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山东省电子地图 > 潍坊市地图 > 昌乐县地图 >
红河镇地图
红河镇相关地区地图:

荣誉称号

全国先进基层党校,山东省安全文明镇,山东省村镇建设新型乡镇,山东省科普工作先进乡镇,山东省计划生育工作先进乡镇,山东省农村财务管理示范镇,山东省体育先进乡镇,山东省爱心献功臣先进单位,潍坊市先进基层党组织,潍坊市实施“民心工程”先进基层党组织,潍坊市党员教育工作先进乡镇,潍坊市农村工作模范乡镇,潍坊市文明乡镇,潍坊市社会治安综合治理模范乡镇,潍坊市发展乡镇企业10强乡镇,潍坊市发展民营经济20强乡镇,潍坊市普法依法治理先进单位,潍坊市村民自治先进乡镇,潍坊市党风廉政建设先进单位,潍坊市纪检监察系统先进集体,潍坊市信访工作先进单位,潍坊市科协系统先进集体,潍坊市青少年工作先进单位等。

经济发展

第一产业:1948年粮食总产504万公斤,平均亩产58.19公斤;1956年农业合作化时期,粮食总产1255.9万公斤,平均亩产145公斤;1978年总产2397.9万公斤,平均亩产328.7公斤。20世纪60年代以后,红河镇坚持年年整地改土、兴修水利、推广农业科技、引进优良品种、发展农业机械化,使昔日的涝洼滩、滚水地改造成了旱涝保收田。1981年后,在全镇全面推行了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进一步调动了农民生产积极性,粮食产量实现了年年增长。2000年粮食亩产达到711公斤,总产2152万公斤。1996年以来,按照产业调优、规模调大、档次调高的思路和创建农业经济国际化示范镇的目标,大刀阔斧地调整产业结构,发展“两高一优”农业,使该镇迅速成长为山东桑蚕生产第一镇、昌乐黄烟生产第一镇、昌乐大姜生产第一镇、昌乐肉鸭肉鸡养殖第一镇、昌乐瓜菜生产第一镇、培育起了1.2万亩黄烟、1.2万亩大棚瓜菜、1万亩大姜、8000亩花生、6000亩桑等高效种植业和年出栏1000万只肉鸭、肉鸡的规模养殖业。并按照“田成方、林成网、路相通、渠相连”的要求,从1998年开始,先后投资1000多万元,开工建设了国家级万亩节水灌溉示范工程和国家农业综合开发2.5万亩土地治理项目,加快了高效农业发展步伐。2000年全镇实现农业总产值3.487亿元,其中种植业1.5246亿元,养殖业1.9106亿元。
第二产业:工业:建国前仅有一些酿酒、酿酱油醋、榨油、织布、染布、做鞋、小红炉、苇编等私营手工业。1958年开始创办社队工业,公社先后建起铁木业联合厂、副食品加工厂、面粉加工厂、皮毛加工厂、化肥厂、砖厂、印刷厂、被服厂、塑料厂、艺品厂、拖拉机站等小型企业,大队和生产队创办的有25个机械维修组、25个木工组、183个条苇绳编组、4个油坊、19座砖瓦窑、1家面粉加工厂等以手工业为主的小企业。到1978年,社队企业总产值达到125万元,1983年达到335万元。1984年体制改革,社队企业改为乡镇企业。1987年创建的山东乐化集团有限公司是该镇的骨干企业,到1999年跃居全省第一、全国第二位的油漆生产企业,到2000年底总资产达4亿多元,职工4000多人,辖省内外10多家分公司,是一家集产销油漆、涂料、铝塑复合板、五金制品、白酒、化肥、塑料管及对外贸易、货物储运于一体的大型企业集团。主导产品“乐化”牌油漆年产能力达8万吨,并于1999年10月通过ISO9002质量体系认证。2000年集团公司完成销售收入5.2亿元,实现利税2185万元。2000年当年引进项目75个,到位资金8117万元,其中投产51个,引进国外资金项目2个,培植起了资产500万元以上的规模企业13家,2000年全镇共有工业企业56家,从业人员1.2万人,完成总产值12亿元,实现利税2500万元。建筑业:1975年创建公社建筑社,后更名为建筑公司,到1983年总资产达12.6万元,职工83人,年末完成建安量35.16万元,实现利税11.4万元。1984年后,分设红河、平原2个建筑公司,多年来一直都是全县同行业的排头兵,共创省级精品工程、优良工程11个,市级精品工程优良工程68个,现建筑资质分别达到2级,员工总数1400人,技术人员350人,在县内外享有很高声誉。坚持搞一业为主多种经营,办起了木器厂、预制件厂、轻体门板厂、建筑机修厂、铝合金门窗厂等多家企业。2000年全镇建筑业完成建安量7794万元,实现利税306万元。
第三产业:建国前,境内有10个集市212家店铺。建国初期相继设立了供销社、粮食管理所、食品店等。到2000年底,全镇个体工商业户达到1616家,私营企业54家,宾馆3处,专业批发市场3处,其中花生专业批发市场长达8公里,成为江北最大的花生产品集散地。第三产业年末创产值1.44亿元,利税1718万元。
特色产业:食品加工是该镇最具优势的产业,规划占地5000亩的山东红河食品工业城,2000年底已建成企业12家。是年11月24日被中国食品工业协会定为“指导地方食品工业发展的联系点”。境内以乐港公司为骨干的肉鸭加工出口企业达到3家,年加工肉鸭1800万只,产值7.2亿元。其中在韩国、日本、新加坡、马来西亚、欧盟等国家和地区的出口注册,成为国家市场上的名牌。以永强公司为骨干的蔬菜加工出口企业10家,年加工能力8万吨,产品大多出口日本、韩国、香港等国家和地区。淀粉加工企业5家,其中台东粉条厂产品直供青岛超市。花生加工户1500户,年加工销售5000万公斤,拥有炒花生米、烤花生果、咸干花生、花生酱等10多个系列30多个花色品种,畅销大江南北。

