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安徽省电子地图 > 宣城市地图 >
泾县地图
泾县相关地区地图:

乡镇简介

泾川镇:泾川镇地处风景秀丽的皖南山区,是泾县县委、县政府所在地,是全县政治、经济、文化、交通中心。全镇总面积114.22平方公里,辖14个村和8个社区居委会,总人口6.8万余人,其中农业人口2.1万人。二00三年,工农业总产值9.3亿元,预算内财政收入1652.5万元,农民人均纯收入2353元。综合经济指标位于宣城市乡镇第四位。泾川素有“山川清淑、秀冠诸邑”之誉,水西寺、太子泉、明代大小崇宁双塔连为一体,构成了秀丽的水西风光,水西省级森林公园和水西风景区也正在规划设计和兴建之中;矗立在水西山的皖南事变烈士陵园,已成为全国革命传统教育基地;位于水西风景区内的三吴纪念馆和宣纸博物馆已成为传承文明基地和文人雅士、社会名界人士景仰的好去处。
茂林镇:茂林镇地处皖南山区,位居黄山、太平湖的中心点,是安徽省泾县西南之重镇,距县城35公里,322省道穿镇而过,总面积为233平方公里,镇区面积2.6平方公里,全镇辖15个行政村和一个街道居委会,总人口2.5万人。1996年,茂林镇被建设部授予全国小城镇建设500家试点镇之一,1999年,茂林镇被省政府确定为全省195家中心镇之一,2000年又跻身为全省63家重点镇行例。茂林历史悠久,人文荟萃,史称“江南名镇”,素有“小小泾县城、大大茂林村”之说。境内青山环绕,东溪古溪两水相抱,魁峰挹秀,风光秀丽,游人流连。镇域平坦开阔,商贾云集,市场繁荣,建筑昌盛,鳞次栉比,展唐、宋、明、清风格各异,府第轩园、楼亭坊塔尚存300余处,极具价值。史上名人辈出,为官者,如清代吏部尚书吴芳培、江南河道总督潘锡恩、新中国曾任国家财政部长吴波等;为文者,有并称“茂林三吴”的近代书法家吴玉如、文学家吴组缃、画家吴作人等。茂林是震惊中外的“皖南事变”发生地。位于赤坑山中的蜜蜂洞是新四军副军长项英、副参谋长周子昆遇难地。尚有保存完好的新四军前线作战指挥所旧址。茂林资源丰富。全镇有林山场面积16214公顷,毛竹蓄积量465.9万根,木材蓄积量76.8万立方米,年采伐毛竹59万根、木材5073立方米。林业苗圃有57亩。绿色无公害的农副土特产的盛多,主要有粮食、木竹、蚕茧、茶叶、中药材、食用菌、灵芝、板栗等;矿产资源主要有硫铁矿、铜矿、铁矿、煤矿、钼矿、铅锌矿、硅灰石矿等。镇内建有工业企业园区。有县重点骨干企业安徽卧龙泵阀有限责任公司、安徽太平湖药业有限公司等16家企业。茂林旅游:一则她是新四军遇难地,可谓红色旅游,飞雄塔不可不看;二则她有十三牌坊(正在恢复中);三则吴氏大宗祠宏伟壮观;四则佛宝寺一期工程已完工:五则"活水穿村"已在镇人大会上通过.六则铜山管家洞等你来探密。
榔桥镇:榔桥镇位于泾县的东南部,北距县城28公里,南与旌德县三溪镇相邻,205国道穿境而过。全镇总面积274平方公里,辖27个村,1个集镇居委会,总人口3.1万人。2002年全镇经济总收入3.27亿元。其面积、人口、经济总量在全县排序中均属前列,地域面积居全省之首。集镇区域面积1.56平方公里,是全镇政治、经济、商贸、文化中心。2001年被确立为省定中心镇。境内交通便捷,通讯等各项基础设施完善,镇区各种服务配套体系健全。是通往“两山一湖”著名风景区的中转站。境内有50年代兴办的小溪、白华两个国有林场,其木材蓄积量在全县占首位。近年来,以青梅、茶、桑和中药材等为主的经济林发展很快,1500亩的优质青梅基地的1000亩的中药材基地已初见成效。驰名中外的十大名茶之一“涌溪火青”已形成规模。境内盛产的水稻,其大米因口感好、品质佳、无污染而深得上海、浙江等地欢迎。境内建有国家级商品粮基地、国家级生态农业项目基地和省级能源生态示范工程基地。境内还有较为丰富的金矿石、紫墨玉石、花岗石、石灰石等矿产资源。