杭锦旗地图
杭锦旗相关地区地图:
通行语言
杭锦旗的官方语言是蒙古语和汉语普通话,使用于正式场合。但杭锦旗的汉族在日常生活中使用的语言为晋语,杭锦旗话属于晋语的大同-包头片方言。
库布齐沙漠
“库布齐”为蒙古语,意思是弓上的弦。库布齐沙漠位于鄂尔多斯高原脊线的北部,内蒙古自治区伊克昭盟杭锦旗、达拉特旗和准格尔旗的部分地区。西、北、东三面均以黄河为界,地势南部高,北部低。南部为构造台地,中部为风成沙丘,北部为河漫滩地,总面积约145万公顷,流动沙丘约占61%,形态以沙丘链和格状沙丘为主。气候类型属于温带干旱、半干旱区,气温高,温差大,气候干燥,年大风天数为25—35天。东部属于半干旱区,雨量相对较多;西部属于干旱区,热量丰富;中东部有发源于高原脊线北侧的季节性川沟十余条,沿岸土壤肥力较高;西部地表水少,水源缺乏,仅有内流河沙日摩林河向西北消失于沙漠之中。沙漠西部和北部因其地靠黄河,地下水位较高,水质较好,可供草木生长。库布齐沙漠的植物种类多样,植被差异较大。东部为草原植被,西部为荒漠草原植被,西北部为草原化荒漠植被。主要植物种类为东部的多年禾本植物,西部的半灌木植物,北部河漫滩地碱生植物,以及在沙丘上生长的沙生植物。在北部的黄河成阶地地区,多系泥沙淤积土壤,土质肥沃,水利条件较好,是黄河灌溉区的一部分,粮食产量较高,向来有“米粮川”之称。
自然资源
水资源:地下水储量丰富,年可利用2.9亿立方米,开采潜力大。境内有黄河、摩仁河两大水泵,其中黄河年过境水量310亿立方米,沿黄河242公里灌区经国家黄委批准的用水量为4.1亿立方米,通过实施节水工程可置换工业用水1.38亿立方米。
土地资源:全旗总土地面积2825万亩,人均土地206亩,是全国人均土地面积的15倍。现有耕地88万亩,宜农宜林待开发土地500万亩,有可利用草牧场2000万亩,特别是沿黄河灌区土壤肥沃,气候适宜,具有发展现代农牧业得天独厚的条件。
电力资源:杭锦旗依托华北电网,高低压输变线路遍布全旗。现有220干伏变电站1个,110干伏变电站3个,35干伏变电站8个,县级调度实现自动化,84.2%的嘎查村通电,全旗供电能力27.118万干伏安。
煤炭资源:塔然高勒煤田总面积约为4150平方公里,资源总储量为350亿盹;位于国家规划区内的面积为2200平方公里,资源储量为163亿盹。该区域煤质优良,为低灰、低硫、低磷、高发热量的"三低一高"不粘结煤,平均发热量为6500大卡,是优质动力、化工用煤。
天然气资源:境内天然气区块面积9800平方公里,已探明的天然气储量500亿。立方米,是鄂尔多斯大气田的主要组成部分。大牛地至杭锦旗天然气管输工程末站建在锡尼镇高新科技工业园区,年可向杭锦旗供气3-5亿立方米。化工资源:已探明石膏储量6500多万盹;食盐储量505万吨,天然碱储量700多万盹,芒硝储量5000万吨,成为精细化工、医药化工的主要原料;杭锦2#土储量极其丰富,性能独特,已探明储量3.4亿吨,远景地质储量10亿吨。
植物资源:野生植物374种,其中饲用植物309种,有霸王、沙冬青、四合木、蒙古扁桃等珍稀植物,现有拧条保存面积230万亩。
药材资源:境内有甘草、麻黄、构把等139种药用植物,以甘草、构祀、音参储量最大,其中现有野生甘草保存面积239万亩,人工甘草65万亩,总储量1.95亿公斤,是驰誉中外的甘草之乡,特别是梁外甘草,以其皮色红、粉性足、酸质多被誉为"中药之王"。苦参保存面积30多万亩,荒储量近7000万公斤。蒙古黄琵人工试种面积1000多亩,正在向规模化方向发展。
农畜产品资源:年产粮食222286盹;油料种植面积32万亩,年产量41933盹;饲草种植面积达10万亩;牲畜头数200万头只,以杭锦白绒山羊和鄂尔多斯细毛羊为主,均属优良品种,茸产优质羊绒331吨,羊毛773吨,肉类总产量14826盹,皮张62万张。
