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山东省电子地图 > 淄博市地图 > 临淄区地图 >
皇城镇地图
皇城镇相关地区地图:

甘肃省肃南裕固族自治县皇城镇

基本概述:
皇城镇位于肃南县城东南325公里处,南与青海省门源回族自治县毗邻,北接武威市和永昌县,东连天祝藏族自治县,西靠中牧山丹马场,东西长约95公里,南北宽约72公里,总面积约为3972平方公里。镇政府下辖北极、东庄、金子滩、河西、水关等18个自然行政村,境内居住着裕固、藏、汉、回、蒙古、土、满等7种民族,共2556户8549人,其中:农牧户1768户7069人,裕固族1516人,占全镇总人口的17.73%;藏族2325人,占全镇总人口的27.2%。境内驻有甘肃省皇城绵羊育种试验场、省九条岭煤矿、张掖市响水河煤矿、永昌县皇城水库、县林业局西营河林场、县皇城育种场等单位。镇政府驻地北极村,地处东径101°,北纬37°51′,平均海拔为2750米。
历史沿革:皇城(又名斡尔朵、皇城滩),元朝永昌王曾建避署宫于此,故名皇城。清朝末期到民国时期系蒙古、回、藏族聚居区。1929年设甘肃省畜牧公司。1949年划归青海省门源县辖,解放后,设皇城乡人民政府,仍属青海省辖。1959年甘青边界调整时划归肃南县管辖,大河、康乐、马蹄、八字墩、友爱等地的部分裕固族牧民搬迁至此,分别成立了皇城人民公社(肃南县辖)和皇城农牧场(归张掖专区)。1962年人民公社改制皇城区(皇城农牧场撤销)。1967年易名为红卫区。1970年恢复原称。1971年10月划归永昌县辖。1972年复归肃南县,皇城区公署下辖马营、北滩、东滩、泱翔、铧尖五乡。2004年12月,随着全县行政区划的调整,皇城撤区并乡后,成立了皇城镇。
地理概况:境内大部分地区属湿润山地草原气候,海拔2500—4500米之间,年平均气温1—2℃,无霜期70-120天,年日照时数2211小时,年降水量320—400毫米。境内主要山峰有冷龙岭、大红山、盖掌达坂、黑山顶、龙潭掌、金瑶岭等。主要河流有东大河、西大河、西营河等。境内牧草繁茂,草原总面积456万亩,可利用面积334万亩,大体属高山灌丛草场、草甸草场和草原草场。有森林23万亩。野生动物主要有鹿、獐、熊、豹、猞猁、青羊等。亦有大黄、羌活、柴胡、冬春夏草等中药材资源。已初步探明的矿产资源主要有煤炭、铁、铜、金、萤石、石棉、石灰石、花岗岩等。皇城镇土地资源比较丰富,总面积约503.5万亩,其中耕地面积3.81万亩,林地面积86.98万亩。境内共有草原面积2897平方公里,可利用草原面积2115.27平方公里,主要属高山灌丛草场、草甸草场、草原草场,是甘肃省的著名草原之一。森林面积163.66万亩,木材积蓄量114.4万立方米。野生动物有鹿、獐、熊、豹、猞猁、青羊等,都属国家或省级保护动物。主要河流有东大河,流域面积1545平方公里,境内长度65.8公里,还有冰川面积54.28平方公里和库面、湖泊、天池等众多的水面资源。现已初步探明的矿产资源主要有煤炭、铁、铜、金、莹石、石绵、石灰石、花岗岩等。历史悠久的文物古迹和风景名胜有石佛崖石窟,1981年被列为省级保护单位;永昌王妃墓(俗称娘娘坟),位于泱翔境内,始建于元代末年;另外,还有庙尔沟、上石桥、皇城水库以及河西走廊最大的藏传佛教寺院沙沟寺等风景名胜区。
畜牧发展:
畜牧业是全镇经济的支柱产业,2006年共饲养各类牲畜23.75万头(只),其中绵羊22.19万只,大畜1.5万头。全镇农牧村经济总收入5170.9万元,农牧民人均纯收入4976元。皇城镇是肃南县“甘肃高山细毛羊”主产区之一,牧业收入占全镇经济总收入的70%以上。该镇牢牢牵住优质高山细毛羊这个发展畜牧业经济的“牛鼻子”不放,推进了畜牧业由数量型向经济效益型转变。全家只有4口人的西城村牧民安自民连牛带羊500多头只,2000多亩的冬春草场全部进行了围栏,目前正准备1万多元围栏1000多亩夏场。通过草场围栏,牧民在减轻劳动强度、实行计划放牧、恢复草原植被等方面尝到了甜头,围栏草原的积极性高涨。今年,牧民自筹资金围栏草原15.7万亩,使全镇围栏封育草场累计达到了130.4万亩,冬春秋草场基本得到围栏,部分夏季草场也已得到围栏,草原植被得到了恢复,为发展畜牧业创造了条件。在皇城镇,养畜暖棚已经是牧民们必不可少的生产设施,它在育肥保膘、提高养殖效益等方面起到了不可替代的作用。仅2007年以来全镇就新建畜棚77座,其中31座是高标准暖棚,该镇已全部实现了养畜暖棚化,部分牧户已“喜新厌旧”,修建了高标准的玻璃钢架暖棚。西城村全村牧业户共计49户,已经有43户建起了钢架玻璃暖棚。牧民群众采用舍饲和半舍饲方式,培育肉羊育肥户126户,育肥牛羊达到3.15万头只,利用暖棚接羔育幼,使仔畜成活率达到了96.8%。在缓解草畜矛盾的同时,进一步促进了由低产出的传统畜牧业向高效的季节畜牧业转变。该镇还依托恢复和保护祁连山生态环境、农业综合开发、退牧还草、农牧村安全饮水、牧区节水示范工程等建设项目,强化了畜牧业基础设施建设,维修配种站10座,新建药浴池1座,维修牧道45公里,在干旱草原累计建成水井、水窖442眼,完成人工防蝗45万亩,建成人工种草百亩村10个,种草5617.9亩,增强了畜牧业发展后劲。镇上还通过调整畜种结构,畜种改良等扩大规模养殖途径,提高了牲畜的品质和个体生产性能。镇上采取有效措施,压缩了经济效益较差、不利于草原植被保护的牦牛、山羊、土种羊的养殖,扩大细毛羊的饲养量。通过一年多的努力,大畜、山羊、土种羊的饲养量较去年同比分别下降3.2%、4.5%和8.9%,细毛羊养殖由2006年的90%提高到91.6%,牲畜的商品率达到了59.5%。2008年4月份,牧民自筹资金4.36万元,从省羊场、县育种场引进优质细毛种公羊97只,为2008年畜种改良提供了更好的保障。各种措施的综合运用,促进了畜牧业经济的快速发展。目前,全镇牲畜饲养量达到了23万多头只,总增各类牲畜7万头只,总增率为32.27%,今年农牧民人均纯收入可望达到4550元。
文物古迹:石佛崖石窟、皇城古遗址、永昌王妃墓等,其中皇城古遗址被列为省级文物保护单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