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四川省电子地图 >
阿坝州地图
阿坝州相关地区地图:

邮电通讯

经过50年的发展,阿坝通信经历了从无到有、由小变大的历史演变,由单一的邮电通信发展为今天全方位、高速度、大容量并同时拥有邮政、电信、移动、联通、网通等现代通信网络。通信技术、新闻传真、数字通讯、无线载波等多种现代通信工具开通并得以综合运用,全国直拔电话、世界直拔电话方便快捷。历经50年艰苦创业的阿坝电信,今天正经历着从无到有、由弱到强、从稚嫩走向成熟的历史演变。全州建成了扩大C3本地电话网,可视电话、数据多媒体通信、智能网业务等纷纷落户藏乡羌寨,使阿坝电信当之无愧地成为雪山草地的高速信息网,成为雪域高原连接世界的纽带。邮政网络覆盖全州,连接全世界;电信光缆里程达两千多公里、交换机容量十余万门,数据宽带业务、无线市话“小灵通”、互联星空、酷线181等业务纷纷落户;随着投资近2个亿的“九寨天堂”移动通信工程完工,移动通信拥有183个基站、151个小区、588个载频、3863个TCH话音信道和51225户移动客户,交换容量达到20万门,GSM网络实现了全州所有县城城区、风景旅游区和重点城镇的有效覆盖,并与127个国家和地区的205家运营商开通了国际自动漫游业务。实现了成都到九寨沟、九寨沟到绵阳、马尔康到都江堰基本无缝覆盖,九寨沟景区内80%的覆盖。同时还覆盖全州31个镇中的29个、225个乡中的80个、1359个村中的600多个;联通已建成覆盖全州的GDMA、GSM网基站和都江堰至九寨沟光缆,拥有信道1461条,基站数41座、容量3.8万户。汶川至马尔康光缆今年内将建设完成,初步形成以马尔康为中心,辐射全州的信息网络,实现了全州13县、九寨沟旅游环线、重要乡镇及重点风景区的成功覆盖,目前用户达3万余户;网通建设正在抓紧进行。阿坝与世界的距离越来越近。

历史事件

1.大小金川之战:清乾隆十二年至四十一年(1747~1776),清廷对四川大、小金川地方土司进行的两次重要作战。清顺治七年(1650),清廷以金川卜尔吉细内附,授土司职。康熙五年(1666),又以嘉勒巴归诚,授“演化禅师”印。雍正元年(1723),以嘉勒巴庶孙莎罗奔曾从清军平定西藏羊峒有功,授金川安抚司。莎罗奔以属地自号大金川,以旧土司泽旺为小金川,自此,大、小金川分治。莎罗奔日渐势盛,图谋兼并小金川及邻近诸土司。十二年,莎罗奔起兵攻掠革布什札和明正两土司地区。清廷命四川巡抚纪山派兵弹压,反为所败,遂命云贵总督张广泗为四川总督,统兵3万分两路由川西、川南进击大金川。六月,进屯小金川之美诺(今小金县城)。十三年春,清廷派大学士讷亲为经略,前往督师,并起用岳钟琪以提督衔随行。讷亲初至,锐意进取,督军竭力攻噶尔崖,总兵任举、参将买国良战死,军士多有伤亡;又采取以碉逼碉、逐碉争夺的战法与土司相抗。九月,乾隆帝弘历改授大学士傅恒为经略。十二月,傅恒赴任,诛良尔吉,增调邻省精兵3.5万。十四年初,傅恒采用岳钟琪建策,分兵两路:北路出党坝(今金川北)、泸河(大金川别名),水陆并进;南路自甲索攻马牙冈、乃当两沟,避坚就隙,直逼大金川官寨,连克碉卡,军声大振。