胡家庙街道地图
胡家庙街道相关地区地图:
经济发展
胡家庙街道地处城乡结合部,建国后由农村逐步发展、转变成城市的行政街道,实行城市化管理。境内既有东二环路高架桥,又有东连西临高速路华清快速大道,还有西安火车东站。可谓是西安的东大门和交通要道。境内既有小饮食店106家,日用商铺87家,小型超市7家,又有2家大型超市;既有便民小蔬菜市场4家,又有大型蔬菜市场2家,水产肉食市场2家,干货调味品批发市场1家;有大百货市场1家,大型鞋业专营大市场4家;有粮、油大市场1家,专业特色小吃城1家。大型水果批发市场1家,随着特色社会主义建设进程,加快境内经济建设持续健康发展,逐步形成以商贸业为主,商住逐渐壮大,工业企业相对萎缩,为西安市和新城区经济建设持续快速发展,发挥了卓有成效的作用。胡家庙街道辖区内现有驻地法人单位401个,其中规模/质资以上单位64个,规模/质资以下单位337个。按行业分,工业、交通运输业51个(其中规模以上企业14家,规模以下企业37家),建筑业47家(其中质资以上企业20家,质资以下的27家),住宿餐饮业、批发零售业157人(其中限额以上的企业19家),服务业101家,行政事业单位17个。登记个体户2417户。这些单位的行政业务都各自归口其上级主管部门。对于属地管理的精神文明建设、社会治安综合治理、计划生育、市容卫生、绿化及环保等社会工作,街道党工委、办事处多年一贯地积极组织协调指导驻地单位为建设两个文明街道都发挥了非常重要的作用。改革开放以来,街道党工委、办事处积极认真有效的坚持以经济建设为中心,解放思想,加强对街道各项工作的领导,编制发展规划、制定实现目标措施,发动全员职工参与内引外联,招商引资,共同加快街道经济快速持续发展。至2005年12月街道企业实现国内生产总值由1996年1300万元增至2005年17481万元,固定投资从1996年230万元增至2005年7个亿。区划沿革
1949年5月20日西安解放,胡家庙先后隶属西安市第10区第1乡、长乐区第3乡、韩森寨乡第3乡管辖。1954年12月西安市进行区划调整,将胡家庙划归为灞桥区管辖。1955年10月灞桥区人民政府组建胡家庙街道办事处;1957年胡家庙街道办事处划归新城区管辖;1958年6月改称人民公社、管区、分社;1966年11月改称长缨路人民公社,长缨路人民公社革命委员会;1978年12月西安市人民政府决定撤消城市人民公社称谓,恢复新城区胡家庙街道办事处至今。社会事业
群众生活:随着街道辖区工商业快速发展,群众的生活有了较大的改善,居住条件同时得到了极大的改变,四合窑的住户都是50年代简易油毡棚或土木瓦房,而到了80年代后期都逐步建成一、二层砖混楼房,农村南、北张村、三府湾村过去基本上都是厦房,而今都建成砖混楼房或三层或框架四、五层楼房,内设卧室、书房,大、小客厅、灶房、卫生间、淋浴室,家用电器齐全。改变了过去烧柴燃煤睡土坑习惯。以经济建设为中心,认真落实科学发展观,企业不断调整产品结构,提高产品科技含量,积极不断拓展市场提高产品市场份额。在经济效益和经济实力不断增强情况下,为改善职工居住环境提供了财力保证。西北电力设计院、西安电机厂、西安筑路机械厂、陕西省机械化施工公司等单位,都拿出资金改造50年代建的住宅楼,特别是陕西建设机械集团公司几年来先后改造了家属院1.2.3区旧式楼房16.8万平方米,改造后的家属楼设计比较新颖,布局合理,楼层较高,室内空间大而明亮。