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台湾省电子地图 > 台东县地图 >
兰屿乡地图
兰屿乡相关地区地图:

地理位置

兰屿乡是一个位于台湾东南外海、东经121.05度、北纬22度,南邻巴士海峡和菲律宾巴丹岛相望、距离鹅銮鼻41海浬、绿岛40海浬、东方则为太平洋,兰屿乡包含许多独立的岛群,像是小兰屿等等零碎小岛,其中兰屿为最大岛和唯一有人岛,名称的由来即乡内最大岛兰屿,乡内的居民大多数为达悟族;兰屿原称『PonsonoTao』,是达悟族语『有人的岛』,后来改称红头与、红豆屿,因为在公元1947年岛上盛产蝴蝶兰而改名。

对外交通

海运:由新发轮船运公司负责航运,每周定期行驶两次,分别往来垦丁、台东富冈渔港、绿岛,多为旅行团包船,也开放余票供一般民众搭乘。
空运:兰屿机场与台东机场间设有每日6往复定期航线,由德安航空营运,使用19人座小飞机。岛上交通
陆运:兰屿乡公所经营的大型客车每日行驶岛内两班次。

基本信息

旧称PonsonoTao,红头屿行政区管辖台东县行政区类别乡经纬度东经121.05度,北纬22度总面积48.3892平方公里户数1,256户人口4,025人(2008年12月)乡长周贵光区划4村38邻邮递区号952毗邻无(四面环海)

旅游风情

旅游概况:兰屿乡丰富的海洋资源让这里成为夏日旅游的绝佳地点,兰屿的环岛旅行更是最热门的旅游方式,可从馒头岩、玉女岩、兰屿灯塔、鳄鱼岩、坦克岩、五孔洞、朗岛村雅美族穴居屋、双狮岩、军舰岩、青蛙岩、母鸡岩、情人洞、东清湾、钢盔岩、象鼻岩、龙头岩、老人岩、八代湾等等,玩遍兰屿的旅游景点,体验不同乐趣的兰屿风情、风光。
兰屿飞鱼季:兰屿飞鱼季就是达悟族的飞鱼祭,达悟族人认为飞鱼是天神所赐,于每年的3月至6月举行,这个时候达悟各社的船组人员会在船长家一起食宿、准备出海等筹备事项,并决定招鱼祭的时间和举行招鱼仪式;此外,兰屿除了知名的飞鱼季,还有螃蟹祭(Minganangana),是族人指定捕捉螃蟹的地方,让达悟族的妻子慰劳丈夫在大海鱼捞的辛苦,这是达悟族相传已久的故事与信仰,让飞鱼季和螃蟹祭成为深刻的达悟文化。
小兰屿:小兰屿位于兰屿的东南方,是一座火山岛,距离兰屿本岛大约三浬左右航程,当地人称为神秘岛。小兰屿面积为1.75平方公里,环岛全长约4.3公里,海岸多为悬崖分布,至今无人居住,台湾军方将其列为飞弹的射击靶场。

人口民族

兰屿乡内90%的居民为当地的达悟族人,其他为居民多自台湾本岛移入。达悟族人为大约800年前自现今菲律宾的巴丹群岛迁入,因此达悟族人跟巴丹人的语言及文化有许多共通的地方。达悟族人制作拼版舟,并在春夏季节出海捕捞飞鱼,亦称为“飞鱼季”,因此兰屿有“飞鱼的故乡”之称。

历史沿革

兰屿乡的历史发展可源自于明朝万历46年,当时由张峦着《东西洋考》一书中称兰屿为『红头屿』,清朝时将兰屿并入版图、隶属恒春县,公元1895年中国甲午战争战败、签订马关条约后,台湾总督府在兰屿设立研究所并禁止民众入岛开发,当时日人称兰屿居民为『yami』,是达悟族以前被称作雅美族的由来;1923年日人设立蕃童教育所并从事鲣鱼制造,台湾光复后于1946年成立红头屿乡公所,1947年更名为兰屿乡,1967年政府撤除山地管制并正式对外开放兰屿,1928年台湾电力公司在兰屿建造低放射核能废料储存场,部分兰屿居民至今仍十分反对。1895年,马关条约签订后,日本当局禁止一般人进入兰屿内开发,并设立研究区。1897年,日本人鸟居龙藏第一次入内探勘,称居民“yami”(雅美),这是达悟族以前被称为雅美族的由来。1946年,划为山地乡,成立“红头屿乡公所”。1947年,藉盛产蝴蝶兰的名义而更名为兰屿乡。1982年,台湾电力公司在兰屿建造低放射核能废料储存场,直到现在在乡内仍然有不少反对的声音。1996年,达悟族人因怀疑台电运料船夹带高放射核废料而发动激烈抗争,停运任何核废料至今,目前台湾核电厂产生的低阶核废料,都暂时贮存在各电厂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