吉迈镇地图
吉迈镇相关地区地图:
自然经济概况
吉迈镇位于达日县城所在地,绝大部分牧民居住在黄河南岸。东西宽约25公里,南北长约86公里,呈长方形,东与德昂乡接壤,南与莫坝乡相接,西与建设乡相邻,窝赛乡从中穿过,北面以黄河与甘德为界。全镇土地面积为137.21万亩,其中:草场面积为126.46万亩,可利用草场面积为75.46万亩,占草场面积的59.7%,其中:冬季草场51.7万亩,占草场面积的40.8%,黑土滩面积为22.3万亩。海拔在3900—4200米之间,全镇地势以西南高,东北低,主要以高山为主,年平均温度-1.2℃,无绝对无霜期,年降水量531.5毫米左右,属寒冷半湿润气候,牧草从5月初开始返青,牧草生长期120天左右,全镇域内水资源比较充裕,各山沟都分布小溪。
设立
1962年设吉迈乡,1969年改设吉迈公社,1984年复设吉迈乡。2001年3月5日青海省人民政府青政函[2001]14号文批复:撤销吉迈乡,设立吉迈镇。
住户
全镇有3个牧委会,12个合作社,1个扶贫联社和1个社区居委会。共有1832户5737人;非农业1185户3383人,其中:女1564人,牧业647户2354人,其中:女1151人;劳动力1205人,其中:女617人,育龄妇女520人,学龄儿童296人,牧民子女入学230名,入学率为88.12%。其中:0-6岁有311人,占牧业人口的13.21%;7-12周岁296人,占牧业人口12.57%;13-15周岁137人,占牧业人口5.82%;16周岁49人,占牧业人口2.08%;18周岁51人,占牧业人口2.16%;15-50周岁1332人,占牧业人口56.58%;15-50周岁非文盲人口1138人(其中:女496人);历年累计脱盲1069人,非文盲人口比例85.44%;现有文盲194人,占青壮年总人口13.21%;新招生156人。镇机关干部职工20人,社区居委会6人(其中聘请1人),镇寄校教职工23人(其中:安置生2名,镇兽医站1名,镇卫生院3名,安置生1名,民间兽医13名,村医3名,基层干部20名,缷任村干部7名,妇代会主任4名),寄宿制小学一所。
畜牧业基础设施
全镇现有围栏草场936处,围栏草场面积为257290亩,占草场面积的20.35%,畜棚485处,32300平方米,定居点322处,55%的牧户实现定居,但房屋极为简陋。2006年底全镇各类牲畜存栏27510头(只、匹),其中:牛17340头,马261匹,羊9909只,适龄母畜15882头(只、匹),母畜比例达57%,人均占有畜为12头(只、匹),2006年底,牲畜总增率为28.7%,出栏率44.98%,商品率37.99%,牧民人均收入为1373.12元。2006年全镇有绝对贫困户52户,124人,低收入贫困户55户,170人,有五保户30户,30人,僧侣“无保户”21人。
教育科技文化
截止2007年,我镇15-50周岁总人口为1332人,其中:普忙牧委会440人,垮热牧委会486人,龙才牧委会354人,扶贫联社52人。全镇15-50周岁文盲194人,女102人。参加扫盲人数为476人,女224人。普忙牧委会参加扫盲人数166人(女75人),垮热牧委会参加扫盲人数171人(女77人),龙才牧委会参加扫盲人数151人(女68人),扶贫联社参加扫盲人数9人(女4人)。脱盲人员共273人(女131人),其中:普忙牧委会脱盲101人(女45人),垮热牧委会脱盲100人(女48人),龙才牧委会脱盲80人(女36人),扶贫联社脱盲5人(女2人)。现有文盲人数194人(女102人),其中:普忙牧委会65人(女33人),垮热牧委会71人(女38人),龙才牧委会54人(女29人),扶贫联社4人(女2人),非文盲率达到85.44%。2007年上半年举办各类科技文化培训班3期,学员达38人。通过近几年扫盲巩固提高工作之后,我镇非文盲人员达到1138人,非文盲率85.44%,巩固提高人员983名,巩固率为92%。补偿教育35人。今后,我镇将加大提高巩固、补偿教育,强化教育和科技培训工作力度,杜绝复盲现象产生,切实提高我镇牧委民群众的文化素质,为推进我镇经济社会各项事业不断发展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格萨尔王的传说
“时代文体”、“美丽起点”、“凯迪茶吧”、“武汉制衣”、“陕西馒头”“安徽小吃”———这是在哪里?我们身处何处?如果不是亲眼所见,人们很难相信,这些充满时代气息而又兼容四海的店名会遍布吉迈这样一个草原深处的小镇。与繁华的都市相比,这里是草原,而与草原相比,这里却是繁华的都市;作为果洛草原的中心地带,这里商贾云集,来自同德、玛沁等省内各地和四川石渠等地的客商纷纷到吉迈这个充满活力和魅力的草原重镇歇脚打尖。其实,吉迈镇的美丽不仅仅由于街面的精致,她的魅力源于吉迈人的自信和对新事物的渴求。自从公元9世纪时朗达玛统治的吐蕃王朝结束以后,整个吐蕃处于群雄割据、相互掠夺征战的分裂局面,在雪域高原上出现了互不相属的许多邦国和部落。百姓们生活在水深火热之中,他们厌恶战乱、盼望和平,期待有一个能为百姓造福、完成统一和平大业的英雄人物出现,带领他们过上和平安康、幸福美满的日子。在百姓的热切期盼中,莲花生大师的化身———大英雄格萨尔王诞生了,他带领八十位大将降妖除魔、惩强扶弱、救护生灵,完成了和平统一的大业,使善良的百姓重新过上了太平安定、富足快乐的幸福生活。怀着对民族英雄格萨尔王的深切热爱,人们千百年来不断吟唱着对格萨尔王的崇敬和赞美,汇成了一部饮誉世界的英雄史诗《格萨尔王传》,这是世界上最长的史诗,是世界文化宝库中的一颗璀璨的明珠。
敬老院
全镇有敬老院一所,居住房屋8间,面积148平方米,牛粪房8间,80平方米,现有8人居住在敬老院,其余五保户居住在各牧委会及寺院附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