呼玛县地图
呼玛县相关地区地图:
行政区划及人口状况
公元1682年,清政府派宁古塔副都统萨布李甘率1500名士兵进驻呼玛尔建木城,作为抵御沙俄侵略的前哨堡垒。1908年于金山镇设呼玛直隶厅,1912年改为设置局。1914年改为呼玛县,管理区域达漠河、鸥浦之远。1946年8月13日建立了呼玛县人民政府。1981年11月,呼玛县一分为三,单设了漠河县、塔河县。呼玛县现设了3镇7乡(呼玛镇、兴隆镇、韩家园镇、荣边乡、三卡乡、北疆乡、金山乡、兴华乡、白银纳乡、椅子圈煤矿、鸥浦乡),全县总面积14335平方公里。呼玛镇是县人民政府所在地。面积423平方公里。全镇辖3个自然村,即一、二、三村三个村民委员会。全镇人口18987人。韩家园镇。原名东方红公社。面积2253平方公里,辖三个自然村,三个村民委员会。即韩家园、达拉罕、东兴。韩家园是镇政府所在地,冶金工业部韩家园金矿和韩家园林业局也驻韩家园镇。全镇人口5790人。椅子圈煤矿,原名古龙镇,面积723平方公里,从1984年开始一直是一个独立的,距离呼玛县36公里处,隶属呼玛县不受任何乡管理,全矿483户,是一个丰富的煤炭资源的地方,从2007年国家煤炭局就开始派有关的部门来探矿。兴华乡,面积761平方公里,辖7个自然村,8个村民委员会,即兴华、新立、新生、东山、三合屯、新民、宋家店、日胜利。兴华村为乡政府所在地,全乡人口1772人。兴隆镇,面积2286平方公里,辖三个自然屯,三个村民委员会。即二道盘查、大砬子、兴隆。冶金部兴隆金矿驻兴隆镇,兴隆是镇政府所在地,全镇人口2242人。金山乡,面积806平方公里,辖8个自然村,8个村民委员会,即金山、三间房、翻身屯、前进、兴盛、新街基、查哈彦、友谊。金山林场属该乡辖区。新街基村为乡人民政府所在地,全乡人口2270人。荣边乡,面积2020平方公里,辖7个自然村,8个村民委员会。即荣边、红边、红星、湖通镇、河南、红卫、西山口、河口。乡辖区内有4个经营所(七棵树森林经营所、三分处森林经营所、椅子圈和古龙河森林经营所)。荣边乡为乡政府所在地。全乡人口3500人。北疆乡,面积1652平方公里,辖7个自然村,5个村民委员会,即北疆、嘎拉河、铁帽山、加格达河、长山。十二站林场、嘎拉河林场在乡辖区内,北疆村为乡政府所在地,全乡人口2804人。三卡乡,面积1790平方公里,辖10个自然村,10个村民委员会,即三卡、沿江、繁荣、黑山头、宽河、团结、青松、腰卡、老道店、星山。乡人民政府所在地三卡村。三卡林场、宝盈金矿、宽河水电站、团结水电站(建设中),江湾农场在三卡乡辖区内。全乡人口4213人。白银纳民族乡,面积436平方公里,管辖红光、新河、新山、新村、胜利、玻璃沟、更新、白银纳8个自然村,8人村民委员会。白银纳村是乡政府所在地,全乡人口1898人。鸥浦乡,面积1408平方公里,管辖鸥浦、黎明,老卡、曙光、三合、正棋、怀柔、李花站8个自然村、8个村民委员会。鸥浦村是乡政府所在地。全乡人口1481人。呼玛县总人口44900人,男性占51.33%,女性占48.67%;有汉、满、鄂伦春、回、达翰尔、蒙古、朝鲜、俄罗斯、鄂温克、哈萨克等10个民族,少数民族占人口总数的5.4%。鄂伦春、达翰尔、满等少数民族属远古籍于此游猎民族后裔。十七世纪出现了达斡尔村屯城塞,清朝建制以后,除鄂伦春民族外,各少数民族均已定居。清代后期,由于采金业的兴起,汉民族和其它民族大量进入,形成了多民族混居的现象。和平相处,民族融和,相互通婚。民族交往通用汉语,而汉语词汇中也增加融汇了不少其它民族语言、词汇。