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内蒙古电子地图 > 呼和浩特市地图 > 清水河县地图 >
喇嘛湾镇地图
喇嘛湾镇相关地区地图:

当地名吃

黄米切糕、啤酒、哈达火烧、哈达饼、马奶酒、熏鸡、蒙古凉粉、火锅、敖汉拔面、克旗莜麦甜沫子粥、豆包、缸炉烧饼、对夹炒蚕蛹、锅包、肉奶豆腐、白蘑、蓝莓、手把肉、烤全羊、水果鸡、鱼匹子。

经济状况

喇嘛湾镇党委、政府,以经济发展,农民增收、财政增收这一主线,开创了喇嘛湾镇各项工作的崭新局面。2007年底,喇嘛湾镇地区生产总值实现21000万元,同比增长22%,其中第一产业增加值8260万元,同比增长10%,第二产业增加值7990万元,同比增长23%,第三产业增加值4750万元,同比增长18%,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完成7500万元,增长910.5%,财政收入实现140万元,同比增长40%,农民人均纯收入达到3200元,净增370万元。人口自然增长率控制在3.4‰以内。

计划生育

为提升喇嘛湾镇人口和计划生育优质服务整体水平,针对喇嘛湾镇育龄群众不愿意参与计划生育“三查一治”的实际,喇嘛湾镇党委政府创新服务理念,强化优质服务,制定了一系列切合实际的工作机制,收到了良好效果,为喇嘛湾镇人口和计划生育工作的开展奠定了坚实的基础。一、加强领导,严格考核。村支部、村委会主要领导在开展“三查一治”时必须到岗,积极参与并认真组织。喇嘛湾镇党委政府把“三查一治”工作列入村级计划生育目标责任制考核范围,按季考核。喇嘛湾镇计生办每季度对各村参加“三查一治”人员进行统计公布,对各村完成结果直接记入考核。从而使“三查一治”工作落到实处,不流于形式,加大了“三查一治”管理和服务质量。二、加大资金投入,服务上门。针对喇嘛湾镇服务半径大、育龄群众居住分散的实际,喇嘛湾镇政府投资10万元为计生办购置了计划生育技术服务车。对个别偏僻、路途遥远的村组,喇嘛湾镇计生办利用计划生育技术服务车免费深入到各组各户进行“三查一治”上门服务。在“三查一治”过程中,喇嘛湾镇计生办还拿出一定资金对主动到喇嘛湾镇村服务所(室)参加妇检的育龄妇女,发放印有计划生育宣传标语图案的生活用品,对查有疾病的人员作出有效的诊断治疗,确需转诊的人员针对其病情提出合理的转诊意见,动员育龄群众积极主动参与“三查一治”活动;对有意逃避“三查一治”的育龄妇女由喇嘛湾镇村计生人员进行重点跟踪随访,严禁计划外怀孕现象发生,从而有效遏止非政策出生。三、加强技术人员培训,提高服务水平。喇嘛湾镇计生办组织技术人员分期分批到旗计划生育指导所参加培训,提高她们自身的业务水平,充分发挥技术服务功能,为育龄群众提供最优质、高效、便捷的服务。四、加强管理,实行技术人员包村、包人责任制,工作完成情况直接与年终奖金相挂钩。喇嘛湾镇计生办技术人员协助所包村计生专干与育龄群众签订计划生育村民自治协议书,明确双方的责任和义务,加强拒查和漏查人员的约束机制;技术人员对待孕、现孕二孩及以上人员直接包户到人,严格孕情跟踪,杜绝选择性别的人工终止妊娠。

