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安徽省电子地图 > 巢湖市地图 > 居巢区地图 >
槐林镇地图
槐林镇相关地区地图:

区划沿革

槐林镇位于巢湖市西南端,巢湖南岸,西南于庐江县一桥之隔,316省道穿境而过。宋代罗愿《新安志》“嘴”中记载,槐林嘴,在十字河上,有槐林宫,临湖。巢湖市1985年地方志记载镇边一嘴延伸入湖,嘴上有很多槐树,镇以此得名,建国初属槐林乡,1958年成立槐林公社,1985年改为槐林镇。1992年撤区并乡,原海如乡整体划入,2005年12月村(居)配套改革,原沐集镇与原槐林镇合并成立新的槐林镇。全镇总面积165平方公里,人口7.2万人,耕地6.65万亩,山场面积3.58万亩,水域面积2万亩。辖16个村(居)委会,335个自然村。

城镇建设

槐林镇小城镇建设管理工作始终坚持以规划为龙头,以管理为切入点。拉框架,打基础,上水平,牢固树立精品意识、发展意识,使一个具有渔网特色的滨湖城镇逐步向小城市方向发展。在原乡镇总体规划的基础上,镇政府聘请专家对全镇的建设规划和产业发展规划进行了重新编制,并对省、市、区三级新农村建设示范村进行了同步规划。不断加大对镇区内主干道的美化、绿化、硬化工程,引资改造槐林自来水厂,提高亲水华庭、金猴花园等住宅小区和武山路街道等重点工程的建设品位,增强了城镇配套和服务功能,发挥其辅助带动作用。全镇建成区面积近4平方公里,镇区常住人口2.8万人,现全镇拥有金猴花园、亲水华庭、金色豪庭、文博庭苑、汪庄花园五大生活小区,幸福花园小区正在建设中,镇内拥有日供水8000吨、2000吨的自来水厂二座,总投资5000万元的110千伏变电所已建成投入使用,镇区道路硬化率达97%,新建广场14850平方米,以及对绿化、路灯、下水道等基础设施建设的大量资金投入,极大地改善了城镇居民的人居环境,加速了集镇规模的膨胀。

工业园区

巢湖市槐林工业集中区位于全国著名“渔网之乡”槐林镇,沿巢庐路33—38公里区域内,总体规划面积12平方公里,其中启动区3.5平方公里。辖武山工业区(建成区),兆河工业区(启动区),平安工业区(核心区),呈三点一线布局,依山傍水,交通便捷。“十一五”期间,集中区将建成以渔网系列产品为主导,适度发展轻纺、机电、物流、商贸等产业为主的渔网特色园区。槐林镇工业集中区成立了管委会,管委会主任由镇主要负责人担任,成员从各部门抽调精干力量组成。管委会下设建设管理、招商引资、环境整治、代理服务四个具体服务机构和中诚投资发展公司,参与工业集中区的建设管理。集中区管委会对入园企业实行“保姆式”服务,积极协调与工商、金融、土地、规划、供电、环保等部门的关系,按照“多予、少取、放活”的原则,促进新上项目顺利投产见效,形成“筑巢引凤”的磁场效应。2006年槐林镇被安徽省人民政府确定为“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试点镇。集中区同时享受省级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各项支持政策。槐林工业集中区以优良的环境、优惠的政策、优质的服务竭诚欢迎海内外有识之士前来加盟,携手共创现代化工业新区的辉煌明天。