家属院绿地大,健身场、健身器械齐全,绿树成荫,四季长青,三季有花,整个家属区干净整洁宜人。被省、市、区命名为精神文明小区。交通发展:发展经济必先修路。2001年——2004年街道办事处在工作头绪多,创卫工作及其它工作任务重,人力紧张情况下,克服困难,服从大局,抽出多名骨干人员,积极配合市、区拓宽改造长缨东西路,打通兴工东西路、勤工路、军干路、东站路等4条断途路,特别是金花北路拓宽改造并建东二环2150多米长和穿越陇海铁路100多米长,21米宽,快车及慢行车的遂道直通北二环及绕成高速公路高架桥,彻底改变了自有陇海铁路以来胡家庙不能直通到辛家庙的历史。原先5米宽的硷路面——华清路被拓宽改造成60米宽的沥清路,4车道拓宽为6车道,人行道、快、慢行道分开,增加了盲人行道,平坦洁净。并予以绿化长青,行道林修剪齐整,人行道变红砖为彩色地砖,平整美观。有22条线路,公交车、中巴车通达或始发,极大的方便了各行各业和社区居民群众的交通,有力地促进了商品流通和地区社会经济发展。
教育状况:60年代前,胡家庙地区只有4所小学,其中3所小学都是企业自办,没有一所中学,上中学的学生只好到外地区就读。在市、区大力加强基层教育工作的思想指导下,目前有中、小学8所,在校学生达7000多名。由街道办事处及社会办的文明市民学校、育龄妇女学校等拓宽了地区居民群众接受教育的知识层面,提高了居民群众思想文化素质和就业技能。
胡家庙传说
胡家庙的由来:胡家庙位于东郊,胡家庙十字西北侧,长缨东路、长缨西路与金花北路相交处。因什字西北侧有胡家庙村,故这一带泛称胡家庙。有145户,577人,耕地290亩,主产蔬菜,兼营运输、服务等业。是西安重要工业区之一,许多电机、建材、建筑机械等厂家集中在这里,同时也是东郊北部交通要道和商业中心。相传,元代胡家庙原名胡家街,是元代安西王府门前最繁华的街市,多以西域人(被称为胡人)在此经商得名。《马可・波罗旅行记》载,十三世纪威尼斯商旅马可・波罗曾到过这里,他看到金碧辉煌的王府宫殿,并在街市上看见出售无比精良的兵器。并说:“以它的制造业闻名。遐迩。……能制造各种军需品。”明代因村南有观音庙,逐渐改称胡家庙。清嘉庆《成宁县志》称为胡家街。大德十一年(公元1307年)安西王二嗣阿难答借成宗铁穆耳驾崩之际,有觊觎皇位之嫌,被赐死于大都。今日这里仍然是西安东去要路。胡家庙什字位于乐郊,长缨西路、长缨东路与金花路交汇处。因西北侧有胡家庙村,这一带泛称胡家庙什字。胡家庙村为何无胡姓:胡家庙村的主要姓氏。传说唐"安史之乱"时期,胡姓官员奋起反抗,宁死不屈,最后全家被叛军所杀,后人为纪念胡姓官员为其修庙,这也就是胡家庙名称的来历,只有胡家的庙却无胡家的人,胡家庙的主要姓氏为陈姓,是明朝时从湖北省阳新县沿柞水子午道迁移来的,所以现沿柞水道,还遗留好多陈姓村庄,大部分都是一族的。
胡家庙地区一些路名的由来:(1)金花路,因其拓建时旁边有村落叫金花落而取名金花路。(2)长缨路:因毛主席诗词清平乐。六盘山,"六盘山上高峰,红旗漫卷西风。今日长缨在手,何时住缚苍龙"而取名长缨路。(3)四合窑和六合窑:因其拓建时,附近分别是四户和六户人家的窑场而得名。(4)东站路:因其直通西安火车东站而得名。(5)华清路:因其直接连接临潼华清池的交通要道而取名华清路。(6)万年路:因原来长安分为成宁、万年两个县,又因其南边有四星级饭店万年饭店而得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