全镇个私民营企业480余家,从业人数达6000余人。全镇已形成以龙头企业华伟公司带动的建筑、建材业,以油画笔、木梳、门帘等主导产品牵动辐射的竹木制品业,以传统工业为基础的刃具加工业,以小城镇为依托的商贸流通业,以“江南第一漂”和“黄田古民居”为品牌的休闲、文化旅游业等五大支柱产业。全镇规模企业10余家,其中双联、春雅、宏大公司三家企业跃居全县重点企业行列,双联有限公司列为全市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全镇60%的工业企业为出口创汇企业。占地3.5公顷的核心木、竹工业园区渐现雏形,占地600亩的现代工业园区正在规划实施之中。著名的宣纸原产地——红星宣纸集团和闻名省内外的“江南第一漂”景点以及投资2亿元即将开工兴建的牛岭水电站就座落在辖区内。境内还有震惊中外的“皖南事变”紧急军事会议遗址——“百户坑”,史称“百户坑会议”。榔桥镇自然资源十分丰富,是泾县的主要木、竹产区之一,拥有自然林13万亩,各类人工林2万亩,年采伐量3000立方米。经济林青梅、板栗、蚕桑发展迅速,占地1500亩的浙溪青梅基地已建成园,板栗面积1000余亩以上,桑园已突破4000亩,年产茧量180吨。榔桥镇是著名的茶乡,茶园面积达4500亩,年产茶120余吨,驰名中国的十大名茶之一“涌溪火青”就产于境内黄田、涌溪村。该茶在清朝年代被列为“贡茶”,并多次获得国内、国际茶叶博览会金奖,是绿茶中的精品。榔桥镇是一个新兴的旅游区,境内山川秀淑,景色清幽,自然与人文景观交相辉映。著名景点有闻名省内外的“江南第一漂”和黄田古民居“洋船屋”,现已成为皖南地区旅游行业的新亮点。
丁家桥镇:丁家桥镇位于泾县西南,距县城约10公里处,东邻泾川镇,南靠黄村镇,西接章渡、云岭镇,北界南陵县,总面积为63.03平方公里,其中山场30.5平方公里,耕地面积15188.1亩,其中水田面积11568亩,旱地面积3620亩,水面积1406亩,有蚕桑园1100亩,棉花生产基地2000亩,旱涝保收示范片1000亩,全镇辖14个行政村,144个村民组,年产值在500万元以上的企业有6家,全镇总人口2平方公里,年产值在500万元以上的企业有6家,全镇总人口17010人,其中农业人口15819人。322省道贯穿本镇西部,南部有泾陈公路横穿镇境,泾水大桥连结泾陈与322省道两条公路,村村通三级机耕路。该镇名品特产丰富,其中包括:宣纸,中国文房四宝之一,其制造工艺迄今已有千余年历史。该镇境内生产的“红旗”牌、“曹氏”牌“三星”牌、“金星”牌、“汲墨轩”牌宣纸,均为部优产品,具有质地绵韧、纯白细密、纹理匀净、光而不滑、透而弥光、不蛀不腐、搓折无损、润墨性强、耐老化等特点,有“千年寿纸”之美称,被誉为纸中之王。该镇小岭村手工生产的宣纸,1915年曾在巴拿马国际博览会上获金质奖牌。后山剪刀,创制于清道光年间,是泾县仅次于宣纸、宣笔而驰名中外的名牌产品。后山剪刀口薄头尖,钢韧锋利,使用方便,具有凹口,钢性强,吃布力深,易修易磨,经久耐用等特点,可与杭州张小泉剪刀相媲美。药物保健卫生纸,安徽彩荷纸业有限公司生产的“彩荷”牌药物保健卫生纸,系针对妇女痛经和月经过多辅助治疗的新型药物卫生纸,产品采用中医外用中药栓剂复方,无任何毒、副作用,具有凉血、止血、活血、祛瘀等疗效。该产品自1989年以来,多次被评为省优产品。“三星”系列炊具,由安徽省“三星”陶瓷厂生产的系列高档炊具,是一种新型高科技锂质低膨胀陶瓷炊具,产品有锅、饭煲、奶煲、茶煲、微波炉炊具五类,规格齐全,款式多样。产品具有无毒无害、光洁平滑、清洗方便、干烧不裂、可耐450○C急冷的特性。长期使用,对人体有益的微量锂元素有明显的保健作用,系跨世纪的“绿色炊具”。丁渡香菜,系安徽泾县地方名菜,因产地位于皖南丁渡,产品以地为名。产品依据民间古方和传统工艺,采用现代科学方法,以高脚白菜棵芯为主要原料,配以纯真辣椒粉、黑芝麻、植物油、大茴香、蒜泥等纯天然原料精制而成,香辣咸甜皆全。该产品内含丰富的维生素、蛋白质、脂肪以及人体不可缺少的铁、钙、磷等微量无素,是馈赠亲友之佳品。