(兴隆镇、荣边乡现已降级为村),附:2009年呼玛县行政区划及城乡划分代码,232721呼玛县:232721100呼玛镇:232721100001121正棋社区,232721100002121长虹社区,232721100003121圆西社区,232721100200121第一村,232721100201121第二村,232721100202121第三村,232721100203220红边村,232721100204220荣边村,232721100205220红卫村,232721100206122西山口村,232721100207220河南村,232721100208220湖通镇村,232721100209220红星村,232721101韩家园镇:232721101200121韩家园村,232721101201220达拉罕村,232721101202220十七站村,232721101203220兴隆村,232721101204220大砬子村,232721200三卡乡:232721200200210三卡村,232721200201210繁荣村,232721200202210黑山头村,232721200203220沿江村,232721200204220宽河村,232721200205220老道店村,232721200206220星山村,232721200207220江湾村,232721201金山乡:232721201200220金山村,232721201201220翻身屯村,232721201202220三间房村232721201203220友谊村,232721201204220察哈彦村,232721201205210新街基村,232721202兴华乡:232721202200220日升利村,232721202201220新立村,232721202202210兴华村,232721202203220东山村,232721202204220新民村,232721202205220宋家店村,232721203鸥浦乡:232721203200220李花站村,232721203201220曙光村,232721203202210鸥浦村,232721203203220三合村,232721203204220老卡村,232721203205220怀柔村,232721203206220正棋村,232721204白银纳鄂伦春族民族乡:232721204200210白银纳村,232721204201210更新村,232721204202220玻璃沟村,232721204203220新村,232721204204220新河村,232721204205220红光村,232721205北疆乡:232721205200210长山村,232721205201220象山村,232721205202220铁帽山村,232721205203220临江村,232721205204210北疆村,232721205205220嘎鲁河村,232721400韩家园林业局:232721400404123家园社区科教文体
文化事业:(一)文化活动的兴起,1947年呼玛县建立人民政权,开辟了劳动群众当家作主的新的历史阶段。尤其是1948年初开展的轰轰烈烈的土改运动,人民扬眉吐气,精神振奋。他们对文化生活产生了迫切要求,他们要放开喉咙高唱赞歌;他们要演戏、跳舞,表现翻身后的喜悦心情;他们要求看电影,阅书报,欣赏戏剧、音乐,得到文艺享受,人民群众的愿望迫切地需要得到满足,正是这些破土而出的文艺新苗在呼玛这块丰沃的土壤上生长、开花、结果,冲刷了几千年旧文化的污泥浊水。一个健康的富有生命力的新文化开始了。1、建立县文化馆,随着社会主义革命的不断深入和经济的恢复发展,文化事业也如雨后春笋般兴建起来了。1950年建立了县文化馆,负责县镇的有线广播、图书借阅及全县的群众文化活动。在县文化馆的配合、协助下,学校、机关、团体的文艺活动也活跃起来,经常举办歌咏比赛和演出小节目。县文化馆坚持了为社会主义服务、为人民服务的方向,认真贯彻了党的文艺路线,并深入农村为广大农民演出,深受欢迎。2、建立新华书店,1956年上级为满足人民看书长知识的需要,占领图书发行领域的阵地,在呼玛建立了新华书店。当时只有一百二十平方米的土木结构的简陋房屋作营业门市,为适应各项事业不断发展的需要,于1964年新建了砖瓦结构的二百平方米的门市和办公室,进销量大大增加,为方便全县人民购买各种图书做出了一定成绩。3、建立放映电影机构,1955年建立了一个县办电影放映队,1960年又建立二个队。承担城乡巡回放映任务,群众把看电影既当作文化享受又视为受教育受鼓舞的政治活动。