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吉林省电子地图 > 松原市地图 > 前郭县地图 >
吉拉吐乡地图
吉拉吐乡相关地区地图:

乡土文化

少数民族:锡伯族吉拉吐乡共有锡伯族251人。他们的先人是清朝乾隆年间从顺天府(北京城)被派来此地捕猎鳇鱼的,居住在现今的吉拉吐乡锡伯屯村。如今,多以种植水稻为主。锡伯族人历史上虔信祖先神灵。从前,多供奉“喜利妈妈”(保佑家庭人口平安的神)和海尔堪(保佑草原、牧畜的神)。宗教信奉喇嘛教。风俗习惯与蒙古族相似,是有民族语言、文字的民族,本地使用蒙、汉两种语言文字。
满族在吉拉吐乡境内居住的满族有227人。满族是中国少数民族中的一个古老民族,文化悠久,素以能骑善射著称。从前,多居于松花江畔,以狩猎为主男子多穿长袍马褂,妇女喜穿旗袍。多使用“条桌”和“火锅”等生活用具和食具。对馒头一类的食品统称为“饽饽”。宗教信仰萨满教,供奉“祖宗匣”和“神杆”。喜跳“单鼓舞”。
蒙古族蒙古族是前郭尔罗斯蒙古族自治县的主体民族,人口为5.04万。是县境内人口最多的一个少数民族。在吉拉吐乡境内生活的蒙古族人口为1362人。在衣食住行方面,从前,为适应草原游牧生活的需要,常穿蒙古袍和蒙古靴;手把肉、奶酪、奶干、炒米是日常的上好食品;主要住宅是蒙古包;出行常骑马或坐勒勒车。随社会的发展,多数传统生活方式已经改变。在婚丧嫁娶方面,实行男方到女方家迎亲和欢唱婚礼歌曲等习俗。历史上丧葬有土葬、火葬和水葬等形式。蒙古族有自己独特的节日,如猎日、祭敖包、成吉思汗大祭等。还有与汉族相同的节日,如新年、春节等。蒙古族是一个热情好客的民族,在日常生活中,主要有献哈达、献德吉敬酒、敬烟、敬茶等礼仪习俗。在宗教信仰方面,先前主要信仰萨满教,称为“博”。清代后主要信仰藏传佛教,也称喇嘛教。

水资源

吉拉吐乡东临第二松花江,前郭灌区、二电灌站的主渠道从乡内南北两端由冬至西横穿而过,有着“草原运河”美称的引松渠干流经乡境腹部。这三条人工水系再加上清澈缠绵四季长流的泉水,为吉拉吐乡水田发展形成了易灌易排的自然条件。——水利资源丰富,地表水充足。第二松花江从境内通过。前郭灌区第一、二抽水站建在境内。一总干和二总干横贯境内,吉拉吐乡水田灌溉面积达3000公顷。第二松花江支流―咚勒赫沟。由于山水自西向东冲击而成,咚勒赫屯入第二松花江。全长15公里,流域面积82.2平方公里。——水利基础设施完备。吉拉吐乡水利设施逐年得到完善,水利化建设得到进一步加强。吉拉吐乡共有引水闸19个,桥10座,涵4个。吉拉吐乡共有机电井14眼,小井332眼。灌区第一抽水站(哈达山抽水站)位于吉拉吐乡大七家子屯东南1.5公里。在松花江左岸的哈达山脚下。建于日伪统治时期的1943年,是前郭灌区一灌区水田灌溉的供水站。现有配套800千瓦机组6台,每台出水量8立方米/秒。可灌溉水田26.4万亩。
灌区第二抽水站位于吉拉吐乡锡伯屯北1.5公里处,松花江左岸。建于1943年,是前郭灌区二灌区水田灌溉供水站。内设6台水泵,年实际抽水量达到2亿立方米。可灌溉10万亩。
锡伯屯一号桥(引松桥)位于吉拉吐乡政府驻地东南0.5公里图乌公路上,横跨引松渠道,桥长74米,宽16米,载重量20吨,上部是梯形桥梁,下部为钻灌注桩的4孔桥。该桥建在吉拉吐乡锡伯屯村境内,此桥又排列第一号,故取名为锡伯屯一号桥。
锡伯屯二号桥位于吉拉吐乡政府驻地2.5公里图乌公路上,横跨引江二总干渠。桥长106米,宽16米,载重量20吨,为钢筋混凝土结构,下部为灌注桩的5孔桥。该桥建于1976年10月,于1979年开始使用,因该桥建在锡伯屯境内,又排列为第二号,故取名为锡伯屯二号桥。
七家子一号桥位于七家子屯南6公里图乌公路上。横跨人工一泄干渠。桥长40米,宽16米,载重量13吨。钢筋混凝土结构,上部为双曲拱式,下部为灌注桩的三孔桥。此桥建于2002年,该桥建在吉拉吐乡七家子村境内,又排列第1号,故取名为七家子一号桥。
七家子二号桥位于吉拉吐乡政府驻地东南5.5公里图乌公路上,横跨引江一总干渠,桥长为105米,宽16米,载重量13吨,为钢筋混凝土结构,上部为工字梁,下部为钻孔灌注桩的微弯式9孔桥。该桥建于2003年,因该桥建在吉拉吐乡七家子村境内,又排列为第二号,故取名七家子二号桥。——大气降水适中。年降水量在455mm左右。地下水源丰富。以哈达山为代表的地下水层,岩性为砂、砂砾石,透水性好,地下埋藏深度为20-60米,单井出水量一般为100吨/小时以上,矿化度小于0.5克/升,含氟量0.5-1.0毫克/升,地下水类型为重磷酸钙型水,境内地下水系也属越流系统地下水含水层组。——地下水自流泉多处。绵延吉拉吐乡境内哈达山有13处自流泉,分布在上嘎罕扎布、下嘎罕扎布、扎罕布勒格和咚勒赫四个村。自流泉长年流淌,严冬也不结冰。水质好,水流平稳,水温在5℃至13℃。出水量不受季节影响。