社会事业

文教科技:清未民初,本镇境内共设私塾16所,学生150余人。1912年,梁家官庄村建成镇第一所学堂。至1937年,镇境内较大的村庄普遍设立学堂,共计40处69个班,学生1682人;完全小学4处,学生200人。建国后,红河村、清泉村、平原村等创办农民业校,在扫除青壮年文盲的基础上多数学员达到初中文化水平。1960年8月昌乐县政府在红河设昌乐县第七中学;1989年改办昌乐县第一职业高中,1994年改办昌乐县第二职业中专,期间共为社会培养各类专业技术人才2010名;1998年改办昌乐县综合高中,2001年首届224名学生参加高考,文理本科上线56人,音美本科上线14人,文理专科上线69人,上线率达62.1%,居全县同类学校之首。80年代全镇学校房舍、教学设备均达到省级标准。90年代,全镇投资400万元建成中学实验楼、教学楼和小学教学楼,顺利通过了省“双基”达标验收。红河中学、平原中学是市级规范化学校。2000年,全镇有小学25所,在校生5030人,中学4处,在校生4572人。学生入学率、巩固率及学校设施均达到省级标准,先后为国家输送大中专学生1260人,其中大本350名,大专460名。红河镇1962年2月建立农业技术推广站,1982年成立科学普及协会,加强科技工作的领导和推广。2000年,全镇共有科技人员1296人,共取得各类科技成果25项,获省科普先进乡镇荣誉称号。1976年建文化站,各村都建有文化室,1965年,建广播站,1975年建公社礼堂,1977年建电影队,80年代,大部分村和机关、学校建图书阅览室。1984年,《红河社志》初稿编成。2000年,清泉村建文化大院,成立庄户剧团,自编自演,3年巡回演出100余场次,丰富了人民群众的业余生活。
医疗卫生:建国前只有9名中医11处中医铺。1952年成立联合诊所、区卫生所,1958年成立卫生院,共有医务人员27人,60年代末,各村成立卫生室,配赤脚医生,实行合作医疗制度,1984年镇卫生院分成红河卫生院和平原卫生院,2000年全镇有卫生院2处,医护人员88人,村级诊所80处,从医人员168人,共有病床70张,年门诊病人4万人次,住院1.5万人。昌乐县人民医院二院是昌乐县人民医院在红河投资兴建的一所综合性医院,设内科、外科、妇产科、儿科、手术、急诊、放射、B超、心电、检验、药剂等22个科室,全院现有职工60人,专业技术人员55人,其中高、中级专业技术人员28人,开放床位50张。昌乐县人民医院二院建有全市一流的输液大厅,内设电视、空调、免收输液费。医院配备先进的全自动血液分析仪、全自动尿液分析仪、洗胃机、呼吸机、血凝仪、除颤仪、胎心监护仪、麻醉机、电动手术台、电刀等设备80台(套)。妇产科开展了无痛分娩术和无痛人工流产术,胎儿监护仪气囊助产器的临床应用,解除了产妇痛苦,缩短了产程,保证了母婴安全。县人民医院还精心选派十五名专家轮流在二院工作,每逢五、十红河大集,县人民医院离退休的内科、外科、妇科老专家及眼科、耳鼻喉科、皮肤科专家来二院坐诊。县人民医院二院的兴建,从根本上解决了昌乐县南部广大人民群众缺医少药的问题,满足了人民群众就医疗保健的需要。
人民生活:1956年人均粮食160公斤,经济收入36元。70年代,农民吃粗吃饱以玉米、地瓜为主粮,80年代吃细以小麦面粉为主食,90年代吃好以面食加鸡、鱼、肉、蛋为主。穿着方面,70年代穿蓝、青、黄单调衣服,如今穿着颜色多彩,样式新颖,逐步向高档发展。从居住条件看,各村已进入第二规划阶段,90%以上的农民建设砖石结构的新居。清泉、店子、李家庄等多个村的150多户农民建起了二层高档楼房,全镇人均住房面积20平方米。交通工具也由80年代普及自行车到90年代摩托、机动三轮、各种汽车。初步统计,全镇有电话9000部、电视机1.62万台、机动车3586辆,其中个人拥有3548辆。现在全镇基本实现“四通”(通电、通自来水、通闭路电视、通程控电话)。社会养老和医疗保险制度得到充分发展,55%的农民加入社会保险。镇敬老院1992年被省民政厅、省老龄委命名为文明敬老院,1996、1997、1998年连续3年被评为潍坊市模范敬老院,有66位五保老人在此欢度晚年。1997年9月通过小康镇验收。2000年农民人均纯收入3574元。人均年末存款额1786元。
