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湖北省电子地图 > 恩施州地图 >
鹤峰县地图
鹤峰县相关地区地图:

历史人文

鹤峰民族文化底蕴丰厚:以明清之际“田氏诗派”为代表的文人创作使土家族文学发扬光大、盛传不衰;撒尔嗬.摆手舞、柳子戏、穿号子、四道茶、傩戏等民俗文化源远流长,品位极高;鹤峰还是土地革命战争时期的湘鄂边革命根据地之一,光荣的革命史诗气壮山河,昭示来者。鹤峰因历史悠久而神奇。这里古称柘溪、容米、容阳。早在新石器时代,土家族的先民容米部落就繁衍生息于斯。唐宋以来,为容美土司领地,田氏土王世袭相承,雄踞一方,800余载,“在楚蜀诸土司中最为富强”。清雍正十三年(1735年)“改土归流”废除了土司制度。清代文学家顾彩饱览这里的秀美笔撰《容美纪游》,称这里就是陶渊明向往的“世外桃园”。这里还是“虎门第一隘”抗英民族英雄陈连升的故乡。1928年到1933年,贺龙在此建立根据地,使鹤峰苏区成为湘鄂边根据地的中心;当时全县6万多人中有2.5万余人投入革命,其中3000多人为革命献出了宝贵生命。建有湘鄂渝黔边区规模最大的满山红烈士陵园,属全国重点纪念建筑物保护单位。共和国的“第一号烈士”段德昌等就安葬在这里。
撒尔嗬:是流行于清江流域悼念亡人时的一种独具特色的民间歌舞。跳撒尔嗬,又称“跳丧”、“打丧鼓”。土家族跳撒尔嗬的起源最早可追溯到《隋书·地理志》中记载的“绕棺”。到唐宋时期,撒尔嗬已基本定型,唐樊绰《蛮书》载:“初丧,鼓以道哀,其歌必号,其众必跳,此乃盘瓠白虎之勇也。”至元明清时期,地方史志对撒尔嗬的记载更为完备:“旧俗,殁之日,其家置酒食,邀亲友,鸣金伐鼓,歌舞达旦,或一夕或三五夕。”(嘉庆《巴东县志》),表演时由二男或四男在棺材前对舞,高潮时,少则百人,多达几百上千人观看和参与跳丧。演唱形式是一人执鼓领唱,众和。执鼓者,是有声望的长者,也是能歌善舞的能手,他以鼓点指挥舞蹈,以鼓点变换曲牌。撒尔嗬是歌、舞、乐浑然一体的艺术,其歌舞中显示出难能可贵的积极人生态度,贯穿着豁达通脱的生命观念。撒尔嗬为清江土家族所独有,具有一定的艺术价值和学术研究价值。
鹤峰柳子戏:以“柳子戏”冠名的戏曲,好几个省市都有,但其形式和风格均不同于鹤峰柳子戏。鹤峰柳子戏,又名杨花柳,是恩施土家族苗族自治州五大地方剧种之一。据《长乐县治》载“演戏多唱杨花柳戏,其音节出于四川梁山县。”清代诗人田泰斗竹枝词:“一夜元宵花鼓闹,杨花柳曲四川腔。”以及容美土司田舜年《容阳世述录》载“冶大雄与田旻如为看杨花柳结怨。”可见,鹤峰柳子戏是土司末期从四川梁山一带传入的民间戏曲。鹤峰柳子戏主要流传于鹤峰走马、五里、铁炉一带以及湖南省的石门县、张家界市的部分地区。是研究土家族地区与汉文化交流的重要实物资料;是仅存的土司剧种。1980年,鹤峰走马成立了业余柳子戏剧团。1983年,该团参加了全国乌兰牧骑式文艺汇演。

基本概况

鹤峰位于鄂西南边陲、恩施州东南部,距省会武汉市603公里,距自治州府恩施市178公里。县境东西长85公里,南北宽67公里,总面积2892平方公里,辖7乡2镇1个经济开发区、205个行政村;总人口22.14万人,其中少数民族人口占70.9%。境内地形西北高,东南低,山岳连绵,沟壑纵横,多山间小盆地。平均海拔1147米。最高海拔2095.6米,最低海拔194.6米。鹤峰是巴文化发祥地之一,经历了400多年的土司制度,是第二次国内革命战争时期湘鄂边革命根据地的中心,先后被定为国家一类老区县、国家扶贫开发重点县。鹤峰因资源富饶而闻名。这里可开发利用的水能资源100万千瓦,人均占有量全省第一;这里的茶叶面积和产量位居全省前列,是全国无公害茶叶基地建设示范县、先进县;这里蕴藏着32种可供开发矿产,磷矿蕴藏量(磷矿预测远景储量11.8亿吨)位居全省首位,古生物化石百鹤玉世界罕见;这里是“华中天然药库”的重要组成部分,有各种中药材1800余种;这里有丰富的野生动植物资源,是第四纪冰川孓遗植物保留地,森林覆盖率达到82.9%;这里还有世界独有的人间珍品“葛仙米”。鹤峰因优化产业而强大。主攻绿色产业和高新技术产业,以“公司+基地+农户”为基本产业开发模式,形成了水电、药化、绿色食品加工、矿产化工、建材等五大工业支柱产业,培植了茶叶、烟叶、蔬菜、畜牧、劳务“五大富民产业”,建成特色农产品基地50万亩,其中茶叶面积16.2万亩,农业标准化基地认证总面积达到30万亩。2008年,一、二、三产业结构比调整为30.8:35.6:33.6。鹤峰因民营经济而崛起。发展了农业产业化国家重点龙头企业——长友公司为首的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35家,农民专业合作社(协会)22家,规模以上工业企业发展到37家。2008年,新签、续建项目到位资金13.28亿元,利用外资420万美元。培植了八峰药化、长友公司、白果茶厂等14家创汇企业,创建了“八峰”、“长友”等9个湖北省著名商标,自营出口创汇1456万美元,茶叶、箬叶、山野菜等特色产品出口量位居全省县市前列。,由于特殊的地理环境和区位劣势,鹤峰仍有5.7万贫困人口,农村人均纯收入较低,交通等基础设施滞后,是无铁路、无机场、无高速、无国道、无水运的交通“五无”县,没有快速出口通道。农村道路通达、通畅率较低,分别为72%、55%,有58个村不通公路、92个村未完成道路硬化,全县还有13万余人未解决安全饮水问题。

