景芝镇地图
景芝镇相关地区地图:
历史沿革
景芝镇是齐鲁三大古镇之一,其名最早见诸于《元史·顺帝本纪》,据载北宋宋仁宗景祐年间,景芝地域数次发现灵芝,地方官向朝廷上表献瑞,故取皇帝年号首字和灵芝末字组成“景芝”这一地名,自元代以来,先后设通判、县丞和巡检司。自明代始,该地“商业繁盛,产白酒颇著”(《安丘县志》),有“十里杏花雨,一路酒旗风”之说,历史上就是商贾云集,富甲一方的重镇。明代大学者顾炎武所著《天下郡国利病书》称之为“齐鲁三大古镇”。景芝镇在解放前又称“玉皇城”自明朝始建“玉皇阁”其规制宏伟,发展至清朝香火鼎盛,形成“九庙十八坛”的格局,八方祭祀络绎不绝,因其文化规制高于京城,配享九门,分别是南门、北门、仁安门、保安门、太平门、永贞门、保元门、景阳(东)门、阜康门,与京城九门一一对应,后城墙毁于战火,九座城门及庙宇不复存在,现在景芝镇区的主要村庄名称便由此演化而来,成为今天的仁安村、保安村、太平村、永贞村、保元村、阜康村。因此,景芝镇具有深厚的历史文化背景,更是一座历史文化名城。中小学校
安丘市景芝镇万家庄小学,安丘市景芝镇万戈庄小学,安丘市景芝镇东营小学,安丘市景芝镇中心中学,安丘市景芝镇中心小学,安丘市景芝镇中心小学,安丘市景芝镇于戈小学,安丘市景芝镇代家庄小学,安丘市景芝镇伏留村小学,安丘市景芝镇前付岗村小学,安丘市景芝镇前屯小学,安丘市景芝镇前屯小学安丘市景芝镇前院小学,安丘市景芝镇南甘泉小学,安丘市景芝镇埠口小学,安丘市景芝镇大圈小学,安丘市景芝镇大圈村小学,安丘市景芝镇姚家庄村小学,安丘市景芝镇姚家庄联小学,安丘市景芝镇孙家沙浯小学,安丘市景芝镇宅科小学,安丘市景芝镇宋官疃万戈庄小学,安丘市景芝镇宋官疃东营小学,安丘市景芝镇宋官疃中心中学,安丘市景芝镇宋官疃中心小学,安丘市景芝镇宋官疃伏戈庄小学,安丘市景芝镇宋官疃南甘泉小学,安丘市景芝镇宋官疃宅科小学,安丘市景芝镇宋官疃小学,安丘市景芝镇宋官疃小市留村小学,安丘市景芝镇宋官疃山前小学,安丘市景芝镇宋官疃王庄小学,安丘市景芝镇宋官疃西营小学,安丘市景芝镇小付岗小学,安丘市景芝镇小付岗小学,安丘市景芝镇小市留小学,安丘市景芝镇山前小学,安丘市景芝镇工贸城学校,安丘市景芝镇振华中学,安丘市景芝镇景东小学,安丘市景芝镇景东小学,安丘市景芝镇景西小学,安丘市景芝镇景西小学,安丘市景芝镇朱家沙浯学校,安丘市景芝镇李家彭旺小学,安丘市景芝镇沙浯小学,安丘市景芝镇河北区小学,安丘市景芝镇河北小学,安丘市景芝镇洛岗小学,安丘市景芝镇游家庄小学,安丘市景芝镇游家庄小学,安丘市景芝镇王家庄小学,安丘市景芝镇王家庄小学,安丘市景芝镇王庄小学,安丘市景芝镇耀华中学,安丘市景芝镇职工子弟小学,安丘市景芝镇职工子弟小学,安丘市景芝镇葛家庄小学,安丘市景芝镇葛彭旺小学,安丘市景芝镇薛家庄联办小学,安丘市景芝镇西于戈小学,安丘市景芝镇西营小学,安丘市景芝镇逄家庄小学,安丘市景芝镇郭家庄子小学,安丘市景芝镇郭岗村小学,安丘市景芝镇鹿村学区,安丘市景芝镇鹿村小学,安丘市景芝镇鹿村小学交通条件
