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山东省电子地图 > 济宁市地图 >
金乡县地图
金乡县相关地区地图:

街道名称

在县委,县政府的领导下对金乡县城区进行了一次街道更名,现街道名称如下:(2008年10月)
一:东西方向11条(由北向南):1、老万福河南,改命名北环路;2、原缗北七路(现收费站北,王杰村南),改命名中华路;3、原缗北六路(开发区内王杰路北,收费站西),改命名锦绣路;4、原北外环路(开发区居委会、收费站南),改命名王杰路;5、新105国道,东丰线城北段拟命名泰山路;6、缗北五路改命名惠民路;7、缗北四路改命名崇文大道;8、缗北三路改命名金珠路;9、文峰路保留原名称;10、荷香路保留原名称;11、中心街保留原名称;12、缗南一路改命名金城路;13、缗南二路改命名缗城路;14、缗南三路(已建设)改命名南环路。
二:南北方向13条(由西向东):1、新105国道城西段改命名金兴路;2、金兴经济园南北路拟命名金曼克大道;3、殡仪馆东侧南北路拟命名泰宁路;4、开发区至南外环(规划中)拟命名金华路5、原105国道城区段改命名西关大街;6、金山街拟保留原名称;7、金司路城区段拟命名奎星路;8、文化路拟保留原名称;9、金济河西岸(规划中)拟命名滨河西路,10、金济河东岸(规划中)拟命名滨河东路;11、共青团路拟命名青年路;12、东丰线城东拟命名山阳路;13、莱河东岸(规划中)拟命名东环路;上述命名的街、路、桥名称自2009年8月9日起施用。

教育事业

金乡县境内有金乡一中、金乡二中、金乡四中、金乡五中、金育高中等五所高中,师资水平先进,多次获得济宁市高考先进表扬。

金乡产业

具有2000多年种植历史的金乡大蒜,在全国创下一系列中华之最,即种植面积最大,常年达50万亩;总产量最高,达60万吨;单产最高,平均亩产1200公斤,最高亩产3000多公斤;单个蒜头最大,6公分以上的甲级蒜占70%,最大蒜头直径达18厘米,重620克;出口量最大;出口合格率最高,达90%。据中科院有关专家研究测算,金乡大蒜营养价值、药用价值最高;92年在首届中国农业博览会上,金乡大蒜荣获中国白皮蒜类唯一最高奖——银质奖;96年1月被国家评定为中国名牌产品;96年3月金乡县被国家正式命名为“中国大蒜之乡”;96年10月又获得A级绿色食品证书。“世界大蒜看中国,中国大蒜看金乡”成为广泛共识,全县大蒜已畅销全国30多个省市及150多个国家和地区。近年,县委、县政府又作出由“大蒜农业”向“大蒜工业”迅速转变的战略决策,依靠“金乡大蒜”知名品牌,由“以农富民”向“以工强县”目标迈进。金乡不仅盛产大蒜,而且拥有20万亩无公害蔬菜基地,目前,年产蔬菜5亿公斤,有圆葱、芹菜、黄瓜、辣椒等30多个品种常年应市。引进种植美国、日本系列圆葱10万亩,1996年被国家命名为“中国圆葱之乡”。金乡人民培育的“金谷”牌小米色泽金黄,性粘汤浓,悬而不浮,油而不腻,是明清两代贡品,位居中华“四大名米”之首,被载入《辞海》,1996年被农业部命名为“中国金谷之乡”。全县拥有工业企业1000多家,筑起了以机械、化工、电器、酿酒、纺织、服装、农副产品加工等为主的10大工业体系。亚洲最大的干式变压器生产厂家金曼克电气集团坐落于此。金乡经济开发区占地面积14平方公里,区内具有世界先进水平的110千伏级干式变压器、万吨甲醇、菲律宾独资蔬菜精深加工等项目正在兴建。金乡拥有专业批发市场42处,年经销金乡及周边省市大蒜260多万吨,“国际大蒜商贸城”年交易额25亿元,1998年被国家农业部命名为“菜篮子工程”定点鲜活农副产品批发市场。全县有11家企业拥有自营进出口权,海关、商检、动植物检疫部门在金乡设立了“三检”驻金办事处,年自营出口创6000多万美元。实力雄厚的工业基础、健全的市场体系和良好的服务环境,为金乡经济的腾飞插上了翅膀。