主要产业

茶叶产业:目前全县茶园面积10.4万亩,70%以上分布在富硒地带,年产茶叶10万担以上。以低农残、无公害茶叶和有机茶开发为主攻方向,开发新品。争取在“十五”期间,茶叶产值比“九五”末期翻两番,突破2亿元。
水电产业:鹤峰县人均水资源占有量位居全省第一。水能理论蕴藏量48.76万千瓦,可调峰开发装机85.3万千瓦,但到目前为止总装机容量还不足5万千瓦。目前,装机4.6万千瓦的芭蕉河梯级电站正在建设之中;装机50万千瓦,年发电量10.61亿千瓦时,年提供税收达12亿元以上,净态投资27亿元的江坪河电站预可研报告通过了由国家经贸委委托中水公司组织的专家审查,已正式行文批准了预可研报告,已落实了开发业主。同时还将大力引资开发中小水电站。力争通过5至10年的努力,使电力产值达4亿元、税收达1.6亿元以上,形成县城经济的支柱产业。
药化产业:鹤峰县是“华中药材库”的重要组成部分,中草药品种达2088种,开发潜力巨大。90年代以来,八峰氨基酸高科技药化产业迅速崛起,已具备生产18种氨基酸的能力。“十五”期间,将以八峰氨基酸高新技术药化产品的系列开发为突破口,力争“十五”末使药化产业年产值过20亿元,年创税4亿元以上。
创汇农业:鹤峰是全州农业创汇第一县,目前仅薇菜、香菇等特种蔬菜出口创汇年均近800万美元。抓好有机茶、薇菜、香菇、稀有珍品葛仙米、箬叶等山野绿色资源的深度开发,争取“十五”末期,使农特产品出口创汇突破2000万美元。
生态农业:鹤峰县植被覆盖率达78.2%,人均活立木蓄积量达20立方米,居全州之首。经济林41万亩,农村人平2亩,是全国经济林建设先进县,还有自然草场55万亩。把实施“天保工程”、退耕还林(草)与农村经济结构调整结合起来,以生物工程为技术手段的生态化、现代化绿色农业,抓好箬叶、竹类、香椿、银杏、薇菜和40万只山羊等草食畜牧基地建设,搞好溇水河探险漂流旅游开发。
磷化产业:鹤峰县是全国四大磷矿之一“湘鄂磷矿”的重要组成部分,可露天开采的磷矿储量近12亿吨,占全省磷矿储量的40%以上。随着交通运输条件的改善,磷化产业将成为鹤峰县极具后发优势的骨干支柱产业。

本地主要商品

药品、山羊(牲畜)、磷、加工食品、矿产化工、建材、茶叶、烟叶、蔬菜、杉木。

交通情况

县城距自治州首府恩施176公里,距省城武汉603公里,到长江“黄金水道”的巴东港、枝城港分别为251公里和272公里,距枝柳铁路的枝城火车站起来70公里、大庸火车站180公里,石门火车站251公里,境内列入养护的公路341公里。县城至周边地区城市的公路距离是:到来凤县城100公里,宣恩县城133公里,建始县城237公里,巴东县城250公里,咸丰县城155公里,恩施市178公里,利川市278公里,五峰县城125公里,京山县城624公里,潜江市447公里,仙桃市502公里,天门市495公里,枝江市320公里,沙市中心79公里,宜昌市343公里。距湖南省石门县城251公里,桑植县城110公里,龙山县城108公里,永顺县城220公里,保靖县城278公里,花垣县城304公里,吉首市375公里,常德市340公里,长沙市535公里。至四川省黔江县城211公里,彭水县城341公里,重庆市783公里。

历史沿革

鹤峰古称拓溪、容米、容阳,曾是容美土司治所,1735年改土归流后先后设置为鹤峰州、鹤峰县。

自然资源

鹤峰水资源理论蕴藏量极为丰富,可调峰开发装机85.3万千瓦,现已建成和在建水电工程总装机10万千瓦,拟建装机50万千瓦。森林蓄积量382万立方米。森林覆盖率64.9%,是全国杉木林基地县之一。鹤峰有1000多个特产品种,现已建成茶叶、香菇、薇菜、箬叶等几大绿色出口创汇产业,年出口创汇2000万美元左右。八峰药化是目前国内最大的氨基酸国有化、产业化高科指示范基地,已开发4大系列30多个品种,产品畅销国内并出口34个国家与地区。鹤峰全县民营企业产值过千方、税收过百万的已有5家,主值营业额在100万元以上的有22户。漫长的地壳运动造就了鹤峰群山巍峨、气势磅礴的地形地貌,原始古朴的自然生态与悠久的民族文化一道,共同构成了壮阔美丽的自然风貌和人文景观鹤峰“十大景区”令人目不暇接。形成了文化内涵极其丰富的“大三峡——一溇水——一张家界”旅游热线,“张家界游山,溇水河玩水”,将是国内外游客水陆并进、四季皆宜的最佳选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