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山东省电子地图 > 滨州市地图 > 惠民县地图 >
姜楼镇地图
姜楼镇相关地区地图:

先后投资

300万元与中国农业科学院、鲁青园艺研究所合作创办了占地80亩的育苗基地,每年可供应优质种苗1000万株,被省科协命名为“山东省科技示范基地”。引进了投资1500万元的农业部蔬菜脱水加工项目――京华绿色食品有限公司,企业日加工蔬菜达30吨,能够生产茄干、胡萝卜干、豆角干、黄白干等绿色蔬菜产品。大力发展畜牧业,全镇已建起各类综合养殖小区85个,带动起畜牧养殖大户1000多个。如王小楼格瑞良种猪场总投资200余万元,占地30亩,养殖规模2000头。

先后被国家

省、市、县命名为“全国民调工作先进单位”、“山东省先进基层党委”、“山东省生态建设示范乡镇”、“全市民营经济发展明星乡镇”、“全市财源建设先进乡镇”、“全市社会治安综合治理先进乡镇”、“全市老年工作先进乡镇”以及“双拥先进乡镇”、“精神文明乡镇”、“思想政治工作先进乡镇”等荣誉称号,被誉为鲁西大地上一颗冉冉升起的明珠。

主要品种

英系长白、比利时斯格、法系大约克等。姜楼镇属引黄沉沙池区,沉沙工程占压良田1万余亩。近年来,由国土资源部投资8000万元对3000亩高地进行了综合开发,全部深耕整平并配套机井灌溉设施,栽植防风固沙林,使昔日的淤沙废弃地将变成土质肥沃、高产高效、旱涝保丰的生态示范园。

名副其实

惠民县名副其实地跻身全国三大绳网生产基地之一行列,与其并驾发展还有福建的莆田和江苏的三泰,惠民县的绝大部分绳网产品出自于惠民南部的姜楼、李庄、胡集等乡镇,年总产量10万吨,产值16亿元。而其中姜楼镇的产量达4.5万吨,占全县的45%,占到全国的10%。全国每使用10片安全网,其中就有一片是姜楼的产品。在全国各地的建筑工地上,你总能看到来自姜楼的绳网产品。伴之而来的是姜楼绳网的营销,经过多年的织造,姜楼的绳网营销网络已相当健全和完备,8大品牌,在全国各大中城市均设立了自己的直销办事处,营销人员高达2500人,占到全县的80%,全国4个绳网营销人员中,有一人就是姜楼人。绳网业已成为姜楼镇的支柱产业,为当地的工业化立下了汗马功劳。经过多年的拼搏,如今的姜楼镇已经发展成为中国著名的化纤绳网生产基地和批发市场。伴随着全球经济一体化的进程,姜楼人从容地迎接全新的挑战,走产、学、研一体化的发展道路,着力做大、做强、做优绳网产业,在更大的范围、更广的领域和更高的层次上参与经济技术合作与竞争。如何通过一种有效措施,强化对绳网产业的管理,鼓励企业加大投入,提高产品的知名度,实现企业规模效益的迅速扩张,尽快形成产业集群,已成为摆在党委政府面前的一项重要课题。由此,由姜楼镇发起的国家特种劳动防护用品发展趋势论坛会应时而生。从2002年这个镇已成功举办了两届论坛会,引起了国家建设部、质量技术监督总局等有关部委和省市的高度重视,使社会各界对惠民绳网有了重新定位,提高了惠民绳网的声誉,赢得了充分的市场空间。成功地市场运作,伴随的是一个产业的腾飞。当前,国家正狠抓劳动防护、安全生产,下大力气规范建筑市场。姜楼镇抓住这一有利机遇,准备蓄势待发。2005年4月中旬姜楼镇将在滨州再次举办“中国(惠民姜楼)第三届特种劳动防护用品发展趋势论坛暨产品展销会”活动,活动以论坛为主,力邀国家部委、省市有关领导专家和各地客商参加,并设置30余个展位,向社会推介全镇的有关产品,同时开展与外来客商签约活动和滨州风情游览、地方戏曲演出等娱乐活动,内容丰富充实,不仅能极大地吸引客商,提高市场份额,而且能及时有效地引导整个化纤绳网行业的健康发展、膨胀发展。人才优势:中国最小的工程师王俊熙,绳网营销网络建全,在全国各大中城市设立了直销办事处,现拥有销售人才3600人,专业技术人才300人。资源优势:处于黄河冲击扇平原,土地富裕(其中荒碱地1万亩)。彼临黄河,水资源丰富。用电取自山东电网,电力充足。区位优势:220国道横穿,省道纵穿,县道斜穿,东邻滨州45公里,西至济南国际机场70公里,南距济青高速公路45公里,距滨州港70公里。

姜楼镇面积

133.56平方千米,人口54838人。辖118个村委会,117个自然村。镇政府驻姜楼村,邮编251714。在母亲河黄河下游的北岸,在辽阔富饶的鲁北平原上,闪烁着一颗璨的明珠,它就是素有“化纤绳网之乡”的鲁北重镇姜楼镇。姜楼镇,她位于兵圣孙子故里、世界谋略之都的惠民县南部,在这方古老的土地上,曾活动着人类军事理论变革的鼻祖--孙武,其《孙子兵法》被誉为“兵学圣典”、“天下第一兵书”,在古今中外享有盛誉。孙子的兵学思想是世界文化宝库中的瑰宝,在世界军事史上独树一帜。姜楼镇又是一座年轻的城镇,自1995年撤乡建镇,姜楼刚刚走完十年的发展历程。面对县委、县政府加快220国道两侧开发、建设化纤绳网产业带的历史机遇,近几年来,姜楼乘势而起,瞄准“建设全国最大化纤绳网基地”的宏伟目标,着力打造一方名镇。仿佛就在一夜之间,鲁北大地涌起了一座名镇。这座城镇,凝结着姜楼五万四千儿女对现代文明的企盼,展示出一方干部群众抢抓机遇、众志成城的豪情,谱写下一组新时期科学发展、协调发展,构建和谐社会的高昂奏鸣。

加大基础设施建设

切实提高社会保障水平。一是加大城镇基础设施建设。投资170万元建设了镇供销社商品门市楼、投资130多万元建设了1600平方米的镇中心小学教学楼、投资80万元建设了姜楼地税办公楼。投资200万元建设镇卫生院门诊病房综合楼和镇派出所办公楼正在建设。二是加大农村基础设施建设。新建卫生社区服务室13处,老年活动室18处,确保农民群众都能享受到方便、优质的娱乐和卫生医疗服务。王小楼村投资20万元建设了集娱乐、休闲、健身为一体的老年活动中心。全镇有13个建设了标准较高的村委会办公场所,如姜楼村、柳林屯村分别投资30万元建设了村委会办公楼。三是加快农村公共卫生和基本医疗服务体系建设,新型合作医疗农民参保率达92%。免费为全镇家庭提供了契约式保险服务。认真开展扶贫帮困、助学帮教活动,使帮困助学制度化、经常化,确保农民子女不因贫失学一人。利用“村村通”工程,新修公路120公里,不仅实现了100%的村村通,而且实现了100%的村街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