为了发展边疆电影事业,于1955年由国家投资建起了砖瓦结构,设567个座位的电影院。1962年县内建立了电影管理站,将县镇电影院和三个放映队管理起来,负责影片的发行和管理,成为全县电影事业的管理单位。4、建立评剧团,1958年由外地流入呼玛县十几名艺人会同地方部分文艺爱好者建立起民办评剧团。当时林业正在上马开发,县内人口急剧增加。评剧团的建立正适应客观需要。为活跃城乡文化生活,县文教科从明水评剧团接来七八名演员,剧团规模扩大,人员达二十多名,演出水平有了较大提高。除在县镇演出外,还到农村和林区演出,深受群众欢迎。1963年停演解散。5、建立图书馆,1981年建立了呼玛县图书馆,县投资14.7万元,维修旧电影院730平方米,1983年交付县图书馆使用,从而扩大了图书阅览场所,增加阅览桌16个,电镀折叠椅100把,书架40个,书刊架10个,购书款每年5000元,较好的满足了当时人们群众的文化需要。(二)文化艺术主要活动事项,1979年,呼玛县革命委员会的文化科由原文教科迁出办公。县文化馆、图书馆、电影公司、电影院,新华书店为其隶属单位。还有负责业务指导的5个文化站。1978年至1987年,以文化馆为核心,以业余文艺积极分子为骨干,在有关单位配合下,有领导、有组织地开展群众文化艺术活动。1977年春节,与县总工会联合组织了职工文艺汇演,煤矿、交通、商业、中小学等单位150多名业余演员参加。历时3天,共演出60多个节目。1980年7月1日,举办了首届《呼玛之夏》音乐会,历时5天。大兴安岭地区艺术馆、文工团、塔河区文化馆、筑路总队、松岭区文工队、黑河地区文工团、瑷珲县文化馆等单位优秀演员前来参加演出。国家林业部宣传司司长王光亚,中央民族乐团杨大成、张寿山,上海交响乐团于之,陕西省歌舞剧院王炎等前来指导;中央人民广播电台驻黑龙江记者,大兴安岭地区电台、文化局、加格达奇区文化馆等单位均派出代表前来观摩。演出的创作节目有《呼玛河的夏天多秀美》、《呼玛美》、《我爱呼玛的山和水》等。1981年7月1日,组织了建党60周年庆祝活动。演唱了《没有共产党就没有新中国》、《长征组歌》等。同年7月10日举办了第二届《呼玛之夏》音乐会,历时3天。邀请塔河区文化馆演员参加,共演出3场,观众达4000人次。1984年7月,为庆祝大兴安岭地区开发20周年,与县总工会、团县委共同排练21个小节目,参加地区演出。荣获精神文明奖1个、创作奖6个、表演奖1个。1985年9月10日为庆祝第一个教师节举行了专场演出。1986年7月,参加大兴安岭地区第十一届文艺演出。获创作奖6个,表演奖4个。归来正值召开县人民代表会议,作了汇报演出。1987年7月,为呼玛县首届城乡商品展销会专场文艺演出。创作节目有《请到北国森林来》、《美丽的呼玛河》、《燃烧的晚霞》、《风雪樟子松》,舞蹈《采都柿》,山东快板书《安全行车为人民》,快板书《呼玛经济要发展》等。1987年9月,由县文化馆、音协、教委会、教师进修校联合举办中小学生声乐演唱比赛会。83名学生参加,其中25名学生获奖。1995年10月呼玛县文化局和呼玛县体委合并为呼玛县文化体育局。1996年,以音乐舞蹈史诗的形式举办了呼玛解放建政50周年暨反法西斯胜利51周年纪念演出,演出录像在地区电视台全程播放。1998年,举办了第一届“呼玛之夏”艺术节,之后每两年一届,至2004年共举办了四届,每届均邀请俄罗斯艺术团来进行文艺交流。2006年,举办了呼玛解放建政60周年庆典,此次庆典为近年来规模最大的一次,邀请了省内外500余位嘉宾参加,演出阵容强大,省内部分文艺团体和俄罗斯阿木尔州艺术团与本县演员同台演出,节目十分精彩,观众达万余人。1996年至今,每年夏季的广场文化活动十分频繁,器乐演奏、歌手大赛、颁奖典礼、专题专场文艺演出、诗歌朗诵会、歌咏大会、音乐舞蹈史诗等类别的大小演出和活动达近千场(次)。每年广场电影放映保证100场以上,持续不断。10月1日国庆节国旗护卫队的升旗仪式宣告一年广场活动的结束。在县委、县政府的领导下,县文体局与各单位联合开展丰富多彩的“三下乡”活动十分频繁,近十年,全县文艺演出、图书、电影下乡达300余场次。