景芝镇位于安丘、诸城、高密三市交界之处,北邻潍坊、安丘,东望高密、胶州、青岛,西边是沂蒙山,南下诸城、临沂、苏北,地理位置优越,交通发达,自古有“四县通衢”之称。206国道从镇区穿越,是连结汕头、烟台、青岛、济南、潍坊、徐州等城市的交通要道。206国道、沂胶公路在境内交汇,与景黄路、景宋路、青年路、金(金冢子)临(临悟)路组成了四通八达的公路交通网络。人口数据:(第五次人口普查数据)
总人口84160男42099女42061家庭户户数23436家庭户总人口(总)83776家庭户男41845家庭户女419310-14岁(总)197020-14岁男105680-14岁女913415-64岁(总)5726215-64岁男2843715-64岁女2882565岁及以上(总)719665岁及以上男309465岁及以上女4102户口本地住在本地81924景芝镇-历史名人
1、文字学家王筠:王筠(1784—1854),字贯山,又字伯坚,号友,清代文字学家,景芝镇宋官疃村人。1821年(清道光元年)中举人,1844年(清道光二十四年)授山西省乡宁县知县,后代理徐沟、曲沃知县。任职期间为政清廉,勤于政事,讼至立判,卓有政绩。王筠少而好学,喜爱研究小篆与大篆文字。年纪稍长,即博览群书,经史。一生中,尤其喜爱研究说文之学。他精心研究了许慎所著《说文解字》和段玉裁、桂馥的说文著作。他不仅评论了前人著作的优劣,而且提出了自己的见解。他说:“文字之奥,无过形、音、义三端。古人之造字也,正名百物,以义为本,而音从之,于是乎有形。后人之识字也,由形以求其音,由音以考其意,而文字之说备。”他著《说文释例》20卷。又以句读之名,疏解许慎《说文解字》,著《说文句读》30卷,解决了前人对许慎《说文解字》一书解释的草率、简略和混乱。还著有《说文系传校录》、《文字蒙求》、《说文补正》、《句读补正》等。王筠致力于说文之学达30年之多,皆从分析前人诸家之说入手,独辟门径,不依傍于人,提出独到的见解。其成就明显超过了前人。后人评论时说他对说文之学的贡献是“许氏之功臣,桂、段之劲敌”。《文字蒙求》一书,解放前曾作为高等小学教材,建国后于1962年、1983年再版。《说文释例》和《说文句读》,亦分别于1983年7月和11月由北京市中国书店重新印行,足见其著作的社会效益和历史价值。他还著有《说文韵谱校》、《说文广训》、《四书说略》、《正字略》、《禹贡正字》、《毛诗重言》、《弟子职正音》、《读仪礼郑注句读刊误》、《清诒堂文集》、《徐沟笔记》等,共50余种,数百卷之多。吴金鼎2、著名考古学家吴金鼎:吴金鼎(1901—1948),字禹铭,著名考古学家,景芝镇万戈庄人。在清华学校国学研究院攻读人类学专业时,爱上了考古工作。后到中央研究院历史语言研究所考古组任职,攻读考古学。其间,参加了河南安阳殷墟、山东章丘城子崖、安阳后岗等著名遗址的发掘。1933年赴英国留学,1937年获博士学位。回国后先后在云南、四川从事考古发掘和研究工作。抗日战争胜利后,任齐鲁大学训导长、文学院院长、国学研究所主任和图书馆主任等职。1928年3月,吴金鼎对山东章丘县龙山镇5里处的城子崖文化遗址发生了兴趣,经发掘、研究,命名为龙山文化。这一发现与命名,在中国乃至世界考古史上有着划时代的意义。