鄄城县地图
鄄城县相关地区地图:
自然资源
鄄城属黄河冲积平原,季风型暖温带半湿润区,年均日照时数为2534小时,年平均气温13.5℃,年平均降水589.2毫米,四季分明,雨热同期,气候宜人。土地资源丰富,全县耕地98万亩,土质上乘。鄄城地下蕴藏着丰富的煤、石油、天然气、地热等,现已探明全县含煤面积达400平方公里,地质储量约40亿吨。地热异常区360平方公里,水温在65—90℃之间,碘、锶含量双向达标,第一眼地热井已钻探成功,被国家地质专家称为“齐鲁第一井”。淡水资源充足,地下浅层淡水总储量18.33亿立方米,属全国一类丰水区。全县沿黄105华里,年均引水4.3亿立方米。鄄城雷泽湖水库占地4210亩,总库容1050万立方米。矿产资源丰富。地下蕴藏着丰富的煤、石油、天然气、地热等,现已探明全县含煤面积达400平方公里,地质储量约40亿吨。石油、天然气属中原油区,油质上乘。地热异常区360平方公里,水温在65—90℃之间,开发前景广阔。淡水资源充足,属全国一类丰水区。林畜资源丰富。鄄城是全国平原绿化先进县、桐木生产基地县、小尾寒羊育种基地县、国家级鲁西黄牛育种和斗鸡保种基地。全县有林地面积36万亩,林木覆盖率达30%,蓄积量180万方。优质肉牛饲养量120万只,鲁西黄牛存栏5.7万头。
资源优势
旅游资源:鄄城历史文化底蕴深厚。鄄城是中华民族开发较早的区域之一,上古属“颛顼之墟”,西汉初置县,周时为卫国之鄄邑而得名。境内现存有尧王墓、孙膑墓、苏御史牌坊、舜耕历山等古迹遗址,砖塑、商羊舞、鲁锦被列为国家级非物质遗产。2008年4月,投资4.5亿元的孙膑旅游城正式对外开放,成为山东省西部又一旅游胜地。
交通优势:鄄城区位交通优势明显。济董、临商及其复线三条省级公路纵横东西南北,220国道及济菏、菏兰、日东高速公路分别靠县境东、南两面穿过。京九铁路穿越县境,并设有客货站。已规划建设的德商高速公路纵穿鄄城县境,并设三个进出口;投资9.1亿元的鄄城黄河公路大桥正在紧张建设,建成后将在北京正南方105国道和106国道之间形成南北交通大动脉。
工业发展:鄄城载体功能不断完善。鄄城县经济开发区是省政府批准的省级开发区,规划面积23.7平方公里,现已入驻项目108个,一个初具规模的现代化工业新区已初具雏形。鄄城电力事业超前发展,35千伏变电站11座,110千伏变电站3座,220千伏变电站1座,供电能力坚强科学有序。城区商业服务场所齐全,服务水平和档次显著提高。通过实施绿化、美化、净化、亮化工程,城市面貌明显改观,有欧式一条街陈王路,纵贯城区东西的人民路。鄄城生态环境优良宜人。鄄城属黄河冲积平原,河流纵横,绿树成荫,是被国家环保局批准为国家级56个生态经济示范区之一。全县98万亩耕地已全部实现林网化,沿黄、沿路数百里绿色长廊有“天然氧吧”之称。拥有千亩以上生态农业示范园10余处,无公害果品、蔬菜、肉食等绿色食品业已形成极具活力的经济增长点。鄄城县委、县政府携全县80万淳朴善良、诚实守信的人民,欢迎天下有志之士来鄄合作,共展鸿图。
第三产业
鄄城县第三产业未进行调查
区位交通
