙江杭州市)教授、秘书省正字兼国史检讨官、校书郎及兼国史院编修官、知筠州(今江西高安市)、知池州(今安徽贵池县)、秘书丞、考功郎中兼礼部郎中、国子司业、秘书少监、太子左庶子谕德兼权中书舍人、右庶子、秘书监、中书舍人、权礼部侍郎、给事中兼太子詹事、端明殿学士、签书枢密院事兼参知政事、知枢密院事、以资政殿大学士知泉州、知隆兴府(今江西南昌巾),江西安抚使。为官清廉正直,能关心百姓疾苦。乾道元年(1165)召对时直言:纶恩布泽,不及百姓,百姓苦于税赋,请诏谕豁免税赋积欠,孝宗同意。先是州郡上交朝廷赋税,例于年终稽考。当时主计大臣,请求先期稽考,师点得知,矍然提出异议:此令若行,上下逼迫,民将不聊生。有谓今令已下,师点仍据理力争说,于民有害之事,只恨改正不速。终追罢此事。师点还注重荐举人才,重视人才储备。仟给事中时,进言孝宗,广储人才待用。他也着意求号访人才,对四川等边远地区人才,尤为关注。出使金同时,在金廷,应对有守,执礼不辱,使金人惊服。一向以礼自持,曾对儿辈说:我平生为官,听任升沉,未曾以个人得失介怀,从不趋炎附势,须知富贵不可以巧图,只有忠孝才是吾辈大事。卒后追赠金紫光禄大夫,谥下宪。葬今吴村镇官山村棋盘坪。著有《奏议》10卷、《制稿》8卷、《东宫讲义》5卷、《易说》4卷、《史识》5卷、《正宪集》67卷、《正宪外集》3卷。吕廷彦,吕廷彦,原名日彦。泉波镇吟阳人。少年颖悟,博览群书,才华出众,宋嘉定十年(1217)文武都科状元。授忠翊郎,迁升谏议大夫。廷彦立志抗金雪耻,与朝臣意见不合,未得重用,辞职归里。徐宗仁,徐宗仁(?~1276),字求心。南宋淳祜十年(1250)进士。历官国子监主簿、考功郎兼崇政殿说书、国史编修及实录院检讨、授吏部侍郎、中书门下检正诸房公事、权礼部尚书兼益王府赞读。开庆初年(1259),上书理宗直言董宋臣为误国祸首。景炎元年(1276),保卫益王出逃海上,于崖山兵败殉国。吕翀,吕翀(1469~1522),字天翰。号岭山行俊。泉波镇吟阳人。明弘治十二年(1499)进士。历官行人司行人、刑科给事中、云南佥事、四川按察司副使。武宗继位,宦官刘瑾专权,政治昏乱。吕翀毅然上疏请修明德行,消除灾祸,未被采纳。继又弹劾刘瑾党羽内监韦经贪赃劣迹,以及李兴、王舆盗砍陵木等不法情事。次年冬,刘瑾假传诏旨将大学士刘健、谢迁罢职,朝野上下为之侧目。而吕翀又一再上书抗争,以为“二臣去留,系国家安危”,并直陈“且刚正者既去,则柔顺者必进,而遂左右之所欲,祸不可言”的隐忧,均无应报。此后两都台省,纷纷疏劾刘瑾罪恶,而刘瑾竟又矫旨逮捕了上书揭发者。吕翀受朝廷杖责后,削职为民,迨瑾伏法后,吕翀又被起用为云南佥事、四川副使。在任期间,修成都江堰,以资灌溉,深受百姓称颂。夏尚朴,夏尚朴(1466~1538),字敦夫,号东岩。横山镇廿三都人。文学家。明正德初,赴京会试,见刘瑾乱政,不试而归。正德六年(1511)成进士。历官南京礼部主事、惠州府(治今广东惠州市)知府、山东提学副使、南京太仆少卿。尚朴常与魏校、湛若水等人共同讲学。后因大学士桂萼被劾涉嫌,得吏部尚书方献夫为其洗脱,不久引病还乡。早年从娄谅传授“主敬”之学,魏校颇赞赏他“才提起便是天理,放下便是人欲”的话。著有《中庸语录》、《东岩文集》8卷、《东岩诗集》8卷等。吕怀,吕怀(1492~?),字汝德(一作汝愚)。号巾石。泉波镇梧桐坞人。文学家、天文学家。明嘉靖十一年(1532)进士,选庶吉士。历官兵科给事中、春坊左司直郎、右中允、掌南京翰林院事、南京太仆少卿。以湛若水为师,笃学圣贤之道,博览群书,精通哲理、经史、诸子、天象、音律诸学。因不肯阿权贵,辞官还乡。著有《心统图说》2卷、《巾石类稿》30卷、《周易卦变图传》2卷、《箫韶考逸》6卷、《律吕占义》3卷、《洪范补传》1卷等。寿过八旬。周端礼,周端礼,字应和。