教育卫生

喇嘛湾镇共有学校27所,其中中学两所,小学226所,中学教学班245个,在校生1258人,其中住宿生940人。小学教学班115个,在校生1688,学前班247个,共有学生245人。共有教师276名,其中代课教师27名,喇嘛湾镇4年级以上教学班全部开设英语课。喇嘛湾镇现有卫生院两个,原喇嘛湾镇卫生院占地6180平米,建筑面积3600平米,开设科目13个,现有医疗技术人员15名。沙日浩来中心卫生院占地面积7000平米,建筑面积1200平米,现有职工45人,其中医疗技术人员43人,设有普外科、妇产科等17个临床科室,住院部床位20张。喇嘛湾镇现有电视差转台两个,工作人员5名,原喇嘛湾镇电视差转台只能转播奈曼旗电视台节目,且覆盖面积较小;文化站两名工作人员留在原土城子电视台值班,以方便群众收看电视节目。原沙日浩来电视台收发设备较全,切开办有线电视节目15套,工作人员有3名。

生态建设

生态环境、农业基础设施不断加强,生产条件不断改善,到2007年底,喇嘛湾镇累计实施京津风沙源治理11400亩,累计退耕还林还草16900亩,累计发放退耕还林专项资金补助270.4万元。封山禁牧成果进一步巩固,生态恢复初见成效。同时,乡党委政府紧紧抓住国家对农业基础设施加大投资力度的有利契机,积极争取上级投资,先后在阴背村、乌兰井村、落四坪村进行了六期农业开发,充分利用管灌、爬坡引水等技术改造了中低产田2万余亩。还多方筹资,新打机井48眼,新增有效保灌面积7300亩,节水灌溉面积3200亩,完成人饮工程3处,解决了1500口人,3700头只牲畜的饮水问题。

民风民俗

一、婚姻:男女婚姻多由父母包办,还须由喇嘛以生辰查看经典进行“合婚”。提亲一般由男方父母或其亲戚带上白酒等礼品去女方家中求婚。订婚时,男方带上自制的奶酒、一只熟羊和其他一些礼品,到女方家中,先敬哈达,再致订婚词,然后把带来的奶酒倒入碗中,供奉在场的女方亲友、邻居每人品尝一口。然后大家饮酒、吃肉。结婚前,男方还要给女方送过礼(即聘礼).多为肉、酒和新娘的梳妆具和衣料。聘礼多少,由双方长者商定。出嫁前一日,女方家中举行送嫁宴会,亲友赴宴,以唱歌、跳舞倾诉亲人的依恋和父母的养育之恩。婚礼上,除宴饮、歌舞活动外,并安排一些诙谐有趣的角力游戏。新中国成立后,青年男女婚姻自由恋爱,由父母作主操办。成婚程序较旧时已大为简化。
二、服饰:旧时常见腰带上挂有带刀鞘的蒙古刀,刀鞘上插一双筷子,还挂有火镰,有的还挂有一条白布手巾。冬季老年人戴“巴司勒克”皮帽,中年人戴“居木得克”皮帽,帽顶都有用红布条编成的一小圆疙瘩,两边耳扇在后部相连,前边可以护住鼻和嘴部,夏天多穿黑色大襟政朝长袍,用蓝布缠头,城镇居民以戴礼帽为多。妇女的服饰以长袍为主。少女夏天穿的长袍一种有大襟的叫“拉布西克”;另一种从中间系排扣(银扣或布扣)到腰以下,左前襟加宽,叫“比西米特”。长袍上绣有各种图案花边。腰上缠红、绿、黄色的绸子或布带,头上缠绣花白布头巾,喜带戒指、手镯和耳环。已婚妇女穿“铁尔勒克”,外套“切格德克”,不穿“拉布西克”。有的穿无袖长袍“别日孜”,腰部左右系带。不用钮扣。帽子上缝有银饰物,帽顸有一条垂到后腰的红色长穗子。已婚妇女的长袍均不系腰带。老年妇女的衣服不用色线绣花边,帽子上无银制饰物。新中国成立后,青年男女多穿制服,如列宁装、中山装、学生装,以及西服等。中年妇女喜欢穿连衣裙,戴头巾。传统服装多为中、老年妇女在节日穿戴,平日少见。2、内蒙古自治区呼和浩特市清水河县喇嘛湾镇喇嘛湾镇:辖前进、红旗、跃进、榆树湾、樊山沟、杨西梁、前什拉、阴背、乌兰井、落四坪10个村委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