鄄城交通便利,济董、临商两条省级公路纵横东西南北,220国道及济菏、菏兰、日东高速公路分别靠县境东、南两面穿过。京九铁路穿越县境,并设有客货站。县城距新石铁路(新欧亚大陆桥)与京九铁路交汇处菏泽市仅35公里,距高速公路入口仅18公里,距嘉祥机场仅78公里,距济南高速公路行程245公里。德商高速公路纵穿鄄城县境,计划2008年将建成通车;投资7亿元的鄄城黄河公路大桥项目,今年将动工建设,建成后,将在北京正南方105国道和106国道之间形成南北交通大动脉。
特色村庄
仝仁庄TONGRENZHUANG仝仁庄位于鲁西南鄄城南三公里处。人口在一千左右。仝姓占百分之八十五,是靺鞨族,祖籍在辽东。始建于洪武四年(1371年)距今已有六百多年历史。洪武四年(1371年)有一姓高的人到此开荒,建有一宅院,取名高庄,沧海桑田,姓高的逐渐人口少了,姓仁的多了起来,所以改名仁庄,解放后期,由于和临近的一个村庄重名,外人经常搞错,险些出事,由于此时姓仝的为大姓,遂叫仝仁庄!仝仁庄现有仝和李两大姓,另有宋,赵,刘仝仁庄交通便利,东临菏鄄公路,位于村头。富春北路在仝仁庄穿过,形成了仝仁庄的北路,仝仁庄南路穿过一条美丽的小河,直同妙刘庄;仝仁庄中路是仝仁庄的核心,有六七百米长,在仝仁庄有很多条南北交融的小巷,把南路中路北路连接贯通。在仝仁庄的周围长满了柳树,杨树,槐树,几乎家家院里都有树,冬暖夏凉。那就是生活在绿色的海洋。仝仁庄盛产知了;top蝉俗称知了是同翅目蝉科昆虫的总称。全世界已经发现三千多种,据最新统计,我国也已经发现了227种。我们也许听到过不少关于蝉的名字,蚱蝉、寒蝉、鸣蝉、山蝉等等,但能完全弄清蝉所有名字的人一定不多。因为早在《尔雅》里就列出了蝉的八个名字。《诗经》里说“五月鸣蜩”,“蜩”就是蝉。《庄子》里说“蟪蛄不知春秋”,“蟪蛄”也是蝉。有本介绍方言的书中甚至列举出了蝉的二十五个别名,比如螂蜩、螗蜩、茅蜩、马蜩、霓、麦蚻、蜓蛛、蚨、蛉蛄、螓、蝭蟧……这还不包括我们熟知的“知了”和“蚱蝉”。可见这种随处可见的昆虫早已经被我们熟知了。专家们却对蝉进行过仔细的...特别是近年来,有的公司还大量收购蝉,制成油炸、红烧的罐头出口日本、韩国,或袋装以供旅游区的游客尝鲜。仝仁庄有一未解之迷,如下:关于村里挖出“龙”,我怀疑是古迹在我的老家,村里人百分之八十都相信这个世界上真的有龙存在。因为有人在村里挖出来过。大约在六十年前,有一户人家要盖新房,村里人都去帮忙,在挖土垫地基的时候,一个模糊的黑色物质显现出来。大家整理清楚后发现是一个龙头,一条未长成的龙,土和它的身体以有明显的脱离。龙的身子在另一家的地里。有一人看见后突然拿起铁锹把龙头铲掉,,,,,,,,这是听长辈门说的,这是真实的,要不然不会所有人说的都一样。我是唯物主义,不相信真的有龙,我到觉得像是古人留下来的用泥土做的一条龙。如果说是古人留下来的,他们做龙不可能只做一条,最少是两条,或者九条。村子地处黄河流域,古时经常发大水,应该是水把它们淹了,古人走的走,死的死。淤泥漫过了原来的古人的杰作。这一历史谜题就留给了我们。过了不知多少年,被一群盖房子的村民挖出来了,无知的村民以为挖出了真龙,慌乱中有人毁了龙头。我认为人们说毁了龙头,但是并没有说毁了龙身子,所以龙的其他部位应该还在地下。这个村子叫仝仁庄。地址是山东省菏泽市鄄城县富春乡仝仁庄仝姓原为靺鞨族,下面就介绍一下这个民族。靺鞨中国古代民族名。满族,亦称满洲族,是生活在满洲的通古斯民族,古代以渔猎生活为主。唐代的汉语文献中将其称为“靺鞨”,宋元及明时期的汉语文献中称其为女真。