村镇建设:建国前,境内广大群众的居住条件差,贫苦人家多有无住房者。到70年代末期,户均居住面积达68平方米。1982年,村镇建设管理办公室成立,各村相继对村庄建设制订具体规划,村镇建设步入正轨。是年镇驻地的机关、企事业占地达到26.1万平方米,镇驻地总规模为0.6平方公里。到1985年全镇80%的村庄规划通过县政府审批。1990年投资180万元,与安丘共同修建汶河大桥。1992年、1994年贯穿全境长达20余公里的两条(红平路、唐荆路)柏油路竣工通车。1994年组建镇驻地环境卫生保洁队,主要街道实行全天保洁。1995年投入城镇建设资金1800多万元,建楼房1.5万平方米。初步形成“六区”(工业区、文化区、商服区、行政区、居民区、医疗保健区)“一场”(农贸市场)“一街”(科技服务一条街)的格局。1996年5月委托潍坊市规划设计院编制“红河小城镇建设规划”,自1997年以来,境内按规划先后建成了占地7000多平方米的“街心公园”以及占地400多亩、建筑面积2万平方米的乐港工业园。2000年,规划建设占地5000亩的食品工业城,当年完成起步区300亩的规划建设;规划占地1000亩的乐化工业园,投资300万元完成了道路、路灯、供排水、IC磁卡电话等设施的建设,进园项目达到18个。该镇先后被潍坊市委、市政府评为“新型乡镇”“模范乡镇”,被评为“省级村镇建设新型乡镇”;店子、周家成官被市政府命名为“村镇建设明星村”。理稼庄子、南李家被省政府命名为省级“村镇建设明星村”。2000年当时的平原镇驻地被省政府确定为小城镇建设“中心镇”。近年来,党委、政府非常注重环境建设,把工作重点放在制订详细规划和基础设施配套上,先后建成瓜菜批发市场,3条主街柏油罩面,开通宏达路,完善供、排水设施。目前,镇驻地面积已达3.53平方公里,从业人口1.3万人。
中共地方组织建设:1939年大庄皋村陶英志在部队加入中国共产党,是全镇第一个党员。1947年7月平原村在全镇第一个成立党支部。1948年6月红河镇由安丘县划归昌乐县称清泉区,设中共昌乐县清泉区委员会。1958年1月撤区并乡,境内划分为两个大乡,中共红河乡委设在理稼庄子村,辖16个党支部,中共平原乡委设在平原村,辖18个党支部。1958年9月红河乡和平原乡合并,设中共跃进人民公社委员会,下辖10个党总支,64个党支部,612名党员。1984年5月设立中共红河镇委员会和中共平原乡委员会。2001年3月合为中共红河镇委员会。2000年底,中共党员总数达到2440人。1990年6月,红河镇开展“党员家庭十带头”活动的经验,省委办公厅发文在全省推广,《大众日报》在一版的头条报道。1991年6月,红河镇党校荣获“全国先进基层党校”称号。
基层政权建设:1945年4月建立安丘县汶河区政府,1948年解放后,划归昌乐县,称清泉区,汶河区政府为清泉区政府。1958年9月成立跃进人民公社,设管理委员会。1967年7月撤管委会建革命委员会。1981年恢复公社管理委员会。1984年5月公社机构改革,分为红河镇和平原乡,分设人民政府。1994年11月平原撤乡设镇,设平原镇人民政府。2001年3月两镇合并,撤销平原镇,并入红河镇。中共领导下的群众组织建国后建立新民主主义青年团,1956年6月改称中国共产主义青年团,一直设立团的基层委员会。妇女团体抗日战争时期设“妇女抗日联合会”,解放战争时期及以后设“妇女联合会”。农民团体1945年在平原、赵家庄、张家楼、孟家庄等村先后建立了农会组织,1948年解放后区乡村分别成立农民协会、贫协会,1981年撤销。工人团体1950首先成立教育工会,以后商业、工业、财贸等单位也相继成立。

