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吉林省电子地图 > 通化市地图 > 集安市地图 >
太王镇地图
太王镇相关地区地图:

行政沿革

清朝初期这里为禁垦围场。清光绪二十八年(1902年),由怀仁县划归辑安县,仍属蕴和保。伪满初期属一区河西村01937年属辑安街太王区。1946年5月为城关区(原一区)管辖。1956年2月设太王乡、羊鱼头乡,隶属辑安镇人民委员会。1958年6月,两乡合并为太王乡。1958年9月太王乡、麻线沟乡与辑安镇合并,成立红旗人民公社;12月改称辑安镇人民公社,太王一带为其太王管理区01961年5月辑安镇改为城区人民公社。1962年3月,将城区人民公社调整为辑安镇、太王、麻线3个人民公社。至1968年,太王人民公社由王华岳、崔京洙先后任书记,金正涣、唐吉宝(代)先后任社长。1968年8月,成立太王人民公社革命委员会。至1980年,崔京洙、董述善、曹秀艳、邹本亮先后任书记,禹明善、崔京洙、董述善、曹秀艳、邹本亮、孙天奉先后任主任。1980年8月,太王人民公社革命委员会改为太王人民公社管理委员会。至1983年,邹本亮、孙天奉先后任书记,孙天奉、信寿亭先后任主任。1983年3月,太王人民公社管理委员会改为太王乡人民政府,仍辖太王、民主、上解放、下解放、二股流、禹山6个村。至1993年,张立、秦玉书、孙敬波、刘太平、周永才先后任书记,信寿亭、曲义才、盖连发先后任乡长。1993年11月,正式设立以太王乡为主要区域的经济开发区,由市领导兼任主任。1996年12月,将开发区管理委员会和太王乡合并为开发区管理委员会,实行一个机构,两块牌子,对内称开发区管理委员会,对外称开发区管理委员会和太王乡人民政府,管委会为副处级建制。一个机构,两块牌子的体制实行不久后,仍恢复太王乡党委和政府设置,对内称农村经济管理局,对外称太王乡人民政府(2001年9月,撤销农村经济管理局名称)。至1996年,刘兴乐兼任书记,周永才兼任乡长。1996年12月,果树场乡并人太王乡。至1999年12月,刘兴乐兼任书记,周永才、刁凤文先后兼任乡长。1999年12月,阳岔镇并人太王乡。至2001年,刘兴乐(兼)、崔洪礼先后任书记,刁凤文(兼)、周文武先后任乡长。2001年10月,太王乡与开发区由“区乡合一”体制改制为“区辖乡”管理体制。崔洪礼任书记,周文武任乡长。2002年6月,撤销太王乡,设立太王镇。同年9月,将太王街道4个社区居委会调整为站前、站北2个社区居委会。2005年,辖上解放、下解放、太王、二股流、民主、禹山、果树场、高台、阳岔、大荒沟、新红、六叶、大青沟、双安14个村民委、83个村民组、1个街道办事处、5个社区居委会、36个居民组。至,2008年,崔洪礼、周文武、孙国祥(兼)先后任书记,周文武、陈希宏、孙国祥先后任镇长。

社会简况

1965年,今太王镇域内(太王、阳岔人民公社)有居民4056户20804人(人社2442户12709人)。其中,阳岔乡有居民1421户7142人。1985年,今太王镇域内(太王、果树场、阳岔乡)有居民6774户27050人(非农业人口9045人)。其中,果树场乡有居民1038户4264人,阳岔乡有居民1695户7403人。2005年,全镇有居民9370户24579人(非农业人口7306人),由汉族、朝鲜族、满族、回族、蒙古族、苗族、彝族等民族组成。

资源优势

太王镇地势北高南低。土口岭以南,年平均气温7.5℃;土口岭以北,年平均气温6.7CC。年平均降水量为850~1100毫米,年平均日照2300小时,无霜期年平均165天左右。2005年,全镇有耕地768公顷(含场站60公顷),其中水田73公顷;有林业用地17745公顷,有林地16453公顷,活立木蓄积量113.42万立方米,森林覆盖率达80.55%;园林720.5公顷;水面、村居、道路及其他用地18608.5公顷(其中包括大青沟林场11110公顷,太王林场5080公顷)。有红松、落叶松、杉松、柞、椴、水曲柳、刺楸、黄柏、天女木兰,林蛙、熊、狼、狐狸、野猪、獾、狍子、山兔、水獭等珍稀动植物。水果种植面积696公顷,其中苹果132公顷,葡萄281公顷。主要山脉有大禹山、土口岭、文字岭、驮道岭、大牛沟岭、新开岭、连二蛋子岭等。主要河流有鸭绿江、通沟河、大荒沟河、绿水河等。主要矿藏有安绿石、硫化铁、金、石灰石、铅铝锌、粘土等。有被列入《世界文化遗产名录》的高句丽遗迹好太王碑、太王陵、将军坟、四盔坟、五盔坟及古代采石场、国东大穴等文物古迹。有著名的国家AA级旅游风景区——五女峰国家森林公园。303国道和集青公路、集临国防公路从该镇穿过。鸭绿江可供船只通航,交通发达。经济实力太王镇原以粮食生产为主,农作物主要有玉米、高梁、大豆、小豆、水稻、谷子等。改革开放后,镇党委、镇政府依托区域优势,积极调整农村产业结构,优化组合资源,大力发展城郊经济,一、二、三产业得到快速发展,使产业结构逐渐转为以蔬菜、参业、果业、牧业、中小药材为主体的五大优势产业0,2005年,全镇蔬菜总产量近20000吨。栽培人参12870帘,西洋参15840帘,种植林下参133.3公顷,栽趴参3000帘。种植中小药材33.3公顷;加工的“工艺参”远销韩国、泰国、新加坡等地。特色养殖业已形成了一定规模’,有各类养殖户152户,养殖鸵鸟、灰雁、美国七彩鸡等珍禽9000余只,养蜂5000余箱,养奶牛7000余头及养鹿、紫貂等;林蛙年产量16吨。2005年,全镇农村经济总收入27867万元。其中,农业收入7281.6万元,林业收入205.4万元,牧业收入2427.2万元,哈什蚂养殖、水产等渔业收入150.4万元,工业收入(含乡企)1542.2万元,建筑业收入(含乡企)7936.7万元,运输业收入1917.6万元,商饮业收入3241.1万元,服务业收入1858.7万元,其他收入l306.1万元;人均纯收入3450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