矿产资源

吉拉吐乡矿产资源比较丰富,境内有丰富的泥炭、油母页岩、膨润土、水砂、混砂、江砂、河流石、狼屎泥等矿物资源。主要分布在东咚勒赫屯的沿江地带和扎罕布勒格、上嘎罕扎布、下嘎罕扎布村的沿山地带,为城乡建设提供了必不可少的建筑材料。

历史沿革

地锡伯屯。1946年建区,驻地吉拉吐屯,以驻地得名吉拉吐区,名称沿用。“吉拉吐”系蒙语,汉语意为“缨”。吉拉吐乡地处松花江南岸,是个多民族集居的地方。清朝康熙六十年间就有锡伯族人奉圣旨来此居住给皇上捕鱼。清乾隆末年又有蒙古族、满族人来此放牧垦荒,生息。清朝后期、民国时期至1936年(伪康德3年)辖于郭尔罗斯前旗公努图克(区);1937年(伪康德4年)辖于第二努克(区);1940年(伪康德7年)辖于吉拉吐努图克(区);1945年“八·一五”光复,1946年3月设立吉拉吐区(八区);1956年3月撤区划乡,划分为韩家店乡、七家子乡、朝鲜民族乡,境内隶属于朝鲜民族乡和七家子乡;1958年4月,朝鲜民族乡更名为吉拉吐乡,境内隶属吉拉吐乡;1958年10月,吉拉吐、韩家店、七家子三乡和七家子农场合并成立长江人民公社;1959年春,七家子农场分出,本境内成立吉拉吐人民公社;1983年改成乡建制为吉拉吐乡。1992年底,经县人民政府决定,将粮窝村和鲜丰村划归前郭镇。

旅游资源

吉拉吐乡境内有风景优美的哈达山旅游区,位于松花江西岸。哈达山位于松花江西岸松原市前郭县吉拉吐乡境内,山高185.5米,临江横断面如刀削斧劈,既高又陡“哈达”系蒙语,意为陡峰,因该山临江一侧断面又高又陡,故此而得名。乘船望去,便见那千百层排列整齐的岩石组成的千层断壁岩;登山远眺,顿觉天地苍茫,江山如画,是俯瞰松花江的最佳之处。目前,这里正在积极筹建大型水库哈达山水库。水库建成之日,这里将成为吉林省第二个松花湖,成为松原市重要的旅游景区。1988年,乡政府本着“依山规划,顺水发展,保持原貌”的原则,将哈达山辟为风景区,修筑进山道和十几处景点,栽植易于成活与生长的各种树木。哈达山整个山体多半为风化的油母页岩构成,呈赭红和青绿色,高耸陡峭,形成了千层断壁岩,在其北侧半山腰处有一岩洞,传说叫“仙人洞”。距“仙人洞”不远处便是“滴水壶”。因在山顶上有一小股清泉汩汩流淌,仿佛一把水壶徐徐倒水,四季不断,因此得名为“滴水壶”。除这些自然古迹景观之外,逆江而上十余华里,便是省级重点文物保护区---赤岩裸露、褶皱垒迭的“红石砬子”古文物遗址。主要遗物有鼎足、鬲足等陶器残片及各式器壁、器耳、口沿等生活用具残件。