红河领导

镇党委书记:张金涛
镇长:王龙之

大事记

1938年12月,中共第一届昌乐县委在红河镇北秦庄村成立。1964年8月,平原村6名男民兵组成的85加农炮班,在参加省民兵大比武中取得优异成绩,受到贺龙元帅、罗瑞卿总参谋长、彭绍辉副总参谋长和济南军区、山东省委领导的接见,中央新闻电影制片厂拍摄了该班射击的纪录片。1966年10月,开挖高崖水库东干渠,境内长12.5公里,控制水浇面积3万亩,1967年竣工。1973年6月20日,日本专家公社总裁北岛武雄一行4人到平原村考察黄烟生产。1973年8月22日,阿尔巴尼亚黄烟考察团到埠南头村考察黄烟单倍体育种法。1974年7月21日,阿方又进行了第二次考察。1974年8月13日,降暴雨,24时内降雨317毫米。1977年6月24日,美籍华人左天觉到埠南头村考察黄烟生产。1981年11月,肖家河渡槽竣工。该渡槽始建于1976年11月,全长1535米,最高处离地面19米,槽身为钢筋混凝土结构,设计流量4立方米/秒、总工程量2.35万立方米,总投资120万元。1986年7月,店子村党支部书记江元勋被山东省人民政府授予“劳动模范”称号。1989年9月10日,中共山东省委在昌乐召开“坚持党的宗旨,廉洁从政”现场会议期间,省委书记姜春云,省委副书记、省长赵志浩,省委副书记马忠臣等领导率与会代表参观了红河镇政务公开栏。1990年6月1日,中共山东省委办公厅以鲁办发[1990]8号文件下发了《关于印发昌乐县红河镇党委开展“党员家庭十带头”活动经验的通知》,推广红河经验。1990年7月26日,中国烟草总公司来红河前庄皋村、理稼庄子村黄烟种植方和红河烟站收购现场进行观摩。1990年12月30日,山东省人民政府授予理稼庄子村党支部书记孙洪喜“劳动模范”光荣称号。1991年6月20日,在全国先进基层党校和优秀党员教育工作表彰大会上,红河镇党校被中央宣传部授予“全国先进基层党校”称号。1996年5月22日,省委副书记、省长李春亭,副省长邵桂芳来红河参观考察培植主导产业和实施农业产业化情况。1996年7月22日,山东省最大的肉鸭生产加工企业--潍坊乐港食品有限公司正式投产运营。1997年8月2日,省委副书记陈建国一行5人来红河检查农村制度建设情况。1997年10月25日,中共中央政治局委员、山东省委书记吴官正到山东乐化集团有限公司检查指导工作。1997年11月4日,中共中央研究室负责人杨凌隆到乐化集团考察。1997年12月3日,副省长韩寓群到乐化集团有限公司就企业改制进行调研。1998年4月28日,乐化集团董事长沈孝业被省政府授予“山东省劳动模范”称号。1998年5月7日,中共中央政治局委员、山东省委书记吴官正到红河镇视察深化完善“两公开一监督”工作,并先后实地察看了周家成官村、理稼庄子村及镇政府政务公开栏。