蔡村镇:蔡村镇位于蜚声海内外的黄山、九华山、太平湖旅游三角区内,距安徽省泾县城15公里,宣城市40公里,临322省道。全镇总面积136.36平方公里,辖9个行政村、130个村民组、一个居委会,总人口24000多人。森林覆盖率达76.4%,绿化程度98%以上,素有“山清水秀月亮湾,竹海茶香金蔡村”之美誉。该镇有丰富的优质煤炭、竹林、石英砂、茶叶、青檀等资源。竹林面积达10万元亩以上,毛竹产量1400余万根,被誉为“华夏毛竹第一镇”。境内山峦重叠、云雾缭绕、溪水纵横、气候温和,是国优名茶重点产地之一,爱民茶以其独特的品质优势,自明清以来一直被列为贡品,并远销日本、英国等国家和地区。“爱民翠尖“以其茶色清新鲜活、青翠欲滴、形如兰花、舒展平直、香气扑鼻而享誉海内外,年产量25万斤,为四季皆宜的天色绿色食品。该茶已于1994年通过国家茶叶质量检测中心检测,1995年获中国第二届农业博览会金奖。蔡村镇旅游资源丰富,有浩瀚的竹海和独具魅力的月亮湾。同时又是著名的影视基地,《闪闪的红星》、《月亮湾的笑声》、《渡江侦察记》等十几部影片都在此取景拍摄。
琴溪镇:琴溪镇位于泾县城东北10公里处,总面积93.12平方公里,其中山场面积5.7万亩,耕地面积18660亩,辖8个村委会,192个村民组,一个居委会,三个居民小组,5936户,19955人。322省道穿镇过境,交通十分便利。境内高山秀拔、绿水长流、幅员广阔、资源丰富。主要盛产煤炭、黄沙、耐火土、石灰石、焦宝石、大理石、铁矿石、竹、木等。近年来该镇立足资源优势,通过招商引资,鼓励民营经济发展,做大做强做活了文章。开发出高科技、高价值而畅销的工业产品。如:高科技农用种衣剂、历代世上绝无仅有的贡品琴鱼、6千千卡优质有烟煤、牛皮系列包装纸、高清洁卫生纸、精美竹木工艺品、精制食品、绿化苗木、泡花碱、香菇、铸钢等等。由资源优势转化为工业产品深加工基地,大大带动了全镇第三产业发展。风景秀丽的琴高山上有隐雨石、炼丹洞、悬崖峭壁间历代名人摩石刻石像二、三十处,为省级文物保护基地,“山夕照”景色奇特,赤滩、马头古镇明清式老店铺,古民居古色古香,马头三圣殿修复旧制,犹如江南塞北的千亩大草原风吹草低见牛羊。巍巍琴高山、悠悠琴溪河、千亩大草原、马头及赤滩古镇、三圣殿等已开发成连一体的旅游景区,吸引着全国各地无数游客漂流、游览观光。
桃花潭镇:桃花潭镇是一个有着千年文明的文化古镇(省级保护),全镇总面积86.03km2,南邻旅游胜地黄山,西接著名佛地九华山,辖6个行政村和一个居委会,人口13122人。该镇属亚热带气候,四季分明。耕地面积为10800亩,主产水稻、油菜、豆类、花生、芝麻、茶叶,名特产为山药、兰花茶,水产品主产鲤、鲑、翘白、雪花君等名贵鱼,矿产资源为煤、石灰石、石英石等。丰富的物产资源为发展桃花潭镇经济奠定了重要物质基础。桃花潭镇区域位置十分优越,境内有全省最大的水电站——陈村水电站和烟波浩渺的太平湖。该镇距黄山85km、九华山90km、芜湖144km,居“一湖”挑“两山”的最佳方位。桃花潭镇不仅有山、水的自然风光,而且具有浓厚文化底蕴的人文景观。唐天宝14年(公元755年)诗仙李太白应泾县名士汪伦之邀,畅游桃花潭,豪饮于“万家酒店”,临别留下了“桃花潭水深千尺,不及汪伦送我情”这一千古绝唱,从此,桃花潭名声鹊起,文人侠士游踵不绝。为了繁衍和衬托深蕴的桃花潭的唐文化,后人陆续兴建了太白楼、义门、怀仙阁、踏歌岸阁、梦潭轩、中华第一祠(翟氏宗祠)、文昌阁、万村和水东老街、南阳镇门楼等古建筑群,形成别具一格的桃花潭景区。十多年来,多家影视台看好桃花潭景区,先后来此拍摄10多部影视剧,其中有《乡亲》、《翡翠麻将》、《太白仙踪》、《唐诗的故事》、《唐诗50首》、《没有桃花的桃花潭》等。中央、省级等10多家新闻媒体相继对桃花潭作过大量报道,四方游客纷至沓来,走进景区,犹入世外桃源,回味返朴归真的意境,流连忘返。一位新加坡友人如此评价“桃花潭的自然景观和人文景观简直是一座天然的艺术馆”。国际旅游组织专家恩莱特来景区考察后欣然挥笔提词:“桃花潭一天胜似天堂一年”。
