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港镇地图
海港镇相关地区地图:
特色产业
,海港镇在大力发展蔬菜产业的同时,坚持走市场与科技同行路。一大早,小李庄村种植户李殿生就迎来了市民田先生一家三口。田先生购买了亲手采摘的红光西红柿、水果黄瓜,高兴地说:“现在村里路全修好了,从家里开车到这儿也就十几分钟。菜价和市场上一样,还能体会到亲手采摘的乐趣,孩子可愿意来了!”像田先生这样的采摘户小李庄村一天要接待好几十人,李殿生说:“现在我家一天批发、零售300多斤西红柿。”总结起种植的经验,他认为还是科技帮了大忙。海港镇根据自身特点,将棚栽业确定为农业发展的主导产业之一,在扩大无公害蔬菜种植规模的同时,十分注重生产过程中的科技含量。小张庄村以生宝源食用菌业有限公司为龙头发展“订单农业”,通过信息平台了解北京高档食用菌市场信息,依据供求信息及时调整了产品结构,近期加大白玉菇等新品种的研发力度。3417亩的蔬菜大棚已逐渐成为农户增收致富的“绿色银行”。该镇发展生猪产业不忘效益与环保兼顾。韩庄村养殖户,田成福说到他在建的占地7亩的标准化猪舍时,喜悦之情溢于言表。猪舍投资100万元总计100间,已建成38间。现有生猪存栏400头,以长白、大白品种为主,预计出栏达到1000头。实行母猪1猪1舍。从1986年至今,老田已经养了20多年猪了,多年的经历让老田摸索出一套繁殖小猪、配置饲料的技术,老田用自己的技术和资金入股筹建这个“老田猪场”,使生猪养殖步入标准化、规模化轨道。猪舍建设之初,“环保”就被提上议事日程,已建成地下沼气池100立方米,可满足20户家庭夏季的日常生活使用。沼气——养猪——豆制品加工环保生产模式也正在以小张庄村为试点进行推广。小张庄村书记张铁忠说:“沼气这种环保形式在改善环境的同时还能带来经济效益,老百姓逐渐接受了,我们正在逐步推广。”现在,该镇农业村均建立示范点或养殖小区,并逐渐形成块状经济带,全镇生猪出栏8765头。二、三产业发展注重规模与质量并进。位于该镇的彩龙综合批发市场已开始对外招租,预计8月份一期工程全部完工。彩龙综合批发市场仅是该镇利用城郊地位优势招商引资的亿元以上项目中的一个。该镇利用农业村大多居于102国道两边、京沈高速东出口旁,可充分享受港口资源、旅游资源的区位优势,合理规划布局,加大招商引资力度。同时,积极扶持现有企业壮大规模,鼓励企业开展技术研发,推动产品的提档升级。秦皇岛德胜伟业粮油迁入小张庄村已有六七年的历史,良好的投资环境推动了企业的成熟扩大,从单一产品扩展到核桃油、葡萄籽油等多领域。企业的发展带了村企共建的良好氛围。该镇目前共有个私企业172家,安置富余劳动力400余人。
文化教育
海港镇社会事业日新月异,基础设施日臻完善,与之相近应的科教文化事业也蒸蒸日上。海港镇素有浓厚的尊师重教之风。改革开放之后,在经济高速发展的同时,镇党委、政府先后投资1000多万元,用于发展教育事业,并于1996年实现了普及九年制义务教育必有办学条件达标,小高庄小学成为全区农村办学的窗口学校。随着城市的发展,海港镇旧村改造不断加快,在一座座高楼拔地而起的同时,西盐务、后马坊、廉庄等一批小康新村如雨后春笋般出现在市区和农村,城乡文明之花也随之开放,淳朴的乡村文化、文明的社区文化、浓烈的节日文化、共同构筑了现代化农村新的文化格局。海港镇实力雄厚,连续多年被命名为全省“经济百强乡镇”和“百颗星乡镇”,先后被经济日报《名牌时报》编入“中华名镇”画册,被中国投资环境学会和中国调查统计事务所列为第一届“中国100个乡镇投资热点”乡镇,被农业部、国家体育总局评为“全国亿万农民健身活动”先进镇。
人口数据
(第五次人口普查数据),总人口51161男26791女24370家庭户户数18740家庭户总人口(总)49379家庭户男25368家庭户女240110-14岁(总)89110-14岁男47420-14岁女416915-64岁(总)4004715-64岁男2097215-64岁女1907565岁及以上(总)220365岁及以上男107765岁及以上女1126户口本地住在本地21640
乡土文化
