开原镇地图
开原镇相关地区地图:
特色产品
大蒜,开原大蒜:主要产于开原老城镇金钱河一带,此地土质肥沃,所产大蒜品质最佳,种植历史已达300年以上。鹿茸:是雄性鹿还没有完全风化的袋角。可医治劳伤瘦弱、目暗,妇女子宫虚寒、崩漏、赤白带症。被称为东北“三宝”之一。蚕丝被:蚕丝属天然蛋白质纤维,富含10种人体必须的氨基酸,其成分与人体的皮肤构成极为相似,因此,蚕丝具有滋养皮肤的保健作用。养殖业
开原镇肉鸡、黄牛等传统养殖项目已渐成规模,狐狸、貉子等特种动物饲养户也日渐增多,牧业经济已成为当地农民增收致富的重要途径。开原镇地处舒兰市东部山区,搞养殖业有着得天独厚的优势,该镇农民也有饲养畜禽的传统。随着舒兰市和开原镇一系列养殖优惠政策的出台,该镇的养殖业得到了突飞猛进的发展。肉鸡养殖是近两年开原镇新兴的养殖产业。2007年之前,全镇仅有不到10户肉鸡养殖户。2007年,舒兰市号召农民大力发展肉鸡养殖,并出台了一系列的优惠政策,开原镇在舒兰市优惠政策的基础上,制定了林业优先批给肉鸡养殖户用木材,建设预留地优先提供给肉鸡养殖户的优惠政策,镇里还帮助养殖户优先贷款。在这些优惠政策的促进下,仅2007年,全镇新增加肉鸡养殖户40多户,建成肉鸡养殖小区6个,全镇肉鸡年出栏200万只,人均增收近500元。由于地处山区,饲料来源充足,黄牛养殖也是开原镇的传统养殖项目。农民徐存宝是该镇有名的黄牛养殖大户,10多年的养殖、销售经验使他成为该镇最大的黄牛养殖户,每年出栏黄牛超过1000头。在他的带动下,开原镇目前有20多户农民搞起了黄牛养殖,全镇年出栏黄牛3000多头。为了获得更廉价的饲料和更接近黄牛销售市场,开原镇还有10户养殖户搬到榆树市五棵树镇搞黄牛育肥,年出栏黄牛700多头。在传统养殖业快速发展的同时,开原镇的部分农民开始探索特种动物养殖的热潮。泉子沿村村民李玉宝尝试着养起了貉子,在他的带动下,该镇已经有几户农民开始饲养狐狸、貉子等毛皮动物,均获得了较好的经济效益。行政区划
村别户数人口面积青山村47316352993.7大安村56221732698.7谋安村28310301344.1泉沿村3021139649.7龙王村38618072288.2赵家村35013631249.3前开村41912491109.8腰开村3001475955长远村214833753.4鹿场不详273.1模范村40015231528.3薛家村60223002700.4八里村57724871756.6向阳村不详1539.2大兴村4618395.8保安村43317001646.6新开村40213484543.4四滴村35115142807.9五滴村46217212485.3六滴村588146510801.7合计(2007年数据)71502694544220.2经济概况
截止2007年,开原镇经济发展状况。1、2007年开原镇国民生产总值达到一亿六千万元。社会固定资产投资实现5000万元,招商引资实现4300万元,劳务输出达到3400余人,创收1700余万元,全镇人均增收570余元;农民人均纯收入达到3750余元。个体私营经济得到快速发展,新生成民营企业2户,总数达到7户,个体工商业户达220户;落实惠农政策,兑现惠农资金,发放粮食补贴款,综合补贴款合计近270余万元。2、招商引资、项目建设效果明显,2007年开原镇继续与市国土资源局共同引进资金1.093亿元,落地千万元以上生产加工型企业1个,――吉辉矿业有限责任公司。3、农业基础地位不断加强。开原镇紧扣“农业增效,农民增收”的主题,积极实施绿色农业战略,大力推进项目农业建设。充分发挥了农业示范园区的拉动功能。2007年开原镇新增四滴村牧业产业园区一处,建筑面积1620平方米,占地面积2.0公顷,年出栏肉鸡60000只。