历史考证

在金乡县这片土地上,新石器时代就有人类活动。夏为有缗国,系舜子季禧的封地,是当时汶,泗流域通向中原河洛地区的咽喉。东汉建武元年(25),省爰戚,置金乡。据考证,汉武帝天汉四年四月(公元前97年),封子刘髆为昌邑王,十一年薨,葬於高平山。初在山北凿墓得白兔,以为不吉,更葬山南,凿而得金,故改名曰金多山,后除爰戚为金乡县,县名自此始至今,已1900多年。据《金乡县志》载,金乡县治原在今嘉祥县阿城铺。北朝魏,县治迁东缗故城,即今址。明弘治十六年(1503),重修土城,新建四门。东门名东作,西门名西城,南门名南熏,北门名北拱。“城周长七里三十步,城根阔一丈七尺,顶阔五尺,城外为隍,阔四丈六尺,深一丈一尺”。明万历六年(1578)二月,“复修城池,讫于七年七月。城基增阔到二丈七尺,顶阔增到一丈二尺,高提到二丈三尺.又计地输柴,烧砖三百余万,爰新东西门楼,增高六尺,易城土女墙以砖,修砖垛二千一百八十三,增城铺十五座,重以瓮门,临以凌堑,巍然焕新,讫为雄镇”。清康熙十二年(1673),四十九年(1710),两次补集。乾隆三十八年(1773)至四十三年,重修砖城,“基宽一丈七尺,顶宽一丈一尺,周围一千零三十六丈。官修二段,四百五十丈六尺二寸;民修四段五百八十五丈三尺八寸。四门增修城楼,大券台,月城券台,马道,吊桥各四座”。咸丰九年(1859),新修城廓,“根基阔三丈五尺,顶阔一丈五尺,高一丈五尺,周长一千六百余丈”。十一年(1861),绅士李垒等输资建四城隅炮楼。

发达水运

据《三千年运河史》记载,公元前483年,吴王夫差率领大军乘船沿邗沟北上,到达鲁国后,一直在进行繁忙的外交活动,吴国的士卒也在鲁、宋境内忙于开挖运河。原来吴晋合盟的地点是在济水岸边的黄池(今河南封丘县南),而泗水与济水之间并无水道相通,吴国庞大的船队无法从泗水前往黄池(今河南封丘县南)。好在当时泗济两水之间一片平原沼泽,其中还散布着巨野泽、菏泽等大小湖泊,于是吴王下令在泗水与济水之间开挖一条运河,位于今山东境内的西南部,由定陶县西北处起始,向东延伸,经成武、金乡两县之北(羊山集南5公里),至鱼台县东北,注入泗水(约当今之万福河)。运河开通后因其水源来自菏泽,后世称它为菏水运河。《国语吴语》中所说的“阙为深沟、通于商鲁之间”指的就是这条菏水运河。菏水运河的开通,沟通了济泗两大水系,从济水流经菏水入泗入淮入江可抵吴、楚。而济水本与黄河相通,所谓“导允水,东流为济”,从济水入黄河可至赵、燕。古代济水与长江、黄河、淮河并称为“四渎”,“江淮河济为四渎”,是古代的主要水路通道。菏水运河在金乡境内30.9公里,境内支流有澎越河、吴河、羊山运河等。菏水运河虽然不长,但它沟通了黄河流域和淮河流域,不仅解决了当时泗水和济水之间的水路交通问题,更为后世江淮地区与中原地区经济、文化的交流与发展起到了重要作用。因此,羊山得菏水之利,四通八达。汉朝初期又在菏水沿岸,先后建立了济阳国、山阳国、定陶国、昌邑国。菏水两岸各国相望、水甘土肥、人口稠密度为全国之最,只辖有九个县的济阳郡,就有人口一百三十八万之多。汉代三大纺织中心,菏水流域就有两个,一个是菏水东边的亢父(任城),一个是地处菏水上游的定陶,它们的丝织品,不仅畅销全国,而且沿“丝绸之路”远销国外。从春秋末年到西汉文帝时,是菏水流域的黄金时代。著名的政治家端木赐经商于曹、鲁之间,即菏水及其南岸的水陆运输大道上,家累千金。越王勾践的谋臣范蠡,在助越亡吴后离越入齐,又从齐到达菏水上游的陶邑,坐地经商“十九年之中三致千金”。汉武帝元光三年(前132),黄河决於瓠子口,东南流入巨野泽,又流入淮、泗,往东南流去,中间经历了23年之久没有堵塞决口,直到元封二年(前109)汉武帝亲临指挥,才堵塞了瓠子口,并建宣房宫于塞口上。汉武帝还为此作“瓠子之歌”二首,其末句是“宣房塞兮万福来”,后人以此将清代菏水运河改称万福河。从西汉帝到东汉明帝十三年(70),清代河水因黄河决口泛滥,遭到严重破坏,但菏水运河仍然存在,中游的昌邑不仅仍是山阳郡的首府,并且还是兖州刺吏部的所在地。五代,北宋建都汴京(今开封),处四战之地,国依兵而立,兵以食为命,食本漕运为以。北宋浚河三道通京师漕运曰:汴河,惠民,广济(五大河)。宋朝初年,吴越王钱镠进贡宝犀带,宋太祖赵匡胤曰:“朕有三条带,与此不同”。镠请宣示,上笑曰:“汴河一条,惠民河一条,五大河一条”。五大河又名广济河,它包括古济水中段和整个菏水,在汴京四水中,广济河每年负责漕运粮六十二万石,青、兖、徐三州的贡粮经汶、泗,入菏水,通广济运至汴京。出现了每年过往船只达万余艘的兴旺景象。此时,羊山集“商贾之踵接而辐辏者亦不下百家”,商业经济已相当繁盛,“江淮百货走集,多贾贩,民竞刀锥,趋末者众”。据康熙十二年《金乡县志》记载:明末和清初,犹名菏水。清朝时期改名万福河或柳林河。康熙、乾隆年间曾两次疏万福河。中华民国二十三年(1934年)也曾大规模疏万福河渚河道。据金乡县志记载,万福河源于定陶县大薛庄东鱼河支流,流经定陶、成武、巨野,于马庙乡孙海村西入金乡境内,至卜集乡张烧饼村村东过境,经任城入微山湖汇入黄金水道——京杭大运河。金乡境内支流有彭越河、吴河、大沙河、羊山运河等。菏水运河这个《禹贡》记载的史前古河,历经沧桑,仍然存在,虽失去固定的水源,依靠雨水径流,成为季节性河道,但至今还是鲁西南地区诸河的干流,在水利上发挥着重要作用。

