邯山区地图
邯山区相关地区地图:
地理环境
地理位置:邯山区位于邯郸市城区的南部偏东,地理坐标在东经114°27′至114°32′,北纬36°36′之间。地域分为两块,城区与马庄乡连接,东跨滏阳河与邯郸县为邻,西傍京广铁路与复兴区接壤,南到邯郸县的北张庄,北至和平路与丛台区毗连。马头镇在城区南15公里处,四周为磁县环抱。地形地貌:邯山区地处太行山前冲积洪积平原,属华北平原一部分。
气候特点:邯山区属于暖温带半湿润大陆性季风气候区。年平均降雨为57毫米,年平均日照为2478.3小时。
主要河流:邯山区域内有滏阳河、渚河、支漳河。以滏阳河为最大。
社会事业
教育:“邯郸市邯山区是我们在中国进行教育考察的第一站,这里优越的办学条件,优美的校园环境,优良的教师队伍,优秀的学生素质,优质的教育管理,优异的教育质量,很值得我们学习借鉴。”澳大利亚教育考察团如此评价邯山区的教育状况。近年来,该区陆续投入资金5600万元对全区90%以上的城乡学校进行了改造,新建塑胶操场9个,建成省级一类图书馆7个,11个学校装备了探究型实验室,19个学校装备了多媒体教室,所有城市学校和部分农村学校建立了校园网,对4所薄弱学校进行了整体翻建、扩建。优越的办学条件正助推着该区向教育强区迈进。该区针对部分学校校舍破旧、操场坑洼不平、必备办学条件落后的局面,继2007年“学校建设年”后,又把今年确定为“办学条件提升年”,从改善办学条件入手促进教育发展,坚持年初财政预算优先安排教育,年终节余资金全部用于改善办学条件。该区实验小学一期工程和浴新南小学翻扩建项目分别投资1600多万元和500万元,打造了全市“亮点学校”;先后投入60余万元为农村学校平整地面、更换门窗、打制新桌凳,并开展城乡学校“结对互助”活动,支援农村学校总价值28.6万元的微机、DVD、投影仪、图书等教育教学物资,使农村学校“旧貌换新颜”,城乡办学条件得到了均衡发展。在改善办学条件的同时,该区教学质量也得到了相应的大幅提升,全省教学工作现场会在邯山区召开,推广了该区的教学教研、校园文化建设、学校管理等经验。一支师德高尚、教艺精湛的邯山名师队伍活跃在各个学校,近两年该区在市级以上讲课比赛中有56人获一等奖,5人获全国讲课一等奖。为使农村学校教育质量得到同步发展,该区先后选派30名骨干教师到农村学校支教,选拔农村学校教师到城市学校跟岗学习,并组织进修学校教师和教研员到农村学校上课。该区还致力推进素质教育的全面实施,扎实开展特色学校创建,打造了全国“新春杯”少儿足球理事单位兴华小学、全国“向阳杯”少儿乒乓球理事单位南关小学、全国百家国际象棋示范校农林路小学、全省唯一的中国象棋活动先进校绿化路小学、全省首批科技教育示范校实验小学等多所特色学校,形成了“一校一特色、特色各不同”的发展格局,培养了小名人贾云哲等一大批学有特长、全面发展的学生。医疗:现在,一些家庭由于家庭成员患上重大疾病,不仅花光了积蓄,甚至负债累累,基本生活都无法维持。如何缓解这些因病致贫家庭的困难?邯山区根据区情,去年出台了《邯山区城乡医疗救助实施办法(试行)》,由政府筹集资金,对患重大疾病造成不能维持基本生活的本区城乡特困家庭,给予适当医疗费补助,以缓解其因病致贫程度,初步建立了大病医疗社会救助制度。据邯山区有关负责人介绍,该救助办法对救助对象、救助病种、救助标准、救助程序等做了详细的规定。救助对象包括城市居民最低生活保障对象中未参加城镇职工基本医疗保险人员,城郊农村居民年人均收入低于2160元的困难家庭,在乡重点优抚对象,年人均收入虽在最低生活保障线以上但因患大病重病导致生活特别困难的城市居民等需要医疗救助的特殊困难群众。救助范围包括肾衰竭(尿毒症)、各种恶性肿瘤和再生障碍性贫血等重大疾病。据了解,该救助办法通过直接发放医疗救助金和减免部分费用两种方式实行,发放医疗救助金救助又分一次性救助和分类分段限额救助两种,并按照不同情况分别给予金额500至3000元不等的救助。医疗救助原则上每年一至两次,经批准的医疗救助金由区民政局下拨各街道办事处(乡),由街道办事处(乡)负责向申请人发放。目前,医疗救助资金来自三个渠道,一部分由区财政在年度财政预算中,按照辖区城市人口年人均0.5元的标准列入预算,一部分是上级民政、财政部门拨付的城镇低保对象医疗救助专项资金,另外一部分来自社会各界捐助。
