惠山区地图
惠山区相关地区地图:
社会事业
各项社会事业协调推进。区科技创业中心全面建成,制造业信息化示范工程建设进一步深化,全区申请专利超1000件。教育现代化全面推进,荣获省“基础教育先进区”称号,形成小初高相连、普职成教协调发展局面。文化事业取得新进展,区文化中心开馆启用,陆定一故居和安阳书院的二期修复工程全部竣工。群众体育蓬勃发展,成功举办区首届运动会,全力推进全民健身“八个一工程”。加强了食品卫生安全工作,建立了全省第一个食品市场检测网络体系,确保人民群众吃上放心食品。成功组织亚洲I型口蹄疫阻击战,切实加强猪链球菌病及高致病性禽流感疫病的免疫和防控,全区未发生疫情。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制度进一步完善,社区卫生服务体系建设全力推进,惠山人民医院土建工程已基本完成。农村部分计生家庭奖励扶助制度全面实施,人口自然增长率低于1‰,计划生育率达99.62%。创省二级档案馆通过验收。完成第七届村(居)委换届选举,堰桥17个村完成撤村建居。合理调整土地利用总体规划,切实做好基本农田保护工作,加快矿山整治,积极盘活存量土地,加强土地集约利用,规范用地行为,保障经济发展。加强环境保护工作,完成258条河道的综合整治任务,完成电镀行业和印染行业的专项整治,关停电镀、印染企业20家,搬迁10家,全区环境质量综合指数达到78。
城镇建设
城乡统筹力度加大,确立了二城三片区框架规划,进一步加快惠山新城、洛社新城和玉祁、钱桥、阳山三个片区建设,城市功能得到进一步提升。“三集中”步伐明显加快,完成了全区镇村布局规划和现代服务业规划,全年累计拆迁房屋90万平方米,拆迁民房4430户,归并20户以下小村庄57个;规划了19个420万平方米农民安置小区,竣工面积100.45万平方米,在建面积55.9万平方米。127家亩均产出30万元以下小企业完成搬迁,置换土地1150亩。城市路网骨架不断完善,沪宁高速公路惠山段拓宽和312国道改拓建工程全面竣工;惠山大道、凤翔路延伸段顺利通车。城市功能建设加快推进,惠山新城的顺驰、复地等房地产项目相继开盘,开工面积210万平方米;洛社新城控制性详规已经市规划局论证通过,进入土地招拍挂阶段;无锡藕塘职教园(一期)工程进展顺利,27.6万平方米安居房全面封顶。城市创建工作成效明显,累计投入城创资金7700万元,前洲镇获全国环境优美乡镇称号,玉祁镇、洛社镇分别通过全国示范镇和省级环境优美乡镇验收,10个村获省级生态村称号,6个村获市级生态村称号。新创省级卫生村36个,省卫生村总数已占全区行政村总数的90%。
综合治理
“平安惠山”创建向纵深推进,荣获江苏省“社会治安安全区”三连冠光荣称号。积极构建社会治安防控体系,开展了“社会治安安全镇”达标创建工作,共破获刑事案件2317起,现行案件破案率达到46.2%。认真做好信访工作,落实领导信访接待制度,区领导接待上访群众196批、1266人次,阅批来信179件次,区信访部门处理来信来访747件次。推进“大调解”机制建设,进一步加强了对矛盾纠纷的排查调处,调处成功率达到97%。深入开展公民道德教育实践活动,深化精神文明创建,不断取得实效。认真贯彻中央《关于加强和改进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的若干意见》,德育工作得到了进一步加强。深入开展“四五”普法教育,全区90%的村(居)达到区级民主法治村标准,4个村(居)进入省级民主法治示范村行列,前洲镇谢村村被命名为“全国民主法治示范村”。
工业经济
工业经济持续增长,以重大工业项目为抓手,投入结构进一步优化,工业技改投入同比增长20%以上,技改投入占工业总投入的比重提高了10个百分点。全年完成工业总产值701.76亿元、销售收入696.82亿元,同比增长26.6%、26.5%。实现工业增加值153.22亿元,增长24.3%。规模工业产值占全区工业总产值的76.8%。省级以上高新技术企业发展到67家,高新企业增加值占工业增加值的比重提高到23%。新增国家名牌产品1只,省级著名商标5件,省级名牌产品15只。民营经济快速发展,新增民营企业和个体工商户3703户,注册资本12.63亿元。
历史沿革
2000年12月,经国务院批准,撤销锡山市,设立无锡市锡山区和惠山区。惠山区辖原县级锡山市的洛社、玉祁、前洲、西漳、堰桥、长安、石塘湾、钱桥、藕塘、杨市、阳山、陆区12个镇。区人民政府驻洛社镇。2001年,惠山区辖12个镇,132个行政村:长安镇、西漳镇、堰桥镇、前洲镇、玉祁镇、洛社镇、石塘湾镇、钱桥镇、藕塘镇、杨市镇、阳山镇、陆区镇。2002年9月,长安镇、西漳镇、堰桥镇合并设立堰桥镇。惠山区辖10个镇:堰桥镇、前洲镇、玉祁镇、洛社镇、石塘湾镇、钱桥镇、藕塘镇、杨市镇、阳山镇、陆区镇。2003年4月27日,民政部(民函[2003]76号)批准惠山区人民政府驻地由洛社镇迁至堰桥镇。
历史名人
无锡是山明水秀、人文荟萃之地,历史上人才辈出。在众多人物中,有的以画成名,成为中国绘画史上的代表人物;有的以诗文传世,留下大量脍炙人口的华章佳句。有的是爱国名相,有的是东林领袖。许多人在学术上有相当造诣,推动了科技的进步和社会的发展;还有一批能工巧匠以其精湛的技艺,留给世人许多艺术精品。近现代,无锡涌现一批民族工商业实业家和科学家、教育家、外交家。他们不仅在无锡声名卓著,而且在国内外也有影响。在社会主义建设时期,无锡更是英才济济。这些优秀人物为无锡的发展作出了重要贡献。丁熊照邓星伯计六奇太伯王庸王尧臣王禹卿王寅春王其勤过铸过探先刘宝善刘群先石筱山孙辰初孙鹤卿孙荆楚孙冶方冯金妹安国安友石华察华山华阿金华应申华图珊华绎之华秋苹华彦钧华蘅芳李绅李如祥李伯敏李金镛李嘉谋朱士嘉朱秀谷朱勤甫吕炯陈凤威陈佩三季云卿匡仲谋匡耀良陆子容沈瑞洲吴道元辛一心严朴严绳孙杨玉英杨芳灿张锡昌邹文海邹钟琳周舜卿胡刚复胡明复胡雨人胡敦复胡通祥荣月泉须恺姚桐斌顾谷同顾贞观顾青虹顾宪成顾祖禹顾铁符顾惟精浦化人浦文汀浦起龙钱瘦铁钱惠和钱俊瑞秦金唐光明唐保谦陶凤山徐寿徐仲年徐建寅袁仁仪诸竹生殷良弼黄冕群章治康惠峻山蒋锡昌薛佛影薛福成糜文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