岳钟琪兵至勒乌围,乘莎罗奔恐惧,亲率13骑入营劝降成功。遂赦免莎罗奔父子,仍命其为土司。第一次金川之战遂告结束。乾隆中期,郎卡继莎罗奔主持土司事务,日益恣肆,攻掠小金川及革布什札土司,并拒绝四川总督开泰的调解,其子索诺木与僧格桑结好益坚。三十六年,索诺木诱杀革布什札土司官,僧格桑再攻鄂克什和明正土司。清廷命大学士温福为定边右副将军,由云南赴四川督师,以尚书桂林为四川总督,再度率兵征战。温福由汶川出西路,桂林由打箭炉出南路,夹攻小金川。时僧格桑割地向索诺木求援,索诺木遣兵相救。清军初战顺利,连夺关隘。三十七年五月,桂林遣部将薛琮领兵3000,携五日粮,进入墨垄沟(今小金西南),被土司兵截断后路。桂林闻警不救,致全军覆没。清廷罢桂林职,授阿桂为参赞大臣,率军深入,直达小金川河南,以皮船宵渡,连夺险隘,直捣大营。十二月,清军抵美诺,僧格桑势穷,辗转入大金川与索诺木合兵。清军至底木达,泽旺降,小金川平。乾隆帝命温福为定边将军,阿桂、丰伸额为副将军,合兵攻大金川,遭索诺木顽强抵抗。温福又袭用以碉逼碉的战法,建筑碉卡数以千计,将2万余兵四处分散,与索诺木对峙。三十八年夏,温福以敌扼险不得进,屯兵于大金川东之木果木。索诺木指使小金头人及诸土司集兵数千,乘机攻陷清军提督董天弼的底木达营地,切断清军粮运,突袭木果木,夺占炮台,四面突入,击败清兵万余。温福中枪死,各碉卡守兵望风逃散,提督马全、牛三畀战死,兵士阵殁3000余人,小金川得而复失。乾隆帝闻败,命阿桂为定西将军,明亮、丰伸额为副将军,舒常为参赞大臣,征调健锐、火器营2000人、吉林索伦兵2000参战。十月,阿桂统领各地兵数万,以三路分进合击小金川:自率主力为西路,攻美诺;明亮为南路,攻美诺西翼门户僧格宗;丰伸额为西北路,攻宜喜(今金川西北),牵制大金川。阿桂督军转战五昼夜,直抵美诺,各路也所向克捷,至十一月初,再次降服小金川。诸将移师进讨大金川。大金川多年增碉筑垒,防守严密。阿桂分兵三路,自率一部自小金川攻其东;丰伸额、明亮先后督兵自党坝渡大金川上游攻其西北;领队大臣富德督兵渡大金川下游攻其西南。三十九年正月至七月,阿桂又命部将海兰察率兵5000,与领队大臣福康安合兵,分路进击,屡克要寨,直逼勒乌围屏障逊克宗垒。索诺木震慑,遂鸩杀僧格桑,献尸乞赦,被阿桂拒绝。清军攻逊克宗垒半年不下,遂改攻勒乌围周围其他山寨。四十年七月,清军抵勒乌围。勒乌围碉坚垒厚,西临大河,南有转经楼,与北部官寨互为犄角,设木栅石卡,长里许,下可暗通,其东部山麓分层立碉,各设重兵把守。阿桂挥军先击其要害,破卡栅数十重,断其犄角,又毁桥梯断其退路。明亮在河西猛攻,封锁水上通路。八月十五夜,清军以火炮轰破勒乌围,次日黎明,克转经楼,索诺木与莎罗奔已先期遁走噶尔崖。阿桂转逼噶尔崖,与富德、明亮会师。十二月,清军三路集于噶尔崖城下,断水道围困,大炮昼夜轰击。索诺木计穷,于次年二月初四率众2000余出降。第二次大小金川之战结束。此战,清廷经多次筹划,历时数十年,终获胜利;但屡易将帅,战法不当,且缺天时、地利、人和,致劳师糜饷。战后,清廷改土归流,废除两金川土司制,设厅委官,又置重兵镇守,加强对该地区的管辖。