旅游资源:杭锦草原体现了纯朴、自然、博大精深的塞外风光特色。穿沙公路举世无双,名扬天下;库布齐百里特大响沙带,浩瀚无边,奇险引人,游人踏处,发出浑厚深远的马达轰鸣声,堪称世界奇观;人间仙境、世外桃源的七星湖,水明如镜,万花争芳吐艳,珍禽益乌竞放哥大喉,雨后人岛者可能遇到罕见的沙漠中的"海市墨楼"景观;摩仁河温泉汩汩涓流温暖心扉,万亩马莲滩,花香袭人;小南河、黄河故道马头湾,景色怡人,都令游人留恋忘返。
走进杭锦
杭锦旗位于鄂尔多斯市西北部、黄河“几”字湾南岸,地跨鄂尔多斯高原与河套平原,黄河流经全旗242公里,库布其沙漠横亘东西,将全旗自然划分为北部沿河区和南部梁外区。全旗总面积1.89万平方公里,下辖2个自治区级开发区、5镇1苏木,总人口14.6万,其中蒙古族人口2.7万。是一个以蒙古族为主体,汉族占多数的少数民族地区。杭锦旗交通便利,基础设施完善。包兰铁路、110国道、丹拉高速、109国道、荣乌高速纵贯东西;境内六条干线公路黑色化通车里程达929公里;随着沿黄高速、独贵塔拉奎素黄河公路大桥和乌拉山至锡尼镇铁路的建设,以北线沿黄高速、南线荣乌高速、南北通道S215公路为支撑的“工字型”高等级公路网络和“一横一纵”铁路网络正在形成。全旗现有220千伏变电站2个,110千伏变电站5个,35千伏变电站10个,供电能力达到54万千瓦,县级调度实现自动化。移动通讯网络覆盖全旗。杭锦旗物华天宝,发展前景广阔。土地资源:有耕地100万亩,宜农宜林待开发土地500万亩,可利用草牧场1905.2万亩。“西北沟”甘草畅销世界。农畜产品资源:粮食年产量6亿斤;牲畜总头数达230万头只,以杭锦白绒山羊和鄂尔多斯细毛羊为主,其中杭锦白绒山羊绒质优、产量高,堪称“纤维宝石”。矿产资源:已探明石膏储量6500万吨、食盐储量505万吨、天然碱储量700万吨、芒硝储量5000万吨,是无机化工的主要原料;杭锦2#土性能独特,已探明储量3.4亿吨,远景储量10亿吨,属国内外少见的非金属粘土矿,可广泛用于石油、化工行业生产的环保、催化等方面;境内有煤面积8155平方公里,煤炭总储量743亿吨,其中塔然高勒矿区已取得探矿权681平方公里,探明储量50亿吨。水资源:地下水储量为2.7亿立方米,境内有黄河、摩林河两大水系,其中黄河南岸自流灌区经国家黄委批准年农业用水4.1亿立方米,通过水权转换年置换工业用水1.38亿立方米。天然气资源:区块面积9800平方公里,探明的储量500亿立方米,是鄂尔多斯大气田的组成部分,大牛地至杭锦旗天然气管输工程末站建在锡尼工业园区,年供气能力15亿立方米。旅游资源:有菩提济度寺、朔方郡古城遗址等历史悠久的文化遗产,有黄河、草原、沙漠、七星湖、摩林河温泉、夜鸣沙等独具特色的自然景观。文化资源:这里曾为历代“骑射之地、游牧之所”,孕育了韵味独特、古朴典雅、璀璨绚丽的民族文化。流传在沿河地区的“古如歌”是蒙古族长调民歌中的宫廷赞歌,被称为研究蒙古民族历史的活化石,列入国家第二批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霍洛柴登古城遗址被国务院列为第六批国家重点文物保护单位;被誉为“草原瑰宝”的国家一级文物鹰顶金冠饰出土于我旗;独贵塔拉镇、巴拉贡镇分别被市人民政府确定为“古如歌文化之乡”、“骆驼文化之乡”。,“十一五”时期,在自治区、市党委、政府的正确领导下,杭锦旗党委、政府团结带领全旗各族干部群众,艰苦创业,开拓创新,紧紧抓住加快发展第一要务不放松,抢抓战略机遇,创新发展思路,夯实发展基础,破解发展难题,转变发展方式,经济社会发展取得了重大突破,为在新起点上推进全旗跨越式发展奠定了坚实基础。2010年,地区生产总值达到50.14亿元,财政收入达到5.26亿元,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达到20576元,农牧民人均纯收入达到8694元,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完成100亿元。