莒光乡地图
莒光乡相关地区地图:
文化教育
连江县立敬恒国民中小学,连江县莒光乡东莒国民小学地方特产
八八坑道高粱:马祖酒厂肇建于民国45年,以酿造高梁酒与老酒为主,所生产的高粱酒经过两次蒸馏,放进“八八坑道”窖藏。由于“八八坑道”从花岗岩的山脚下开凿而成,坑道内冬暖夏凉,气温稳定,特别适合长时间储存美酒,杂味、异味在时间中慢慢醇化,成为佳酿。以前酒客喝酒喜欢追求高酒精浓度的麻辣感,俗称“二锅头”的大曲酒颇受欢迎。近年来喝大曲酒的人少了,马祖酒厂也刻意降低酒精浓度,来迎合顾客的口感。东涌陈高:东涌陈高就原名东引陈高,是陈水扁总统任内总统府指定的迎宾酒。东引酒厂历史悠久,最近几年来,尤其以“东涌陈高”销产最大,成为马祖列岛各大餐馆、卡拉招待佳宾的美酒,甚至声名远播至福州,成为党政要员的馈赠最爱。陈高乃高粱经过长期低温发酵,蒸馏、勾兑后,成为酒之精华。东涌陈高的酒精度只有45%,无辣味,即使宿醉,也不会头疼口干,这也就是东涌陈高畅销马祖与台湾的原因,长期以来,一直都是军方高级将领送礼的最爱。
马祖老酒:马祖老酒是黄酒的一种,以糯米浸泡、蒸煮、落坛,加上红曲发酵,只要叁十天就可出酒,味香醇、滋补。过去马祖人家家酿老酒,渔夫出海捕鱼前用来温热身体,当地女人也拿来坐月子,舒筋活血、滋补身体。老酒的酒渣“红糟”,气味芳香,是福州菜的主要佐料之一。地区人士发明老酒叁温暖吃法,即冷藏、常温和加温叁种,其中加添少许生姜、红糖加温至50度左右饮之,别有风味,往年驻军老兵对此法饮用也情有独钟。马祖老酒有玻璃装、叁公斤坛装与一公斤坛装等多种,可供选购。
国利豆腐:东莒民众引以为傲,对外宣称的“东莒叁宝”:花蛤、豆腐和西瓜,马祖民众都耳熟能详。最近又增加了一“宝”--地瓜,已经演变成为“东莒四宝”。东莒目前只有一家“国利豆腐”店,一间不起眼的小店,却大大有名,每当台湾电视台来访,国利豆腐是必定要介绍的地方特产。或许由于老板王喜官的精湛手艺,加上东莒洁净的水质,国利豆腐店生产的豆腐,远近驰名,不但销往西莒,更有远从南、北竿来的订单,可见热卖的程度,真是名不虚传。
恤、帽子:除了马祖酒类以外,东莒少数商店还特别制作了十多种样式的东莒纪念恤和两款帽子,供观光客挑选。恤有“东莒花蛤”、“东莒灯塔”、“恋恋莒光”及“大埔石刻”等,而帽子只有东莒花蛤和炽坪陇考古纪念,两种款式。目前由于观光客数量不多,地区商家投资莒光乡纪念品的样式有限。这些纪念品,少部分在南竿的特产店也可以买到,但东莒的特产店却提供有十多款样式,让游客选购。
地质景观
马祖列岛的地质为花岗岩锥状岛屿,地势起伏大且陡峭,在莒光乡的东、西两岛中,西莒尤其明显。由于海岸花岗质岩石受风化及波浪侵蚀,多形成崩崖、险礁、海蚀洞、海蚀门等地形,部分湾澳经过冲积与堆积作用形成沙滩、砾石滩、卵石滩。这些多变的海蚀地形与潮间带,不但是莒光乡的观光资源,更是民众采拾贝类,赖以维生、提供休闲的最佳场所,当地居民常以“我家冰箱在海边”引以为荣,可见本乡海岸资源之丰富。西莒列岛由西莒本岛、蛇山所组成,面积2.38平方公里,是马祖四乡五岛最小的岛屿,从地图平面上看来像一倒叁角形,极西的蛇山,是公告的燕鸥保护区,退潮时,与坤丘沙滩相连,是观赏燕鸥、欣赏夕阳、戏水采贝的最佳游憩胜地。西莒的主峰白犬山又称“西路山”,标高203公尺,是全乡最高山,其次为标高182公尺的武士岭,也在西莒,登临其上,极目眺望,海阔天空。西莒岛东北面的菜埔澳,海崖垂直陡峭多节理,由于受到长期风化、侵蚀,以及海浪长期拍打,地貌诡谲多变,石骨鳞峋,也是西莒著名的景点之一。