亦称“勿吉”。源于肃慎。分布在松花江、牡丹江流域及黑龙江中下游,东至日本海。分粟末、伯咄、安车骨、拂涅、号室、黑水、白山七部。有农业,种植粟、麦、穄;善养猪;亦从事狩猎。经常向汉王朝献贡。各部发展不平衡。黑水部居最北面,发展较慢,分十六部。唐玄宗时,就是大部落置黑水府,以其首领为都督。其余各部隶属干都督府,称为州,任命各部落首领为州刺史。五代时称女真。粟末部居最南方,较先进。公元698年粟末部酋长大祚荣联合其他族在松花江以东乌苏里江流域,建立渤海政权。后不断向唐王朝遣使朝贡,按唐制建立政治、经济制度,使用汉文。公元926年为辽阿保机攻灭。部分遗民建立定安国,后亦并入辽。《魏书.勿吉》:“勿吉国,在高句丽北,旧肃慎国也,邑落各自有长,不相总一。其人劲悍,于东夷最强。言语独异......其地下湿,筑城穴居,屋形似冢,开口于上,以梯出入。其国无牛,有车马,佃则偶耕,车则步推。有粟及麦穄,菜则有葵。水气咸凝,盐生树上,亦有盐池。多猪无羊。嚼米酝酒,饮能至醉。妇人则布裙,男子猪犬皮裘。初婚之夕,男就女家执女乳而罢,便以为定,乃为夫妇。俗以人溺洗手面。头插虎豹尾。善射猎,弓长三尺,箭长尺二寸,以石为镞。其父母春夏死,立埋之,冢上作屋,不令雨湿;若秋冬,以其尸捕貂,貂食其肉,多得之。”《旧唐书.北狄传.靺鞨》:“[靺鞨]其国凡为数十部,各有酋帅,或附于高丽,或臣于突厥。而黑水靺鞨最处北方,尤称劲健,每恃其勇,恒为邻境之患。”
历史沿革
鄄城县历史悠久,是中华民族开发较早的区域之一,素有“古鄄”之称。有文字记载的历史可上溯至五帝时期。《太平环宇记》载:“濮州,今治鄄城县。古昆吾旧壤,颛顼遗墟。”《吕氏春秋》载:“尧葬谷林,舜耕于历山,陶于河滨,渔于雷泽。谷林、历山雷泽均在县境。《左传》载:茫茫禹迹,画为九州。夏商时天下分为九州。鄄城属古兖州之域。春秋时期(前770—前476)为卫国鄄邑,战国时期(前475—前221)属齐国甄邑(甄,音juan,鄄的异体字),秦时(前221—前206)改鄄邑为鄄城。西汉(前206--8)初始置鄄城县,因境内鄄邑而得名。三国时期(220—265)属魏兖州东郡鄄城县,济阴郡城阳县地。其间鄄城曾两次改为县王国。西晋时期(265--316)属兖州濮阳国、济阴郡城阳县地。东晋十六国时期(317--420)先后属后赵兖州济阴郡、前燕兖州东郡、前秦兖州、后燕兖州东郡,兖州、东郡均治鄄城。南北朝时期(420--581)先后为北魏、东魏济州濮阳郡鄄城县、城阳县地。隋时(581--618)先属濮阳郡,后属郓州(治郓城)。596年(文帝开皇十六年),于鄄城置濮州(濮州之名从此始)。唐(618-907)初属鄄城县,雷泽县地。621(高祖五德四年)复置濮州及临濮县,并析鄄城县置永定县,析雷泽县置长城、安邱2县。625年(武德八年)废永定县入鄄城县。627年(唐太宗贞观元年)鄄城临濮雷泽3县属河南道。742年(唐玄宗天宝元年)废濮州设濮阳郡,治鄄城。758年(唐肃宗乾元元年)改濮阳郡为濮州。五代十国时期(907--960)先后为后梁、后唐、后晋、后汉、后周濮州属地。北宋时期(960--1127)属京东路濮州鄄城县、临濮、雷泽县地。金朝时期(1115--1234)属山东西路濮州鄄城县、临濮、雷泽县地。元时(1271—1368)先后属东平路濮州、中书省济宁路濮州。