“十二五”时期,是杭锦旗全面推进富民强旗、实现跨越式发展的关键时期,是加快转变发展方式、推进城乡统筹发展的攻坚时期。杭锦旗坚持以科学发展观统领经济社会发展全局,以“创新、发展、惠民,建设新型杭锦”为主线,以转变经济社会发展方式为重点,以保障和改善民生为根本,全面推进新型工业、现代农牧业、现代城镇、现代社会事业建设进程,基本实现新型杭锦建设目标。地区生产总值年均增长43%左右,地方财政收入年均增长56%左右,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和农牧民人均纯收入分别年均增长17%和18%左右,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年均增长31%以上,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累计完成1000亿元。
生态农业
(一)建设目标到“十一五”末,初步建成比较完备的林业生态体系,比较发达的林业产业体系和比较健全的林业保障体系,生态状况恶化的趋势初步遏制,林业产业结构趋于合理,为全旗基本实现林业可持续发展和现代化建设的奋斗及目标奠定基础。主要指标有:1、全旗森林覆盖率由现在的10.28%增加到20.5%。2、建立生态公益林308万亩,商品林8万亩。3、林业总产值达到19亿元。(二)保障措施,1、继续以大工程带动林业建设大发展。全力实施好天然林保护工程、退耕还林工程,“三北”防护林四期工程和日元贷款项目。“十一五”期间,完成天然林保护工程120万亩,其中飞播造林80万亩,封沙育林40万亩;完成退耕还林工程97万亩,其中退耕地还林20万亩,宜林荒沙荒地造林77万亩;完成“三北”防护林四期工程50万亩,其中封沙育林25万亩,人工造林25万亩;完成日元贷款项目43.7万亩,其中人工造林11.4万亩,封沙育林28.7万亩,育苗基地3.6万亩。2、不同的区域,采取不同的措施,发展不同的产业。(1)库布其沙漠区:主要以封沙育林,飞播造林,生态移民和局部人工造林为主,起到防风固沙,保护农田、草牧场、交通干线和母亲河的作用,同时为畜牧业提供优质牧草,产业发展主要以生态旅游业为主。(2)毛乌素沙区,杭锦旗:主要以封沙育林和人工造林为主。产业发展上利用沙柳资源创造高密度纤维板厂。(3)丘陵沟壑区:以营造水土保持林为主,产业发展上利用沙棘资源创造沙棘果汁厂。(4)干旱硬梁区:以人工造林(主要是柠条)和封沙育林为主,产业发展上利用柠条资源创造柠条草粉颗粒加工厂。(5)黄河冲积平原区:主要以营造速生丰产林和枸杞经济林为主,产业发展上由创造纸浆厂和枸杞涤加工厂,3、积极争取林业生态建设项目,加快招商引资力度,为林业生态建设提供更多的建设资金。“十一五”期间,一是争取国家速生丰产用材林工程,完成建设规模8万亩;二是争取国家防沙治沙工程,完成建设规模40万亩;三是将自治区级的大白柠条自然保护区和濒危植物自然保护区列为国家级的大白柠条自然保护区和濒危植物自然保护区;四是加大招商引资力度,出台优惠政策,积极发展非公有制林业。4、加快国营林场、站、圃改革,更好地为林业生态建设服务。杭锦旗现有六个国营林场站圃,过去做为造林绿化的主力军和种苗生产供应的主渠道,在全旗林业建设和发展史上,创造过辉煌的业绩,随着林业事业的不断发展,一些深层次的矛盾和问题也逐渐显示出来,主要表现为单位定位不准(差额事业单位),资金缺乏,有偿流转不畅,基础设施陈旧,职工增收缓慢等,而对这些困难和问题,只有通过深化改革来解决。一是单位性质重新定位为公益性全额事业单位,制定编制,纳入地方财政预算;二是盘活现有资产,稳定林地所有权,放活经营使用权;三是争取上级资金,改善基础设施和提高职工生活水平。