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底乡地图
河底乡相关地区地图:
3、河南省洛阳市洛宁县河底乡
乡镇介绍:河底古称莎栅,又称双龙镇,曾为永宁县治,清嘉庆年间改称河底镇,位于洛宁县东北部,属豫西丘陵区,距县城40公里。全乡国土总面积134平方公里,拥有耕地8.2万亩,宜林地面积5.2万亩。全乡辖35个行政村,144个自然村,345个村民小组,4.5万人,其中乡政府驻地人口6832人。2007年,全乡实现国民生产总值3.25亿元,其中乡镇企业增加值1.2亿元,财政收入703万元,全乡农民人均纯收入达3443元,社会商品零售总额达到8560万元。人口数据:(第五次人口普查数据),总人口22481男11548女10933家庭户户数5565家庭户总人口(总)22481家庭户男11548家庭户女109330-14岁(总)60130-14岁男30120-14岁女300115-64岁(总)1516415-64岁男792515-64岁女723965岁及以上(总)130465岁及以上男61165岁及以上女693户口本地住在本地22317
河底乡下辖村:河底村席洼村杨岔村茶房村城村村范店村南河村程岭村元村村新生村上营村下营村冯岭村段庄村牛京村前屯村中村村后坡村
特色产业:河底乡是河南省烟叶强乡,乡党委、政府一直将烟叶作为强乡富民的“一号”产业常抓不懈,提出了“举亮点、争先进,创全省一流、全国先进”烟叶乡镇的目标,采取四项强有力措施,促进了烟叶产业可持续发展:(1)实施基本烟田保护制度,确保全乡烟叶年均预留面积达4万亩以上;(2)坚持科技兴烟发展战略,每年都拿出财政预算的2%用于推广机耕起垄、地膜覆盖、漂浮育苗、豆浆灌根等烟叶生产新技术,不断提高烟叶生产技术水平;(3)逐年加大投入力度,大力改善烟叶生产基础设施,2002年以来,先后投资8000余万元,修建烟水配套工程15处,建设国家级烟叶科技示范园2600亩,新建改建密集式炕房3500余座,建设集雨水窖2400余座;(4)积极引进新的生产管理模式,推行集中连片种植、集约化育苗、统一病虫害防治、公司化经营、专业化管理和订单生产,大力扶持50亩以上烟叶种植专业户,促进烟叶产业向科学化、专业化、产业化、公司化方向发展。河底乡的烟叶种植规模逐年扩大,种烟经济效益不断提升,2007年种烟面积达2.6万亩,产值2350万元,烟叶税收达516万元。2007年,制定了优惠政策,给烟农发放多种补贴;给每个片区配备一名专职技术员,为烟农提供全程技术服务;与各村签订《烟叶生产目标责任书》,促使落实烟田面积1027公顷。邀请省、市、县烟叶生产专家对烟农进行大棚育苗、炕房改造、病害防治、平衡施肥、规范化栽植、豆浆灌根、绿肥掩青等技术培训8000人次,烟农生产技术普遍提高。发展烟叶育苗大棚68座(其中漂浮大棚42座),免费供应纸钵、熏蒸剂、地膜等物资,实现集中连片育苗、统一苗床肥熏蒸、统一技术要求,统一病害防治,壮苗率达到95%。投资18万元,推广豆浆灌根技术166.67公顷;投资40余万元,推广秸秆覆盖技术200公顷。采取垫付资金、安排施工队等措施,把1250座气流下排湿炕房改造为小密集式炕房、建成水窖1453座。在烟叶收购过程中,乡党委、乡政府采取多种措施,提高服务水平,保证资金供应。收购烟叶256万公斤,向烟农支付2357万元,完成烟叶税收518万元,连续第六年位居全市第一。
农业经济:粮食总产25495吨(其中夏粮12564吨、秋粮12931吨),比上年增产3560吨。完成退耕还林补植125.33公顷、通道绿化29公里和2个绿色新农村建设(程岭、元村),育沙兰杨苗13.53公顷,栽植398.67公顷。新发展大杏15公顷、苹果12公顷、桃5公顷,果品总产量达到1005万公斤(其中苹果652万公斤)。加强畜禽防疫工作,落实能繁母猪饲养补贴政策,生猪年末存栏10895头,比上年增加6060头;新发展肉牛养殖示范户453户,牛年末存栏17570头;新发展獭兔养殖户641户,饲养量达24400只;新发展肉鸭养殖示范户84户,家禽年末存栏149448只;羊存栏11674只。完成肉类产量1968吨、蛋类产量714吨、奶类产量1297吨。
民营经济:邀请省、市专家考察河底乡的林木、土地、交通、电力资源,论证风力发电、农副产品加工、杨木深加工、废铜回收利用、硫酸钡加工等13个项目,增加项目库储备,为招商引资打好基础。全年引进资金2300万元,新上项目6个。改造杨坡老街和河底南、北街,新增城镇人口205人,增加商户15家。全乡第三产业生产总值达到3850万元,实现税收109.6万元。培训务工人员25890人次,完成劳务输出13706人次,实现劳务收入2400万元。获得县委、县政府颁发的“发展非公有制经济进步奖”。
发展建设:河底乡交通便利,区域优势明显,沙兰杨资源丰富,境内有洛渑路、韩茶路、杨三路贯穿东西南北,交通十分便利,全乡境内现有沙兰杨蓄积量30万立方米,且呈逐年增加之势。乡党委、政府近年来充分发挥河底交通便利、沙兰杨资源丰富的区位资源优势,大力开展招商引资工作,取得了十分明显的效果。全乡现有规模以上企业8家,企业就业人员达1500余人,民营经济总量达1.5亿元,2007年全乡民营企业实现利润6000万元,财政贡献300万元,2008年在建和拟建项目3个,投资总额达2500万元,另有个10投资总额达3.1亿元的项目已完成论证,全乡的民营经济发展呈现出了良好的发展势头。河底乡城镇区域建设步伐持续加快。乡政府所在地河底街区规划面积10.8平方公里,其中建成区面积4.2平方公里。2002年,投资4000余万元,完成了小城镇建设改造,2007年又投资300余万元,完成了南北大街拓宽改造和街道给排水功能配套工程,城镇面貌进一步改善,框架进一步拉大。目前,河底街道上酒店、饭店达18家,宾馆、旅社10家,接待床位100余个,各类商店共100余家,新建的专业蔬菜批发、零售市场,小商品一条街、畜禽交易市场、客运站正在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建立了专业的街道卫生管理队伍和固定的垃圾收集、填埋场所,垃圾集中处理率达到95%;乡政府高度重视环保和绿化工作,街区绿化面积达到8.5万平方米,人均14平方米。乡政府驻地通讯发达,建有网通、移动、联通等公司的营业分支机构5处,开通固定电话1200部,手机1800部。文化教育方面,有文化活动中心一处,文化大院一个;拥有13班规模初级中学一所,在校学生760人;8班规模小学一所,在校学生420人,幼儿园5所,在校学生200名;金融方面,有农村信用社一个、邮政储蓄所一个,2007年年末全乡群众存款余额达5300万元;卫生保障方面,有乡级卫生院一所,占地面积4200平方米,医护人员24人,设置17个科室,病床30张。随着经济的飞速发展、社会各项事业的不断进步,河底的地位和知名度将会快速提升,河底的镇区服务能力和服务水平将变得日益完善,经济富裕、环境优美、交通便利、文明和谐的豫西明珠正在崛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