明代(1368-1644)初属中枢省濮州。1369年(明太祖洪武二年)废鄄城县入濮州,于鄄城置千户,属东昌府。1376年(洪武九年)为山东承宣布政使司东昌府濮州属地。1451年(明代宗景泰二年)因黄河之患,濮州治由鄄城迁至黄河西之王村集(今河南范县濮城)鄄城古城遂称旧城,一直沿用至今。清(1644-1911)初属山东省东昌府濮州地。1730年(雍正八年)升濮州为直隶州,直属山东省。1735年(雍正十三年)又降为散州,改属曹州府。1905年(光绪三十一年)属兖沂曹济道曹州府濮州地。1913年改濮州为濮县。1931年“濮鄄分治”,于濮县河东地区复设鄄城县,仍属山东省第二专署。1936年并鄄城县入濮县,属山东省第十行政督察专员公署(驻聊城)。1938年濮县改属山东省第十六专署(驻菏泽)。1940年3月5日,成立鄄城抗日县政府,属运西专署。是年9月属晋冀鲁豫边区第十七专署,是年11月属鲁西行政主任公署第二专署。1944年8月属冀鲁豫第十八专署,1946年2月属冀鲁豫第二专署。1946年10月29日至31日国民党郑州绥靖公署为配合巨野方面的军事行动,调集三路部队,分别向嘉祥、巨野、濮阳进攻,企图围歼刘邓大军于鲁西南地区。刘邓大军依据避强击弱的原则,立即向濮阳转移。转移途中,获悉国民党军一部由菏泽向鄄城孤军冒进,邓小平、刘伯承遂当机立断,发起鄄城战役,在鄄城以南地区歼敌9000余人。1949年8月,鄄城县属平原省菏泽地区专署,1953年初属山东省菏泽专署,1958年10月属山东济宁专署,1959年6月又改属菏泽专署,1967年属山东省菏泽地区革命委员会,1978年属山东省菏泽地区行政公署,2000年属菏泽市至今。1992年1月24日,将梁堂乡的万全庄、大赵庄、李楼、南庄、罗吴庄、魏庄、东赵庄、樊庄、东张庄、富春乡的苏屯、南宋庄、凤凰乡的孙店共12个行政区划归鄄城镇管辖。1993年11月16日,撤销阎什口乡,设立阎什镇,其行政区域和人民政府驻地不变。1994年12月29日,撤销什集乡,设立什集镇。1996年12月29日,撤销箕山乡,设立箕山镇(鲁政函民字[1996]67号)。2000年3月15日,撤销李进士堂乡,设立李进士堂镇,其行政区域和人民政府驻地不变(鲁政函民字[2000]27号)。2000年,鄄城县辖7个镇、18个乡。总人口715684人,各乡镇人口:鄄城镇64986、旧城镇34389、红船镇31601、阎什镇28901、什集镇34215、箕山镇31553、李进士堂镇21036、凤凰乡36339、宋楼乡16883、陈良乡13746、左营乡30627、大埝乡29597、梁堂乡25196、葛庄乡23057、董口乡30249、西双庙乡24610、临濮乡33Z25、梁屯乡23412、富春乡31672、麻寨乡26647、鲁王仓乡20280、彭楼乡26834、张志门乡19370、引马乡28367、郑营乡28892。(根据第五次人口普查数据;单位:人)。2002年7月,省政府批复同意:鄄城县撤销鲁王仓乡归属郑营乡,撤销临濮乡,设立临濮镇;撤销彭楼乡,设立彭楼镇。以上2乡撤乡设镇后,其行政区域和人民政府驻地不变。截至2002年12月31日,鄄城县辖10个镇、6个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