(三)艺术培训情况,2002年以来,县青少年活动中心楼建成后,开设了声乐、键盘乐、管乐、打击乐、舞蹈和美术书法等各类青少年艺术培训班,至今已培训了数百名学员,多次参加国家、省、地比赛获得金、银、铜奖,辅导老师也因此获得国家级优秀辅导教师称号。培训学员中考入本科艺术院校近20余名。呼玛县青少年宫管乐队在历届全区管乐大赛上获金奖、第一名及特等奖的好成绩。(四)文艺创作情况,近年来,呼玛县的文艺创作达到了新高,文联会员的作品在国家、省、地频频见报,计有数百件(篇),文学作品、曲艺、歌曲、书法美术、摄影等门类多次获奖和获得好评。陆续出版了《铁血龙江》、《丰收的田野》、《光辉的历程》、《林海雄鹰》、《乡情》等书籍。体育事业:(一)建立机构,建国以来,我县体育工作有很大发展。1952年4月,成立体育运动委员会,领导组织全县体育工作,负责日常工作。体育运动委员会建立后,认真贯彻体育工作方针政策,积极开展体育活动。每年六七月间召开全县性或县直的田径运动会;冬季开展滑冰运动;组织球类比赛;推出广播体操;协助中小学开展学校体育活动;指导农村、厂矿企事业的体育活动;举办业余体育训练班等。(二)重大体育发展事项,1954年7月组织呼玛县篮球代表队参加黑河地区篮球比赛获得亚军。1955年7月,县体育代表队参加黑河地区田径运动会,荣获团体亚军。1959年3,月县体育代表队参加黑河地区冰上运动会,通过速滑和花样比赛,夺得滑冰比赛团体成绩第二名。同年县拨款5000元,修建拥有400米环形跑道的固定运动场一处。当年7月召开县直田径运动会。1960年6月召开全县体育运动会。比赛项目有田径、篮球、乒乓球、排球、射击、象棋等。同年7月体委和县武装部联合举办一次中学生野营军事训练,举行小口径步枪实弹射击演习,无线电报收发操作技术演习。1965年7月,县体育代表队参加黑河地区乒乓球锦标赛,获得女子乒乓球团体冠军和女子单打冠军。1966年由于“文化大革命”开始,首先在文化体育界开了刀,1968年呼玛县体育运动委员会被取消,1972年2月,又恢复了呼玛县体育运动委员会,同年6月10日,举行全县体育运动大会,县直各机关、团体、工矿企业、部队、学校以及农村各人民公社、国营农林牧场的体育代表队都参加比赛。分为县直组、农村组、少年组,600余名运动员进行3天友谊比赛。农村组三卡公社荣获团体第一名,鸥浦公社荣获第二名;县直组,呼玛第一中学荣获团体第一名,工业系统荣获第二名。运动员蒋金青掷手榴弹成绩为58.52米,运动员耿春山跳远成绩为5.63米,创造了全县最好成绩。1974年6月,我县乒乓球代表队参加大兴安岭地区举办的乒乓球比赛,荣获男子乒乓球团体冠军。为了不断提高运动员技术水平,培养新生力量,1974年县体委成立了业余体育学校,配专职教师2人,设速滑、冰球两个班,后改为男女篮球班,学员50多名,多为中小学生,利用课余时间进行技术训练。1975年6月,召开县第八届田径运动会,经过比赛,鸥浦公社荣获农村组团体总分第一名,工业系统仍保持第二名。运动员张吉瑞创造了男子二百米二十五秒五的成绩,同年7月我县唐林光参加大兴安岭地区射击比赛,荣获半自动步枪射击第一名。举重运动员张志芳参加黑龙江省第三届运动会,在次重量级举重比赛中,荣获第二名,参加国家第三届全国运动会,荣获次重量级举重比赛第四名。同年我县冰球代表队参加大兴安岭地区冰球运动比赛大会,荣获第二名。1976年6月,召开县直第九届田径运动大会,在比赛中运动员周福英,取得女子200米径赛二十九秒三的成绩。运动员范永新取得1500米四分四十五秒二的成绩。同年7月我县举重运动员张志芳被选为国家代表队,参加在泰国举行的亚洲举重锦标赛,在次轻量级举重比赛中,夺得抓举冠军,为伟大的社会主义祖国争得了荣誉。同年冬季,呼玛县冰球队参加大兴安岭地区举办的冰球运动会,在比赛中获得少年组冰球比赛第二名。冰球运动员代表地区冰球队,参加了黑龙江省冰球比赛运动会。1977年6月,召开县直第十届田径运动会。呼玛一中代表队在男子4×100米接力比赛中,创造了四十九秒六的好成绩,呼玛一中运动员李加旭取得了男子400米低栏一分六秒四的好成绩。