黄村镇:黄村镇位于泾县西南,总面积为153.96平方公里,辖9个行政村,195个村民小组,总户数为6733户,总人口为24359人,其中集镇非农户1736人。耕地面积为31095亩,人均1.4亩,其中水田面积27245亩,属亚热带季风气候,年平均气温为15.6°C,年降雨量1500mm左右。黄村镇是一个农业大镇,主要生产粮食、棉花、油料、蔬菜、蚕桑等,年产优质水稻13989吨,棉花109吨,油料1182吨,蔬菜5300吨,肉类990吨、水产品296吨,蚕茧252吨。大畈区有国家农业综合开发区、优质粮油示范基地、玉米基地、蚕桑基地,基本上形成了“涝能排、旱能灌、田成方、沟相连、路相通、树成行”的规范化农业示范区。镇内山场面积为105345亩,有林地80759亩,主要生产杉木、松树、毛竹、元竹及经果林等,木材蓄积量达172800立方米。2002年春季造林2310亩,其中退耕还林1425亩,有中小型木材加工厂17家。第三产业蓬勃发展,从事建筑业的有223户;从事交通运输业的有104户;从事批发零售贸易的有132户;从事旅游饮食服务业的有15户。“江南第一漂”是闻名全国的旅游胜地,漂流经过的地段山清水秀、风光旖旎,有黄山脚下“小漓江”之美誉。土特产品拥有:1、酱菜:已有百年生产历史,其中“正兴隆”牌酱菜,有萝卜条、大蒜、椒片、生姜、豆角等几十大类,上百个品种,尤以香菜最为有名。2、笋干、笋片:富含蛋白质,粗纤维及人体所需的钙、磷、铁等元素,与肉混烧,口味鲜美,营养丰富。3、黑木耳、香菇:肉质嫩滑,香味独特,具有补心益气、清肺明目,散寒补虚之功效,是四季皆宜的滋补佳品。4、蕨菜:是一种天然野菜,具有解热利尿,益气益阴之功效。5、葛粉:是一种天然绿色有机保健品,含丰富的黄酮葛根素及人体必需的蛋白质、氨基酸、维生素,能提高人体免疫功能。
云岭镇:云岭镇位于泾县城西城南23公里处,总面积43.62平方公里(其中山场面积40000亩,耕地面积14000亩),东邻丁家桥镇,南接章渡镇、中村乡,西依北贡乡,北界南陵县。境内属丘陵半山区,夹两脉青山之间,南北长30华里,东西宽5华里,土地肥沃,山川秀美,风光旖旎。“四顾”、“云岭”两山对峙,有“云中美人雾里山”之称。全镇辖9个行政村,84个村民组,现有人口11826人,农户3524户。云岭是革命老区,是当年新四军军部所在地,现境内有国家级文物保护旧址6处,省级文物保护旧址3处。
汀溪乡:汀溪乡—被称为“名优茶之”泾县东南部的一个山区乡镇,距县城19公里,根据当地人民政府的官网信息显示:全乡总人口14200余人,总面积166.47平方公里,其中耕地10000余亩,有林地18.1万亩,茶园近10000亩,森林覆盖率80%。进出乡境便捷,有古漕公路、白洗公路贯穿全境并与国道205线、省道322线直通。
昌桥乡:位于泾县城北与南陵县交界,距泾县县城8千米。总面积56.3平方千米,全乡3940户,13693人。原辖9个村(昌桥村、新桥村、湖冲村、袁店村、汪店村、南湾村、柏山村、芦塘村、黄道冲村);2003年12月,昌桥、黄道冲两村合并为昌桥村,新桥、湖冲两村合并为新桥村;现辖7个村,134个村民组。
孤峰乡:位于泾县城西北方向与南陵交界处,距离县城约14.6公里。交通便捷,紧靠两条国道(205国道和318国道)X067县道贯穿全乡,交通十分便捷。自然资源十分丰富,如毛竹,茶叶等给当地带来良好的经济效益。原辖9个村(孤峰村,龙桥村,杨泊湖村,林业村,大园村,景山村,赵村,汪村,周冲村)根据第五次人口普查数据:孤峰乡总人口为11762人。现与昌桥乡、童疃乡合并成昌桥镇。行政村也大多合并。镇政府位于昌桥。