东莒地形略显南北狭长,除了本岛以外,外围尚有林坳屿、犀牛屿、永留屿及大屿,总面积2.86平方公里,稍大于西莒。由于地势较平坦,从闽江水流出的河沙堆积而成的猛澳沙滩,不但是东莒的海运\门户,也是观光胜地;岛上的福正村,潮间带广阔,适合戏水采贝,尤其以东莒花蛤,最负盛名。东莒最高山为东犬山又称为“佬头山”,标高120公尺。岛的东北端有一座灯塔山,标高64公尺,山巅有一座兴建于清同治年间的英式灯塔,是一座国家二级古迹,也是观光客必访的观光景点。莒光乡的地质景观丰富而多变,东、西两岛都拥有洁白细致的沙滩、广阔的潮间带、陡峭雄伟的海蚀地形,以及附近海域星罗棋布的无人岛礁,登临岛上,无论晨间或傍晚,海天与沙滩、湾澳、岛礁相连,地景之美,美不胜收。对外交通
南竿(马祖岛)开往莒光交通船:每日3班;莒光开往南竿(马祖岛)交通船:每日3班,单月由西莒发船,经东莒前往南竿;双月则由东莒发船,经西莒前往南竿;西莒、东莒对开交通船:每日来回各4班。地理位置
马祖列岛位于台湾本岛西北方,隔海与大陆闽江口、黄岐半岛及罗源湾相望。列岛北起东引乡北岸(26度23分);南到莒光乡林拗屿南岸(北纬25度56分);极东东引乡世尾山东岸(东经120度30分);极西为南竿乡津沙村西岸(东经119度51分)。马祖行政中心南竿距离台湾约114海浬,离金门152海浬、澎湖180海浬,与闽江口相距约54海浬。昔日马祖列岛是台湾的前线,极具战略价值,今日则由于开放小叁通,已经成为两岸交流的平台与桥梁。莒光乡位于马祖列岛最南端,主要由东、西两岛所组成,东莒岛面积2.64平方公里,略大于西莒岛(2.37平方公里);附近的无人岛礁,最东、最北为大屿,最西为蛇山,最南为林坳屿。莒光乡东临东海,西邻福州长乐机场,北接南北竿列岛,南与平潭岛遥遥相望。昔日莒光乡属大陆福建长乐县管辖,如今,每当天气晴朗之际,站立在东、西莒山头,可以清楚望见长乐机场的班机起降,尤其入夜之后,长乐机场班机进场、离场的光影之美,已经成为游客不可错过的“一景”。在地理的距离上,西莒岛坤丘澳口距南竿岛马祖港约18000公尺,东、西莒两岛的距离约只有3000公尺。在交通船航程上,从南竿福澳港登上顺风号快轮,约50分钟可以抵达莒光乡;东、西莒之间的交通船,航行时间约只需10分钟左右。行政区划
莒光乡现有5村21邻,包括西莒岛的青帆村、西丘村、田沃村,以及东莒岛的大坪村、福正村。其中位于西莒岛南部的青帆村为乡公所所在地。村庄介绍
莒光乡下辖五个行政村落(含九个自然村),先民以筚路蓝缕的精神,发挥生活的智慧,来顺应海洋环境的特性,与岛屿生活的需要,发展出了多元而丰富的生活文化。青帆村:青帆村原名“青蕃”,土地面积约134公顷,地形陡峭崎岖,村落沿着坡地而建,视野极佳,是西莒岛最热闹的村落、商圈,以及最大的港口,也是乡公所的所在地。马祖话称外国人为“番仔”,青蕃略有“生番”之意,乃早期外国商船在此候潮、避风和取水,与当地民众交易热络,市面上华洋百货充斥,繁荣景象居马祖列岛之冠,素有“小香港”美称。抗战期间,亲日的伪“和平救国军第二路军”盘据于此,抗战结束,东海部队转进,司令部设在“山海一家”。大陆沦陷前,此地最为繁华,是马祖唯一设“镇”之地,曾辖有青东里、青西里。民国五十年左右,韩战爆发,美国西方公司进驻青帆山,美国国旗曾在此地飘扬过一段时日。因此,青帆村有着一段非常丰采的人文历史,诉说着此地的故事。青帆村商店林立,是岛上最大的食宿中心,餐饮店、杂货店、菜市场等,商店云集;乡公所、乡民代表会、乡图书馆、邮局、卫生所、电信局、敬恒国中小等重要社教机构都在这里,并有一座个可供客货运\输的码头,是全乡交通、商业枢纽。港口旁的陈元帅庙是本乡信仰中心,香火极盛。
