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山西省电子地图 > 晋中市地图 >
和顺县地图
和顺县相关地区地图:

民族宗教

宗教主要有佛教、道教、基督教三大教派。经政府主管部门批准登记的佛教活动三处场所,正式登记的教职人员三名,信教公民约有2600多人。青岗寺,青岗寺位于县城东四公里的义兴镇凤台村东的凤凰山脚下。背山面水,环境清幽,为和邑十景之一的“凤台异形”风景区,古今游揽胜地。因其历史久远,再加年久失修,殿宇破烂,碑刻散落,始建年代,无志可考。所幸建筑遗存尚好,经省古建研究所古建专家蔡泽俊实地考察,视大殿呈元代建造特点,当属元代所建,距今己有800多年的历史。虽历经人间苍桑,自然风雨剥蚀,千疮百孔,遍体鳞伤,满目荒凉,塑像一空,但整体建筑保存完好,具有一定的历史、科学、艺术价值,50年代属省级文物保护单位。文革后,于九三年县政府又重新公布为县级文物保护单位。天池寺,天池寺位于喂马乡前窑堤村西四公里处。其地“石澄嵯峨,曲经幽秀,地高而凹,状若天池”,寺名由此而得。寺院规模不大,建筑尚壮观,该寺创建年代不详,明,重修碑记始于嘉靖十年(1531),后明崇祯十五年、清康熙二十九年、咸丰六年、同治十二年、民国二十五年几次修葺,现在建筑基本保持明代风格。此寺原为佛教寺观,后改祀释迦牟尼、孔丘、老聃,大殿更名为“三教殿”。全寺建筑为一四合院,占地680平方米。大殿高8.2米,面阔10米,进深9米,出檐1.5米,单檐歇山顶,屋顶覆盖筒瓦,板瓦,檐下斗拱壮实,单抄重拱。南向四根露明柱,明间装格扇门,次间下砌槛墙、上装格式窗。三梁起架,梁枋重金彩绘龙凤图案。殿内后槽两根立柱,神台砌于立柱之后。泥塑全部毁坏,壁画犹有残留部分,内容与三教教义有关:老聃皓首红颜,面目慈善,执佛尘,背斗笠,骑青牛,书童相随。孔丘峨冠多髯,面目严肃,手执竹简,真真有神。壁画线条流畅,简朴写实,表现了名清时代北方传统的民间画风。香山寺,香山寺位于和顺县喂马乡大佛头村西一华里处的山坡上,始建于北宋熙宁三年,距进约一千八百余年的历史,具有相当的文物价值,属县级文物保护单位。殿宇背靠山岗,东西有清水环绕,院内有两大古松参天,现存正殿五间,南殿三间,东、西配殿各四间,南殿两侧有钟楼二楼,东侧另配有禅院。

教育发展

和顺地处太行之巅,属国家级扶贫开发重点县,“两区”开发县,也是典型的山区县。全县有各级中小学100所,其中普通高中1所,高级职业中学1所,初中13所,小学85所;全县有小学在校生9879名,初中在校生6103名,普通高中在校生2002名,职业高中在校生1733名;全县有教职工1619人。学前教育健康发展。2005年通过了山西省教育厅组织的“基本满足幼儿学前三年教育县”验收;基础教育课程改革扎实推进,教育教学质量稳步提高。多年来,中考优生率一直位居同类县之首;高中教育一年一个新台阶,2002-2005年和顺一中累计高考达线771人,其中有四名同学分别考入北大、清华。职成教育持续发展,为经济社会发展服务的功能不断增强。2004年,职业中学顺利通过了省部级重点合格职业中学的验收。2006年晋中市教育局授予“职业教育先进单位”。同年又被晋中市教育局和农业局授予“劳动力转移培训先进县”;农村教育成绩显著,被山西省教育厅和晋中市教育局分别授予“2001-2005年农村教育工程先进单位”和“农村教育工程先进单位”。德育教育常抓不懈。全县已建成省级德育示范校1所,市级德育示范校5所,县级德育示范校21所。教师队伍不断优化,先后有11名省级,24名市级,60名县级教学能手脱颖而出,教师队伍正在实现由“教书型”向“研究型”的转变。全力实施中小学“危改”工程,基础教育设施发生历史性的变化。2005年、2006年连续两年被晋中市教育局、财政局授予“危改先进单位”。

