集安市地图
集安市相关地区地图:
自然资源
土地:集安土地地域分异明显,土地梯排列有序,土壤类型多样,与林地资源配合,适合粮、药、林、果生长,十分有利于畜牧、特产业发展。经过连续多年的坡耕地还林,土地资源得到了保护,到2005年部份土地退耕还林后,全市实有耕地面积11360公倾,其中水田面积2415公倾。2008年实有耕地11358公倾,其中水田面积2430公顷。已经形成西北部低山区的林、参业利用区,中南部水源涵养林利用区,东南部低山的果、药、牧、渔业利用区,为种值业结构的调整化创造了极为有利的条件,集安是吉林省绿色食品开发基地建设示范示。矿产:集安境内矿藏资源极为丰富,已知矿床、矿点、矿化点202处,其中大型矿床1个,中型矿床6个,有大量小型矿床分布。已查明并开采利用矿藏28种,分别为贵重金属、有色金属、黑色金属、非金属、建材原料和水汽矿藏。有些矿种具有相当大的保有储量和开采价值。现已查明的金属矿藏有金、银、铜、铁、铅、锌;非金属矿藏有硼、石灰石、硅石、重晶石、大理石、钾长石、石墨、透辉石、水镁石、白云石、石榴子石、云母、石棉、滑石、高岭土、方解石、花岗岩、蛇纹石、硫化铁、电气石等;水汽矿藏有矿泉水。
水利:集安境内山岭绵延、群山环抱,江河纵横,水资源十分丰富。浑江、鸭绿江两大水系流经全市,境内有河流339条,小支流3000多条,其中较大的有鸭绿江、浑江、通沟河、麻线河、新开河、苇沙河等11条,年径流量17.65亿立方米,水能蕴藏量达14.1万千瓦,可开发9.6万千瓦。有4座较大的水库,建有云峰发电厂、渭源水电站(老虎哨)两座大型电站,总装机容量166万千瓦。全市水能资源理论蕴藏量130万千瓦,可开发的水能资源为94万千瓦,现已开发79.36万千瓦。全市内河水能蕴藏量大于500千瓦的河流有7条(不包括鸭绿江),水能理论蕴藏量达7.4万千瓦,可开发2.9万千瓦,已开发0.6万千瓦。
林业:集安市境地内山峦重叠,沟谷纵横,原始植被是以红松、柞、杨为主的针阔混交原始森林。由于日伪时期日寇的掠夺,以及建国前后忽视生态环境保护,滥砍盗伐严重,植被基本演变为以中龄林为主的一代和二代次生林。有天女木兰、红豆松、银杏等珍贵稀少树种在内的250多个树种。近20年间,累计造林13.2万公顷,为经济可持续发展奠定了坚实基础。林业产值从1996年的2117万元上升到2005年的3899万元,占农林牧渔业总产值的5.71%。2005年,全市有林地面积282406公顷,森林覆盖率81.4%,活立木蓄积量1740.7万立方米。网络信息资源,随着信息时代的迅速发展,集安的网络信息资源也在不断丰富,尤其近几年更是迅猛异常。这些资源为集安经济发展做出了重要贡献,为集安走向世界,让世界了解集安发挥了重要作用。主要网站有:集安市政府公众信息网、集安信息港、集安信息网、集安我们的家园等。共有机关网站30余家、本地企业网站上百家、外地宣传集安的网站也有数十家。
生物资源:集安长白山梅花鹿集安长白山梅花鹿是以长白山特定环境下繁育生产的梅花鹿品种,具有产茸时间早、年锯次多,高产、早熟,高产鹿比例大,种鹿出类拔萃,耐粗饲、适应性强和遗传性能稳定,体型较大,繁殖力强,育种、药用保健价值高等特点。集安梅花鹿种鹿繁育基地是长白山地区最大的梅花鹿种鹿繁育基地,具有全国独一无二的高产鹿群!集安梅花鹿主要特征及价值:1.产茸时间早,年锯次多。毛桃茸最早在10月末鼓包,2~3月份大部分萌生,比一般鹿场提前20~30天。二次锯茸的占60%以上,三次锯茸的占10%~15%,平均鲜茸500g以上,高的1200g/副,一只鹿两副二杠达2000g(其中一副950g,另一副1050g)。