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山东省电子地图 > 济宁市地图 > 金乡县地图 >
肖云镇地图
肖云镇相关地区地图:

发展举措

抓作风。镇党委、政府规定,全镇所有机关干部一年下基层不少于200天,群众能否得到实惠,评委由群众来当,把考核权交给村民和村干部,并作为干部争名升位的重要依据。抓民营。他们采取激活民间资金和开发商投资方式滚动发展,相继建起了农贸交易市场、蔬菜销售市场、百货批发市场、五金电科市场。近两年来,全镇个体工商户已达1200余户,民营经济占全镇GDP的43%,引进项目16个,合同利用外资2.2亿元,实际到位资金7520万元。抓调整。镇党委、政府将农业产业结构调整与推进农业产业化经营实施标准化生产结合起来并作为农业增效,农民增收的必由之路。建温室大棚,种反季瓜菜,创建养殖基地,把钱存进树里。抓畜牧。该镇的畜牧养殖业有着传统的优势,为此,镇党委、政府因势利导,出台优惠政策,大力培养和推广典型,及时提供资金,技术服务。全镇1000只(头)以上的养殖户200多家,养殖专业户1100多个,专业村8个,养殖基地15个,畜牧养殖协会6个,有60%的农户加入了合作经济组织,畜牧产值占农业总产值的26%,并成为全县牛、羊、肉鸡养殖强镇。

工业发展

自2000年起,党委政府带领全镇干群规划创建了付庙经济园区、肖云镇商贸城,现付庙经济园区入园建设各类企业24家,肖云镇商贸城完成建设12000平方米,入驻商家200余户,新上冷藏、棉花加工、纺纱、建材、电动车制造等企业26家,全镇个体工商户达到1600余户,总固定资产投入达到2.4亿元,形成了明显的财政增长点,民营经济发展总量、规模、标准有了质的飞跃。投资达20亿元的济宁市重点项目肖云寺煤矿建设正在顺利进行,围绕这一项目进行的煤焦化产业带规划正在为加快肖云镇乃至全县发展创造了新的机遇。系统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仅2002年至2005年全镇新铺设镇村公路112千米,实现了51个行政村公路建设村村通;村村通自来水工程通过股份制筹建,打破行政村、管区区划新建集中供水点4处,通村率达到100%,入户率达到88%,在全县率先完成了村村通路通水任务。“一池三改”进展顺利,并全面铺开;有线电视和程控电话入村率达到100%,入户率分别达到44%、75%,全镇基础设施建设有了长足发展,整体面貌焕然一新,为推动全镇各项事业的快速发展奠定了基础。党的建设及精神文明建设得到加强。在党委书记刘遵路同志带动下,镇两委班子团结协调,运转高效,把握政策,解决突发重大问题的能力有了很大提高,在防非典、防治高致病禽流感等重大急难险重任务完成中发挥出了战斗堡垒作用,被市委授予防非典集体三等功、防非典个人三等功、防治高致病性禽流感个人三等功,评为济宁市党管武装先进基层党委书记。在刘遵路同志带领下,镇两委班子战斗力、凝聚力空前强化,干部队伍稳定,精神文明建设成效显著,好人好事层出不穷,2006年8月涌现出的舍己救人好少年李目辉其先进事迹便得到国务委员陈至立、省委书记张高丽、省长韩寓群、市委书记孙守刚等领导同志的高度评价。一山碧万峰竞秀,两江清百舸争流。

计生工作

为适应金乡县创建省级优质服务先进县的要求,按照“年轻化、专业化、知识化、职业化、女性化”的标准,近日,肖云镇在全镇范围内公开招聘村级计生女专职主任。通过广泛宣传,鼓励农村热爱计生工作、无违法生育现象、具有初中以上文化程度、年龄在35周岁以下的女同志积极报名竞聘村级计生女专职主任。印发了培训大纲和学习资料,镇计生办积极组织了相关的考前培训。招聘工作坚持“公开、公平、公正、择优”的原则,对120多名农村女同志进行了笔试、面试和审查,为全镇51个行政村配齐了计生女专职主任。新聘村级计生女专职主任均参加第四次育龄妇女健康查体活动,活动结束后镇党委政府将对新聘人员进行综合审评,坚持“能者上、平者让、劣者汰”的原则,将素质高、业务强的优秀人员充实到人口计生队伍当中,选好配强村级专职主任,更好地完成新形势下的人口和计划生育工作。

