观音镇地图
观音镇相关地区地图:
陕西省镇巴县观音镇
基本概况:观音镇位于镇巴县境东部,镇人民政府驻地观音堂,距县城41公里。东接碾子镇、巴庙镇和田坝乡,西连兴隆镇、白河乡,南邻紫阳县和瓦庙镇,北依麻柳滩乡和西乡县五里坝镇。东西宽15公里,南北长22公里,面积133.57平方公里。有常住居民3585户12584人。是县境东部4镇3乡的中心和交通枢纽。境内地势北高南低,最高海拔星子山1905米。主要河流有2条:一是从该镇新华村入境,流经胜利、恒丰、集中、永丰、茶园、银丰等村的楮河。二是由北向南,从巴庙镇境汇入偏溪河的大市川河。经济发展:2008年,全镇实现工农业总产值10453万元,农民人均纯收入2254元。
基础建设:观音堂、大市川两个自然集镇南北遥望,以镇碾路为主干线,以跨县的观五路(观音至西乡县五里坝镇)和跨市观瓦路(观音至紫阳县瓦庙镇)为两翼的公路网络联通两集八村四方,公路通车到村、组、户分别达到100%、85%、60%,总里程106公里,通村水泥路硬化32公里,覆盖6个村。高低压电网覆盖60个村民组。程控电话、移动通讯和卫星电话齐备,形成了全天候的通讯网络。观音集镇按一河两岸双桥四片和大市川集镇按三纵四横格局高标准规划,两个集镇实现了亮化、硬化、美化,投资900万元的小南海电站2006年正式发电,投资100万元的观音南大桥2006年竣工。集镇商品贸易量大,交易值高,交易活动初具规模。
产业结构:以“农民增收、财政增强”为目标,以心系群众深入开展技术服务、资金服务、政策服务为手段,锁定“畜、茶、药、矿加劳务”五大支柱产业不放松,完成扶贫资金投放480万元,实施扶贫项目37个;实施退耕还林工程11940亩,其中经济林3600亩,生态林8347亩;以生猪为主导,以养殖大户为骨干的家庭商品畜规模养殖已初步形成,生猪存栏13635头,西镇牛1245头,白山羊3241只;楮河村余家垭外出务工返乡青年成立了我镇第一家公司,规划设计精品茶园1000亩,土鸡养殖万余只,生猪养殖数百头;桃树湾大黄种植规模发展300亩。新引进泽丰石材公司,并连同观音石材正筹建镇巴县石材产业可持续发展工业园,年可创产值1500余万元,出口交货值1100万元,上缴税收70万元;年劳务输出3000余人次,创收入600余万元。
精神文明:镇村各级组织坚持两个文明一起抓,处处盛开文明花,全镇已建成县级文明村8个,市级文明村和文明村标兵各1个,市级文明机关大院一个,涌现出五好家庭215户,十级文明农户376户。2006年,观音镇举办的农民趣味运动会进入央视频道播出,受到各级好评。
领导班子:观音镇党委书记刘文祥,观音镇人民政府镇长杨继堂,观音镇人大主席王榜杰,观音镇人民政府副镇长王克斌,观音镇党委副书记赵希禄,观音镇人民政府副镇长罗义鹏,
四川省宜宾县观音镇
观音镇历史悠久,位于四川盆地南部,宜宾县东北面,坐落在风景秀丽的越溪河畔,是宜宾市第二大镇,宜宾县第一大镇,属典型的农业区。观音镇是四川省首批省级小城镇试点镇这一,在建设和发展上享受优惠政策。镇内交通、通讯十分便捷,距自贡70公里,宜宾市53公里,宜宾县城67公里,孔滩火车站40公里。通过近年来的建设与发展,观音小城镇已初具规模,辐射周围10多个乡镇,是宜宾县教育大镇、经济重镇和商贸集散的重镇,具有良好的投资环境,适合农、林、牧的产业化生产。观音镇风调雨顺,境内气候温和,雨量充沛,无霜期长,四季分明,农产品资源丰富。通过多年来的发展,现已形成粮食、生猪、花生、油菜、茶叶、杂竹、水果、小家禽等十大支柱产业。四川省大竹县观音镇
简介:观音镇位于大竹县东部明月峡山中段佛立咀山下,距大竹县城57公里,东经107°26',北纬30°40',东与重庆市梁平县七星镇接壤,北与大竹县白坝乡相邻,西与大竹县双溪乡相连,南与重庆市碧山镇相结。2004年2月,原观音镇和罗城乡合并成新观音镇,面积47平方公里,耕地23693亩(田16096亩、土7678亩),森林覆盖率35%。现辖13个行政村104个村民小组,7635户、总人口27447人,流动人口近6000人,农户7238户、农民25254人、劳动力13542人,常住居民2151人,常年外出务工6161人。经济发展:1、国内生产总值确保增长14.8﹪,总收入完成22129万元,农民人均纯收入达到3439元,同比增长270元。2、畜禽生产:生猪存栏49627头,出栏27763头。鸡存栏8.9万只,出栏35.6万只鸭存栏3.7万只,出栏14.6万只,鹅存栏1201只,出栏7000只。3、扶贫工作:投资50万元高房村建碎石公路3.5公里,打卫生井235口,沼气池28口,修便民路4条;肇利村公路建设正在启动。4、劳务开发:今年以来开展农民工培训4期达94人次,劳务输出达8000余人次,实现劳务总收入1451万元,其中外输收入1035万元,内转收入416万元,劳务品牌10个,农民人均劳务收入680元。外出务工人员返乡兴办实体31个,投资547万元;在外创业兴办实体24个,投资达1844万元;
社会事业:1、计划生育:计生率达到93﹪,综合节育率93.1﹪,征收社会扶养费达当年违法生育的90﹪以上。2、教育事业:全面免除农村义务教育阶段学生杂费,为590名学生免费提供教科书,解决了贫困寄宿生生活,在校残疾儿童特殊教育达12人,入学巩固率达98﹪,D级以上危房已排危改造,校园园地环境进一步好转,无安全事故。3、科技工作:党政一把手抓第一生产力责任落实,科技推广率达98﹪,科技活动周经常化。4、卫生工作: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参保率达82﹪,积极抓好传染病防治,完成无偿献血任务。5、广播事业:有线电视新增用户176户,定期检查线路,清理非法“小锅盖”工作落实。6、民政工作:全镇享受农村低保382人,城镇低保131人,享受五保156人,做到了应保则保,按时发放补助。
旅游业:观音镇历史悠久,自然人文景观丰富。尤其是被誉为川东又一仙境的佛立山,远近闻名。从观音镇出发,行车3公里到佛立山脚,佛立山主峰高1184米,主峰是一个平台,圆500米。奇峰突起形成的悬崖峭壁令人神往,苍松翠竹的森林风光叫人流连忘返,是大竹山后的一颗璀璨明珠,具有无限的生态、旅游、观光开发价值。另外清末川东北农民革命“孝义军”及领袖李绍伊的故事县内外广泛传播。
土特产:“仁”字豆腐干是观音镇著名的土特产,生产历史悠久,现被国家工商总局注册为“观行”豆腐干。此品不仅县内驰名,而且远销成、渝、穗等地,其产品为正方形,压印三十六小块,其特点是馨香绵韧,细嚼细咽别有滋味,切成细条油炸干吃则香酥可口,炖肉吃则胜似豆笋。目前该镇有六家豆干厂,年转化大豆十万多斤,生产豆腐干40万多张,产值达30万多元,直接带动了七星镇、袁驿镇等地的豆类食品业的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