哈乐镇地图
哈乐镇相关地区地图:
基础设施
全镇213个自然村已全部完成了农村电网改造,通讯网络健全,移动、联通、网通的基站覆盖全镇的每一个角落。镇政府距县城可镇25公里,并随着城镇化建设的逐年加快,该地已成为武川县东部的政治、经济、文化中心和农畜产品集散地。驻镇单位有卫生院、信用社、粮站、加油站、邮电所、工商所、税务所、司法所、供电所、公安派出所等。
基础工作
为认真贯彻落实县委统战工作年初安排和有关上级文件精神要求,哈乐镇建立健全了三项工作制度,切实加强了基层统战工作。一是定期研究制度。把统战工作作为党的一项重要工作内容来抓,摆上了镇党委的重要议事日程,镇党政领导联席会议至少一年两次听取情况汇报,研究和解决相关问题,并把统战理论纳入镇党委中心学习组的学习内容。二是学习培训制度。以镇远程教育信息站为教育阵地,规定每年举办一次以上非党干部培训会,并安排有统战理论和政策课程。这些举措,有效地提升了党外人士的大局意识和合作共事意识,为我镇统一战线的巩固和壮大打下了坚实的基础。三是工作规范制度。建立了统战领导小组、宗教工作协调小组等统战组织,配备了分管统战工作的党委委员和专职统战干事,真正实现了统战工作有人抓、有人管、有人干,为全镇统战工作发挥优势,服务中心工作奠定了坚实基础。并制定了统战工作各项制度,着力推进了基础统战工作的规范化、制度化。
特色农业
武川县哈乐镇黑石楞村中棚马铃薯项目区,一排排中棚整整齐齐排列有序,中棚内,提前一个多月种植的马铃薯已经收获,中棚外,拥有喷灌设施的油菜地里已是金黄一片,油菜地旁边,村民李喜旺的蔬菜试验中棚中,绿的青椒、红的柿子、嫩的黄瓜也挂满了枝头。黑石楞村中棚马铃薯项目区是武川县“农村发展示范工程”之一,同时也见证着设施农业在武川县的成长和壮大。项目实施以来,为了摸索中棚适宜种植作物种类及种植技术,经征求农户意见,结合去年土壤环境,实施配方施肥,由呼市农技推广中心根据各棚土壤环境配方施肥120亩,采用传统施肥30亩,同时采取起垄覆膜两种方式进行对比种植。二茬作物拟定品种是日本大根(白萝卜)、西芹、早熟大白菜等。马铃薯是武川县的一大特产,而设施农业是一项新兴产业。过去,武川县由于水利基础设施薄弱,受自然灾害的影响非常大,大部分土地的马铃薯产量很低,商品薯出成率低,增加了武川土豆品牌经营的难度。为了加快推进农业产业化发展进程,促进传统农业向设施农,业、避灾农业、高效农业、现代农业转变,今年,在各级政府的大力支持和帮助下,川宝公司通过对农民土地流转,在武川县上秃亥乡东土城村承包了1300亩土地,投资建设了两个喷灌圈。“该项目的实施,不仅是加快我县农村土地合理流转的成功尝试,而且对促进全县设施农业、现代农业发展起到了示范带动作用。”武川县设施农业建设助农增收只是我市设施农业建设的一个缩影。以发展设施农业为突破口,大力发展现代农业是我市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不断深化对市情的认识,完善发展思路,强化工作措施,坚持以人为本,重点改善民生的具体体现。目前,我市已具备了农村经济基本实现由传统农牧业向现代农牧业、设施农牧业转型的优势,今后,我市将以发展设施农业为突破口,大踏步地走上发展现代农业之路。
优势资源
本地优势资源开发及加工项目:农畜产品加工业,方便食品和保健食品加工,矿产探采、冶金、农业资源综合开发。生态工程建设:生态畜牧业丰产林及育苗基地建设,治沙水保工程。旅游开发项目:开发淖尔梁高山湿地草原旅游区、大兰旗红色历史旅游区和哈乐镇公路沿线农家乐旅游区。特色种植业及加工:发展莜麦、荞麦、马铃薯、油料、药材生产基地以及发展高产、优质、高效的绿色有机农业,牛羊育肥,奶牛养殖,生猪、鸡、兔集约化养殖。基础设施建设:小城镇建设,水利、交通等项目。
气候情况
气候条件冬长夏短,昼夜温差大,无霜期90—110天,年平均气温2.5℃,年降雨量250—360毫米左右,日照时数为2958小时,总辐射量336.53千卡/cm2,属典型的温带大陆性气候。
下辖村庄
圪料坝村八股地村旧营子村白沙泉子村根根渠村查汉脑包村德胜营村乌素图村振兴元村大前地村大豆铺村车辅村义兴元村黄羊渠村大沙沃村南房子村圪顶盖村五福堂村卜圪素村耗赖山村沙岱村大王镇大王镇孤岛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