肖云镇下辖村

肖云村冯土囤村代庙村菜园村,李白庙村李尧村薛庄村吕庄村,孙油坊村晁庄村周花园村殷庄村,石庄村大李楼村周家庄村邵李村,店子村郑小楼村郑大楼村张新庄村,东韩楼村界牌堂村杨李村张小楼村,谢集村核桃园村焦庄村吕常寺村,张华楼村张庄村张家楼村张洼村,周大庄村韩堂村程庄村邵集村,赵口村唐王庄村孔集村周三官庙村,前李楼村朱洼村赵院村东王楼村,西王楼村南陈楼村南代庙村杨关庙村,柏树园村秦庄村鲍楼村

平安建设

肖云镇地处两省(山东、江苏)四县(金乡、鱼台、单县、丰县)交界之地,由于地处偏避、经济薄弱,社会治安一度也成为全县的“老大难”。2000年,新任党委书记刘遵路上任后,以富镇安民为已任,开展了一系列平安创建工作。他们针对多年来社会治安形势差的现状,大务加强政法、综治、平安队伍建设,于2003年首创“维稳定工程”平安建设机制,构筑起社会治安综合防范体系,得以在全县、全市推广,引起很大反响。他们创业的军警民联防机制、“育防工程”等新做法、新理念,得到省军区、济宁市军分区人武部、市综委、平安办首长的嘉奖,并得以推广,刘书记在2004年、2005年分别获全市“三年建设三等功”,全镇治安形势得到根本好转,连续3年来治安、刑事、信访案件发案率创历史新低。

新农村建设

为了营造新农村建设的良好环境,肖云镇按照执政为民的要求自2006年2月以来大力推行“一线工作法”密切了党群干群关系,维护了农村社会政治稳定。感情在一线融洽。一是领导蹲点知民意。全面实行镇领导班子成员驻村蹲点制度,班子成员每月驻村不少于5天。在推行小城镇建设规划,完善农村土地承包,产业结构调整,招商引资,企业发展等事关全局的重大事项中,由于集中民智,尊重民意,没有引发一起群体性事件。二是帮扶解困暖民心。每年对全镇贫困户进行排查、登记,由镇机关干部及各部门主要负责人进行“一助一”结队帮扶部分农村弱势群众渡过生产、生活难关。矛盾在一线化解。肖云镇构建起了维护农村稳定的“三道防线”。第一道防线,是在村一级全面推行两委班子定时定点集中办公制度。确定每月8日、18日、28日为集中办公日。由驻村干部村两委班子成员、党员代表和村民代表全面听取群众意见共同研究解决群众关心的热点、难点问题。第二道防线,是在管区一级设定专职矛盾纠纷排查调处员。负责辖区各村矛盾纠纷的及时排查,妥善调处和情况汇总:若有重大的矛盾纠纷,及时向镇主管部门汇报。第三道防线,是在镇一级建立维稳指挥中心。集公安、司法、信访、法律服务四位一体实行联合办公、联合服务,联合解决问题,维稳中心成立以来,处理各类矛盾纠纷120多件次,避免民转刑案件45起。治安在一线防控。即区域防控一体化。将行政辖区划分为10个责任警区,定职定责定民警,投资40万元在重点部位建立6处设施完备的高标准警务工作室,每个警务室派驻1名民警和协警队员,各警务室之间,警务室与派出所之间实行微机联网,提高了社会面上的整体防控能力。从解决人员报酬入手,采取“镇财拿一大块,企业和村里投一小块”的办法,全面实行农村治安联访队员统一录用、培训、管理、调度、考核,全镇有480名联防队员驻村巡逻。自2006年8月该镇还组建了一支由镇主要领导任指挥,全体机关干部参加的治安巡访大队,在农忙和冬闲时节为农民群众守夜巡访。警民携立破获各类违法案件62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