2.红军翻越夹金山:红军越过天险大渡河后,于1935年6月上旬进入雅安地区,向汉源县进攻。汉源县是通往雅安、成都的交通要道,四川军阀为阻止红军进军雅安、成都,在汉源县部署了重兵防守。红军为了尽快摆脱敌人北上,采用声东击西的战术,兵分两路,向四川的荥经县前进。当敌人调兵遣将保卫荥经时,中央率红军迅速向四川的天全县出发。1935年6月5日,红军解放了天全县城。天全县解放后,红军兵分两路,一路进攻芦山县城,解放了芦山,另一路直取宝兴县城。两路红军汇合后,于1935年6月9日占领宝兴县城。红军离开宝兴县城后,又兵分两路,主力红军和中央从小金县的硗碛翻过第一座雪山――夹金山,到达小金县的懋功(达雅),准备与红四方面军汇合;另一支小部队,穿过丹巴县的东北角,到达小金,与中央主力红军汇合,实现中央红军与红四方面军会师。在此期间,红军在夹金山留下了许多可歌可泣的英雄事迹和动人的故事。
3.芦花会议:1935年,中革军委在两河口会议后干6月29日颁布了《松潘战役计划》,要求一、四方面军迅速攻打松潘之敌,向松潘以北发展。在部队行动过程中,担任红四方面军领导工作的张国套焘向中央提出了解决组织问题的要求。7月上旬,红军先头部队进至毛儿盖,因后续部队不能迅速北调,松潘战役难以按计划进行,为了尽快改变这种状况,中共中央不得不着手解决困扰红军战略行动的"组织问题"。7月18日,中共中央在上芦花召开政治局常委会议,研究解决组织问题。出席会议的有毛泽东、周恩来、朱德、张闻天、博古、王稼祥、张国焘、邓发、徐向前、凯丰等。为照顾党和红军的团结,争取四方面军共同北上.会议对工农红军总部进行了调整。决定张国庆任中国工农红军总部政治委员,朱德仍任红军总司令员、陈昌浩任中革军委常务委员,原红军总政治委员周恩来调中央常委会工作,并在张国焘未熟悉情况前协助军委工作,博古任红军总政治部主任。当天,中革军委以来德、周恩来、张国焘、王稼祥名义,向红军各部首长发出通知:"奉苏维埃中央政府命令:一、四方面军会合后,一切军队均由中国工农红军总司令、总政治委员直接统率指挥,仍以中革军委主席朱德同志兼总司令,井任张国煮同志任总政治委员"。7月21日,中共中央政治局会议在芦花召开。会议主要讨论红四方面军的问题;参加会议的有博古、张闻天、毛泽东、周恩来、朱德、王稼祥、李富春、张国焘、邓发、凯丰、刘伯承、陈昌浩、徐向前13人。张国焘首先作关于四方面军发展历史的报告,接着徐向前、陈昌浩分别就四方面军军事方面的情况和政治工作情况作了补充报告。会议对3个报告进行7讨论。邓发、朱德、凯丰、周恩来、张闻天、毛泽东、王稼样、博古等先后发言。发言中,对四方面军在巩固和发展、提拔工农干部、壮大红军、扩大红军、遵守纪律、反第四次"围剿"失利后创建通南巴新根据地等方面取得的成绩给予了肯定。发言中也指出了退出鄂豫皖和退出通南巴根据地以及退出通南巴后缺乏明确发展方向等方面的错误和战略上的失策。为加强前方作战的统一指挥,利于部队迅速北上,会议决定组织前敌总指挥部,从一方面军抽调一部分干部到四方面军各军任参谋长,以加强其参谋工作。即日,中国工农红军革命军事委员会以朱德、张国焘、周恩来、王稼祥名义就决定组织前敌总指挥部和一、四方面军会合后备军番号及首长变更情况发出电令。前敌总指挥部以四方面军徐向前兼总指挥,陈昌洁兼政委、叶剑英任参谋长。原一军团改为一军,军长林彪、政委聂荣臻。