2.早熟高产。2006年生公鹿44只,2008年头锯8只锯二杠,二杠率18%,平均鲜重1000g,36只锯三杈,三杈率81.8%,平均鲜重2500g,3000g以上10只占27.0%,高的3750g;最高的是2005年生260号4700g。如果三杈茸1/2重折二杠茸重的话,44只头锯产二杠鲜重平均1245g。一般鹿场二锯鹿达不到这样的水平。3.高产鹿比例大。二锯鹿59只,三杈茸超5000g的5只占8.4%,一般鹿场超5000g的寥寥无几,甚或没有。4.高产鹿创纪录。2004年生、2008年三锯鹿20只,全部三杈,平均鲜重4000g,最高的518号产茸5500g。五锯公鹿219号标准三杈鲜茸重高达7500g(150两)。5.种鹿出类拔萃。2007~2008年两年间出售种鹿27只,约占公鹿数的12.8%,都是拔尖带茸走的,这在一般鹿场很难看到的,三锯都超5000g。6.体型较大。成年公鹿体高120厘米左右,体长115厘米左右,平均体重150公斤左右。其头呈楔形,额宽平,角基距窄;茸主干粗长上冲,嘴头肥大。胸宽深,胸围较大。成年母鹿体高90厘米左右,体长100厘米左右,体重80公斤左右。腹围明显大,后躯发达,乳房较大。夏毛为棕红色或棕黄色。腹下、四胶和尾内侧被毛较长,呈洁白色。冬毛密长,呈灰褐色。7.繁殖力强:成年母鹿受胎率达95%以上,成活率90%以上,双胎率约3%左右。8.育种价值:长白山梅花鹿具有高产、早熟、耐粗饲、适应性强和遗传性能稳定等特点,具有很高的种用价值。9.药用价值:集安地处长白山南麓,植被茂密,以天然阔叶林为主,四季分明、气候宜人,素有东北“小江南”之称,冬季平均温度在-20℃以下,春季比腹地每年提前20天左右,是养鹿业的理想地方。优越的繁育生长环境,使长白山梅花鹿具有特殊的药用价值。
集安特产
特色物产:人参是集安我国人参主产区之一,2005年产鲜参3500多吨,约占全省的30%,全国的25%,鲜参总收入约占全省的45%以上,鲜参总收人突破2亿元,占农村总收人的21%。参业已成为集安农村经济的主导产业,财政收入的支柱,集安人参具有鲜明的特点和独特优势。“集安新开河人参”是全国唯一的人参驰名商标和名牌产品,荣获第十六届日内瓦博览会金奖,人参系列产品主要有红参、白参、西洋参、高丽参、别直参、鲜山参、生晒山参、山参片、山参粉等,而现在林下栽参和平地栽参已初具规模。
蜂产品集安是蜂产品生产基地,所有产品均源于长白山。截至目前,全市养蜂4.1万多箱,同比增加17%;产量达1020多吨,同比增加3.3%;实现产值1550万元,同比增加3.3%。并扶持和推动相关企业深化蜂产品开发。目前,生产出蜂蜜、花粉、蜂王浆、蜂胶四大系列二十多个品种,因其丰富的纯天然营养成份、功效明显的独特优势,越来越受到游客的喜爱。
葡萄集安是闻名的葡萄基地,1400公顷的葡萄园绵延数十公里,一片连着一片,犹如一道绿色长廊,绵亘在集安市太王镇和青石镇之间。秋季九十月之,是葡萄收获季节,金灿灿的阳光下,掩映在浓荫中的葡萄如串串玛瑙,光彩熠熠,吸引成群的游客来此采摘,拍照留念。
板栗:叶椭圆状矩圆形,疏生刺毛状锯齿。栗果果肉致密细质,味香甜,且营养丰富。可生食、炒食、煮食、磨粉,又可制成糕点、糖果等。栗木致密坚硬,是良好的建筑、造船用材,枝叶、树皮等含鞣酸较多,可提取工业原料。吉林省是板栗种植的北线,以集安岭南地区栽培较多。每年10月前后为板栗采摘季节。