5、加大国家公益林建设规模,积极争取将国家重点益林列入国家重点公益林补偿范围之内,健全和完善资源林政管理体系,实行限额采伐管理制度,加快林权证的确权发证工作。尽快建立以财政投入为主的生态公益林效益补偿制度,对依靠森林生态功能直接获取收益的单位和部门,相应征收森林生态补偿费。6、加强法制建设,提高执法水平,严历打击乱砍滥伐林木,乱批滥占林地等违法犯罪活动,加强森林防火和病虫害防治工作,改善基础设施,加强法制培训,增强综合素质,做到有法必依,执法必严,不断提高林业执法水平,巩固生态建设成果。7、实行科技兴林战略,把科技融于生态和生产两大体系建设之中,加快新成果的转化,大力引进和推广先进成果和抗旱实用技术,如抗旱造林技术,种子丸粒化和包衣技术,冬贮苗返季节造林技术,经济林良种丰产栽培技术等提高工程建设质量。同时加大高新技术研究与应用,如生物技术、新材料技术和数字林业技术,加快林业产业化步伐,和林业标准化体系建设,使成果转化率达到60%以上,推广应用普及达到70%以上,对林业经济增长贡献达到50%以上。8、鄂尔多斯地区全面实施转移收缩、集中发展战略,对于杭锦旗而言,梁外地区收缩传统农牧战线,农牧业经济重心向沿河地区转移,走集中发展的路子。而杭锦旗梁外地区是生态环境较差地区,建设与保护任务相当艰巨。需要今后继续加大项目建设的力度,促进生态环境的好转。9、将林业建设与社会主义新农村、新牧区建设有机结合,全面促进经济社会协调发展。进一步巩固和完善以往建设中的先进做法与经验,牢固树立科学发展观的思想,聚集民资、依靠民办、发挥民智、实现民富,要树立人与自然和谐、经济发展与生态建设“双赢”,“三效”合一,“三生”共进,先生态、后生存、再生产,生态问题与三农问题统筹考虑,合并解决的基本思路。结合社会主义新农村、新牧区建设,科学合理规划无人区,对于草牧场沙化严重的牧户,要责令其限期治理,否则收回其土地使用权,由政府统一组织治理或交给有条件的企业或个人治理。要发展近自然林业,继续推行禁牧、休牧、划区、轮牧、草畜平衡、调整畜种结构加大畜种改良、减少数量,提高质量、提高科学饲养水平,在休牧期也要缩短放牧时间,控制牲畜的活动量,减少牲畜对草场的践踏,减少林牧矛盾,改变过去发展林、误了牧,发展牧,毁了林,今后林业要为畜牧业的发展提供充足的饲草料,使林牧同步发展,相互协调推进。10、加大林业机制创新力度,努力适应新时期林业发展。一是,杭锦旗创新林业产权机制。创新林业产权机制,核心是发展民营林业。我们要通过制定政策、宣传发动和典型引路,鼓励农民、个体经营者、企事业单位、社会团体等,以独资、合资、股份合作等多种形式参与林业,并让其经济上有实惠,社会上有地位,政治上有荣誉,法律上有保障,实现造林主体的多元化;二是创新林业经营机制。引入多种经济成份投资造林绿化,关键是盘活林地林木资源,加快林木和林地共同流转,以地生财,以林生财,才能激发全社会办林业的原动力。在宜林地流转上,我们将采取竞价拍卖、合同租赁、大户承包、联户承包、企业购买、零地价转让、权属下放等多种形式,重新确定宜林地的使用权;三是创新林业管理机制。在林业工程建设中逐步推行招投标制、质量监管制、目标责任制、事故追究制。工程造林和苗木选购实行招投标制;建立旗乡村质量监管体系,逐级设立质量检验员;旗乡各级干部签订了造林责任状,明确目标任务;政府制定造林质量事故追究制度,造林质量不合格的,一律返工,并追究有关人员责任;四是创新承包经营机制。在群众造林积极性较高的地方,我们要稳定二轮土地承包政策,重新签订造林地承包合同,承包期由30年延长到70年;针对家庭承包土地出现的造林统一规划与土地分散的矛盾,采取地随树走、适当调整土地和树随地分、按地分树的办法;针对群众分散造林出现的水、电、路和造林技术等个人难以解决的问题,采取统一规划、统一整地、统一苗木、统一浇水、统一管护、统一技术、分户经营的“六统一分”办法,进一步调动群众营造林的积极性。