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口镇地图
河口镇相关地区地图:
河口镇人口数据
(第五次人口普查数据),总人口13187男6809女6378家庭户户数3897家庭户总人口(总)13174家庭户男6804家庭户女63700-14岁(总)24240-14岁男12050-14岁女121915-64岁(总)971915-64岁男510415-64岁女461565岁及以上(总)104465岁及以上男50065岁及以上女544户口本地住在本地12953
历史沿革
明、清代属建康都河口堡。民国初称三保乡,属第八区。民国后期与西坝、天安乡并入连滩区。解放初称河口行政村。1953年改称河口乡。1958年是东风人民公社的一个管辖区。1961年从东风人民公社分出,成立河口人民公社。1983年称河口区。1987年始称河口镇。
农村经济
2008年,全镇经济总收入2259.8万元,其中:农村经济总收265.4万元,粮食总产量16.7万公斤,农民人均有粮455公斤。上级财政转移支付收入682万元,农民人均纯收入6139元。
经济状况
河口镇属纯农业镇,是江油市的主产粮区之一,生产水稻、玉米、小麦、油料作物和多种作物(生姜、海椒、西瓜、蕃茄、苹果、梨等以及各种水果)。2002年积极推进农业产业化进程,大力调整农业内部结构,粮经比例已达到6:4,农民人均纯收入2304元。畜牧业生产是饲养猪、牛、羊、鸡、鸭、鹅、兔,重点以发展仔猪工程为主。建立了良种猪繁殖场,年可提供良种仔母猪500头,为品种改良和加快河口十万头仔猪工程奠定基础。从山东引进小尾寒羊进行试养。种草养畜潜力巨大,列为今后畜牧发展的重点。河口镇现有私营企业11家。金河口粮油有限公司生产的“贡米”运销省内外;河口磷肥厂生产的过磷酸肥供不应求,今年又投资180多万元兴建硫酸厂,预计8月份可望投产。河口镇已列为江油市标准化农业生产基地镇。依托金河口粮油有限公司为龙头,发展以石寨村为主的万亩优质稻生产基地;建立燕子村、骑龙村、梨树村千亩蚕桑基地;西瓜种植面积达2000余亩,雪梨面积1000亩;中兴村的蔬菜生产远销江油、梓潼、绵阳、剑阁等地。
资源环境
一、土地利用情况。全镇土地面积为19005.91公顷,已利用土地14534.19公顷(其中耕地189.16公顷),占总面积的76.47%,未利用土地4471.72公顷,占总面积的23.53%。城镇、村庄、工矿用地401公顷,占2.11%,交通用地195.01公顷,占1.03%,水域用地490.62公顷,占2.58%。二、林地利用情况。全镇林地总面积4931.76公顷,占辖区总面积的25.95%;其中,生态公益林833.2公顷,商品林8326.64公顷,其他林4228.08公顷。三、矿产资源情况。截至2008年,辖区内探明可供开发的矿产资源主要有石墨矿、矽线石。主要分布在坝洒村委会境内,但由于受环保、开发技术等方面的制约,还未开发。
经济情况
本镇主要有水稻、花生、玉米、木薯、蚕桑、水果、黄烟、葱蒜等农副产品。全镇荔枝2.3万亩,蚕桑5000亩,无核黄皮4200亩,麻竹2100亩。河口香芒、无核黄皮和麻竹是本镇的名优特产。乡镇企业主要有水泥厂、红砖厂、石场等。其中红砖生产是镇的支柱产业。农业方面主要有水稻、玉米、蚕桑、水果、黄烟等。河口香芒、荔枝远近闻名,蚕茧产量多且质优,是郁南县蚕桑生产基地之一。1998年,形成了“公司+农户”模式肉鸡养殖基地,年产肉鸡100万头以上。2000年,河口镇工农业总产值16788万元。其中工业总产值5460万元,农业总产值11328万元。农民人均纯收入3479元。财政收入120万元。国内生产总值12927万元。镇内企业主要有年产水泥30万吨的河口水泥厂,河口棉纺厂和甘罗红砖厂等。镇内主要企业有信达砂砖厂、钰宇灯饰厂、盛辉线束厂、龙溪石场等。农产品主要有水稻、玉米、花生、木薯、蚕桑、水果、葱蒜等,其中无核黄皮、吕宋芒果远近闻名,蚕茧量多质优,是郁南县蚕茧生产基地之一。近年来,该镇积极调整农业产业结构,引导农业向集约化、产业化方向发展。目前,该镇有无核黄皮、吕宋芒、荔枝等水果近2万亩,“温氏模式”养鸡场近300户,年出栏肉鸡700多万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