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黑龙江省电子地图 > 齐齐哈尔市地图 > 泰来县地图 >
和平镇地图
和平镇相关地区地图:

地理交通

324国道、省道和惠、洪和公路贯穿全境,水陆交通便利,地理位置优越,是潮阳区的重点城镇之一。和平镇是潮阳区经济发展较快的镇之一,是其交通中心枢纽。

行政区划

下辖居委会19个(包括塭内、潮联、临昆上、练北、五和、新龙、下厝、塘围、下寨、里美、凤善、凤皋、中寨、新和、白石、和铺、高丰、和平)、村委会3个(练岗、峰民、安轿)。

旅游景点

有唐思州古城遗址、苏联空军金角罗夫烈士墓、清乌江洪峰石刻标记、沿河红军渡纪念碑、岵蟾亭等文物古迹。猫山石林、珠瑙岩、镜山、崔家村温泉、舞门滩、洲水回流、月亮岩、千年乌杨树等景点。有红军渡广场、乌江广场等娱乐休闲场所。

地理位置

位于沿河土家族自治县中部,是全县政治、经济、文化、交通的中心,是县人民政府驻地。地处东经108°03'49″~108°37'53″,北纬28°12'45″~29°05'23″,乌江东西两岸和326国道与411省交汇处,少数民族人口占总人口的68%。南北长14.24千米,东西宽9.25千米,行政区域总面积55.16平方千米,占全县总面积的2.23%。气候为中亚热带季风湿润气候。年均温13~18℃,年降水量1050—1200毫米,年日照1100至1400小时。

历史沿革

和平镇曾隶属德都县管辖。位于县境西南部,讷谟尔河南岸,西与克山县毗邻。镇政府驻地距县城18公里。和平镇驻地原名“16号屯”,为中华民国初年丈放荒地时编排的顺序号,即“兴字十六号”,隶属讷河县第四区管辖。1915年划归克山县管辖,隶属第三区。1929年3月,划归德都设治局管辖,始为第三区,后改为第四区。东北沦陷后,1938年3月,隶属西和村管辖。1945年“九三”抗日战争胜利后,1946年3月,设置西和区,并为区政府驻地。1949年6月,改为第四区。1956年3月,撤区划乡,分设和平、四平、太平3个乡。1958年9月,将德都县并人北安县,成立和平人民公社。1959年初,划入“青山大公社”,设立和平管理区,隶属北安市管辖。1961年4月,将原和平、四平两个管理区合并,成立和平公社。1963年9月,撤销北安市,恢复德都县,改隶德都县管辖。1966年9月,将和平公社划分为和平、四平两个公社。1984年春,将和平公社改为和平乡,1985年5月设置和平镇。德都县与五大连池市合并后,成为五大连池市的一个乡镇。

基本情况

和平镇地处惠水县城,距省城贵阳仅约49公里,交通便利,101国道和309省道纵横交错贯穿全镇东西南北境内,交通便利,区位条件优越。蒙江与涟江于镇的北部汇流穿城,和平镇地处惠水县城,南连三都镇、东郊摆金镇、西与大龙乡毗邻,北与高镇镇接壤,是全县经济、政治、文化中心。总面积85.4平方公里,耕地面积14017亩,全镇辖9个行政村、4个社区居委会,人口52142人,其中农业人口27212人。主要由汉、布依、苗等民族组成,少数农民占总人口的42.3%。交通便利,101、309省道纵横交错贯穿境内,大西南取道广西南下出海的第二通道途径,距省会贵阳市仅49公里,已实现村村通公路。中国电信、移动、联通信号覆盖全镇。和平镇民风淳朴,旅游资源丰富,山村的苗族能歌善舞和吹奏民族芦笙的器乐,仍保留着传统的生产、生活习俗和古朴、豪放、热情、奇异的民族风情。贯穿镇境南北20余公里的涟江河,美丽宽阔而清澈,6万亩涟江大坝延展腹地,平坦富绕,田园风光秀丽,境内有“金蟾礼斗”、东山生态园、野梅岭公园等城郊景点。近年来,镇党委、政府以调整经济结构,提高人民生活水平为主线,加大招商引资力度,着力发展农产品深加工、建材、商贸、运输、服务业等二三产业和扩建“一年四熟”无公害蔬菜基地规模,生态种草养牛项目质量和规模显著提高,全镇经济社会发展取得了新成效,人民生活水平进一步提高。2007年全镇工农业总产值完成43384万元,增长了12.49%,农业总产值完成9079万元,增长13.9%,引进资金3250万元,占县下任务的1083.33%,财政总收入共完成3508万元,增长18.27%,农民人均纯收入达到3509元,比上年增加447元,增长14.06%。社会各项事业取得新进步,在全县年度目标管理考核中荣获二等奖,被州委州政府授予“经济强镇”工作先进单位,为实现富民强镇,加快推进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地理位置

和平镇位于广东省汕头市潮阳区中部,位于练江下游,地跨练江两岸。镇域面积51.9平方公里;人口14.77万人,旅外侨胞、港澳台同胞逾10万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