鄂尔多斯市地图
鄂尔多斯市相关地区地图:
自然气候
鄂尔多斯市西高东低,地貌主要分为东部的丘陵沟壑区、西部的高平原区、北部的库布其沙漠区、南部的毛乌素沙漠区、中部的波状高原区和北部黄河南岸的平原区。海拔在850米至2149米之间。属典型的温带大陆性气候。年日照时间为2716﹒4小时—3193﹒9小时。年平均气温在5.3℃-8.7℃,平均月最低气温为–10℃-13℃,7月平均气温为21℃-25℃,全年气温日差为11℃-15℃,年差为45℃-50℃。东部地区降水量为300毫米—400毫米,西部地区降水量为190毫米-350毫米,全年降水集中在7-9月。蒸发量大,年蒸发量为2000毫米—3000毫米。历史沿革
大禹建立国家后,把国家分为九洲,此时的鄂尔多斯为雍州所辖,而鄂尔多斯的西南部则属渠搜国所管。成汤灭夏后,夏因君主的儿子獯鬻带着眷属逃到渠搜避难,从此之后,鄂尔多斯的西南部被獯鬻所统。商朝建立后,鄂尔多斯西南部被划为鬼分。商朝灭亡之后,狺狁民族的军事力量日渐强大,威胁着西周的安全,周宣王于公元前827年和822年,分别派大将南仲、尹吉甫两次进攻狺狁,并命令南仲在萨拉乌素河、榆溪河沿线要地筑城设防,历史上被称为朔方城,在今鄂尔多斯东北部置榆中。公元前5世纪末,今鄂尔多斯东部的准格尔旗一带为魏国行政辖区,名上郡。公元前328年,魏被秦战败,魏把上郡割让于秦。此后,秦国杀掉义渠王,在鄂尔多斯西南部的鄂托克前旗、鄂托克旗及其相邻地区设置了北地郡,其余地域为楼烦等游牧部落的聚居区。公元前306年,赵国打败林胡、楼烦,在鄂尔多斯东北部一带设置云中郡、九原郡。战国后期,鄂尔多斯东部地区一直为秦国所有。公元前221年,秦始皇统一中国,在鄂尔多斯设立郡、县。鄂托克旗、鄂托克前旗一带属北地郡,准格尔旗、伊金霍洛旗东部一带属云中郡,达拉特旗、准格尔旗北部一带属九原郡,乌审旗、鄂托克前旗、伊金霍洛旗南部一带属北地郡,四郡下辖34个县。此时的鄂尔多斯地区有两个历史称谓,即“新秦中”、“河南地”。公元前127年,西汉在今鄂尔多斯达拉特旗北部地区设五原郡,郡下设河阴、曼柏、高兴三县;杭锦旗一带设朔方郡,郡下设临戎、沃野、临河、广牧、朔方、呼遒、渠搜等县;准格尔旗北部地区设云中郡,郡下设沙南县;在今准格尔旗东部及东胜区、伊金霍洛旗相关地区设西河郡,郡下设谷罗、富昌、美稷、增山、虎猛、大成6个县;在今乌审旗一带设上郡,郡下设奢延、白土、高望3县。公元12l年西汉为了管理投降汉朝的匈奴人,在鄂尔多斯地区设立五个属国,即上郡、西河郡、五原郡、朔方郡、云中郡。公元10年王莽篡权后,为控制今鄂尔多斯地区,将朔方郡改为渠搜郡,五原郡改为获降郡,云中郡改为受降郡,西河郡改为归新郡。鉴于国家财政困难,光武帝刘秀决定减少一些地方行政机构,于建武11年(公元35年)和建武20年(公元44年)先后撤销朔方郡、五原郡,将今鄂尔多斯地区归并州(今太原市)领有。公元47年,匈奴萸踺日逐王比归附东汉,比自立为呼和邪单于,据有今准格尔旗纳林一带。公元50年,东汉又将今鄂尔多斯地区分隶于朔方郡、五原郡、云中郡、河西郡、上郡。朔方郡辖有今鄂尔多斯杭锦旗南部、鄂托克前旗一带,下辖朔方县、广牧县、大成县;五原郡辖有达拉特旗和准格尔旗的北部一带,下辖河阴县、曼柏县;云中郡辖有今准格尔旗东北部地区;下辖沙南县;河西郡辖有今东胜市、伊金霍洛旗和准格尔旗西南部一带,下辖美稷县、平定县;上郡辖有今伊金霍洛旗南部和乌审旗一带,下辖榆林县、奢延县。