鸭绿江鲤鱼集安江鲤鱼纯天然养殖,以长白山之源头的鸭绿江水拦截养殖,产品以鲜活鲤鱼上市,体表光泽,鳞片完整,体态匀称,无粘液,肌肉结实,有弹性,富含人体必需的多种维生素和微量元素,是安全、优质、营养之佳品。2002年,荣获吉林省人民政府颁发的“吉林省名牌产品”称号,省重点开发产品。
林蛙又称蛤什蚂。肉质细嫩、味道鲜美,营养价值高,既是高级营养药物,又是人们食用的美食家肴。其雌蛙的输卵管,俗称蛤蟆油,经干燥加工后,成为高级营养品。林蛙油含有锌、钼、硒等微量元素,高含氨基酸,还富含雌性激素,突出特点是低脂肪、高蛋白,是蛋白质的良好补充品,这是一般植物药材所不具备的优点。蛤蟆油还可以制成高级糖果。
梅花鹿集安有长白山地区最大的梅花鹿种鹿繁殖基地,具有中国最好的梅花鹿种鹿。优越的地理环境、方便的交通条件和优良的种群优势,鹿产品远销东南亚各国。
特色天然野生物产:松籽、山核桃,蕨菜、刺嫩芽,大叶芹,刺五加,针蘑,柞树蘑等。
其它经济作物:黑木耳、苹果,梨,李子,草莓,山楂等。
风味小吃:
石锅拌饭在陶锅内放入米饭及菜肴,再炉火上烤到锅底有一层锅巴,喷香诱人,石锅拌饭又称为“石碗拌饭”,具有朝鲜风味的特色风味,后来演变为韩国的代表性食物。据说,锅拌饭之所以名闻遐迩,是因为它曾经是朝鲜时代向中国进贡的菜肴,在当时中国皇帝的钦点之下,不声名远播也难。
高丽火盆口味颇多,有猪肉口味的、羊肉口味的、鸡肉口味的、狗肉口味的、还有海鲜的、鸭肉的、蘑菇的……把火盆里的火生好,生火的同时要把那些材料都炒一炒(豆腐、米肠除外,因为很容易熟),少放些酱油、盐、味精什么的,在平盘底铺几块肥肉,再把豆腐铺在上面,然后把炒好的那些材料都放到上面,最后把平盘放在火盆上,完成。
明火烧烤最具特色的自助式风味小吃,将炭火放入立式火炉内,上面罩上一个铁丝网,将拌好料的食品(牛、羊肉,板筋、鸡翅、鱼、土豆片等)直接放在明火上烧烤,用蘸料,配上芝麻酱、孜然、辣椒面、白糖、盐、味精等辅料,香气诱人,具有朝鲜族特色风味烧烤就出炉了。烧烤的口味关键在拌料及蘸料上,至于如何口味最佳只有老板知道。
度假村农家饭集安依山傍水,风景秀丽,以养鱼池、农家院特色度假村颇多,已经形成规模,为集安旅游的一大品牌。度假村的农家饭,具有天然的淳香和独特地域特色:纯大锅江鲤鱼、柴鸡炖磨菇、大锅炖豆角、本地鸡蛋、鱼锅饼子、鱼锅土豆、江边咸鸭蛋、山地瓜、刺五加、刺嫩芽……会让你满嘴溢香,乐不思蜀。
行政区划
全市辖4个街道、9个镇、1个乡、1个民族乡:团结街道、黎明街道、通胜街道、城东街道、青石镇、榆林镇、花甸镇、头道镇、清河镇、台上镇、财源镇、大路镇、太王镇、麻线乡、凉水朝鲜族乡。经济建设
“十一五”以来,集安市不断强化投资拉动、项目带动、创新驱动,大力推进工业化、城镇化和农业现代化进程,保持了经济平稳较快增长。2010年,集安实现地区生产总值68.4亿元,五年平均增长26.7%;一般预算全口径财政收入5.3亿元,五年平均增长29.5%;地方级财政收入35156万元,五年平均增长40.9%;规模以上工业总产值32亿元,五年平均增长33.1%;农民人均纯收入6203元,五年平均增长14.4%。与2005年相比,地区生产总值、财政收入翻了一番半,工业总产值翻了近两番,集安的经济总量和综合实力大幅跃升,在2009年全省县域经济综合实力排序中位列第15位,比2005年前移了10位。投资项目拉动发展:“十一五”期间,集安市坚持把项目建设作为“头号工程”,举全市之力,集全民之智,抓项目、跑项目、上项目,项目建设取得重大突破。五年来,全市累计开工建设项目1231个,完成固定资产投资292亿元,五年翻了三番,是“十五”期间的11倍。