农业概况

槐林镇总面积165平方公里,人口7.2万人,耕地6.65万亩,山场面积3.58万亩,水域面积2万亩。辖16个村(居)委会,335个自然村。镇内土地肥沃,气候宜人,盛产粮、油、茶等经济作物,是著名的“鱼米之乡”。本镇农业稳步发展,产业结构调整后成效明显。通过引进水稻两优培九、优粳5356,使全镇优质水稻覆盖率达95%,油菜以华杂4号、皖油18为主,扬麦7号,抗虫棉等优良品种覆盖率达99%。全面实施农业人员包片到户,科技人员产前抓市场,抓新品种推广,产中抓生长。科技人员签定包保责任书,为养殖大户提供免疫服务,促进了养猪为主的养殖业快速发展,年生猪存栏3—5万头。农业产业化步伐加快,以省级龙头企业安徽槐祥工贸集团有限公司为依托,以中国名牌“槐祥”大米为带动,发展订单26万亩,惠及相邻几十个乡镇,其中槐林订单农业达4.5万亩,成立槐林有机硒稻米合作社,推广无公害有机硒米种植,提高种植效益。裕丰、昌裕、和平等一批粮食收购、加工企业,加快粮食流通,延伸产业链,增加农作物附加值,促进农民增收。加大农业建设资金投入,完成了巢湖沿岸土地整理工程等重点项目,同时对圩内3000米长的排涝沟进行了清淤。加高了南大圩沿湖段长约4500米的石站墙,修补了南大圩沿湖段浆砌、干砌护坡,并根除了石站墙后的朝天洞。修补朱家圩沿湖护坡,加高培厚了槐光村黄林头圩北方埂和竹塘圩西埂。还对武山主干渠道及海如支渠道进行了清淤,完成了涵闸配套工程。修复了高林塘水库溢洪道,新建了陈岗渠道填方段砖砌渡槽,根除了武山主干渠道蒋冲水库堤脚段200米衬砌渗漏等。使农业生产条件和生态环境不断改善。全面落实党在农村的各项政策,确保粮食补贴、综合补贴、退耕还林款等涉农补贴资金发放到位。

人口数据

(第五次人口普查数据),总人口41086男20977女20109家庭户户数11525家庭户总人口(总)40302家庭户男20462家庭户女198400-14岁(总)110060-14岁男57340-14岁女527215-64岁(总)2744115-64岁男1403915-64岁女1340265岁及以上(总)263965岁及以上男120465岁及以上女1435户口本地住在本地39952

城镇建设

城镇建成区内中小学、幼儿园、医院、文化站、广播电视站、电影院、老年活动室、邮局、电信、地税分局、国税分局、工商所各一座,有供水2000吨/日水厂、8000吨/日的水厂各一座,有110kv变电所、小商品专卖市场、综合农贸市场、渔网专业市场各一座。其城镇地理位置优越,城镇配套服务体系齐全,经济活跃,市场繁荣。

渔网产业

槐林镇位于巢湖市南岸,全镇总面积165平方公里,人口7.2万人,316省道穿境而过,距巢湖33公里,距巢湖码头仅1公里,水路、陆路交通便捷,是全国最大的渔网生产基地,素有“渔网之乡”的美誉。槐林渔网起源于传统的手工业,早在100多年前,居住在巢湖之滨的槐林人民就开始编织渔网,打鱼谋生,这样一代代延续下来。80年代末随着科学技术的不断进步,现代化渔网织机应运而生,槐林人不甘落伍,率先引进了21台日本网太渔网织机,结束了槐林人民手工织网的历史,邓小平同志南巡讲话以后,槐林人借着改革开放的春风把渔网撒向国际市场,从此,槐林渔网跨出国门,走向世界。槐林渔网产业经历了从手工到机械,从分散到集中,从江湖到海洋,从国内到国外的四大飞跃,现已成为全国市场份额最大的渔网生产基地。槐林镇紧紧依托渔网产业,把渔网经济作为槐林经济发展的主要支撑点,以增强农民收入为主线,以富民强镇为根本目标,按照“立足资源,突出特色,科学规划,合理布局”的发展思路,逐步形成了以安徽金猴渔业科技股份有限公司、巢湖市东宇化纤公司、巢湖市金龙渔具公司、安徽省中康渔具公司为龙头的渔网原材料产、供、销为一体的渔网产业,现有渔网加工及与渔网产业相关企业446家,从业人员1.48万人,拥有各类渔网织机1200台套,锦纶综丝生产线460余条,日产35吨的锦纶6切片生产线以及为渔网配套的各种生产设施,年产锦纶综丝30000吨,成品渔网28000吨。上规模企业56家,产值超亿元企业3家,产值超千万元企业25家,渔网出口企业22家,9家中外合资企业,11家企业拥有进出口自营权,4家企业通过ISO9002国际质量体系认证。渔网产品不仅畅销全国各地,而且还远销俄罗斯、韩国、东南亚、南非等30多个国家和地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