公元916年,辽在今准格尔旗、达拉持旗、东胜区、伊金霍洛旗东部地区设振武军,废弃胜州;公元929年,在今达拉特旗、准格尔旗北部置西南面招讨司(治天德军),下辖富民县、振武县;在今达拉持旗西南部、东胜区东部置河清军;在今准格尔旗南部及东胜市东部一带设全肃州;在今达拉待旗、准格尔旗东部设东胜州,下辖榆林县、河滨县;在今达拉待旗、准格尔旗北部设云内州,下辖柔服县、宁人县。五代十国时期,鄂尔多斯分别被党项羌人、灵武节度使(亦称朔方节度使或灵盐节度使)、振武节度使占领,并延续很长一段时间。公元960年月北宋在今鄂尔多斯东部地区设麟州新秦郡,下辖新秦县;在今鄂尔多斯南部地区设夏州、宥州,在西南部设盐州。元朝灭亡之前,鄂尔多斯地区被元朝太傅、中书左丞相、河南王扩部帖木尔所占有。至明朝初期,扩部帖木尔被赶出鄂尔多斯,鄂尔多斯属明王朝派员管辖。但不久,故元势力和蒙古各部相继进入鄂尔多斯地区。在一个多世纪里,明王朝多次派军进攻。但始终未能如愿。后明朝在鄂尔多斯南部修筑长城,加设边关,将鄂尔多斯让给了蒙古军,并将阿拉坦汗加封为顺义王,两家关系才得以缓合,公元1371年,明朝在今鄂尔多斯南部设察罕脑儿卫,在东胜北部设东胜卫。清顺治六年(公元1649年),清朝将蒙古族鄂尔多斯部落分为6个旗:鄂尔多斯左翼中旗(原郡王旗),方位在河套内正中近东,扎萨克驻敖西喜峰;鄂尔多斯左翼前旗(现准格尔旗),方位在河套内东南,扎萨克驻扎拉谷;鄂尔多斯左翼后旗(现达拉特旗),方位在河套内东北,扎萨克驻巴尔哈逊湖;鄂尔多斯右翼中旗(现鄂托克旗),方位在河套内正西近南,扎萨克驻锡拉布里多诺尔;鄂尔多斯右翼前旗(现乌审旗),方位在河套内西南,扎萨克驻巴哈诺尔;鄂尔多斯右翼后旗(现杭锦旗),方位在河套内西北,扎萨克驻鄂尔吉虎诺尔河;后增设鄂尔多斯右翼前未旗(原扎萨克旗)。方位在河套内中西部,扎萨克驻忽鸡图希里。光绪三十三年(公元1907年)清朝在鄂尔多斯左翼中旗东部被开垦的地区设东胜厅。中华人民共和国建立后,鄂尔多斯于1950年普遍组建了行政政权,各旗县下辖区、乡、行政村(牧区称达尔古)、自然村(牧区称小达尔古)。1953年7月,鄂尔多斯将基层政权的行政村人民政府改为乡人民政府。1956年,全市69个区撤销37个,新建26个苏木。1958年10月,将当时的50个乡、23个苏木、5个乡级镇改为人民公社,其时伊盟(今鄂尔多斯)共下辖7旗、1县、78个人民公社、444个生产大队(其中有100个牧业大队)、2173个生产队(其中有468个牧业生产队)。1984年,伊盟(今鄂尔多斯)将人民公社改为乡、苏木,大队改为村、嘎查。历史沿革
鄂尔多斯历史悠久,是人类文明的发祥地之一,萨拉乌苏文化、青铜文化源远流长。三万五千年前,古“河套人”就在这块广袤的土地上繁衍生息,并创造了著名的“河套文化”。十三世纪,一代天骄成吉思汗亲征西夏,途经鄂尔多斯,被这里的美丽景色所打动,选为长眠之所。1649年,清政府在这里设伊克昭盟。2001年2月,经国务院批准,撤伊克昭盟,设立地级鄂尔多斯市。历史上的鄂尔多斯,曾经是一个水草丰美、“风吹草低见牛羊”的富庶之地,后来因自然气候的变迁、战乱、放垦等原因,使这里的生态环境遭受严重破坏。新中国成立后,历经几代人不懈奋斗,但直到2000年时,全市植被覆盖率仍不足30%。进入新世纪后,鄂尔多斯抓住国家实施西部大开发的历史机遇,通过农牧业生产方式的全面变革,生态环境脆弱的状况发生了质的逆转,开始由不断恶化向整体遏制、局部改善转变,植被覆盖率达到了目前的70%以上,占全市面积48%的沙漠、48%的丘陵沟壑和干旱硬梁区全部披上了绿装,形成了生产发展、生活改善、生态恢复、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多赢局面。与松原、呼和浩特、包头一起被称为“中国北方经济增长四小龙”。自然资源
