黑水县地图
黑水县相关地区地图:
县歌
黑水县为激发全县人民建设黑水的昂扬斗志,组织撰写了27首歌曲,在广泛征求意见后,确定《黑水,我可爱的家乡》为该县县歌。该歌节奏欢快,内容涵盖广,民族风情浓郁,体现了黑水人蓬勃向上的精神面貌。
舞蹈
黑水锅庄:黑水锅庄舞蹈是藏族群众自娱自乐的形式。其内容为:歌颂爱情、赞美家乡及颂扬头人等。形式为:围着圆圈跳,男的在前,女的在后,边轮唱边舞。黑水藏族锅庄的特点:由慢步开始,逐渐加快,表现出热情奔放,欢快有力。步伐特点以点踏擦地、跺脚动作为主。上身动作以胸前绕手、体后仰,双臂屈时上举摆动为主。锅庄流行于全县各地,各区乡锅庄动作、步伐不完全相同。
卡斯达温舞:卡斯达温舞主要流传于四川省阿坝州黑水河流域,因舞者身穿"甲衣"歌舞,汉语俗称"卡斯达温"。"卡斯达温"是黑水方言,"卡斯达"为"铠甲"之意,"温"或"贡"是"穿"的意思。"卡斯达温"是古代黑水人出征前,勇士们祈祷胜利,亲人们为他们祈求平安、祝福吉祥的一种民间祭祀性歌舞活动。该舞气势雄壮,规模庞大;在音乐上,有着各民族中独树一帜,难以多见的风格特征--二声部。现在有彝族、藏族、羌族、苗族、回族、蒙古族、土家族、傈僳族、满族、瑶族、侗族、纳西族、布依族、白族、壮族、傣族等民族分布。
自然气候
黑水地势由西北向东南倾斜,平均海拔3544米,高差1000~2000米,四周群山环绕,境内群山屹立,山峦起伏,雪峰相峙,坡陡谷深,河流深切,海拔5000米以上雪峰8座,主峰奥太基(藏语意为“群山之父”)海拔5286米,与其并列的奥太美(藏语意为“群山之母“)海拔5257米。色尔古河坝最低,海拔1790米。境内有岷江上三条支流黑水河、毛尔盖河、小黑水河和48条溪沟,形成网系。黑水属季风高原型气候区、旱、雨季分明,日照充足,气温年差较小,日差较大,夏无酷暑,冬无严寒。黑水是阿坝州降水最多的地区之一,降雨分布不匀,夏季集中,秋季阴雨连绵,雨量的日变化大,夜间降雨占全年总降雨量的70.2%,年平均降雨量620.2毫米。无霜期平均166.1天,地势较低的河谷地带为230天左右。黑水就气候要素看,春、夏、秋、冬四季都非常舒适,阳光灿烂,特别是夏季无酷热气候特征,创造了良好的避暑条件,而冬季的白雪一片又是另外一种美景。黑水年平均气温为9.5℃,最低极端气温-14.4℃。
行政区划
黑水县辖2个镇、15个乡:芦花镇、卡龙镇、沙石多乡、红岩乡、麻窝乡、双溜索乡、瓦钵梁子乡、色尔古乡、石碉楼乡、龙坝乡、洛多乡、木苏乡、维古乡、知木林乡、扎窝乡、晴朗乡、慈坝乡。
面积人口
总面积4165.32平方公里。东西长约85公里,南北宽约72.5公里。总人口57000人,其中藏族人口占92%,汉族占7%,羌族占0.7%,是一个以从事农业生产为主的嘉绒藏族聚居县。现在有彝族、藏族、羌族、苗族、回族、蒙古族、土家族、傈僳族、满族、瑶族、侗族、纳西族、布依族、白族、壮族、傣族等民族分布。
地形地貌
地势由西北向东南倾斜,平均海拔3,544米。高差1,000~2,000米。四周群山环绕,境内群山屹立,山峦起伏,雪峰对峙,河谷深切。海拔5,200米以上雪峰4座。色尔古河坝最低,海拔1,790米,境内岷江上游三条支流黑水河、毛儿盖河、小黑水河和48条溪流形成网系。
物产资源
县境内有丰富的自然资源,是四川重要的锰矿资源基地。有锰、铁、钨、石灰石、硫磺等矿藏。锰矿储量较大,含磷低,具有工业开采价值。境内河流纵横,水量充沛,河床陡,水流急,落差大,水力资源十分丰富。全县水能理论蕴藏量170万千瓦,可开发量120万千瓦。原始森林覆盖在336万亩林地上,是岷江、长江的天然绿色屏障。境内盛产虫草、贝母、天麻、羌活、大黄、木香、黄芪等名贵中药材,还有蕨菜、野生角羚、金丝猴、二级保护动物猕猴、黑熊、盘羊、藏马鸡等。独特的气候优势使这里还成为建立水果、干果和反季节无污染蔬菜、发展生态农业的重要基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