县情概况

泾县位于安徽省南部,总面积2059平方千米。2004年末全县户籍总人口354741人,其中非农业人口64498人。2008年末户籍人口355213人,年人均生产总值(GDP)10083元。县人民政府驻泾川镇。邮编:242500。代码:341823。区号:0563。拼音:JingXian。唐代大诗人李白,于天宝十四年(775年)游泾县,留下了许多脍炙人口的诗篇。他在〈泾川送族弟〉一诗中写道:“泾川三百里,若耶羞见之……佳境千万曲,客行无歇时。”“桃花潭水深千尺,不及汪伦送我情。”诗人启蒙历泾川佳境,认为胜过著名风景区的若耶溪。泾县山水毓秀,人杰地灵。素有“汉家旧县,江左名邦”之称。不仅有李白、杜牧、王安石、文天祥等人的遗踪,也是文风昌盛之乡。明代盛行王阳明理学,春秋二季在水西会讲者逾三百人。清代崛起皖学泾派,胡承珙等人以训诂学阐释经度,考订了大量古籍。包世臣《艺舟双楫》中的书法理论,至今仍为书法界推崇。源远流长的传统文化,孕育出当代很多著名学者,国学大师胡朴安,大画家吴作人,文学家吴组缃等,都是蜚声海内外的人物。205国道横穿全县,322省道直通黄山风景区,境内修建公路1108公里,21个乡镇都通了柏油路,近年来通讯事业也得到了迅速发展,固定、移动电话容量达八万门。泾县辖9个镇、2个乡:泾川镇、桃花潭镇、茂林镇、榔桥镇、丁家桥镇、蔡村镇、琴溪镇、云岭镇、黄村镇、汀溪乡、昌桥乡。

观光旅游

泾县是一片绿色的土地,具有良好的生态环境。南依黄山,西临九华山,襟抱太平湖,是全国生态示范区建设试点县,境内山高林密,溪涧纵横,小桥人家,风景如画,素有“山川清淑,秀甲江南”之誉。峭壁嵯峨、古树纷披的桃潭秀色;山环水绕、碧波万顷的太平湖;一望无垠、涛声阵阵的蔡村竹海;茂密葱郁、古树参天的原始森林,犹同颗颗珍珠点缀在泾川大地。源于黄山北麓的青弋江,则宛如一条飘动的绸带,在万山丛中左右潆洄,自南向北奔腾而去,沿途风光无限,四时景色宜人。唐代大诗人李白曾经游历泾县,盛赞“泾川三百里,佳境千万曲”。