1978年——1995年体育工作由县体委统抓。1978年6月,召开县直第十一届田径运动会。运动员张红在女子60米径赛中取得八秒二的成绩,运动员刘祖利取得男子100米径赛十二秒的成绩,运动员程玉梅在女子3000米比赛中取得十二分十四秒的成绩。1979年,召开县直中、小学田径运动会,经过比赛评选出五名运动员参加大兴安岭地区召开的田径运动会。在地区比赛中,运动员田莉获得少年女子甲组100米、200米的第一名,并代表地区参加黑龙江省第四届田径运动会。运动员曹丽敏获得大兴安岭地区女子甲组标枪第一名,代表地区参加黑龙江省第四届运动会,获得标枪比赛第六名,在地区运动会的比赛中,我县运动员获得少年女子4×100米接力比赛第一名;少年男子乙组60米第一名;少年女子乙组200米第一名;80米低栏第一名等四项优异成绩。1980年县体育代表队的青少年组在地区首届全运会中获金牌13块。其中蒋春莲分别获少年女子甲组800米、1500米、3000米第一名,获金牌3块。少年男子甲组于洪波铁饼、李宏俊400米、肖晓军跳高均为第一名,各获金牌1块;少年女子乙组4×400米接力,少年男子乙组王崇波3000米竞赛均第一名,各获金牌1块;于舜号围棋第一名,获金牌1块;冰上短跑道速滑傅云松获金牌2块,董葳获金牌1块。1980年8月,县代表队参加省第五届全运会,刘彩云少年女子跳高以1.4米成绩获金牌1块;张金宝少年男子跳高获银牌1块;刘天华少年乙组标枪竞赛获银牌1块;张喜彬少年男子200米获铜牌1块。1986年8月,县体育代表队参加地区第五届田径运动会,获团体总分第三名,获金牌7块。其中金伟利100米跨栏第一名,王延明少年男子60米智力赛、3000米第一名,宋春文高中男子铁饼第一名,高中女子4×400米接力第一名。同年地区举办乒乓球和排球赛,县乒乓球代表队获男子单打第一名,排球队获第三名。1986年8月,县中学代表队参加省第六届全运会,在田径项目比赛中,单立民男子跳高第一名,获金牌1块。王雨女子3公里竞走第一名,获金牌1块。金献娣女子3公里竞走第三名,获铜牌1块。1987年1月县青少年代表队参加大兴安岭首届青少年全运会,获团体总分第五名,获金牌20块,银牌37块,铜牌26块。其中李延江个人全部项目第一名,获金牌1块;董瑞以1.43米的成绩打破地区青年女子跳高记录,获金牌1块;同时全队被评为精神文明代表队。1978年至1987年,共举办了8届县直田径运动会。期间参加了5次地区全运会,最好成绩获团体总分第二名,多人破全区纪录,2次获精神文明代表队。1996年后体育工作由合并后的文化体育局负责。1996年至2007年,共举办3届全县运动会,参加地区全运会3届,在2001年全区田径运动会上,呼玛代表队获金牌总数第一的好成绩,并获优秀组织奖。业余体校负责青少年日常业余训练,训练的项目有田径、足球、篮球、乒乓球、冰上速滑项目十数种。近几年还开展了百万青少年上冰雪活动,中小学上冰雪人数已达到学生总数的95%以上。1995年,《全民健身计划纲要》颁布后,呼玛县的系列体育健身活动如火如荼地开展起来,包括全民健身活动月、千人会操表演、篮球赛、乒乓球赛、棋类赛、环城赛、拔河赛、家庭趣味运动会、健身操、剑、健身秧歌等数十项体育活动。其中千人会操表演、广播体操、健身操、校园操、健身拳剑、健身秧歌、老年健身舞、军体拳等以大规模,参加人数多和表演精彩整齐划一让观众大开眼界。每年的6月10日,为呼玛县全民健身活动月的启动日,届时呼玛县四大班子领导均出席启动仪式,观看表演。