参谋长左权;三军团改为三军,军长彭德怀,政委杨尚昆,参谋长肖劲光;五军团改为五军,军长董振堂,代政委曾日三、参谋长曹里怀代;九军团改为三十二军,军长罗炳辉,政委何长工,参谋长郭天民。第四、第九、三十、三十一、三十三等五个军番号照旧。四军以许世友为军长,王建安为政委,陈伯钧为参谋长;三十军以程世才为军长,李先念为政委,李天佑为参谋长;三十一军以余天云为军长,詹才芳为政委,李聚奎为参谋长;三十三军以罗南辉为军长,张广才为政委,李荣为参谋长。

气候环境

阿坝州复杂的地形地貌造就了多样的气候。气温自东南向西北并随海拔由低到高而相应降低。西北部的丘状高原属大陆高原性气候,四季气温无明显差别,冬季严寒漫长,夏季凉寒湿润,年平均气温0.8℃~4.3℃。山原地带为温凉半湿润气候,夏季温凉,冬春寒冷,干湿季明显,气候呈垂直变化,高山潮湿寒冷,河谷干燥温凉,年平均气温5.6℃~8.9℃。高山峡谷地带,随着海拔高度变化,气候从亚热带到温带、寒温带、寒带,呈明显的垂直性差异,海拔2500米以下的河谷地带降水集中,蒸发快,成为干旱、半干旱地带,海拔2500~4100米的坡谷地带是寒温带,年平均气温1℃~5℃,海拔4100米以上为寒带,终年积雪,长冬无夏。

行政区划

阿坝藏族羌族自治州辖13个县。阿坝州面积84242平方千米,人口85万人(2004年)。马尔康县面积6639平方千米,人口5万。邮政编码624000。县人民政府驻马尔康镇。汶川县面积4083平方千米,人口11万。邮政编码623000。县人民政府驻威州镇。理县面积4318平方千米,人口4万。邮政编码623100。县人民政府驻杂谷脑镇。茂县面积4075平方千米,人口11万。邮政编码623200。县人民政府驻凤仪镇。松潘县面积8486平方千米,人口7万。邮政编码623300。县人民政府驻进安镇。九寨沟县面积5286平方千米,人口6万。邮政编码623400。县人民政府驻永乐镇。金川县面积5524平方千米,人口7万。邮政编码624100。县人民政府驻金川镇。小金县面积5571平方千米,人口8万。邮政编码624200。县人民政府驻美兴镇。黑水县面积4154平方千米,人口6万。邮政编码623500。县人民政府驻芦花镇。壤塘县面积6836平方千米,人口3万。邮政编码624300。县人民政府驻壤柯镇。阿坝县面积10435平方千米,人口6万。邮政编码624600。县人民政府驻阿坝镇。若尔盖县面积10437平方千米,人口7万。邮政编码624500。县人民政府驻达扎寺镇。红原县面积8398平方千米,人口4万。邮政编码624400。县人民政府驻邛溪镇。
历史沿革:1950年设茂县专区,属川西行署区。茂县专署驻茂县,辖茂县、汶川(驻威州镇)、理县、懋功、靖化、松潘等6县。1952年茂县专区属四川省领导。1953年1月1日撤销茂县专区,改设四川省藏族自治区。原懋功县改称小金县(驻美兴镇);原靖化县改称大金县;由松潘县部分地区设置南坪县(驻南坪);理县驻地迁杂谷脑。原阿坝地区改设阿坝县(驻中阿坝);原黑水地区改设芦花县(驻芦花);原若尔盖地区改设若尔盖县(驻纳摩寺);大金县的绰斯甲地区建立县级行政委员会(驻舟山)。