鄂尔多斯盆地是地质学上的名称,也称陕甘宁盆地,行政区域跨陕、甘、宁、蒙、晋五省(区)。有“纤维宝石”和“软黄金”之称的阿尔巴斯白山羊绒就产自这里,是温暖全世界的鄂尔多斯羊绒衫的主要原料。鄂尔多斯羊绒制品产量约占全国的三分之一,世界的四分之一,已经成为中国绒城,世界羊绒产业中心。鄂尔多斯境内地下有储量丰厚的能源矿产资源,目前,已经发现的具有工业开采价值的重要矿产资源有12类35种。已探明天然气储量约1880亿立方米,占全国三分之一。已探明稀土高岭土储量占全国二分之一。煤炭:全市已探明煤炭储量1496亿多吨,约占全国总储量的1/6。如果计算到地下1500米处,总储量约近1万亿吨。在全市87000多平方公里土地上,70%的地表下埋藏着煤。按地域位置,全市可划分为东西南北四大煤田。东部即准格尔煤田,西部即桌子山煤田,南部即东胜煤田,北部即乌兰格尔煤田。鄂尔多斯的煤炭资源不仅储量大,分布面积广,而且煤质品种齐全,有褐煤、长焰煤、不粘结煤、弱粘结煤、气煤、肥煤、焦煤。而且大多埋藏浅,垂直厚度深,易开采。目前,四大煤田,除乌兰格尔煤田外,其余均正在开采之中。
石油:
石油、天然气这是近年来发现的新型资源。这一资源主要位于鄂尔多斯中西部。在乌兰---格尔一带即杭锦旗北部,地质勘探部门已经发现20多处油气田,鄂托克旗境内现已探明油气储量11亿立方米,在乌审旗南部也发现了油气田。这两种资源目前还正在进一步勘探之中。
油页岩:主要分布于鄂尔多斯中部的东胜区、准格尔旗、伊金霍洛旗境内。目前的探明储量为3.7亿多吨。其中工业储量66万吨,储藏厚度一般为3米--5米,含油率1.5%--10.4%。鄂尔多斯有品种齐全、蕴藏丰富的化工资源。主要有天然碱、芒硝、食盐、硫磺、泥炭等,还有伴生物钾盐、镁盐、磷矿等。
天然碱:主要分布于鄂尔多斯西部的乌审旗、鄂托克旗、杭锦旗境内的湖泊中。全市现有天然碱湖19处,储量7000亿吨,伴生天然碱储量1300万吨,这些天然碱中,含碳酸钠加碳酸氢钠占19%--41%,氯化钠小于4%,硫酸钠小于13%,水不溶物小于20%,具有比较高的工业开采价值。
芒硝:主要分布于境内的达拉特旗、杭锦旗北部地区,露天湖芒硝含量在20%--19%之间。总储量70亿吨,大多适宜露天开采。其中,有位于达拉特旗的特大型芒硝矿。储量达68.7亿吨,地下埋藏深度平均为100米左右。从规模、质量到开采条件,均属国内外罕见的特大型优质芒硝矿。
食盐:主要分布于杭锦旗、鄂托克前旗和乌审旗、有矿产地14处,总储量956万吨。硫磺境内的硫磺主要赋存黄铁矿(也称硫铁矿)中,以天然黄铁矿形式产出。分布地主要在准格尔旗、东胜区、伊金霍洛旗境内。全市已经探明的储量232.5万吨,地质储量3256.5万吨。
泥炭:该物质是在外动力地质作用下形成的一种富含有机质和农作物主产所需氮、磷、钾等元素的一种矿体。鄂尔多斯地处鄂尔多斯盆地,客观上造就了这一地区富含泥炭矿床。目前,全市8个旗(市)均有发现,产地42处探明储量537.6万吨,一般发热量在1100大卡/公斤--2400大卡/公斤,有机质含量在25%--40%之间。
建材资源:建材资源是鄂尔多斯境内的又一大优势资源。资源遍布全市8个旗(市)。主要有石膏、石灰岩、石英砂岩、石英岩、白云岩、黄土、大理石、花岗岩、石墨等。
石膏:集中分布于鄂托克前旗、鄂托克旗、杭锦旗境内。总储量35亿吨,其中工业储量近1.5亿吨。有食用、药用、工艺品制造用的特级石膏400万吨,用于轻型质高强度建筑材料的一级石膏1.49亿吨。最大储存厚度近30米。