11、规划建设生态自然恢复区。重点地区是整体退出区,主要在库布其沙漠、毛布拉孔兑沟等地,生态环境恶劣,基本丧失生存条件,面积大约7420平方公里,耕地7万亩,草牧场735万亩,涉及7个苏木乡镇,32个嘎查村,农牧业人口1.4万人。制定《杭锦旗整体退出区人口转移管理办法》,以双退工程为基础,农牧民整体搬迁,依靠自然修复恢复环境。整体退出区农牧民搬迁后,5年内主要通过退耕还林、退牧还草项目补贴给予农牧民补偿,补贴以二轮双权一制和家庭联产承包时到户草场、土地为准,每年每人不超过4000元,草场少的农牧户两项补贴不足4000元的,按照实有草场和耕地面积离受双退补贴,不足部分不再补偿。双退项目结束后,继续实行补偿制度,补贴资金通过公益林补贴、社会低保、其他项目补贴6切财政共同筹措解决,每个每年不低于3600元。考虑到迁出区农牧民的就业问题,重点从劳动力培训入手,捆绑扶贫、农牧、就业等相关部门培训资金,进行有计划、有针对性集中培训,确保掌握一技之长。鉴于农村牧区劳动力大部分在45周岁以上,培训潜力主要是户籍在农村牧区学生的实际,将初高中毕业生列入重点培训范围,制定农牧区初高中毕业生定向职业技能培训方案,加强与区内外大中专院样合作,与区内外各大企业集团联系,签订招生合同、用人合同以及争取短培训名额,确保毕业生能够就业。
行政区划
杭锦旗辖5个镇、1个乡、1个苏木:锡尼镇、巴拉贡镇、吉日嘎朗图镇、呼和木独镇、独贵特拉镇、伊和乌素苏木、杭锦淖尔乡。自然资源杭锦旗地域辽阔、资源富集、物华天宝,具有广阔的开发前景。水资源:地下水储量丰富,年可利用2.9亿立方米,开采潜力大。境内有黄河、摩林河两大水系,其中黄河年过境水量310亿立方米,沿黄河242公里灌区经国家黄委批准的用水量为4.1亿立方米,通过实施节水工程年可置换工业用水1.38亿立方米。土地资源:现有耕地88万亩,宜农宜林待开发土地500万亩,有可利用草牧场1600万亩。煤炭资源:塔然高勒煤田总面积约2200平方公里,其中已取得探矿权681平方公里,探明储量50亿吨,目前地质普查已全部完成,265平方公里完成详查,见煤深度平均在400米左右,煤层平均厚度在5米左右,详查区储量17.04亿吨,已经国土资源部核准备案,神华集团将在年内开工建设1000万吨煤田矿井。该区域煤质优良,为低灰、低硫、低磷、高发热量的“三低一高”不粘结煤,非常适宜于发展煤电、煤化工项目。天然气资源:境内天然气区块面积9800平方公里,已探明的天然气储量500亿立方米,是鄂尔多斯大气田的主要组成部分,中石化华北局大牛地至杭锦旗天然气管输工程末站建在锡尼工业园区,年可向杭锦旗供气3—5亿立方米。矿产资源:已探明石膏储量6500多万吨;食盐储量505万吨,天然碱储量700多万吨,芒硝储量5000万吨,成为精细化工、医药化工的主要原料;是陶土储量极其丰富,其中“杭锦2#土”性能独特,已探明储量3.4亿吨,远景地质储量10亿吨。植物资源:野生植物374种,其中饲用植物309种,有霸王、沙冬青、四合木、蒙古扁桃等珍稀植物,现有柠条保存面积230万亩。药材资源:境内有甘草、麻黄、枸杞等139种药用植物,以甘草、枸杞、苦参储量最大,其中现有野生甘草保存面积239万亩,人工甘草65万亩,总储量1.95亿公斤,是驰誉中外的甘草之乡,特别是梁外甘草,以其皮色红、粉性足、酸质多被誉为“中药之王”。苦豆子保存面积30多万亩,荒储量近7000万公斤。蒙古黄芪人工试种面积1000多亩,正在向规模化方向发展。农畜产品资源:年产粮食稳定在6000万公斤左右;油葵种植面积32万亩,年产量5500万公斤;饲草种植面积达10万亩;牲畜头数175万头只,以杭锦白绒山羊和鄂尔多斯肉羊为主,均属优良品种,年产优质羊绒20.6万公斤,羊毛150万公斤,羊肉1500万公斤,皮张70万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