将卓克基、松岗、党坝、梭磨四土司分别建立相当于区的政权机构,并在四土的中心地区马尔康暂设相当于县级的行政机构--四川省藏族自治区人民政府办事处。四川省藏族自治区辖10县、1县级行政委员会、1县级办事处。1954年芦花县改名黑水县,若尔盖县由纳摩寺迁驻达扎寺。1955年四川省藏族自治区改设阿坝藏族自治州,自治州人民委员会驻刷经寺。1956年原四川省藏族自治区人民政府办事处(四土)改设为马尔康县。绰斯甲行政委员会改为绰斯甲县,驻地迁观音桥。阿坝藏族自治州辖12县。1958年阿坝藏族自治州驻地由刷经寺迁马尔康县城。由壤塘行政委员会设立壤塘县(驻南木达)。撤销茂县、汶川2县。同年7月7日由原茂县、汶川2县全部辖区和理县部分地区合并设立茂汶羌族自治县(驻威州镇)。理县迁驻刷经寺。阿坝藏族自治州辖11县、1自治县。1959年壤塘县迁驻壤塘;理县迁驻哈拉玛。1960年撤销理县,以原理县和阿坝县的部分地区设立红原县(驻哈拉玛);原理县的其余地区并入茂汶羌族自治县和马尔康县。撤销南坪县,并入松潘县。大金县改名为金川县。撤销绰斯甲县,并入金川、壤塘2县。阿坝藏族自治州辖9县、1自治县。1963年恢复南坪(驻南坪)、汶川(驻威州镇)、理县(驻杂谷脑)3县;茂汶羌族自治县由威州镇迁驻凤仪镇。阿坝藏族自治州辖12县、1自治县。(以上摘自《中华人民共和国政区沿革·史为乐著》),1987年,阿坝藏族自治州更名为阿坝藏族羌族自治州。2000年,据第五次全国人口普查数据:阿坝藏族羌族自治州总人口847468人。其中:汶川县111935人、理县43668人、茂县103570人、松潘县69079人、九寨沟县62157人、金川县69098人、小金县76709人、黑水县57000人、马尔康县55046人、壤塘县33550人、阿坝县62312人、若尔盖县65413人、红原县37900,2004年,全州辖31个镇、193个乡、2个民族乡。

人口民族

全州幅员8.42万平方公里。2009年末户籍总人口88.5万人,其中:农业人口69万人、非农业人口19.5万人。总人口中,藏族占54.5%,羌族占18.4%,回族占3.3%,汉族占23.6%,其他民族占0.2%。是四川省第二大藏区和我国羌族的主要聚居区。

阿坝13县城

阿坝州包括马尔康县、金川县、小金县、阿坝县、若尔盖县、红原县、壤塘县、汶川县、理县、茂县、松潘县、九寨沟县(原南坪县)、黑水县。当年,红军走过的雪山草地—阿坝高原,1952年获得解放,成立四川藏族自治区,1955年改为阿坝藏族自治州,1987年7月更名为阿坝藏族羌族自治州。57年来,在祖国母亲温暖的怀抱里,在党的民族政策光辉照耀下,与祖国同呼吸、共命运,走过贫穷落后。特别是“5·12”汶川特大地震发生后,党中央领导人怀着如海深情,关注着阿坝高原的安宁与稳定、发展与繁荣,关怀着这片土地上各族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与追求,给予抗震救灾、灾后恢复重建巨大的关怀和帮助。这份深情,这份关怀,穿越时空,将温暖着一代又一代阿坝州各族人民。至此,祖国母亲60华诞之际,我整理上传全州13县曾经和目前现状图片,就是为了祝福我们的祖国更加繁荣昌盛!祝福全州各族儿女生活更加安康!扎西德勒!!!