野生动物:在全市2000余种野生动物资源中,有相当一部分属国家级保护动物。如属国家一级保护动物的遗鸥,为世界上濒临灭绝动物之一,也是人类认识最晚的鸟种之一。据专家考证,鄂尔多斯遗鸥种群为世界三大遗鸥繁殖种群之冠。目前已发现的数量约5000多只。还有国家二级保护动物白天鹅,数量也较多。还有经济价值较高的石貂、黄喉貂等。野生植物资源全市有植物资源800余种,约有400余种可入药。主要的甘草、麻黄、枸杞、银柴胡、远志、冬花等。其中甘草、麻黄产量较大。另有相当一部分沙生植物,如沙棘、沙芥等,都具有较高的食品经济开发价值。
羊绒资源:在鄂尔多斯高原一带,有一种驰名中外的绒肉兼用型山羊──阿尔巴斯白山羊,被牧民们称为草原上的珍珠。这种羊因生长在鄂托克旗阿尔巴斯苏木境内,简称阿白山羊。阿白山羊被列为全国20个优良品种之一。因阿白山羊体表生长着22-28厘米长的粗毛,对底绒产生很好的保护作用,因而净绒率高、梳绒量大、光泽良好、手感柔软,被誉为“纤维钻石”、“绒中之王”、“白色金子”、“软黄金”。阿白山羊绒光泽好洁白柔软、纤维长、净绒率高,是山羊绒中的佼佼者,在国际上享有“开司米”绒的美称。由于山羊对草牧场破坏较大,所以各国对山羊头数都有限制,全世界羊绒资源是有限的。我国是世界上第一产绒大国,年产原绒约8000--10000吨,占世界总产量的3/4,其中内蒙古产绒5342吨,占全国羊绒总产量的1/2,质量居全国之首。
经济资源
鄂尔多斯市设立东胜区,以原县级东胜市的行政区域为东胜区的行政区域。区人民政府驻宝日陶亥西街。鄂尔多斯市辖原伊克昭盟的伊金霍洛旗、乌审旗、达拉特旗、准格尔旗、杭锦旗、鄂托克旗、鄂托克前旗和新设立的东胜区。鄂尔多斯市是内蒙古第三大城市,拥有丰富的自然资源,以“扬眉吐气”著称。扬,指的羊毛和羊绒制品,现在已经闻名海内外;眉,即煤,在鄂尔多斯的地下蕴藏着很丰富的煤炭资源;吐,即稀土,也是当地的重要资源;气,指的天然气,储藏量也很巨大。正是由于“扬眉吐气”的关系,鄂尔多斯这几年的发展速度非常快,经济实力也大大加强。鄂尔多斯羊绒,鄂尔多斯集团公司坚持内外销并举的营销战略,目前,集团公司在全国设有29个销售公司、31个业务代表处、38家配送中心和上千家营销网点,形成了自营店、加盟店、商场专厅有机配合的营销格局,成为国内纺织行业最大的企业营销网络之一。公司的主导产品“鄂尔多斯”羊绒衫的质量、市场占有率、出口创汇连年来均居全国羊绒行业第一名。产品在畅销国内的同时,远销日本、美国、欧共体等30多个国家和地区,年出口能力在200万件以上。主要产品被国家外经贸部列为“第一批重点支持和发展的名牌出口商品”,连续五年被美国最大的百货连锁集团美斯公司授予最佳供货“五星”奖。企业连续5年进入全国最大100家自营出口企业行列。公司在洛杉矶、东京、伦敦、莫斯科、科隆、香港、米兰设有七个国际性销售公司和20多家直销店,并在马达加斯加和蒙古国建立了加工厂,初步构筑起国际化生产销售服务框架,为发展国际品牌奠定了基础。2001年,为了更进一步扩大集团的进出口贸易,变单一供货商为综合多元供货商,集团在北京、上海、深圳成立了三个业务公司,专门从事棉、毛、麻、丝等各种纺织服装产品的进出口贸易。集团公司目前的主要产品年生产能力为:羊绒衫500万件,无毛绒1200吨,羊绒纱1500吨,羊绒面料70万米,羊绒围巾、披肩100万条,羊绒服装5万套,羊绒衬衫100万件,精纺羊毛衫60万件,瓷质墙地砖400万平米,电阻器7000万支,高频电感器1.5亿支,发电15000万千瓦时,供汽135万吨。主要产品中,KVSS牌无毛绒被世界公认为“中国一号无毛绒”,享有“纤维钻石”的美誉;“鄂尔多斯”牌羊绒衫获得过国家优质产品金质奖两次、部优奖9次、省优奖34次,先后获得“中国王牌产品”、“市场最有竞争力和影响力产品”等上百种荣誉,并多次获得“全国用户满意产品”、“消费者信得过产品”等称号。