排山镇人。供职枢密院。宋嘉定六年(1213),尝充任庆贺使,奉命使金国。金人阴谋半途劫走礼币,借词使者失职,挑起事端。不意被端礼察知,先将礼币他移,夜果有其事,竟无所得。计未逞,金主不知。天明端礼至金,按国书如数送上礼币,金主和大臣们惊慌失色,只好优礼相待。端礼还,因不辱命,转官东南第十将,统领襄阳等府兵马,威重一时。俞百巍,俞百巍(1927~1996),永丰镇人。民国三十五年毕业于福建协和大学西洋文学系,三十七年毕业于由中共华南分局领导的香港达德学院文哲系,同年加入中国共产党。先后任中共江西工委南昌特派员、南昌特委书记、中共赣东工委书记、二野西进支队二中队一分队队长等职。蒋润观,蒋润观(1916~1990),毛村镇人。民国二十七年入伍,同年加入中国共产党。历任学员、干事、副政指、特派员、股长、科长、县委副书记、团政委、师政治部主任、师政委兼县委书记、师长、军政治部主任、高等军事学院战史教授会主任、总政保卫部长、福建省军区政委、军事学院副教育长等职,1964年晋升为少将。1986年8月,国防大学正兵团职离休。周行键,周行键(1895~1986),原名承乾。永丰镇麦田畈人。著名冶金材料专家。1952年加入九三学社,1957年加入中国共产党。先后曾当选为上海市人大代表和政协委员,湖南省三届人大代表和四届政协委员,第三届全国人大代表,九三学社第三、四届中央委员。历史沿革
唐乾元元年(758)置永丰县,因里为名。元和七年(812)撤销,并入上饶县。宋熙宁七年(1074)恢复永丰县。元代隶浙江行省,明洪武四年(1371)改属江西省。清雍正十年(1732)因吉州已有永丰,加之境内有丰溪河,置广丰县,与“永丰”意近。今广丰县地,春秋时属吴、越,战国属楚。秦始皇二十六年(前221),属九江郡余汗县;县境东北角(指建县时从衢州须江县[今江山市]划入之一小部分区域,下同)属会稽郡太末县。汉高祖四年(前203),改九江郡为淮南国。六年,分淮南国置豫章郡,辖余汗县,今广丰境属之。兴平二年(195),吴孙策分豫章置庐陵郡,今广丰县地属庐陵郡余汗县;东北角属会稽郡新安县。建安十五年(210),孙权分豫章郡置鄱阳郡,同时析余汗地置葛阳县,今县地属鄱阳郡葛阳县,东北角仍属会稽郡新安县。晋、南北朝,皆属鄱阳郡葛阳县。县境东北角,晋泰始二年(266)属东阳郡新安县。太康元年(280)新安改名信安。陈天嘉三年(562)属金华郡信安县。隋开皇二年(582),县境东北角属婺州信安县。大业三年(607),葛阳改名弋阳,县地属鄱阳郡弋阳县;县境东北角属婺州东阳郡信安县。唐武德四年(621),改鄱阳为饶州,置上饶县,同时设立永丰镇,因境内有永丰山得名,属饶州上饶县。分信安地置须江县,隶衢州,县境东北角属衢州须江县。武德七年(624),省上饶入弋阳,隶饶州;武德八年(625),省须江入新安,隶婺州。今县地属饶州弋阳县,东北角属婺州新安县。永昌元年(689),复须江县。唐乾元元年(758),置信州,分上饶县之永丰镇益以衢州须江县之西南地设永丰县,是为建县之始,隶信州。元和七年(812),省永丰县入上饶复为镇。五代时,今广丰县地皆为信州上饶县永丰镇。其间信州于后梁太祖开平二年(908)改属吴;后晋天福四年(939)改属南唐。宋开宝八年(975),信州改隶江东路。熙宁七年(1074),永丰镇复为永丰县,仍隶信州。元至元十四年(1277),升信州为路,隶江浙行中书省,永丰县属信州路。至正二十年(1360),朱元璋部将胡大海取信州路,改名广信府,辖永丰县,仍隶江浙行省。明洪武四年(1371),因广信府隶浙漕运不便,改隶江西行省,永丰县皆属广信府。清代沿用明制,惟因吉安府亦有永丰县,雍正十年(1732)改广信府永丰县为广丰县。明、清两代,划分6乡51都。民国元年(1912),废州府,各县直属于省。民国三年设道,广丰县属豫章道。