昆阳镇地图
昆阳镇相关地区地图:
人口数据
(第五次人口普查数据)总人口45204男22864女22340家庭户户数13268家庭户总人口44010家庭户男22095家庭户女219150-14岁(总)100520-14岁男54130-14岁女463915-64岁(总)3243215-64岁男1618315-64岁女1624965岁及以上(总)272065岁及以上男126865岁及以上女1452户口本地住本地37921
区位优势
叶县昆阳镇四季分明、气候宜人、山水秀美、资源丰富。该镇紧邻平顶山市区,区位优势明显,交通十分便利,毗邻郑州、洛阳、南阳三大民航机场,日(照)南(阳)、南(京)洛(阳)两条高速在该镇附近交汇,境内有高速公路出入口,311国道、豫01线、平桐路、平舞铁路、平舞高速公路、登阜铁路叶县段和盐业铁路专用线过境。
文教事业
2003年,该镇有初中2所,小学8所,幼儿园18所,卫生院7个,在校学生11448人,教师617人,适龄儿童入学率达1005。7个文化大院,13个文明小区,县级文明单位13个,市级文明单位5个,卓有成效的精神文明建设为经济发展提供了良好的精神动力和智力支持。
城镇建设
城镇建设突飞猛进。昆阳镇党委、政府积极推进小城镇建设步伐,突出新城区建设,兼顾老城区改造,把昆阳镇建设成一个集农、工、商贸,融旅游观光为一体的综合城区,形成以镇政府为龙头、居委会为龙身、居民商户为龙尾的市场建设模式。2000年来,全镇共投资860余万元,融资2000余万元,先后建成了昆阳商城、瓜果市场、九龙市场、四眼井市场、东菜园商业一条街等市场,规划整修了昆西路、健康路等10多条街道。为进一步弘扬昆阳悠久的历史文化,县委、县政府投巨资恢复我国仅存7所的叶县明代县衙,建设明代县衙一条街。叶县明代县衙一条街有较高的历史和艺术价值。2006年,叶县昆阳镇服从叶县城区统一规划和建设,先后完成了闸北西路、工厂街、东西马道、商业一条街、永安路、明亮街、前进西街、自由路等十余条街道的美化亮化工作。
人文历史
昆阳镇是一座历史名镇。昆阳是叶县的古称,文明史可上溯到石器时代。古为豫州地,周为应侯国,春秋时期属楚,至今已有两三千年的历史。公元前350年魏国在此设昆阳邑,后属秦,置昆阳县,西汉因之。这里是叶姓始祖沈诸梁的封地,海内外2300万叶氏后裔的祖地,历史上著名的以少胜多战役昆阳之战就发生于此。孔子、黄庭坚、李白等诸多历史文化名人,或为官于此,或游历于此,留下了广为传颂的不朽佳话和历久弥香的精美诗篇。叶县县城昆阳镇是“河南十大古城”之一、省级园林县城、省级卫生县城。悠久的历史积淀了深厚的文化遗产,境内有仰韶文化遗址、秦汉古城遗址、昆阳古战场遗址等历史遗迹30多处,有明代县衙、叶邑古城2处国家级文物保护单位,4处省级文物保护单位,50多处市、县文物保护单位和2100件弥足珍贵的馆藏文物。叶公庙、明县衙、县衙一条街、大成殿、愤乐亭、北武当庙、黄庭坚所书《幽兰斌》碑等如一颗颗璀璨明珠,使昆阳镇光彩四射,闻名遐迩。
经济建设
2007年,全镇有企业2429家,其中股份制企业3家,有限责任分司21家,集体企业3家,私营企业115家,个体企业2287家,基本形成了以光学、磷化工、机械制造、建筑、交通运输、加工业为龙头的主导产业。2007年1—5月完成乡镇企业营业收入101580万元,完成工业总产值21560万元;乡镇企业增加值完成15200万元,完成固定资产投入1550万元,新上、技改、扩建项目6个,投资总额6350万元,实际到位资金2500万元。截至2007年,光学工业生产基地建设项目,已通过“云南省县域经济发展规划评审组”的评估论证,被列为晋宁县的4个优先发展项目,争取到省级贷款贴息20万元,“控详规”设计基本完成,主要由云光、宜兴、远达等光学公司组成。青山机械制造工业生产基地项目,已进入“控详规”设计、项目申报的前期准备阶段,地理位置主体位于昆阳镇环古城青山,规划面积1.98平方公里,规模200亩;主要由台成、技恩西、西莱科等7家企业组成;产品结构主要有数控机床等精密机械。产品除销往国内大中城市外,主要销往欧、美、东南亚等国外市场。光学工业基地和青山工业基地被列为县一主、四附的发展规划。昆阳镇以新农村建设为主线,全面务实农业的基础地位,加快小康社会建设步伐。全镇2006年有农业人口41972人,有种植面积38191.5亩,其中粮食17714亩。发展蔬菜种植5882亩。鲜切花种植面积达10620亩,年产鲜切花近5亿枝,年产值达9000多万元。是昆明地区继呈贡之后发展最大的花卉种植区域,在花卉业中享有“玫瑰之乡”的盛誉,鲜切花销售在斗南市场上占有很高份额。昆阳镇无公害蔬菜种植,其特色是2600亩的白萝卜及1500亩的鱼腥草规模连片化种植,优质、无污染,极具市场竞争力。2007年,该镇已形成了以蔬菜、花卉为主,以淡水养殖、畜禽养殖、经济果林、粮食生产为辅的农业产业化格局,形成了以加工业、劳动力密集产业、规模企业配套业的二、三产业发展格局,这些产业支撑了农村经济和城镇经济的半壁江山,成为大部份农(居)民群众增收致富的主要经济收入。依托特色产业,农民群众的生产生活水平有了较大改善和提高。二、三产业蓬勃发展,集体经济实力逐步增强。昆阳镇为提高农业组织化程度,发展农业产业协会和合作经济组织,成立了花卉协会。2007年花卉协会有会员250人,下设分会13个。协会的成立促进了“公司+农户”的订单农业,起到了良好的产业典型示范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