1930年至1931年,他与李济、董作宾、梁思永、郭宝钧等人又进行两次发掘,于1934年发表了报告集《城子崖》、揭开了中国远古文化根源之谜,以大量的资料证明中国远古文化源于本土,有力地粉碎了中国文化“西来说”的谬论,引起了全世界的注目,并得到了公认,为史书无载的中国史前文化的面貌奠定了坚实的基础,成为中国考古学史上一座丰碑。在英国伦敦大学留学时,吴金鼎博览群书,刻苦钻研,以英文出版了《中国史前的陶器》一书。此书成为当时关于中国史前陶器的最为详尽的著作,是世界各国学者研究中国考古学的必读书目。吴金鼎获博士学位后于1937年回国。时值日本侵略军大举入侵,中国考古学面临极为艰难的局面。他先在中央博物馆筹备处,后到历史语言研究所工作。1938至1940年,他到云南大理附近的苍洱考察发掘,发现遗址32处,并主持挖掘了数处,撰写了《云南苍洱境考古》一书,奠定了西南地区史前考古学的基础。1941年至1943年,吴金鼎在科研经费极为拮据的情况下,坚持对四川彭山汉代崖墓和成都前蜀王建墓进行了清理发掘,对汉代和五代十国时期的艺术研究做出了卓越贡献。《中国大百科全书考古卷》有他的事迹介绍,称他是最有成就的现代考古学家之一。
地方特产
景芝三页饼:景芝三页饼为山东地方名吃,与景芝白酒齐名。因其“三页如一,叶薄如纸,一抖三开”而得名。它以精面粉、细食盐加水和面,外加生豆油,经擀制、鏊烙而成。其成品薄如蝉翼,软如锦绸,焦柔相济,入口筋香,让人百吃不厌,念如故旧。若将其凉透叠起,可数日不爆,柔软如初。景芝三页饼以其特殊的加工工艺、奇妙的视觉手感、独到的色泽口味和深厚的文化底蕴,在数以百计的地方饮食品牌中脱颖而出,历经300余年而不衰。近年来,景芝三页饼走出景芝地方,走遍齐鲁大地,成为山东市井餐桌的美食和城乡馈赠亲朋的佳品。1987年,景芝三页饼获省优产品称号;其后,再获第十一届国际风筝会博览会金奖,第十二届国际风筝会参展荣誉奖;现已被列入《山东名吃大全》和《山东风物志》。景芝金丝面:景芝金丝面已有300多年的历史,与三页饼同为白案佳品,因色黄丝细,犹如金丝得名。金丝面以精面粉、鸡蛋和食盐为原料,先把鸡蛋打入盆内调匀,再加入精面粉和食盐,和为硬面,擀成透明薄饼,切为细丝,出锅后放入鸡汤内,加适量食醋、芝麻油、虾米、胡椒面、香椿末、香菜梗或嫩韭菜等佐料。金丝面颜色淡黄,细如金丝,软硬适度,清香可口。
绿豆糕:景芝镇传统小食品之一,已有二百多年的历史,其特点是工艺独到,风味奇特,呈淡黄色,结构松软,富有弹性,味道甜美,入口即化,能消暑解毒,清肺利痰。分单料、全料两种。单料用绿豆和白糖制成。将绿豆煮熟晾干,去皮、磨细,加白糖调匀,用细筛筛在特制的方形蒸笼内,用铜铲压匀,割为适宜的长方形,蒸熟即成,全料绿豆糕,另加青红丝、玫瑰酱、核桃仁、桔饼等佐料,多味并重,让人倍感新鲜爽口,百吃不厌。
芝麻片:景芝镇传统小食品之一,历史悠久。成品为小方块,色泽乳白,质地细密,松脆爽口、甜香宜人。其工艺为将精选的饴糖、麦芽糖、白砂糖等放入容器内熬制,到一定火候,放入炒熟的精选上等芝麻,进行搅拌,直至混合饴糖和芝麻均匀的黏附,然后经过专制的模具成型,手工切制而成。其特点为选料细致,制作认真,使产品规格、组织、口味均臻于上乘,深受群众赞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