新建八里村、六滴村西洋参养植主导产业项目一处,面积17公顷,总投资120万元。新增泉沿村农业科技示范园区一处,7.5公顷。新增养鸡户30户,新建鸡舍38栋,总建筑面积17000平方米,新组建农村合作组织——协会6个。分别为中药材、鸡、猪、牛、貉、蜂。完成能繁母猪保险760头,完成农作物保险93、282、00元。各产业园区的发展及保险政策的落实使我镇的产业结构调整逐步驱向合理。生猪、黄牛、肉鸡等对粮食的过腹转化率进一步提高。4、林业,2007年完成更新造林10.3公顷,筹集绿化资金60000元,栽植杨树25000株、柳树5000株、紫穗槐20000株、绿化村屯2个、绿化公路10公里。旅游资源
1、九顶莲花山旅游风景区九顶莲花山是吉林省历史名山,位于吉林省舒兰市开原镇新开村,距舒兰市40公里,海拔517米,是由九个山头组成的环行山,占地面积1000公顷,远看似一朵盛开的九瓣儿莲花,山脚下有一座莲花池,故名九顶莲花山。在苍松翠柏的掩映中,一座座宏伟的庙宇群在阳光下格外醒目,金碧辉煌,雄伟壮观,它就座落在九顶莲花山的怀抱中。是吉林省著名的三教(儒、佛、道)旅游胜地。九顶莲花山“明真寺”始建于民国九年(1920年),“明真寺”气势宏大,寺院共有大小铜像46尊,“明真寺”有佛、道、儒三方教士兴建和管理,又被百姓称之为“三教寺”。“文革”期间,佛像被毁,庙宇拆除,1995年重建。该名为“法云寺”。2、吉林省舒兰市青松九顶莲花山森林公园,在开原镇境内,距舒兰市45公里,距吉哈铁路30公里。1977年,九顶莲花山被舒兰市政府确定为重点旅游区进行开发建设,到目前已累计投资500万元,恢复重建了九顶莲花山“明贞寺”庙宇群,(现为九顶莲花山“法云寺”)。该庙宇群三面环山,一面临水,景色怡人,前身系全国佛教界有“南普陀、北三教”美誉的“北三教”即九顶莲花山“明贞寺”。坐落于九顶莲花山南麓,在高处观此山,有九个峰,每峰又有九个峰谷,即九九八十一谷,俯看形似莲花,故名九顶莲花山。众远处看,庙宇群立于莲花之上,寺为山添色,山为寺增辉,山寺相映,互得益彩,为吉林省一大景观。九顶莲花山森林公园有着得天独厚的地理条件和生态景观,该公园建设、可以有效地利用现有的森林资源及庙宇景观,在保证森林资源原来面貌的基础上,进行人为的艺术装饰,合理开发利用,既保护了森林资源,又利用了它自然森林美景为人们提供了休闲观赏景观,促进城乡经济发展,可以带动一大批二、三产业发展。满足人们日益增长的旅游消费需求。村务管理
开原镇位于山区,是全市比较困难的乡镇,外出打工的人员逐年增多,给流动人口管理带来了很多的困难。目前,流出人口达7765人,占全镇人口的24%。管理措施:建立了一个长效机制:配齐了人员,制定了工作流程、目标考核、责任追究等各方面的制度措施,以落实责任为核心,以考核评定为策略,以责任追究为手段,从根本上解决了流动人口管理的难题;
实行两种管理办法:一是通过宣传教育促使流动人口自我管理,二是镇、村联合管理。定期召开会议,分析研究工作重点,遇有重大问题要及时汇报;
“三管齐下”抓管理:一是镇社会保障聘用了20名专管员分布各个村,计生和村级管到人抓到户,二是公安联防抓重点,通过统一管理、统一调动、相互协调、共同管理。三是流入的派出所发放流动人口暂住证,计生查验流动人口证明,村级按常住人口管理。提高了工作效率,消除了管理工作的死角。
敢于投入:投入资金4.5万元,新建村部130平方米,投入资金2万元,建文化广场1500平方米;筹集资金4.05万元,建沼气池27个;筹集资金7.7万元,建水泥板杖子1100延长米;协调资金67万元,打自来水井一眼,105米深,饮用自来水农户120余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