1998年,红河镇开工建设了国家级万亩高标准节水灌溉示范工程,总投资622万元,建设移动式喷灌、半固定式喷灌、大棚滴灌1万亩。1999年1月28日,中央电视台七套节目“四季风”栏目播放了反映店子村土地延包工作的专题片《土地延包30年》,节目长度20分钟,在社会上引起较大反响。是年2月28日,省政协副主席刘洪仁视察了乐化五金厂、乐化铝塑板厂。是年3月12日,副省长陈延明视察红河镇莲藕示范基地和植树造林工程。是年8月8日,副省长陈延明视察红河镇抗旱双保现场及科技示范基地。是年8月13日,省委副书记吴爱英,省委常委、秘书长王修智带领出席全省信访工作会议的代表到镇莲藕示范基地、理稼庄子村公开栏、乐港公司、乐化集团进行了参观观摩。是年9月10日,省政协副主席潘广田带领部分省政协常委和委员,到红河镇就加强村民民主建设进行专题调研,并到理稼庄子村进行了实地调查。是年9月20日,美国适宜卫生技术组织项目官员玛格丽特·布莱顿(女)等一行3人,到县综合高中、红河镇中学、理稼庄子村、店子村考察关于未婚青少年生殖健康与需要状况。2000年5月23日,国家烟草总公司总经理赵兴到前庄皋、张家庄两村考察黄烟生产。是年6月30日下午,镇域东部、南部地区遭受冰雹袭击,冰雹最大直径达4-5厘米。全镇共有4万亩农作物受灾,直接经济损失1500多万元。是年8月11日,省委副书记、省长李春亭到乐化集团、乐港公司、吴家成官肉鸭养殖小区视察工作。是年11月13日,副省长陈延明带领参加全省冬季农业和农田水利基本建设现场会议的各地市负责人参观乐港公司、吴家成官肉鸭养殖小区。

城镇建设

高起点规划、高标准建设、高效益开发是该镇始终坚持的原则。两年来,通过招商项目拉动,镇驻地建成区面积和建筑面积分别增加了1倍,人口达到1.5万人,新增民营业户1000多家。高起点规划。立足建设昌乐南部经济极的定位,聘请省规划设计院的专家按照三十年不落后的标准对镇区进行了新一轮规划,形成了“二区、二轴、三组团”的规划发展格局。高水平建设。先后多方投入资金1000余万元,对镇区进行了硬化、亮化、美化、绿化。高效益开发,对每一个建设项目,都坚持行社会化运作,通过招商引资、启动民间资本等多方筹措资金投入城镇建设,先后引资3000多万元,建成红河商城、商业一条街、建筑公司商贸楼等一批高档次建筑,引资1000多万元建成具有县级水平的县人民医院二院,新建的110千伏输变电工程、高档幼儿园等项目也先后投入使用,还有投资3.5亿元的热电厂已开工建设。大型超市、环镇公交车等项目也已列入规划。一个新型现代化工贸型小城镇呼之欲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