1.马尔康县·高原明珠:马尔康县于1956年4月21日正式建立。位于青藏高原南缘、四川盆地西北部,北靠阿坝、红原大草原,南与卧龙大熊猫自然保护区、小金四姑娘山紧邻,距离省会成都365公里;全县幅员面积6633平方公里,县辖3镇11乡,104个行政村,234个村民小组。境内居住着藏、羌、回、汉等15个民族,总人口5.5万。马尔康,藏语意为“火苗旺盛的地方”,引申为“兴旺发达之地”。是以原嘉绒18土司中卓克基、松岗、党坝、梭磨四个土司属地为雏形建立起来的,亦称“四土地区”。县城马尔康镇系阿坝藏族羌族自治州州府驻地,是全州政治、文化、金融、信息中心。
2.小金县·雪域之乡:小金县位于四川省西北部,阿坝藏族羌族自治州南端,东邻汶川县,西毗甘孜州丹巴县,南连雅安市宝兴县,北接马尔康县,地形狭长,南北长116.4公里,东西宽77.6公里,地势东北高,西南低。幅员面积5582平方公里,辖19个乡,2个镇,134个行政村,2个居委会,现有耕地12.5万亩,林地30.84万公顷,草场330万亩。境内居住着藏、羌、回、汉等各族群众7.9万余人,其中藏族占52%,属嘉绒藏族主要聚居区。境内有以四姑娘山国家级风景名胜区和夹金山国家森林公园为代表的生态文化资源;有以“四座山、四座桥、四处遗址”为代表的红色文化资源;有以汗牛歌舞、宅垄锅庄、结斯风情为代表的民俗文化资源;有以四姑娘山汉代古墓、乾隆征战大小金川、红军长征大会师为代表的历史文化资源;有以达维喇嘛寺、长坪喇嘛寺、结斯喇嘛寺为代表的宗教文化资源。
3.金川县·雪梨之乡:金川县位于青藏高原东部边缘、四川省西北部、阿坝州西南缘,大渡河上游,东连小金,西接壤塘、道孚,南毗丹巴,北邻马尔康,幅员面积5550平方公里,辖23个乡镇108个村,境内最低海拔1950米,最高海拔5068米,有藏、羌、回、汉等14个民族,总人口7.1万人,农业人口占80%,少数民族人口占75%,是一个多民族聚居、以农业为主的高原山区县;金川雪梨种植年代久远,产量丰厚,为历朝贡品,金川因此被誉为“雪梨之乡”。
4.阿坝县·高原商城:阿坝县位于青藏高原东南缘,四川省西北部,与甘肃、青海两省交界,东北面和东面与若尔盖、红原相连,南面和西南面接马尔康、壤塘,西面和西北面与青海省果洛州的班玛县,久冶县相依,北面与甘肃省甘南州的玛曲县隔黄河相望。阿坝高原,是一个珍藏在历史文化、民族文化和绮丽风光中的圣洁家园。那令人魂牵梦绕的峡谷景观,迷人的大草原风光,神秘的莲宝叶则探险旅游,那金碧辉煌的寺院建筑,千姿百态的佛塔,描金点彩的佛像,各大寺院珍藏的稀世文物,奇丽庄严的装饰,以及多姿多彩的民族风情,是人们观光旅游的绝佳去处。
5.若尔盖县·中国湿地:若尔盖县地处青藏高原东北边缘,位于四川省西北部和阿坝州北部,系四川通往西北省区的北大门,是全州幅员面积大县、畜牧业大县和生态资源大县。幅员面积10620平方公里,分别与甘肃省玛曲、碌曲、卓尼、迭部4县和四川省阿坝、红原、松潘、九寨沟4县接壤。县城达扎寺镇距成都498公里,距兰州513公里。若尔盖湿地被列为国际重要湿地,享有“中国最美的高寒湿地草原”和“中国黑颈鹤之乡”的美誉。