精神文明建设:精神文明建设迈出新步伐。积极发展“乡土文化”,结合重大节日和中心工作开展文化艺术活动。深入开展全民健身运动。广播电视工作坚持正确的舆论导向,紧密结合县情和中心工作办地方自播节目,进一步提高了广播电视的覆盖面和播出节目的数量、质量、继续完善城镇基础设施和社会公益设施建设,自来水进户率提高,增没公厕、路灯、垃圾斗和宣传牌,整修道路,搞好城镇绿化、美化、净化,保持了呼玛镇省级卫生文明镇称号。城乡普遍开展了群众性的精神文明创建活动,一些乡镇村屯的面貌发生较大变化。精神文明建设的加强促成了团结稳定的社会政治局面,并为改革和发展提供了重要保证。人民生活水平有了新的提高。1997年,全县城乡居民储蓄余额达3.39亿元,增长21.5%;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4027元,增长9.9%;农村人均收入2082元,增长22.4%。物价涨幅回落,商品零售价格指数为103.5%,涨幅比96年回落了7个百分点,居民消费品价格指数为105.3%,涨幅回落8.4个百分点,人们物质文化生活质量改善。
经济发展
县城经济综合实力进一步增强。1997年,全县实现国内生产总值17730万元,按可比价计算,比1996年(下同)增长16.7%。其中县地方实现13539万元,增长29.6%。工农业总产值28043万元,增长30.6%。农业:农业工作整体推进,主体地位日益突出。1997年,全县耕地实播种31.7万亩,增长16.1%,超额完成年计划;粮食单产159公厅,增长32.9%,总产4830.6万公斤,增长55.1%,粮食单产、总产均创历史最好水平;实现农业总产值7132万元,增长29.7%;农村人均收入2082元,增长22.4%,县地方共投入资金489万元,大型农机具74台套,开荒6.1万亩(其中官田1.7万亩),已纳入省农业综合开发计划和粮食自给工程的项目建设进展顺利。完成秋翻地16.9万亩。秋整地5.2万亩,落实样板田3700亩,推广了11项农业实用技术。畜牧业经济继续发展,畜禽饲养量和出拦率商品率增加。
工业:地方工业质量并重,经济效益有所提高。1997,县地方实现工业总产值14382万元,增长119.8%。百万元以上独立核算地方工业企业创产值953万元,销售收入2862万元,增长4.1%,销售利润658万元,增长15.4%。主要产品产量为原煤58327吨,增长4.8%;发电量2632万度,增长13.1%;全县生产黄金56622两,增长196.7%。团结水电站工程在省地关怀支持下于去年4月复工,原定缺口资金6800万元已全部到位,工程建设进展顺利。县电厂与林电联网后移交地区,供电好于往年,效益上升。
乡镇企业:乡镇企业有所发展,非国有经济不断壮大。1997年乡企实现产值7920万元、销售收入9300万元、税金300万元、利润780万元,均比96年增长,主要产品增幅较大。由于市场的拉力和乡企产业结构的调整,一批依托资源优势的小型乡镇企业群体正在兴起,围绕林木、粮食、矿产的开发及加工业有了新发展。1997年个体私营经济实现营业额6432万元,增长9%;业户达至2030户,增长5.2%;从业人员2885人,增长5.1%。我县非国有经济的壮大既体现在业户数量和质量上的增长,也体现在产业结构、投资领域和投资额度方面的新变化。
财政工作:财政工作得到进一步加强。1997年,县本级财政收入实现1580万元,增长28.1%;本级财政支出2932万元,增长5.4%。收入增幅高于支出增幅22.7个百分点。
自然资源
矿产资源:呼玛县境内蕴藏着十分丰富的矿产资源。这里盛产黄金,自古有“黑水镶边、黄金铺路”之称。金矿遍布全县各个乡镇,金沙品位高、储量大,已探明的黄金储量占全省的45.9%,是全国重点黄金产地。呼玛县有储量可观的金、煤、铁、磷、钼、石墨、云母、石灰石、石英砂、花岗岩、膨润土等。呼玛素有“黄金铺地”、“金镶边”的美称,探明的黄金储量居黑龙江省之冠,已探明的煤炭储量达1亿吨,埋藏浅、易开采。生物资源:呼玛县是生物资源的宝库。野生异兽珍禽有鹿、犴、貉、黑熊、狍子、猞猁、黄鼬、紫貂、水獭、麝鼠及飞龙鸟榛鸡、树鸟、雉鸟等。江河中盛产闻名遐迩的鳇、鲟、鲑鱼和鳌鱼、哲罗、细鳞为代表的“三花五罗十八鳞”等鱼类。蜚声海内外的毛尖蘑、猴头蘑、黑木耳和蕨菜、黄花菜等食用山产品遍布山野。无污染的都柿稠李子、黑加伦、刺玫果等野生浆果是酿制果酒、饮料的上乘佳品。还有号称“兴安药材八百种”的北芪、五味子、掌参、党参、柴胡、桔梗、防风等寒地野生药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