特别是高质量实施了总投资15亿元的界河电站、总投资10亿元的康美药业吉林人参产业园、总投资3.2亿元的益盛药业扩能改造、总投资3.2亿元的古马岭金矿扩建、总投资2亿元的砬子沟铁矿区扩能改造、总投资5亿元的绿江源生态旅游中心、总投资3亿元的香洲花园酒店及商业广场、总投资1.8亿元的一次变电等一批亿元以上的大项目,为未来发展夯实了基础,积累了后劲。同时,强力推进招商引资,“十一五”期间累计引进资金239亿元,五年翻了三番多。特别是引进了广东康美药业、吉林弘原经贸集团、东北电网公司、大连香洲集团等一批大的战略投资者,有力地增强了集安的发展潜力和发展活力。
打造特色产业发展格局:立足资源优势和区位特点,集安市大力加强产业建设,形成了参药、旅游、外经外贸、绿色食品、矿产、水电和现代物流七大特色产业,走出了一条靠项目壮大产业、靠产业推进发展的路子。其中,在参药业方面,重点实施了益盛药业针剂提取车间改造、新开河重组、博祥药业新产品开发等项目,初步形成了产品品牌化、项目集群化、企业规模化的发展格局。目前,益盛药业和康美新开河已经成为人参产品研发领域的领军企业,被吉林省列为首批人参食品试点企业。特别是随着益盛药业扩能改造和康美药业吉林人参产业园项目建成投产后,益盛药业综合实力将实现翻番,年销售收入达到12亿元;康美新开河将成为国际上规模最大的集人参种植、加工、销售、研发为一体的专业人参制品企业。在旅游业方面,紧紧抓住“申遗”成功的历史机遇,加快旅游资源开发,“十一五”期间集安市累计投资30亿元,实施了新博物馆、五女峰国家森林公园扩建、太王民俗村、通天酒业葡萄酒庄等旅游精品项目。特别是为了提升接待水平,大力推进星级宾馆建设,投资1.8亿元的四星级长城旅游综合服务中心、投资1.6亿元的四星级香港城假日酒店已经营业;投资1亿元的高句丽王家园林项目正在建设;投资3亿元的五星级香洲花园酒店、投资1.1亿元的五星级紫都苑宾馆今年将投入使用。届时,集安将有3个五星、3个四星和3个三星级宾馆,星级宾馆接待能力将达到3000人以上。2010年,全市旅游综合收入实现8亿元,五年平均增长58%。在绿色食品业方面,连续几年实施了“乡镇企业培育工程”,要求每个乡镇每年至少新培育1户农特产品加工企业。目前,全市共有各类农特产品加工企业127户,其中农业产业化国家重点龙头企业1户,省级龙头企业3户,通化市级龙头企业20户,已初步形成药材加工、粮食加工、山野菜及蔬菜加工等九类农产品加工业。
挖掘资源优势促“三农”发展:“十一五”期间,集安市累计投入资金27亿元,建设新农村试点村和推进村65个,占全市总村数的一半以上。集安市连续两年被评为全省新农村建设先进单位,两次获得全省新农村建设一等奖。特别是结合全省“千村示范、万村提升”工程,高标准实施农村环境综合整治,农村面貌发生了根本改变,全市先进村达到50个,标兵村达到25个。2010年,集安市被全国绿化委员会评为“全国绿化模范县(市)”。依托资源和地域优势,坚定不移地“打绿色牌,走特色路”,大力发展特色产业。目前,全市人参和西洋参留存面积47万帘,林下山参面积14万亩,山葡萄面积2.1万亩,五味子面积1.7万亩,蜂发展到5万箱,食用菌发展到1000万袋;无公害绿色有机食品认证总数达到110个,其中新开河人参、霸王贡米被评为中国名牌农产品。加快推进集体林权改革,2010年集安入选全国百个林改典型县。大力推进特色乡镇建设,太王镇和清河镇被列入全省“统筹推进城镇化建设工程”第二批试点镇;太王镇被评为全国特色景观旅游名镇;青石镇被评为国家级环境优美乡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