6.红原县·牦牛之乡:红原于1960年建县,是当年中国工农红军长征走过的大草原,位于“世界屋脊”青藏高原东南边缘、四川省西北部、阿坝藏族羌族自治州中部,是阿坝州建县最迟,海拔最高,生产、生活条件最艰苦的以藏民族聚居为主的高寒草地纯牧业县,畜牧业和旅游业是全县两大支柱产业。红原县毗邻九寨沟、黄龙风景区,县城内风景优美,月亮湾、日干乔大沼泽、色阿柯河、达格则、刷经寺原始森林、嘎曲景观带、雪玛格勒冰川遗迹等自然生态景观多样;雅克夏山红军烈士墓、日干乔红军文化旅游区、麦洼寺、达格则寺、瓦切塔林、邛溪镇银珠路、牧民新村等人文景观丰富,是大九寨旅游环线上独具特色的一大景区。自然景观多样,人文景观独特,是大九寨旅游环线上独具特色的一大景区。
7.壤塘县·高原新城:1958年建县,县名源自境内一自然村寨。寨坐落于山上,其山形似手托宝幢的“藏跋拉菩萨”。《藏汉大辞典》记:“瞻巴拉,义译持聩。梵音译作阎婆罗。旧译布禄金刚,一财神名”。《藏汉大辞典》再记:“幢,宝幢、胜利幢。宫殿屋脊上象征胜利的一种装饰品或供神物品”!“壤”,系藏语音译,源自上意。山前有一平坝,“坝”,藏语谓“塘”。“壤塘”由此得名。意为“财神的坝子”。此亦即“壤塘”地名形成之理据。全县最高海拔5178米,最低海拔2650米,县城所在地壤柯镇海拔3285米,县境中南部杜柯河流域山脉成西北—东南走向,河谷深切山谷相对高度为1000—1500米,北面的则曲河流域地势由东向北倾斜,河谷开阔水势平缓,为丘状高原,丘谷相对高度200—400米。壤塘气候属高原季风性气候,昼夜温差大,年平均气温2.2℃—7.5℃,冬天阳光充足干燥寒冷,夏季雨量集中,干湿季节分明,气温和降水在垂直方向上存在明显差异,具有高原山地立体气候特点。杜柯河流域以亚高山常绿针叶林为主,而则曲河流域植被以亚高山草甸为主。壤塘森林覆盖率达46.9%,草原覆盖率达63.37%,由于地理位置特殊,自然环境条件优越,孕育了丰富的野生动植物资源,其优良的森林和高原湿地生态系统是生物多样性的宝库。
8.汶川县·熊猫之乡:汶川县位于四川省西北部、阿坝州东南部,是领略九寨、黄龙、四姑娘山、大草原风光的快速通道。全县幅员面积4084平方公里,距成都146公里,辖6镇7乡、118个行政村,震前全县总人口105436人(其中,农业人口67438人,羌族人口36705人)。汶川县是全国仅有的四个羌族聚居县之一,是阿坝州的工业基地,有“大禹故里、熊猫家园、羌绣之乡”的美誉。
9.理县·吉祥之地:理县位于四川省西部,青藏高原东部,阿坝藏族羌族自治州东南缘,国道317线沿杂谷脑河贯穿全境,东北与茂县、黑水接壤,西南与小金相连,东南与汶川相通,西北与马尔康、红原毗邻。全县总幅员面积为4318平方公里,距离省会成都160公里,距州府马尔康60公里;境内有风景秀丽的自然生态景观,米亚罗红叶风景区、毕棚沟自然风光、孟屯河谷原始生态;又有体现古羌文化和嘉绒藏族文化的人文景观,如桃坪羌寨、甘堡藏寨;还有集休闲、度假、疗养、保健于一体的古尔沟温泉,旅游业发展空间较大。
10.茂县·羌人之地:茂县(原茂汶羌族自治县)地处川西北高原岷江、涪江上游的高山峡谷地带,位于四川省西北部,阿坝州东南部,东与北川县、绵竹市、安县相连,南与汶川县、彭州市接壤,西与黑水县、理县连界,北与松潘县毗邻。全县幅员面积3903.28平方公里,辖3镇19乡,3个居委会、149个行政村,427个村民小组。2008年末总人口10.87万人,其中羌族人口占90%(占全国羌族人口的30.5%),是全国羌族的主要聚居区。茂县历史悠久,山川秀丽,有众多迷人的风景名胜,旅游资源独特而丰富。县内有两处省级风景名胜,两处省级文物保护单位,一处省级自然保护区,是全国最大的羌族聚居区,羌民族的民间文学、音乐、舞蹈保存完整,既有浓郁独特的古羌文化风情、古羌寨、碉楼(邛笼)古迹、古栈道,又有自然生态景观雄、奇、秀、幽,地形地貌奇特的叠溪-松坪沟省级风景区、九顶山省级风景区,土地岭森林公园、宝顶自然保护区等自然生态景区和营盘山文化古遗址、唐代摩崖石刻“点将台”、三元桥、中国羌族博物馆、红军文化等人文资源景观。