地理环境

地形地貌,本县地势高峻,以山地、丘陵居多,仅在清樟河沿岸有小块平川,一般海拔在1300米以上,东和西部山地,森林茂密,多长松、柏、桦、杨。主要山峰:东有阳曲山、五蛇垴;西有人头山、北万山等,海拔均在1800米以上,其中以阳曲山最高,海拔2058米。主要关隘北有松子岭关,东有黄榆岭关,东北部有马岭关。均地处险境,为与外界交通要冲。境内主要河流有清樟河、里恩河、松溪河、西清漳河。气候,该县属温带大陆性气候。春季干燥多风,夏季温暖多雨,秋季凉爽,阴雨较多,冬漫长而寒冷。年平均气温6.3℃,一月零下10℃左右,年降水593mm,霜冻期为九月中旬至次年五月中旬,无霜期124天。

经济发展

现已探明地下矿藏有煤、铁、铝、耐火粘土、铜、磷、水晶石、辉绿岩、白云石等29种之多。其中尤以煤炭资源为主,素有“煤乡”之称,为全国重点产煤县之一,在储量、煤种、媒质等方面具有很大的优势。除煤炭外,其它矿藏约为20~30亿吨左右,金刚砂储量约为2000万吨左右。全县经济呈现以农业为基础,煤炭工业为主导,第三产业为辅的框架结构。农业生产上,主要以种植玉米、谷子、山药及莜荞麦等杂粮为主;工业生产上,已初步形成了以煤炭、化工、建材、冶金四大行业为主体,机械、印刷、加工、运输、食品等行业为辅的工业生产格局。全县有县属工厂、焦化厂、农机厂、矿机厂,主要工业产品有煤炭、尿素、氧化镁、电石、硅铁、水泥等。主要农作物有玉米、谷子、山药、黄豆、莜荞麦等。1986年,全面推广地膜覆盖为主的一系列旱作农业新技术,从而走出了一条振兴高寒山区农业的新路子,被称为农业发展史上的一场“白色革命”。全县的地膜覆盖普及率局全省第一、全国第二,随着农业生产条件不断改善,结束了和顺粮食产量低而不稳的历史,农业结构日趋合理,经济作物的比例增大,以青城、土岭为主的早市山药带和横岭西部等地的优质山药区以及城郊为主的精细菜等区域性商品生产基地正在形成,生态农业建设取得明显效果。依托丰富的矿藏资源,大跨度发展,大踏步迈进,已初步形成了以煤炭、化工、冶金、建材四大支柱行业为主体,机械、印刷、加工、修理、食品等行业为辅的工业生产格局。到1994年底,全县县属工交企业发展到40个,乡办工业42个。主要产品有碳胺、尿素、电石、水泥、氧化镁、焦炭、墙地砖等90余种。其中碳胺、阳光陈醋等多种产品创部优,生铁、弓腰钻、马赛克、焦炭等9种创省优。水泥总厂、建陶厂等企业规模宏大,技术先进,产品优良,许多方面在全省、华北地区乃至全国都处于领先地位。全县工业总产值占全县工农业总产值的75%。92年以来,投资2亿多元相继建设的水泥、尿素、硅钢镁、煤气、墙地砖等一批工业重点工程,使全县工业生产进入了一个新的发展时期。
地方特产:喂马大莜麦主产于本县喂马乡。该莜麦独具特色,医疗保健价值极高,能够治疗贫血和毛发脱落,延缓人体衰老,保持旺盛的生理机能。该产品获第二届中国农博会金奖。
旅游事业:和顺平均海拔1300米,年平均气温6.3℃,昼夜温差大,夏无酷暑,清凉宜人。清代一位和顺县令曾生动地描述了和顺的氯候特点是:“春寒如冬,夏无盛暑,初秋陨霜,将冬霏雪,”和顺确实是天然的消夏避暑胜地。一县之内,风光秀丽,名胜众多。早在春秋战国时期就是赵国王侯贵族的避暑之地,云龙山赵襄王的避暑台,迄今遗迹可寻。云龙山灵溪胜境、合山泉神奇倒流、走马槽太行风光,阳曲山登高望远等景观,实属观光旅游、消夏避暑的好去处。和顺境内峰峦叠嶂,森林茂密,养育了种类繁多的野生动物,经山西省有关部门批准,开设了六个大型狩猎场,供人们观光狩猎。社会环境稳定优越。和顺民情敦厚,里俗淳朴。与人共事能以诚相待,和睦相处,同山东峄化集团的成功合作就是一例,素有内和外顺之美称。长期以来,和顺县的治安状况和社会风气良好,形成了社会安定、人民极积向上的小气候。

