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庄乡地图
马庄乡相关地区地图:
3河北省邯郸市邯山区马庄乡
概况:马庄乡(MazhuangXiang)位于邯郸市邯山区南部,距区政府3.5千米。面积8.1平方千米,人口1.70万人(2002年)。辖5个社区、6个行政村,乡政府驻学院北路西段。境内有全国重点保护文物单位赵都故城赵王城。历史沿革:原名张庄桥乡,1958年改张庄桥公社,1982年更名马庄公社,1984年改马庄乡,归属郊区,1986年撤销郊区划入邯山区。1997年,面积8.1平方千米,人口1.3万,辖罗城头、小北堡、马庄、三堤、西南街、南河边、西街、北街、东街9个行政村。2002年辖2个社区、9个行政村:贺庄、干河沟;南河边、小北堡、罗城头、西南街、东街、西街、北街、三堤、马庄。
4河北省辛集市马庄乡
基本概况:马庄乡隶属于河北省辛集市,面积74.31平方千米,人口27210人。乡政府驻马庄村,辖马庄、回生、甜水井、东谢村、西谢村、北营、南李家庄、东营、辛村、芦家庄、南朱庄、木店、一间房、台家庄、马家庄、三间房、西石干、中东石干、赵古营、枣营、枣营庄共21个村。地名由来:据束鹿县志记载,清康熙时(公元1662至1722年)此村即名马庄。相传唐时在今马庄西口(现农中校址)建有“玉泉寺”,寺门两旁塑有两匹白泥马(表面为白银粉刷饰)。明时有人迁此占产立庄,称“白马庄”,后演变为马庄。公社因其驻地在此,故称马庄公社。
沿革沿革:抗日战争初期,属束鹿县。1940年属束冀县抗日战争胜利后,1946年属束鹿县。1949年建国后,属束鹿县6区。这里1953年办互助组,1955年成立初级社,1956年建高级社。1958年实行人民公社化时,属新城金光人民公社管理区和甜水井管理区。1961年公社规模缩小,将这两个区的部分村划为一个公社,即为马庄公社,1982年改称管理委员会,1984年5月复置乡。1996年12月合并一间房乡称马庄乡。
农业建设:马庄乡是典型的农业乡,是优质粮、棉、梨、苹果主产区,养殖业以蛋鸡、牛、羊、肉猪为主。近年来按照“发展畜牧业,稳定大农业”的原则先后承担实施了“万亩优质麦示范基地”、“马庄科技示范场”、“植物病虫害观测场”、“农田保护性耕作”、“河北省节水型社会建设示范乡”、“农业科技提升”、“河北农大辛集试验站”等农业项目;目前正在实施国家级农业部粮食产业工程标准粮田建设项目和国土资源部基本农田整理项目。为延伸产业链条,累计投资1700万元的盛润葡萄酿造有限公司、润翔乳业公司、长辛养猪场、新绿公司马庄养殖基地等农业项目相继建成并产生良好效益。随着一系列农业项目的实施,农业技术推广和农业产业化步伐进一步加快,农业基础地位得到巩固和发展。
工业企业:马庄乡工业以机械加工制造、棉花加工、砂轮、葡萄酒酿造、纺织等为主要产业,基础比较薄弱,乡党委、政府以强乡富民为原则,大力推进“全民创业”和“人民满意”两大工程,坚持“个体求突破、群体上规模”的思路,通过灵活招商,加强招商队伍,加大招商引资力度,积极跑办,制定优惠政策,先后建成了伟玮纺织厂、盛润葡萄酒厂、月甫绒布厂等一批企业,2007年重点提出了“两区三线”五年发展规划,打造马庄纺织工业区、南李砂轮小区,加快发展安新线、天王线、回新线沿路经济,扩大马庄商业街规模,鼓励农村干部带头上项目,形成小规模、大群体的产业格局。
2河南省延津县马庄乡
概况:马庄乡位于延津县城东北部,距县城33公里,全乡总面积50.9平方公里,耕地42170亩,38个行政村,5679户,24561口人,2001年人均纯收入2176元。境内西北部拥有我省唯一的“国家级湿地鸟类自然保护区”。行政区划:
马庄乡代码:410726205。2006年,辖38个村委会:马庄村、堤后村、原屯村、庙堤村、常兴集村、油房村、庞古寨村、高张寨村、东袁庄村、罗滩村、唐庄村、付庄村、前长堽村、后长堽村、车庄村、冯刘庄村、石邱村、近古村、郭辛庄村、柴胡寨村、刘枣庄村、随庄村、常新庄村、东王庄村、荆庄村、许庄村、于庄村、冯班枣村、水口村、宋庄村、姬庄村、王泗坡村、延滑村、老刘庄村、蒋班枣村、苏班枣村、张班枣村、野厂村。
交通信息:交通、通讯条件十分优越,郑(州)滑(县)公路自南向北穿境而过,马半公路横贯东西,柏油路实现村村通。日发客车40余次,直达延津、新乡、卫辉、焦作、郑州等地。村村通电话,拥有中国移动电话发射塔一座,中国联通电话发射塔一座。1999年8月在马庄乡建成延津县第二电视台。
经济发展:马庄乡地处黄河故道,土壤多为沙壤土和两合土。绝大多数土地为旱涝保收的肥沃良田。农作物主要有小麦、玉米、棉花、花生。近几年,以农业结构调整为主发展特色农业,以“农业抓特色、养殖上规模”为重点,强力实施“科教兴乡”战略。建立了优质小麦、花生良种繁育基地共2万亩;畜牧养殖业以肉鸡饲养为龙头,目前,全乡万只鸡场1个,千只以上鸡场50个;千头猪场1个,百头猪场20个,形成了龙头带基地,基地连农户的格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