自然环境

1、:地质特征吉拉吐乡在地质构造上属于前郭地质盆中央凹陷区。下白垩系地层覆于前侏罗系变质岩之上,下白垩系从下到上为六个地质组,即:泉头组、青山口组、嫩江组、登楼库组、泉头组、青山口组。其中,登楼库组(今咚勒赫),埋深1580米左右。岩性组合由暗紫色、灰色、深灰色泥岩和粉砂岩、细砂岩呈不等厚互层,再向下过渡到灰白色砂砾岩。砂量丰富。2、地貌特征吉拉吐乡地处松花江南岸,松嫩河谷平原。地势平坦,为沿江地带。由于境内哈达山由东向西延伸,形成一道长土岭,岭上为台地。多沙质土壤,土质瘠薄。岭下为沼泽地,多是草甸土、冲击土和泥碳土。
3、气候特征吉拉吐乡属温带大陆性季风气侯。四季分明,春季风大少雨,冬季干寒少雪,平均气温4.5°年平均降水量455毫米,无霜期144天左右。
4、水文特征地表水充足。第二松花江从境内通过。前郭灌区第一、二抽水站建在境内。一总干和二总干横贯境内。地下水源丰富。以哈达山为代表的地下水层,岩性为砂、砂砾石,透水性好。地下水自流泉多处,集中分布在扎罕布勒格村、上嘎罕扎布村、下嘎罕扎布村和扎拉吐村一带。自流泉长年流淌,严冬也不结冰。水质清洁,水流平稳,水温在5℃至13℃。出水量不受季节变化影响。5、土壤特征吉拉吐乡由于境内哈达山由东向西延伸,形成一道长土岭,岭上为台地,多沙质土壤,土质瘠薄。岭下为沼泽地,多是草甸土、冲击土和泥碳土。6、矿物资源吉拉吐乡境内有丰富的泥炭、油母页岩、膨润土、水砂、混砂、江砂、河流石、狼屎泥等矿物资源。主要分布在东咚勒赫屯的沿江地带和扎罕布勒格、上嘎罕扎布、下嘎罕扎布村的沿山地带。
7、农作物吉拉吐乡属于前郭县中北部松嫩河谷,主要农作物有水稻、玉米、大豆、花生、谷子、芝麻、绿豆等。主要农作物是水稻和玉米,产量分别为每公顷9000-10000和8000-9000公斤。

生物资源

由于长期的环境治理、生态建设,形成了良好的生态小气候,为动植物的繁衍生息提供了良好的生态环境。——野生经济植物资源:据统计,境内野生植物就有400多种,其中:食用类:黄花菜、苋菜、苣麻菜、蒲公英、小根蒜、山韭菜、草蘑、地环、西田谷(线菜)、山丁子、山葡萄、山楂、野鸡豆、山里红、酸塔等,油料类:苍耳、大籽蒿、叶底珠、文冠果等,药材类:狼毒、苦参、毒芹、野大麦、蒲黄、黄芪、车前、蒲公英、大戟、茵陈、苍耳、甘草、远志、防风、地榆、草木樨、胡枝子等十几种等,芳香类:艾蒿、蚊子草、鸢尾、菖蒲等,纤维类:芦苇、野亚麻、披硷草等,饲料类:羊草、苜蓿、野灰菜、星星草、碱蓬子、苦麻菜、蚂蚱菜等。编织类:水葱、芦苇、胡枝子、梢条、山榆、小樟子草、三棱草、各种树条等,观赏类:百合、双丝败酱、飞燕草、野芍药等,——野生动物资源:有狐狸、獾子、貉子、野兔、山狸子、刺猬、黄鼬、大眼贼、蝙蝠、大雁、燕子、野鸡、水老鸱、沙半鸡、松鸡、灰鸥、鹭鸶、水鹳、水鸡、鹌鹑、猫头鹰、山鹰、山鸽、百灵、叫天子、喜鹊、乌鸦、蛇等上百种。鱼类:主要是生长在松花江、境内各引泄渠内及稻田地、泡泽等水域。主要品种有:草鱼、白鱼、鲤鱼、鲫鱼、青鱼、鲶鱼、黑鱼、麻鲢鱼、嘎鱼、鳇鱼、船丁子、白膘子、黄姑子、葫芦子、吉勾等。还有沙鳅、泥鳅、毛虾、米虾、白虾等。此外,还有鳖、蚌、海狸鼠及蛙等水生动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