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江苏省电子地图 > 无锡市地图 > 惠山区地图 >
堰桥街道地图
堰桥街道相关地区地图:

惠山区政治、经济、文化中心

堰桥街道作为惠山区政治、经济、文化中心,近年来,积极转变发展理念,三产服务业得到迅猛发展,服务业投入占全社会固定资产总投入的一半以上。现有超3000万元以上服务项目14只,总投资18亿元的明发商业广场项目为区镇重点挂钩项目;天一城、天河小区、锦盛苑、凤翔新城等一批房地产业发展势头良好,已累计开发建设商住楼近180多万平方米。创建于2003年的堰桥工业配套园区,规模面积6平方公里,目前已建成面积2.5平方公里,累计投入34.2亿元,引进各类企业325家,建成标准厂房50多万平方米,通江商贸物流园区内锡北汽配市场、丰田4S店、雷克萨斯4S店等纷纷开业亮相,园区正日益成为街道经济发展中的重要增长极。

教育机构

创办于1902年的无锡市堰桥中学,是无锡地区最早的一所近代新式学校。学校位于惠山区行政中心所在地堰桥街道,东邻全国百个爱国主义教育基地之一的吴文公园。地方文化气息浓郁,区位优势突出。公路四通八达,交通十分便捷(25路公交车直达校门口)。学校占地面积76.9亩,生均占地面积19.8M2。学校现拥有行政办公楼、教学楼、实验楼、多功能报告厅、学生餐厅、学生宿舍楼、教工宿舍楼等共计15幢校舍,建筑总面积29205M2,100年来学校共培育初、高中毕业生3万余人,校友遍布海内外。成为一所家园、乐园、花园于一体的现代化农村学校。2004年通过江苏省二星级学校验收。

沿革

原有高六堰(或高鲁堰)建桥,兴镇后名高鲁堰桥,后简为今名。1949年为堰桥镇,1957年改乡,后改公社。1983年复为乡,1991年改为镇。2002年10月由堰桥、长安、西漳3镇合并而成。长安镇面积26平方千米。清雍正(1723-1735),镇以河为界,东名长治属金匮县,西名久安属无锡县,界桥名为长安桥。1912年两镇合并,镇以桥名。1949年为长安镇,1950年改乡,后改公社。1983年复乡,1991年改为镇。西漳镇面积18平方千米。旧称西张,因西境有白荡圩(河)为障,故名。1949年为天一乡,1957年改西漳乡,后改公社。1983年复乡,1989年改为镇。堰桥镇东与长安街道为邻,南接无锡市北塘区黄巷街道,西以锡澄运河与前洲、洛社镇分界,北至江阴市徐霞客镇、青阳镇。面积79.9平方千米,人口9.852万。镇人民政府驻堰玉路,在区政府驻地西北2千米处。2006年10月20日,撤销堰桥镇,设立堰桥街道、长安街道。

工商业发展较早

堰桥街道工商业发展较早,目前拥有包括轻工、纺织、化工、机械、电子、建材、冶金等七大行业在内的1154余家企业,其中工业销售超1000万元企业有127家、超5000万元企业有23家、超亿元企业有8家。2006年全街道实现地区生产总值37亿元,完成工业总产值105.8亿元,工业销售103.9亿元,财政收入5.2亿元。

旅游资源

吴文化公园,吴文化公园,又称吴文化博览苑,旅游界称它为无锡民俗村。是全国百家中小学爱国主义教育基地之一,是中国农业博物馆吴文化分馆,日本中国传统技术研究会吴文化基地。吴文化公园是国内由农民捐资创办的第一座大型文化园林,位于江苏省无锡市惠山区堰桥镇西高山,占地46.7公顷,仿古建筑面积3.7万平方米。吴文化公园始建于1984年,当时西高山因被采石而荒芜,在一无资源,二无资金,三无专业人才的条件下,以高燮初为首的三位休教师,在当地政府支持下,多方募捐,靠自强不息和奉献的精神,拼搏近20年,将一座荒山变成一座锦绣的吴文化城。现已形成展览、研究、文化产业开发三个系统,形成教育、文化、园林、旅游四大功能,成为一个名符其实的大型文化博览苑。

经济

2007年1-9月,堰桥街道完成地区生产总值25.94亿元,同比增长24.4%,分别比一季度、二季度提速8.4%和3.4%,呈现逐季加速增长的趋势,其中工业增加值完成15.52亿元,同比增长28.6%,工业经济对国民经济增长的贡献率达67.6%;实现利税3.83亿元,同比增长36.56%,实现利润1.95亿元,同比增长50.72%,达今年最好水平。堰桥街道农民收入增长稳定2007年1-9月,全街道农民人均收入9366元,人均增加913元,同比增长10.8%。堰桥街道第三产业发展迅猛。2006年完成三产增加值11.8亿元,三产投入12.5亿元,首次超过工业投入1个亿,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11.1亿元,三产比重占经济总量的32%。以商贸流通和房地产业为标志的街道三产服务业取得重大突破,总投资达18亿元的明发商业广场奠基并开工建设、丰田4S店和锡北汽配市场相继开业,以及天一城、天河小区、威孚新城、凤翔新城等房产开发并完成建设面积近50万平方米,为街道三产发展奠定了坚实的基础。2006年新增服务业企业87家,新增个体工商户504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