基础设施
电力通讯:邯山区,铁路纵横,公路成网,境内市场有50余个,为全市之首;程控电话,移动电话也已开通;电力充沛,辖区马头发电厂,可充分充足用电需要;城市设施日趋完备,高科技住宅区、城市广场,给本区人民提供了一个方便而舒适的环境。今后几年,基础设施建设仍将是邯山区的投资热点。区内交通:邯山区,位于邯郸市城区南部,晋冀鲁豫四省交汇处,目前从邯郸始发和经由邯郸的铁路干线、公路干线、市内交通线路,邯郸车站,马头车站、邯郸长途汽车站都在邯山区域内。
行政区划
邯山区辖10个街道、1个镇、1个乡:火磨街道、陵园路街道、光明路街道、滏东街道、罗城头街道、渚河路街道、浴新南街道、农林路街道、贸东街道、贸西街道、马头镇、马庄乡。乡级代码:130402001火磨街道,130402002陵园路街道,130402003光明路街道,130402004滏东街道,130402005罗城头街道,130402006渚河路街道,130402007浴新南街道,130402008农林路街道,130402009贸东街道,130402010贸西街道,130402100马头镇,130402101北张庄镇,130402200马庄乡
经济概况
——经济持续快速增长、2002年,全区国内生产总值实现86752万元,比199年增长77.5%;财政收入按2001年以前口径统计,完成11890万元,年均增长21.1%;项目建设引人注目,累计完成社会固定资产投资28.4亿元,年均递增20.4%;农业产业结构调整效果显著,农村特色经济日益繁荣,农民生活水平明显提高;市场建设全市领先,五年来,新建、改建、扩建各类市场34个,其中冀南工业批发市场跻身全省“十强”,建材批发市场成为中原地区最大的建材集散地;社区经济发展迅速,2002年创收总量突破千万元大关,社区居委建设全部达到“五有”标准;民营经济蓬勃发展,建成省级民营企业集团4家,民营经济在全区国内生产总值中的比重已达70%,成为最具有活力的增长点。农业:邯山区充分发挥科技部门职能作用,从提高城郊农民劳动技能、培育农业科技示范户入手,努力实现科技与农民“零距离接触”,最大限度满足农民的科技需求。一是搞好培训,提高农民劳动技能。该区大力开展蔬菜种植、畜牧养殖等方面的培训,并采用互动形式现场解答养殖户提出的问题,受到群众欢迎。目前,该区已举办讲座3次,培训农民105人次,解答问题12个。二是发挥科技示范户带动作用,加快新品种、新技术引进推广。该区选择文化水平较高、接受能力较强的农户作为农业科技示范户,对他们进行长期稳定的科技服务,将新品种、新技术优先供其使用,通过他们的示范作用,以户带户,实现科技进村入户。三是完善科技中介服务网络。建立乡、村两级农技推广服务站,第一时间解答农民在种养过程中遇到的技术问题,对无法解答的难题,及时反馈给区科技局、农办的农技专家,形成新型农业科技中介服务网络。
工业:一是发挥资源优势。充分利用辖区大量闲置资产、厂房、场地、设备和技术等进行资源整合,开发利用。同时,对占地600亩的马庄工业园区和三平方公里的北张庄工业园区进行全方位综合利用,引进高、精、尖工业项目,增蓄经济后劲,把资源优势转化为发展优势。二是发挥区位优势。充分利用该区文化、交通、区位等优势,把特色产业做大做强,形成自己的品牌,把邯山建成邯郸市的区域物流中心。紧紧抓住省、市委进一步加快河北南厢重要经济增长极和中原经济区经贸中心建设的战略时机,引资上项目,办厂兴工业。三是发挥市场优势。加快与山东沿海及上海、苏州、温州等长三角地区的联系和产业对接,承接这些地区的产业转移,提高聚集能力和水平,把工业做大做强。同时,引导辖区企业与邯郸大学、沃尔沃集团等科研院所和国内外知名大企业集团进行合作,提高产品科技含量,打造品牌,增强竞争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