经济发展

改革开放以来,农村实行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调整产业和产品结构,建立起一批优质米、茶叶、蚕桑、禽畜和用材林生产基地。全县绿化程度已达95%,森林覆盖率占58.5%。地方工业发展到28个主要门类,其中造纸、机电、轻纺、建筑建材和食品加工,已成为五大支柱产业。红星宣纸、南华电机、茧丝绸和凤凰(肉鸡)等集团公司的产品,在国内外市场上占有一定份额。红星宣纸股份有限公司,成功地上市了A股股票。县内兴办“三资”企业14家,利用外资1076万美元。同时利用人文和自然建立了多处各具特色的旅游区。历史悠久的泾县,必将以经济繁荣、社会安定、文明富裕的新面貌,迎接海内外的来客。

行政区划

1995年,泾县辖8个镇、22个乡:城关镇、陈村镇、茂林镇、榔桥镇、晏公镇、章渡镇、蔡村镇、丁家桥镇、包合乡、凤村乡、南容乡、铜山乡、乌溪乡、浙溪乡、黄田乡、西阳乡、汀溪乡、爱民乡、云岭乡、中村乡、北贡乡、黄村乡、安吴乡、昌桥乡、童疃乡、太园乡、厚岸乡、孤峰乡、琴溪乡、苏红乡,1998年,泾县辖:泾川镇、茂林镇、榔桥镇、丁家桥镇、晏公镇、蔡村镇、章渡镇、琴溪镇、桃花潭镇、黄村镇、云岭镇、西阳乡、苏红乡、汀溪乡、昌桥乡、等等,2000年,泾县辖9个镇、21个乡。根据第五次人口普查数据:全县总人口333586人,其中:城关镇54935、桃花潭镇11083、茂林镇8703、榔桥镇6906、章渡镇10558、丁家桥镇15272、蔡村镇14920、晏公镇21162、琴溪镇17432、包合乡7318、厚岸乡11409、风村乡5630、南容乡5527、铜山乡2162、乌溪乡6007、浙溪乡8770、黄田乡7076、西阳乡6118、苏红乡7596、汀溪乡5309、爱民乡4328、云岭乡10534、中村乡10182、北贡乡7575、黄村乡11036、安吴乡11031、昌桥乡12170、孤峰乡11762、童疃乡9126、太园乡11949。现在有蒙古族、回族、藏族、维吾尔族、苗族、彝族、壮族、布依族、朝鲜族、满族、侗族、瑶族、白族、土家族、哈尼族、傣族、黎族、畲族、高山族、水族、纳西族、土族、撒拉族、仡佬族、锡伯族、阿昌族、羌族、塔吉克族、京族等民族分布。2001年10月,泾县参加了全省第一批乡镇区划调整试点工作,全县乡镇由30个调整为21个。2004年底,泾县辖11个镇、10个乡。2005年,泾县将原11镇、10乡调整为9镇、2乡(泾川镇、茂林镇、榔桥镇、丁家桥镇、蔡村镇、琴溪镇、桃花潭镇、黄村镇、云岭镇、汀溪乡、昌桥乡),已于4月18日正式宣布实施。调整后,乡镇平均面积为186.7平方千米;平均人口为3.32万人。2008年泾县辖:泾川镇、茂林镇、榔桥镇、丁家桥镇、蔡村镇、琴溪镇、桃花潭镇、黄村镇、云岭镇、汀溪乡、昌桥乡。

