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信镇地图
加信镇相关地区地图:
行政区划
全镇现有九个行政村,33个自然屯,即长富村、福安村、新建村、金凤村,民主村、太和村、加信村、富民村、同德村,其中富民村是朝鲜族村。
社会事业
镇内设有初级中学一所,中心小学一所,村级小学五所,负责全镇初级以下学生的九年义务教育,教学质量及升学率逐年提高。镇内有中心卫生院一所,村级及社区卫生所等医疗机构17人,保证了镇内居民日常疾病的防治工作,市级的人口与计划生育服务站,全年义务对全镇育龄妇女的生殖保健及人口质量普及与发展进行科学的指导和控制。文化广播电视及各种通讯事业普及与发展迅速,镇内设有有线电视服务站、移动分公司,网通分公司、邮政支局等单位积极为广大居民服务,全镇有线电视入户率达80%,电话装机率80%,移动电话达3500部,自来水入户率达65%,农民的住房条件不断改善,砖瓦结构房屋占70%人均住房面积达20平方米,镇区道路网络齐全,全部砂石化,镇村道路交通便利,并形成环形网络,使镇内的33个自然屯无死角,9个行政村都铺上了光缆,镇内各涉农部门齐全,设有农业银行营业所,农村信用合作社,水利灌区,供电所,有年储9万吨的国家粮食专储库一座,亮珠贸易有限公司,日处理优质米加工厂18家,小型发电站二座,供电所一家,2004年全镇用电量达1080万度,比2003年增长230万度,初具规模的商业街一条,有个体工商业户及商领服务业320户。社区共有221户,803口人。社区居民委员会成员由1名主任、2名委员组成。社区内共有18个乡镇机关单位,供水站2个,集贸市场2个,社区医疗站1个,活动中心2个,商品贸易成交额6205.3万元。
经济发展
全镇现有集体、私营企业61户,其中:年产值达500万元的麻绒厂一家,日产10吨以上的水稻优质米加工厂18家,集体企业2户,从事农机具修理加工17户,建材企业9户,木材加工企业2户,食品加工企业6户,粮米加工企业22户,商服业320户。产值超千万元企业1个,超百万元企业17个。现已初步形成建材、轻工业、食品、粮油、机械、粮米、木材加工体系。黑龙江省延寿县加信镇春祥米业是一家大米加工的私营企业。自米厂成立以来,始终以现代化的加工设备和优良的品质管理,成为当地优秀的私营型大米加工企业。随着地方市场的不断开放,企业也得到了高速发展的机遇,规模化、产业化、现代化成为企业的发展目标。便利的交通,优美的环境,肥沃的黑土地这些有利的条件赋予了春祥米业无限的生机和活力。齐全的基础设施,布局合理机器设备,全新的厂房加快了企业前进的步伐。先进的生产设备、规范化的运作是企业高效优质生产的法宝。公司领导在注重生产的同时,更注重企业的质量管理,在全体员工的共同努力下,公司的产品以远销至全国的各大中小城市的市场。公司本着“品质第一,服务第一,时间第一”的企业理念,期待与更多的客户同仁携手共进!
主导产业
加信镇位于蚂蚁河和亮珠河冲击平原,山清水秀,土壤肥沃,水源充足,方圆百里无工矿和化工企业,耕地、大气、灌溉水无污染。加信镇是黑龙江省13个水稻生产重点乡镇之一,现有耕地面积8.3万亩,其中水稻种植面积为70.000亩,有绿色种植科技示范园区2个,面积达50.000亩。品种有富士光、莎莎妮、五优稻、绥梗4号等总产量达34.393.950公斤,商品量30.016.640公斤,农业生产总值达8600万元,。该镇生产的A级纯绿色无公害大米,已获得国家批评绿色标识证书,产品远销日本、韩国、北京、上海、杭州等国内外市场。养鱼业是加信镇号称“鱼米之乡”的又一项基础产业,全镇有宜鱼水面5600亩,成功放养面积3400亩,大小池塘、泡泽、塘坝、水库400多个,人工放养品种有:云斑回、异育银鲫、银鲫、德国镜鲤、鲟鱼、桂鱼、鲶鱼、锦鲤、五鲳鱼、彭泽鲫等十余个新优特品种,年产商品鱼150万斤,产值350万元,是本镇除水稻以外又一主要产业支柱。全镇总面积145平方公里,耕地面积7万亩,其中水稻面积占50%以上,是延寿县的水稻产区之一。镇办工业有纸板厂、木箱厂、砖厂等,1992年乡镇企业总产值1127万元。
历史沿革
清光绪初年此地称“夹心子”,因位于蚂蜒河、东亮珠河之间,故名。后演变为夹信、嘉信、加信。民国8年(1919年)修建土城。设兵防守,士商咸集。伪大同元年(1932年)建镇,为延寿县最早的集镇,亦是东部物资集散中心。伪康德元年(1934年)为加信保,下辖20个甲。伪康德5年(1938年)为加信村,下辖7个区。1946年3月改为加信区。1949年9月改为第4区。1956年4月改为中心乡,下辖加信、中和、崇和、凤山4个小乡。1958年8月,改为加信人民公社。1984年改为加信镇,为全县第二大集镇。也是延寿县东部经济、文化、交通、物流中心。
气候特征
加信镇属黑龙江省第一,第二积温带,年平均气温3.8ºC左右,活动积温2500ºC—2800ºC,年平均日照为2544小时左右,无霜期135—140天,年降水量平均为610毫米。地势西南高,东北低。西南多为丘陵、半山区,旱田较多。东部和北部是亮珠河、蚂蜒河汇流冲积平原,土质肥沃,为县内稻米产区,属温带大陆性季风气候,冬寒、春旱、夏多雨,无霜期短,四季变化明显。最高气温35℃,最低气温-40℃。年降水量570毫米左右,降雨主要集中在七八两个月。无霜期120天左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