十五年废道,各县仍直属于省。二十一年至三十一年,全省四次划分行政区,广丰县皆属第六行政区。第二次国内革命战争时期,盘岭山区及其周围各地,曾先后建立县、区、乡苏维埃政权。1949年5月5日,广丰解放,5月20日成立县人民政府,隶赣东北行政区上饶专区。9月,赣东北行政区撤销,改属上饶专区。1971年4月,上饶专区改称上饶地区。2000年10月,上饶地区撤地设市,广丰县属上饶市。1985年3月15日,撤销五都、洋口乡,分别划归五都镇、洋口镇管辖(赣府厅字[1985]159号)。1985年4月18日,设立岭底、鹤山、杉溪、关里、西坛乡(赣府厅字[1985]230号)。1991年6月5日,撤销横山乡、桐畈乡,设立横山镇、桐畈镇(赣民字[1991]93号批复)。1993年,撤销排山乡,设立排山镇(赣民字[1993]34号批复)。1993年5月29日,撤销城北乡,将其区域划归永丰镇管辖(赣民字[1993]65号批复)。1994年11月25日,撤销湖丰乡、大南乡,设立湖丰乡、大南镇(赣民字[1994]238号批复)。1995年12月12日,撤销毛村乡,设立毛村镇(赣民字[1995]252号批复)。1996年3月19日,比古乡更名为二渡关乡(赣民字[1996]51号批复)。1997年8月18日,撤销河北乡、壶峤乡、泉波乡、视底乡,设立河北镇、壶峤镇、泉波镇、枧底镇(赣民字[1997]175号批复)。至此,全县辖13个镇、17个乡:永丰镇、湖丰镇、大南镇、排山镇、毛村镇、五都镇、洋口镇、桐畈镇、横山镇、壶峤镇、河北镇、泉波镇、枧底镇、吴村乡、社后乡、管村乡、下溪乡、西坛乡、塘墀乡、杉溪乡、大石乡、霞峰乡、嵩峰乡、十都乡、鹤山乡、少阳乡、沙田乡、二渡关乡、关里乡、岭底乡。2000年6月27日,撤销霞峰乡、沙田乡、下溪乡、吴村乡,设立霞峰镇、沙田镇、下溪镇、吴村镇(赣民字[2000]0号批复)(赣民字[2000]143号批复)。至此,全县辖17个镇、13个乡。2000年,根据第五次人口普查数据:全县总人口679271人,其中各乡镇人口(人):永丰镇72022、五都镇45699、洋口镇29935、横山镇28923、桐畈镇26461、湖丰镇21434、大南镇16566、排山镇29187、毛村镇17988、枧底镇17052、泉波镇23956、壶峤镇23616、河北镇35987、霞峰镇30601、下溪镇26363、吴村镇30431、沙田镇25162、鹤山乡8699、大石乡29302、塘墀乡19542、社后乡11490、管村乡10449、杉溪乡18783、嵩峰乡13647、十都乡6395、二渡关乡8692、岭底乡18935、少阳乡19332、关里乡4760、西坛乡7862。现在有蒙古族、回族、藏族、维吾尔族、苗族、彝族、壮族、布依族、朝鲜族、满族、侗族、瑶族、白族、土家族、哈尼族、傣族、黎族、畲族、哈萨克族、俄罗斯族、鄂伦春族、高山族、水族、纳西族、土族、撒拉族、仡佬族、锡伯族、阿昌族、羌族、塔吉克族、京族等民族分布。(2000年人口普查),2001年12月30日,撤销鹤山乡、河北镇(不含源溪等3个村委会),划归洋口镇;撤销西坛乡,并将河北镇的源溪、湖头、塘头村委会和大石乡的五角塘、苏塘村委会划归永丰镇;撤销杉溪乡,划归五都镇;撤销十都乡,划归嵩峰乡;撤销关里乡,划归横山镇;撤销二渡关乡,划归桐畈镇(赣民字[2001]570号批复)。2002年末全县总人口75.52万人。2003年末,全县总人口76.4万人。少数民族
