六团镇地图
六团镇相关地区地图:
交通状况
六团镇交通便利,以公路运输为主。尚(尚志市)方(方正县)公路横贯东西,镇内道路网络四通八达。北部山区虽地处偏远,但有公共汽车每天运行,群众出行较方便。
自然资源
六团镇自然资源丰富,依山傍水,是个渔米之乡,以生产水稻、大豆、玉米等在延寿县内颇有名气。辖区内有一大粮库,两个林场,三个水库,交通便畅,通讯发达,在招商引资上有得天独厚的条件。奎兴、桃山两大林场和关门山、团结水库有巨大的旅游发展潜力,立新山庄的综合建设已初具规模,具备了接待游客的条件。休闲广场的修建现已竣工,投入使用,为居民的休闲、娱乐、健身创造了优越的条件。绿色山野菜品种繁多,营养丰富,在县内享有盛名。镇内泥碳、草碳、碳酸钙、白灰岩、颗石等资源丰富,其中白石储量2,492万立方米,品位上乘,生产量年20万立方米,可生产100年。
地理气候
六团镇境内“七山半水二分半田”镇内地处丘陵与冲击平原的交接地带,地势北高南低,西高东低。北部多为山区,南部平原水田区。蚂蚁河自西向东从镇南部流过。气候属温带大陆性季风气候,炎热多雨,秋霜早,常遇霜冻,冬季长,寒潮频繁。最高气温35度,最低气温零下40度。年平均降水量570毫米,降雨主要集中在7-8月。无霜期120天左右。
卫生事业
几乎每个村都有小诊所,能保证小病近医。又修缮了镇卫生院800平方米,农村合作医疗也效果明显,参保率很高,农民入保意识普遍增强。
城镇建设
2007年以前六团镇街道两旁的商业建筑不是很整齐,结合2007年铁通公路修整之际,把六团镇铁通公路两侧临时建筑做了拆迁,共36户,其中土房12户,面积505.44平方米;活动板房14户,面积1256.74平方米;砖房10户,面积481.57平方米,为改变六团镇二十年脏、乱、差的局面,进一步建设中心城镇打下了良好的基础。六团镇的城镇建设和社会各项事业得到了协调发展,全镇安装了程控电话2194部,有线电视入户1201家,卫星电视网可同时接受30套高清晰度的电视节目,全镇各村实现了水、电、路、广播、电视、电话流通、电话普及率65%,有线电视普及率达42%,几年来,全镇用于教具投资达1300万元,兴建了六团中学教学楼2100平方米,新建和维修了19所村级小学校舍,达到了规范化标准,儿童入学率和巩固率均达到100%,村级卫生所、自来水、镇卫生院、敬老院都达到标准化。社会治安综合治理情况:全镇的治安状况总体看是较好的,百姓能在和谐的环境下生活,但因面积大也发生了一些案件。以下是2007年的案件受理情况:全镇2007年共发生治安案件38起,其中赌博6起;盗窃13起;刑事案件21起,其中抢劫1起,伤害5起,破坏电信设施2起,破案率达到80%,法庭受理种类民事案件230起,结案220件,结案率96%,其中土地纠纷50起,结案49件,结案率98%。民事案件受理数量比去年下降20%。社会事业方面:程控电话入户率达到70%,有线电视普及率达78%,计划生育率达92%,农村砖瓦率大幅度提高,尤其今年新盖房的农户特别多。农民业余文化生活也较丰富。
教育事业
几年来累计争取投资550万元,翻新、改建中、小学校舍2000平方米。其中太安中学与富源小学合建的教育楼已完工使用。
先进教育
延寿县六团镇党委从转变职能入手,科学定位,强化措施,有效激活了党员干部的为民服务意识,提高了服务质量和水平,拉近了党群、干群距离,促进了经济加快发展及社会和谐稳定,让群众感受到了先进性教育活动带来的新变化。六团镇党委在深入调研中发现,镇党政机关在工作职能上存在管理弱化、服务缺位的问题,工作方式上存在陈旧落后、服务错位的问题,工作态度上存在得过且过、服务意识不强的问题,干部存在本领不高、服务不到位的问题。针对这些问题,六团镇党委积极开展形势任务教育,坚持边学边议,引导党员干部充分认识到了转变乡镇职能的重要性、必要性和紧迫性,同时通过抓业务培训、抓典型引导、抓边学边改,努力提升党员素质,在增强服务本领上下功夫,并在党员干部中开展了以“当好党在农村政策宣传员、化解农村矛盾调解员、引领农民致富信息员、新技术推广指导员、维护农民合法权益监督员”的“争当五员、永葆先进”活动,深受广大农民群众欢迎。在此基础上,六团镇党委确定工作区域、载体考核和群众测评机制,有效调动了党员干部转换角色、服务群众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促进了农村经济发展。截至目前,全镇干部帮助包扶户研究确定发展项目126个,仅特色农作物种植面积今年就发展到1万多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