文化业绩

1、2003年舞蹈《秧歌情》,在获得第十届群星奖金奖的基础上,又在中国“脑白金杯”CCTV电视舞蹈大赛中荣获银奖第一。2、2004年9月份在榆次老城举办的第六届中国民间艺术节,舞蹈《秧歌情》荣获了“福田汽车杯”中国第六届民间艺术节艺术表演金奖。3、2005年组织参加了中国“中国青少年艺术英才中国总决赛”总决赛并获的两项金奖。组织排练200人的大型“竹板群”文艺节目,参加了晋中市元宵节文艺游行,受到了领导和广大群众的一致好评,并荣获“优秀表演奖”。4、2006年9月20日舞蹈《跑莲灯》代表晋中市参加了山西省在晋城市举行的第五届广场文化节,并荣获“秀奖”。选送15名选手参加“中国星”第二届中国声乐器乐舞蹈暨艺术人才选拔赛,中国总决赛,并获大奖1名、金奖2名、银奖5名、铜奖7名的优异成绩。5、2007年积极组织带领文艺工作者和文工团演职人员精心策划、编创、选材节目准备参加中国第十四届“群星奖”大赛,经过层层选拔,以纪实和写意相集合的艺术手法,采用双人舞和群舞相统一的形式,形象地再现了青年人闹红火看大戏的欢乐情景,表达了山区人民生活美满幸福的喜悦心情的舞蹈《看大戏》被选拔为参赛作品。

医疗卫生

和顺县共有各级各类医疗卫生机构231个。其中县级6个,乡镇卫生院10个,农村社区卫生服务中心5个(撤乡并镇后由卫生院转制),社区卫生服务站28个,村卫生所215所,厂矿学校医务室7个。全县共有床位420张,其中县级医院140张,乡镇卫生院共有床位280张。全县卫生技术人员598人,其中县级261人,乡级337人,大专及以上学历142人,中专学历334人,获得高级职称的13人,中级职称156人,初级职称343人。和顺县卫生局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投资400余万元,新建改建了14个医疗卫生单位,全县卫生系统80%业务用房得到了改善;投资300余万元为县、乡医疗卫生单位装备了CT、彩超、高压氧舱、200mAX光机、B超、心电图机、心电监护仪、生化分析仪、胃镜、气象测谱仪、生物显微镜等一大批急需、必备的诊疗检测设备,全县综合防治水平明显提高;投入近100万元,对乡村两级卫技人员进行培训3641人次,卫技人员素质明显提高;不断创新农村卫生服务模式改革,继续推行乡村卫生组织一体化管理,新农合基本用药由乡镇卫生院统一采购,卫生院向卫生所零差价配送药品,保证了群众用药需求;积极推行农村社区卫生服务体系建设,全县社区卫生服务体系增加到28个,健全了服务网络,方便了群众就医;探索合同式购买卫生服务,投资110万元为育龄妇女普查26572人,诊疗11126人次;新农合试点健康有序推进。

发展规划

立足和顺的资源优势和经济基础,我们满怀信心地提出了今后五年的总体方针和奋斗目标为:“实施五大战略,建设五大工程,抓好五件大事,实现五大目标。”即继续实施“支柱产业、名牌产品、科教兴县、资源开发、区位优势”五大战略;致力“振兴煤炭产业,发展多元经济,开发特色农业,建设牧林大县,开辟旅游资源”五大工程建设“全力抓好更新思想概念,营造发展环境,培养各类人才,扩大对外开放,塑造和顺形象”五件大事;到2002年,全县实现国内生产总值达到52000万元,乡及乡以上工业增加值达到25000万元,财政总收入达到7000万元,粮食总产量达到1.54亿斤,农民人均纯收入达到3000元的奋斗目标。为了实现上述目标,把“扩大对外开放”作为一件大事抓紧抓好,加快招商引资步伐。煤炭产业方面。我县煤炭品种多、煤质好、储量大、易开采,广泛适用于工业生产和民用,具有十分巨大的开采价值。希望能与我方进行煤炭生产、运输、销售以及加工转化等多种合作。养牛业方面。经多方考察论证,搞肉牛屠宰加工,一头牛可在卖牛肉的基础上增值5倍。由于我们缺乏资金,非常希望客商在肉牛深加工上勇跃投资。工商企业方面。依托丰富的矿藏资源,和顺工业已初步形成了以煤炭、化工、冶金、建材为主的体系,一些企业由于缺资金、缺技术、管理差,仍处于停产或半停产状态。在此,我们热忱欢迎各方到和顺租赁、承包、领办这些企业,共同受益。林业方面。林业是该县三大支柱产业之一,有着广阔的发展前景。但是在林业的生态效益、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三大效益之中,前两个效益发挥较好,经济效益较差。各界人士在经济林的种植上,林产品的加工上,名、特、优质产品的开发上,到我县一展雄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