广丰县为汉族人口聚居地。元代以后,陆续有少数民族人口迁入,但仍以汉族人口居多。据人口普查资料载:汉族人口1982年占99.99%;1990年占99.98%;2000年占99.88%。少数民族人口所占比例甚少。少数民族,:元代,由蒙古人至各地担任达鲁花赤(地方官正职),有蒙古人火室答儿(号南新),“官信州路永丰,遂家焉,世居丰之进贤坊”。生子笃列图,考中状元。元朝灭亡后,其子孙改从汉族,改汉姓为揭(《江西通志稿?各县姓氏考略》)。清康熙三十一年(公元1692年),有畲族人蓝姓居本县河沿山(今属洋口镇严村),但以汉族入籍,故民国三十六年有“本县人民均系汉族”之断言。经蓝姓居民要求,1989年9月20日,上饶地区民族宗教事务处以(89)2号文件批复,同意恢复其畲族成份。新中国建立后,特别是改革开放以来,因工作、婚姻、经商、投资办企业等原因,入籍广丰的少数民族人口陆续增加。1982年人口普查,全县有蒙古族、回族、壮族、侗族、瑶族、哈尼族、傣族、畲族等8个民族。1990年有13个民族,2000年增加到26个少数民族,793人。据第五次人口普查统计:蒙古族164人;布依族163人;苗族110人;畲族73人;回族62人;彝族38人;壮族35人;朝鲜族31人;藏族28人;满族24人;维吾尔族20人;侗族6人;柯尔柯孜族6人;土家族5人;瑶族5人;纳西族4人;撒位族3人;白族3人;黎族3人;佤族3人;仡佬族2人;怒族2人;哈尼族1人;水族1人;东乡族1人;塔吉克族1人。特色乡镇
少阳乡:山垅梯田多。烟叶主要产地之一。历史沿革:明清时期,属新成乡二十五都。解放前夕称少阳乡,辖11保、112甲。解放初期属一区。1950年4月,划分为大溪乡、屏阳乡,属吉岩区。1956年7月划分为屏阳乡、双阳乡。1957年4月两乡合并称屏阳乡,为县直属大乡。1958年11月成立胜利为民公社。1959年3月改称屏阳人民公社。1968年10月并入横山人民公社。1975年12月从横山人民公社析出成立屏阳人民公社。1984攫9月撤销屏阳人民公社,设立少阳乡。
地理位置:少阳乡东南接横山,西南邻枧底,西北连洋口、霞峰,东北毗大石,南隅界上饶县花厅镇。总面积23.6平方公里,其中耕地占总面积26.6%,林地占17%,水域占5.3%,道路村庄和其他占51.1%,乡驻地少阳,距县城13公里。
区域所辖:全乡设少阳、泉岭、双塘、石亭、新塘、黄家山、养塘、交溪8个行政村、125个村民小组,共有98个自然村,2000年总户数4208户、22305人。2002年10月,石亭村并入新塘村,现有7个行政村,总户数4246户,总人口22653人。
经济建设:2000年有耕地面积629公顷,其中水田545公顷,全年粮食总产量5900吨,经济作物主要有油菜籽、烟叶等,烤烟种植面积40公顷,产量68吨。农业总产值911万元,工业总产值2100万元,民营企业总产值1890万元。财政收入114万元。农民人均纯收入2350元。2002年,粮食总产量5347吨,全年农业总产值1011万元,工业总产值1814万元,民营企业14家,产值1400万元。全年全乡财政收入122万元,农民人均纯收入2345元。
公共服务:乡驻地建有新街一条,宽12米、长1200米,全部浇筑成水泥路面,街道两旁建有各类门店。全乡共有各类商店208个,全年营业额约2000余万元。1984年4月开设少阳墟,农历三、六、九为墟日,年交易额100余万元。新建占地面积2000平方米农贸市场1个,年交易额500万元,设有自动电话端局,交换机容量4300门,全乡已安装程控电话1108部。公路交通方便,乡村间互通公路,乡驻地往东南方向有公路通五者、横山,往西北方向有公路通洋口、河北,并有客运班车往返。全乡有线电视终端用户1080户。有中学1所,教职工67人,在校学生976人;小学8所,教职工142人,在校学生2892人;学前班12个,教职工24人,学生460人。有乡卫生院1所,病床18张,医务人员23人;村卫生所7所,乡医42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