11.松潘县·高原古城:松潘位于四川省阿坝藏族羌族自治州东北部,东接平武县,南依茂县,东南与北川县相邻,西及西南紧靠红原县、黑水县,北与九寨沟县、若尔盖县接壤。全县幅员面积8339平方公里。县城南距成都335公里,位于四川西部旅游黄金路线的中心位置,“九环线”西线沿岷江纵贯全县。松潘历史悠久,公元前316年秦灭蜀后设立县级建置湔氐县,唐高祖武德元年(618年)置松州,明朝洪武时期先后设“松州卫”、“潘州卫”并“松潘卫”,松潘由此而得名。清置松潘厅和松潘直隶厅,民国2年(1913年)改松潘直隶厅为松潘县,县级建置沿用至今。
12.九寨沟县·童话世界:九寨沟县位于四川省北部,阿坝藏族羌族自治州东北部,东临甘肃文县,北与甘肃舟曲、迭部二县连界,西接四川若尔盖县,南同四川平武、松潘县接壤。古称羊峒,殷商以前至秦均属氐羌,武帝天和元年改置扶州,唐代宗大历五年没入吐蕃,清雍正七年于南坪坝筑城置南坪营,始称南坪,1953年设南坪县,1998年6月更名为九寨沟县,县城置永乐镇。全县幅员面积5290平方公里,辖2镇15乡,120个行政村,10个社区居委会,有藏、羌、回、汉、满、蒙、壮等民族,常住人口7.519万人。县境内山川秀美,旅游资源得天独厚。除拥有获“世界自然遗产”、“世界生物圈保护区”、“绿色环球21”三项国际桂冠和国家首批5A级风景名胜区称号的九寨沟外,还有国家级勿角大熊猫自然保护区、白河金丝猴自然保护区(川金丝猴为全国之最)、神仙池风景区、甘海子国家森林公园、黑河风光带、勿角白马藏族风情园和被誉为“东方达沃斯”的九寨天堂等众多生态人文资源。
13.黑水县·彩林世界:黑水县位于四川省西北部,阿坝藏族羌族自治州中部,青藏高原东南缘横断山脉中段北端的岷江上游,岷山与邛崃山脉交汇处。东南与茂县连接,西南与理县毗邻,西接红原县,东与松潘接壤,全县幅员面积4356平方公里,平均海拔3544米,东西长约85公里,南北宽约72.5公里。距省会成都317公里,距九环线98公里。境内有中国苔癣泉华世界—卡龙沟,极地大本营之称的三奥雪山,亚洲面积最大、色彩最绚丽的立体画廊—奶子沟风情彩林,集“雄、险、奇、秀、幽”的迷人景色和奇异、神秘、古奥、原始风貌于一体的雅克夏国家级森林公园,森林游憩、生态观光、科普科考和民族风情游的最佳目的地和省级自然保护区—三达古自然保护区。还有罕见的世界彩色冰川—达古冰川,生态旅游资源富集。走进阿坝,你就走进了古朴、走进了风景、走进了自然,你就在不知不觉中融入到了香巴拉。走进阿坝,你随意按下快门,你就能摄下了一张精美的明信片。在这里,山清水秀,草原辽阔,雪山耸列,广袤而俊秀,静谧而壮丽。九寨沟、黄龙、大熊猫栖息地,九曲黄河第一湾举不胜举的景区,世界自然遗产、世界人与生物保护区、“绿色环球21”举不胜举的头衔。难怪,阿坝是令世界旅游专家惊叹不已的世界最佳自然生态旅游目的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