鄂尔多斯集团羊绒制品的生产营销能力目前占到中国的40%和世界的30%。鄂尔多斯煤炭,天然碱主要分布于鄂尔多斯西部的乌审旗、鄂托克旗、杭锦旗境内的湖泊中。全市现有天然碱湖19处,储量866亿吨,伴生天然碱储量1300万吨,这些天然碱中,含碳酸钠加碳酸氢钠占19%--41%,氯化钠小于4%,硫酸钠小于13%,水不溶物小于20%,具有比较高的工业开采价值。芒硝主要分布于境内的达拉特旗、杭锦旗北部地区,露天湖芒硝含量在20%--19%之间。总储量69.9亿吨,大多适宜露天开采。其中,有位于达拉特旗的特大型芒硝矿。储量达68.7亿吨,地下埋藏深度平均为100米左右。从规模、质量到开采条件,均属国内外罕见的特大型优质芒硝矿。食盐主要分布于杭锦旗、鄂托克前旗和乌审旗、有矿产地14处,总储量956万吨。硫磺境内的硫磺主要赋存黄铁矿(也称硫铁矿)中,以天然黄铁矿形式产出。分布地主要在准格尔旗、东胜市、伊金霍洛旗境内。全市已经探明的储量232.5万吨,地质储量3256.5万吨。泥炭该物质是在外动力地质作用下形成的一种富含有机质和农作物主产所需氮、磷、钾等元素的一种矿体。鄂尔多斯地处鄂尔多斯盆地,客观上造就了这一地区富含泥炭矿床。目前,全市8个市(市)均有发现,产地42处探明储量537.6万吨,一般发热量在1100大卡/公斤--2400大卡/公斤,有机质含量在25%--40%之间。建材资源,建材资源是鄂尔多斯境内的又一大优势资源。资源遍布全市8个旗(市)。主要有石膏、石灰岩、石英、岩、石英岩、白云岩、黄土、大理石、花岗岩、石墨等。石膏集中分布于鄂托克前旗、鄂托克旗、杭锦旗境内。总储量34.98亿吨,其中工业储量近1.5亿吨。有食用、药用、工艺品制造用的特级石膏400万吨,用于轻型质高强度建筑材料的一级石膏1.49亿吨。最大储存厚度近30米。石灰岩主要分布于准格尔旗、鄂托克旗境内。产地3处,总储量3.06亿吨,氧化钙含量为51.84%--52.95%,氧化镁含量1.2%--1.86%,是优质高标号水泥产品的理想原料,大多适合露天开采。石英砂岩及石英岩鄂尔多斯共有产地6处,其中石英砂岩总储量534.8万吨,石英岩总储量4.45亿吨。品质尚佳,二氧化硅含量为82.33%-98.877%。层位稳定,地质条件简单,覆盖层薄、剥采比为1:1左右。黄土广泛分布于鄂尔多斯高原。一般厚度为20米-100米之间。主要成分有石英砂、亚粘土等。其中,氧化二铝含量为11.74%,二氧化硅含量为65%,氧化钙含量为6%左右,烧失量6.68%,是良好的砖瓦建筑原料。花岗岩主要产于鄂托克旗境内的千里沟。总储量约1200万立方米。矿体呈肉红色、黑斑少、硬度、强度极高。是理想的天然建材。开采条件也十分优越。大理岩分布于达拉特旗高头窑乡银肯敖包,系灰白色、白色糖粒状大理岩。岩层厚度约40米,分布稳定。属良好的建筑石材和水泥生产原料。另一大类矿产资源虽不及能源、化工、建材资源丰富,但储量也很可观,其经济价值甚高。这就是冶金及其辅助原料。它们中主要有:铁矿总储量1412.8万吨,工业储量520.1万吨。含铁量在26%--62%之间。耐火粘土总储量4.33亿吨,工业储量323.6万吨,其中,高铝耐火粘土储量1484.4万吨,耐火度为1770℃--17904℃;硬质耐火粘土储量3.67亿吨,耐火度1790℃--1850℃;软质耐火粘土储量5186.8万吨,耐火度1610℃--1700℃。鄂尔多斯的耐火粘土不仅是冶金工业的辅助原料,绝大部分还是陶瓷工业原料。