田沃村:位于西莒岛倒叁角形东边的澳口,上方地势斜坪,且多田地,又称“田澳”,现有村落散布于澳口之东北面山坡,并辖菜浦澳,土地面积102公顷,约占全乡面积五分之一。本村于清末福建长乐县后福林氏及岭南陈氏等先民,移入从事渔耕,民初曾种植罂粟,并有鸦片馆开设、小型酒库和制盐业。田沃在国军进驻后,人口一度超过六百人,民国58年建筑中正堂电影院一座,繁华一时,后随人口外流及电视普及,又沈寂了下来。近来政府大量投资建设,将直升机场、运\动场、电力公司、警察所、消防队等都建筑在本村,村内设有多家民宿。澳口的“四哨”据点,兼具景观与防御功能;武士岭观景台可眺望邻近辽阔的海域景观;每年五月间,王兰花盛开时,满山遍野,蔚为美景。菜埔澳位于田沃村北边,地势陡峭,花岗岩岩脉形成了险礁、谷地、断崖等多样化的地质景观,不仅具有观光潜力,更有学术上的研究价值。并且,变化极大的海流,为此地捎来了丰富的鱼类,成为钓客最钟爱的海钓场。
西丘村:西丘村位于西莒岛西边,系依其辖地“西路”、“坤丘”,各取一字名为“西丘村”。当年东海游击队曾在坤丘设立“康乐新村”。该村地势较高,视野较佳,西望大陆长乐县梅花镇,南眺平潭岛,动静尽收眼帘。国军进驻后,师部邻近于此,许多军事单位围绕在村落四周,西莒英雄馆建于邻近的缓坡上。村内住户除种菜、开店做小生意外,小吃、洗衣、浴室、小说出租、网咖店等,为本村带来小财富。西丘村联合办公中心左方有步道通往青帆村“山海一家”,中途还有观景台,大王庙旁也有步道直通“仙洞”,再通坤丘。附近海域有蛇山,是一列岛礁,在退潮时候,附近洁净的弧形滩地就会露出,而涨潮时则仅留岛礁上方,从远处看就像是一条盘旋在大海中的巨蟒,“蛇山”的称号,就由此而来。夏季时,蛇山就成为大群燕鸥的聚集地,神话之鸟“黑嘴端凤头燕鸥”也曾经出现于此。民国89年公告为马祖地区燕鸥保护区,每年四至九月禁止渔民登岸。
大坪村:大坪村位于东莒岛中、南段,辖有炽坪、大埔及猛沃叁个自然村,村名缘自“大埔”、“炽坪”两地。炽坪集本岛之政治、教育、商业中心,是马祖地区难得不靠海的村落。大坪村是东莒人口聚集最多的村落,其开发年代可溯及清道光年之前。村民从商为多,小吃店、杂货、土特产、电玩店一应俱全,村之四周有农田,是本岛果蔬的重要来源。村中有东莒国民小学、电信局、邮局、自来水厂、消防队、派出所、卫生所,早年更有电影院“中正堂”一座,与英雄馆、村公所为邻,其四周皆有驻军戍守,有道路可通福正、大埔及猛沃。大埔在村之南端峡湾岬角处,是北风最佳避风港,曾是一座繁荣渔村,唯民国五十年以后,政商移至“炽坪”,此地逐渐没落。猛沃港位于东莒岛西南方,为一环境清幽的沙港,是各岛进出东莒的门户。猛沃现仅住叁、四户人家,港口上方有一座直升机场。
福正村:福正村是“福里”、“澳正”之总称。位在东莒岛东北端,居民虽已大多迁居,但随海崖而建的闽东聚落仍保存良好,山顶上有一座著名的东莒灯塔,列名国家二级古迹。全村背倚灯塔而筑,闽东式的花岗岩石屋,紧凑地错置于小小的平地上,虽然时代的转变,人去楼空,但依山面海的渔村形势,和一颗印式的石屋,弯曲狭窄的巷弄,远远望去,宛如一座石头城。村貌朴实,又像陶渊明笔下的世外桃源,傍晚时分,伫立在港口旁的凉亭,凭栏远眺,火红的日轮渐渐西沉,将海面染成一片金碧辉煌,常令游客不禁驻足,流连于此地的素朴自然之美。福正港属面向西北方的澳口,为简易的避风港,澳口满布闪耀如金的细沙,前方则是美丽广阔的潮间带,盛产花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