文化内涵

金乡县的悠久历史和独特的地理景观,使文物古迹遍布全境,曾发生过一些重大的历史事件,出现了许多知名人物,从而造就了金乡县深厚的历史文化。1956年-2004年县内进行过多次文物普查,发现古遗址27处,古墓葬16处,古建筑8处,文物点62处,征集文物361件,有些文物具有重要的历史地位。现代史上著名的羊山战役就发生在金乡县羊山镇羊山,现在战役发生地修建了革命烈士陵园,每年有数十万人到此瞻仰凭吊。

金乡羊山景区

羊山,东西走向,因处在鲁西南群山之阳取名"阳山",又因其形似一只俯卧的羊而改名为羊山。1947年刘邓大军在此发起羊山战役,揭开了人民解放军战略反攻的序幕。为纪念战役中牺牲的数千名革命烈士,金乡县于1952年在羊山主峰上修建了鲁西南战役纪念馆。整个展馆格调庄重舒展大气,布展陈列资料丰富,创作精细,内容分为鲁西南战役前的形势、强渡黄河挺进鲁西南、集中兵力决战羊山集、伟大的胜利历史的转折、英烈谱五部分,全面反映了鲁西南战役的胜利进程,揭示了羊山战役在革命战争中的伟大历史意义和巨大作用。先后被批准为全国爱国主义教育示范基地、全国国防教育示范基地和全国红色革命教育基地。这里最出彩之处是将革命纪念性建筑与现代旅游融为了一体,不仅陈列着大量珍贵的历史照片、电文、书信、实物等,还有声、光、电配合的景观复原、大屏幕显示等,融入了更多的现代元素、科技元素,让游客顿感身临其境,充分体验到战争的残酷与无情,并通过追忆战争唤起对和平的珍视。羊山景区山水相依,汉文化、宗教文化、军事文化、红色文化、现代文化交相辉映,包围歼灭战、陆地战、水战、骑兵战、地道战、街巷战、炮战、室内战、定向越野、汽车营地、户外拓展、卡丁车体验等参与性、互动性的游乐项目一应俱全,注定成为人们心仪的热门旅游景点。人们仰望羊山蓝蓝的天,俯瞰地质公园绿绿的水,眺看满山红红的叶,细品羊山文化结出的果,心中流动着一曲曲视觉、嗅觉交织而成的交响乐,收获的必将是一场放飞心灵、感受自然、色香味美的文化盛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