石英砂不同于建材中的石英沙岩,它是以原砂产出,未经成岩、压固等地质作用。主要为铸钢及玻璃制品原料之用。境内总储量4226.9万吨,工业储量3918.1万吨。石油、天然气这是近年来发现的新型资源。这一资源主要位于鄂尔多斯中西部。在乌兰格尔一带即杭锦旗北部,地质勘探部门已经发现20多处油气田,鄂托克旗境内现已探明油气储量11亿立方米,在乌审旗南部也发现了油气田。这两种资源目前还正在进一步勘探之中。油页岩主要分布于鄂尔多斯中部的东胜区、准格尔旗、伊金霍洛旗境内。目前的探明储量为3.7亿多吨。其中工业储量66万吨,储藏厚度一般为3米--5米,含油率1.5%--10.4%。行政区划
原伊克昭盟盟境的形成,应溯源于明朝成化年间(成化元年为公元1465年)蒙古族鄂尔多斯部落徙居河套时期。清朝顺治六年(公元1649年),皇帝将鄂尔多斯部落分为鄂尔多斯左翼前、中、后和鄂尔多斯右翼前、中、后六旗。当时给六旗指定的牧地范围是:西、北、东三面以黄河为界,南面以长城(秦、隋、明三朝修筑)为界,此后由上述六旗(后又增加鄂尔多斯右翼前末旗)组成伊克昭盟。以后区划原有多次变动,但仍以长城和黄河为盟境四周界线,一直沿袭至今。原伊克昭盟行政公署设在东胜市,全盟行政区设东胜区、达拉特旗、准格尔旗、伊金霍洛旗、乌审旗、杭锦旗、鄂托克旗、鄂托克前旗等1个市、7个旗、60个镇、41个乡、13个苏木。经国务院批准,伊克昭盟撤盟建市,于2001年9月28日正式挂牌,设立鄂尔多斯市。这是本区域行政区划又一次具有划时代意义的重大变革,它将对本区域经济、社会的发展和进步产生深远的影响。2005年,鄂尔多斯市按照中央决定,对全市114个苏木(乡)、镇进行了机构改革,改革后鄂尔多斯市政府设在东胜区。2006年鄂尔多斯市政府搬迁至康巴什新区。鄂尔多斯市:辖8个旗区,其中:旗7个、区1个。总人口162.54万人。设办事处、苏木乡镇58个,其中:镇41个、苏木6个、乡2个、街道办事处9个。嘎查村民委员会744个,其中:嘎查委员会167个、村民委员会577个。社区居委会154个。东胜区:辖3个苏木乡镇、其中:镇3个。街道办事处9个。总人口44.4万人。设嘎查村民委员会38个,其中:村民委员会38个。社区居委会49个。达拉特旗:辖8个苏木乡镇,其中:镇7个、苏木1个。总人口30.1万人。设嘎查村民委员会130个,其中:嘎查委员会5个、村民委员会125个。社区居委会13个。准格尔旗:辖9个苏木乡镇,其中:镇6个、苏木1个、乡2个。总人口32.15万人。设嘎查村民委员会159个,其中:嘎查委员会3个、村民委员会156个。社区居委会20个。伊金霍洛旗:辖7个苏木乡镇,其中:镇7个。总人口16.45万人。设嘎查村民委员会138个,其中:嘎查委员会10个、村民委员会128个。社区居委会29个。乌审旗:辖6个苏木乡镇,其中:镇5个、苏木1个。总人口9.9万人。设嘎查村民委员会59个,其中:嘎查委员会25个、村民委员会34个。社区居委会13个。杭锦旗:辖6个苏木乡镇,其中:镇5个、苏木1个。总人口10.07万人。设嘎查村民委员会76个,其中:嘎查委员会34个、村民委员会42个。社区居委会8个。鄂托克旗:辖6个苏木乡镇,其中:镇4个、苏木2个。总人口12.6万人。设嘎查村民委员会76个,其中:嘎查委员会46个、村民委员会30个。社区居委会16个。鄂托克前旗:辖4个苏木乡镇,其中:镇4个。总人口6.87万人。设嘎查村民委员会68个,其中嘎查委员会44个、村民委员会24个。社区居委会6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