自然资源

泾县面积2054.5平方公里,资源十分丰富。不仅盛产林茶粮棉,还有煤铜铁金钼和石材等矿藏。传统名产首推宣纸,在唐代就是贡品。纸质致密、洁白、柔韧、吸附力强、润墨性能好。同时具有抗老化、防虫蛀、耐搓折等特点。宜于长期保存,又有“千年寿纸”之称,被书画家视为“瑰宝”。郭沫若说:“中国的书法和绘画离开了它便无从表达艺术的妙味”。宣纸行销日本和东南亚,在国际市场上久享盛誉。泾县传统名茶如涌溪火青、爱民阳尖和爱民提魁都有数百年历史。扬州八怪之一汪士慎有咏泾县茶诗:“不知痉邑山之涯,春风茁此香灵芽,两茎细叶雀舌卷,烘焙工夫应不浅。宣州诸茶此绝伦,芳馨那逊龙山春……共对幽宵吸白云,令人闪腑皆清芬。”近年来精工制作的兰香、金观音、翠尖和龙芽,获得国家金奖,深受消费者欢迎。四十年代从美国引种的湿地松和火炬松,既是生长迅速的绿化树种,又是建筑和造纸的优质材料。县内已营造数十万亩,为改善生态和发展经济创造良好条件。泾县的水力资源也很丰富,青弋江、徽水等河流经治理变水患为水利。国家在青弋江上游建成水库(现称太平湖),电站装机容量184兆瓦,年输电量千亿瓦时。青弋江综合利用工程工挖人工河82.1公里,设计灌溉泾县和宣州市136.69万亩农田。基础设施的改善,促进了工农业和各项社会事业的发展。泾县是一片充满生机活力的土地,具有丰富的自然资源。是安徽省主要林区之一,煤、铁、金、方解石等矿产资源储量丰富,品位较高,方解石储存量3亿多立方米,为华东之最。作为著名的“中国宣纸之乡”,泾县是国宝宣纸的发祥地和正宗产地,所产宣纸宜书宜画、不蛀不腐,享有“纸中之王”、“千年寿纸”之美誉。泾县还是著名的绿茶之乡,山区茶园遍布,所产绿茶素负盛名,“涌溪火青”和爱民提魁为历代贡茶,“汀溪兰香”多次荣获全国名优茶评比金奖。“桃花潭”牌绿茶、山货等一批农产品通过国家“绿色食品”认证。泾县蚕桑生产历史悠久,产丝质地精良,唐时城乡已呈“寻街听茧缫”的兴盛景象。近年来,泾县工业经济高速增长,招商引资成效显著,重点项目建设进展顺利,全县上下呈现出一派繁荣景象,各行各业均呈现出蓬勃的生机和活力。
地震记录:泾县也是全国地震六度设防区。境内多山,地质构造较为复杂。有三条较大断裂(江南深大断裂,木镇——孙家埠断裂,周王——汤口断裂)贯穿县境。历史上曾发生地震多次。自元、明起续有记载,震级一般5.5级。并存在可能发生中强地震的地质背景。元至正十三年(1353年)十一月宁国路地震。波及本县。明万历三十九年(1611年)二月甲子地震。嘉靖三十九年(1560年)四月三日地震。崇祯九年(1636年)五月二十日至二十二日地震。清顺治十一年(1654年)正月初一日未时地震。康熙八年(1669年)四月地震。康熙三十八年(1699)五月地震。康熙四十一年(1702)二月地震。乾隆三年(1738)六月初一日地震,有声。乾隆八年(1743)五月初八日地震,有声如雷,自西而东。城内鼓楼崩,街上行人有惊扑者,南城墙塌数丈。嘉庆二十五年(1820)二月十四日泾县地震。民国6年(1917)1月24日寅时32分5秒至35分5秒,泾县地震,烈度5度。2月22日己时12分6秒至13分4秒泾县地震,烈度3度。民国26年9月16日芜湖地震波及泾县。1972年10月25日,青阳——泾县间发生1.5级地震。1982年8月10日,泾县发生1.4级地震。同月21日,泾县东部发生1.7级地震。1982年9月19日,泾县发生2.4级地震。同月27日,发生1.4级地震。1983年12月2日,泾县潘村东南发生1.6级地震。1984年1月4日,发生1.8级地震;22日发生1.1级地震;24日发生1.9级地震。(建国后,均为地震仪器记录)。

境域变迁

泾县以水得名。境内青弋江古称“泾水”,故名泾县。县境位于安徽省东南部,地处北纬30°21′至30°50′,东经117°57′至118°41′之间,东邻宣州市、宁国市;南界旌德县、黄山市;西接青阳县;北依南陵县。总面积2054.5平方公里。占全省总面积的1.47%。县城距省会合肥市公路里程233公里;距行署驻地宣州市52公里;距黄山市115公里。古志称:县境介长山大谷间,当吴越之交会,为歙池之襟喉。古代泾县境域较广。汉代,析县境西部部分地域置陵阳县。唐代,先后从泾县析出建县的有太平(今黄山市)、石埭、青阳等县。新中国建立后,于1956年将茂林区樵山乡划属太平县。1982年复将铜山乡麻川山场4.3平方公里地域划归太平县。历经朝代更迭,政区分合,遂成现状。2005年,全县辖9镇、2乡。总人口347094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