,每当夜幕降临的时候,海港镇小高庄村的乡亲们便会三五成群的聚集到村民中心,或在图书室内读书看报、下棋、上网或在文化广场上打球、扭秧歌。其中的一位张大爷边舞动手中的扇子边说:“现在我们生活富裕了,生活环境也好了,还有了这么好的活动场所,比城里生活的都幸福了。”在新农村建设中海港镇在积极改善农民群众生活条件,富裕农民的同时,注重群众的精神文化建设,不断夯实农村文化平台,以健康向上的文化活动占领农村文化阵地,文化新风荡漾整个农村。文化广场唱大戏。海港镇把深入开展农村广场文化活动作为农村文化建设的重要抓手。投入近60万元,建成了个占地均在2000平方米配套设施齐全的文化广场7个。文化设施的完善为农村文化活动的开展提供了保障,使该镇农村多年沉寂的农村文化艺术又活跃起来。村民利用业余时间经常开展活动,或自编自演节目、或扭秧歌打篮球锻炼身体。每逢重大节日、文艺汇演时,村里老老少少都要穿红挂绿、浓装艳抹、敲锣打鼓,展示农村发生的新变化和新时代农民的风采。以文化设施基础为阵地,农村广大文体爱好者组成一支支文体队伍,相继成立了秧歌队、民乐队、夕阳红合唱团等10余个文艺团体,利用现有文化设施,开展主题鲜明、寓教于乐的文化活动,成为该镇农村广场文化的一大亮点。广场文化活动的蓬勃兴起,有效地提高了广大群众的素质,促进了社会风气的好转,推动了精神,文明建设向纵深发展。读书新风遍乡村。“书中自有黄金屋,书中自有致富路。”海港镇农民这样自豪地评价科技图书给他们带来的好处。近年来,该镇大力发展高效特色农业,不仅加快了镇域农村经济的发展,而且调动了农民学科技的热情。该镇因势利导把知识武装作为培育新型农民的一项重要的举措,按照“实际、实用、实效”原则,多渠道鼓励引导农民读书用书,发挥书刊促农增收的载体作用,让群众自己学技术、增本领,拓宽致富渠道。以加强乡村图书室建设为抓手,引导农民读好用好科技书籍。目前,全镇6个农业村已全部建起了图书室、文化室、阅报栏,图书种类包括科技类、法律类、棋艺类、卫生保健类等30多种,藏书共1.8万余册,全镇涌现出了大批靠读书用书致富的专业村、专业户,读书新风遍及海港镇乡村。墙头文化倡新风。如今海港镇农村,除了干净整洁的环境会让你感受到新农村的变化外,取代以往被小广告涂成“大花脸”墙壁的文化墙更是为美丽的村庄添了一抹亮色。新农村建设中,该镇将书画艺术等文化“搬”上墙,用图文并茂的形式宣传新农村建设、礼仪古训典故、荣辱观教育、环境保护、婚育新风、邻里和睦等。目前,该镇已粉刷、书画文化墙3500延长米,“墙头文化”在美化村庄的同时,在不知不觉中引领着农村新风尚。尊老爱幼的多,乱扔垃圾的少了,打架赌博的少了,到村民中心学习娱乐的多了,“墙头文化”在不知不觉中引领着海港镇农村新风尚。
辖区代码
代码130302101:~001西盐务居委会~002邵岭居委会~003东盐务居委会~004前马坊居委会~005后马坊居委会~006东王岭居委会~007南李庄居委会~008园艺居委会~009兴隆居委会~010百姓王庄居委会~011网匠庄居委会~012张庄居委会~013安子寺居委会~014新立庄居委会~015李姓安庄居委会~016邹吕庄居委会~017铁庄居委会~018土台子居委会~019范家店居委会~208石山村~209东李庄村~211小高庄村~212小李庄村~213小张庄村~214韩庄村
农业发展
在农业方面,以发展高效农业为目标,大力扶持农村发展“两高一优”和农业产业化,在东部建起了海珍品养殖基地,北部建起了花卉基地。1999年政府投资开始建设高新农业技术示范园,占地100亩,建有34个标准日光温室、现代化智能中空玻璃连栋温室及组培室,全日照弥雾扦插室。引进示范和推广农业新品种、新技术,带动北部农村高效农业的发展。该镇培育的转双抗虫基因741杨、四倍体刺槐已获得成功,此两个品种具有抗虫、速生的特性,可用于营造速生丰产林,公路绿化、防风固沙,保持水土等,市场前景广阔。2001年,以示范园为龙头,尝试基地(公司)+农户的产业化经营模式,即由示范园为镇内农户提供低价优质种球、种苗和技术信息服务,制定保护价格回收产品,统一使用“瑞启农业”品牌开发市场,以此调动农户的生产积极性,形成规模效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