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广东省电子地图 > 湛江市地图 >
雷州市地图
雷州市相关地区地图:

城市名片

天南重地,雷王故里,岭南名郡,海北奇观,南珠之乡,文化之乡,粤西宝地,中国历史文化名城,中国民间文化艺术之乡,中国优秀旅游城市,中国园林城市,中国书法之乡,中国书法家创作培训基地,中国雕刻之乡,中国鱼米之乡,中国婚纱晚礼服名城,中国葛布生产基地,中国水果加工生产基地,中国著名水产加工生产基地,中国橡胶种植和生产基地,中国著名美食之乡,中国海洋大市,国家农业大市,南方水果之乡,北有秦始皇兵马俑,南有雷州石狗群等美誉...

关于“雷州”的概念

根据考古材料证实,雷州至少在5000年前就有人类居住。清末民初,“雷州概念”已基本定型,这时雷州辖县共3个:即海康县、遂溪县、徐闻县及(遂溪县辖地)广州湾租借界(今为湛江市区),雷州府城治所在海康县。
民国至新中国建立后二次大的疆域调整,造成两个“雷州”概念。:广义“雷州”即历史上所说的雷州,包括现在的雷州市、遂溪县、徐闻县、及湛江市区的(赤坎区、霞山区、麻章区、开发区、东海岛)等。狭义“雷州”即目前的雷州(县级)市,现管辖过去的“雷州城”及“海康县”。雷州城也就是通常民间称呼的“府城”。“雷州”一词此定义已有上千年历史,已具有非常厚重的历史文化积淀,具有独特人文地理范围(即今雷州半岛),有着共同的生活习惯,共同的民风民俗,共同的文化背景,共同的语言环境,共同的价值取向,共同拥有了雷州文化的称呼。

当代知名人士

辛世文,1980年他成功克隆菜豆储藏蛋白phaseolin基因并发现其含有内含子(Nature1981),被誉为世界上第一个克隆植物基因的科学家。香港生物基础理论和应用科学领域的杰出专家,2003年当选为中国工程院院士。周海中,国际著名数学家、语言学家。他提出的“模糊数理语言学”(1986年)和“网络语言学”(2001年)受到学术界的关注。1992年他在世界著名数学难题——梅森素数分布的研究中所提出的科学猜想被国际上命名为“周氏猜测”;学术界评价颇高。李仁师,美国生物医学工程院院士、世界仪器公司首席执行官、原美国弗吉尼亚大学生物和医学工程系主任兼教授、原美国生物医学工程学会会长。陈民兴,亚洲著名化工专家,双博士,博士后,日本大学教授、博导,三菱化工研究院副院长,《化工学报》副主编。林溪石,少将,地雷专家,总工程师,被誉为“我军智能雷弹奠基者”、“工程科研装备技术带头人”,我国军控问题国际谈判技术专家。吴伦楷,高级研究员,我国著名造船专家,业余诗人,曾任交通部广州造船厂总工程师。出版多部海洋工程著作。陈坚,曾任广东省人大常委会副主任。王兆林,曾任广东省政协副主席。洪适权,现任广东省高级法院副院长。陈武,现任广东省人民检察院副检察长。肖杰,现任海南省农业厅厅长。曾兆庚,现任广东省交通运输厅副厅长。陈华,被誉为“抗洪司令”,现任中共湘潭军分区司令。欧斌,现任广东省财政厅副厅长。莫震,现任广东省委政策研究室副主任。陈立人,高级编辑,历任解放军《基建工程兵报》编辑,解放军画报社编辑、副社长,主任编辑。出版长篇纪实文学《缅甸,中日大角逐》、《孤独八百士》、《冯玉祥》等。吴茂信,作家,曾任广东省文联办公室副主任、主任、副秘书长、党组成员等职,广州市政协委员,中国作协会员。苏牧山,画家、文学家,现任中国宜和画院执行院长,出版《书法篆刻艺术》、《苏牧山书画篆刻集》、《牧山印痕》、《牧山中国画集》等著作。莫各伯,山水画家、书法家、雕塑家、文艺评论家、诗人,广东文联艺术馆首任馆长、广东省文联《书画评鉴》执行主编。吴震寰,诗人、艺术家,北京《前哨艺术》、《当代主义》杂志主编,现任北京上上国际美术馆执行馆长、北京当代艺术馆执行馆长。谢康来,博士,一级书法师。现任中国书画研究院副院长兼海南分院院长等,享有“当代中华诗星”、“当代诗坛百杰”、“海峡两岸德艺双馨艺术家”、“世界名人艺术家”、“世界当诗艺术家”等称号,著有《谢康来诗选》、《神州探胜三十韵》、《谢康来诗书印集》、《谢康来印谱》、《新三字经行草隶篆字贴》《律诗隶迹》等。徐益明,原中国跳水队总教练,被誉为“现代跳水技术之父”。经他亲手培养了李孔政、周继红、高敏、许艳梅、熊倪、伏明霞等30多位世界冠军。2003年5月徐益明在美国荣获国际游泳联合会颁发的“世界游泳名人堂”中国第一人。何强,世界南拳冠军,被冠予“南拳王”称号;赢取“中国十大武星”、“中国武林百杰”等称号。陈晓君,曾获花样游泳全国个人冠军、全国团体的冠军、广州亚运团体冠军。钟国康,篆刻家,中国书法家协会会员,出版了《钟国康书法篆刻集》、《寄缶庐之印存》、《钟国康信札及小段》等著作。符马活,中国70后代表诗人之一。著名图书策划人,曾在《诗刊》《人民文学》《青年文学》《山花》《诗选刊》《诗歌报》《星星诗刊》和《诗潮》等发表作品。陈贤益,博士,博士后,教授,博导。高分子专家,现任南京工业大学高分子系主任。符立梧,博士,教授,博导。现任中山大学肿瘤防治中心(肿瘤医院)实验研究部主任。刘海春,博士,教授,研究生导师,现任华南师范大学团委书记。蔡乔中,博士,研究生博士,研究生主任,现任星海音乐学院教授。麦堪成,工农兵学员,博士,研究生博士,现任中山大学化工学院教授。曹建华,粤西走出的第一位世界维和士官,曾参加中国人民解放军第三批赴联合国驻黎巴嫩维和部队,荣获联合国“三级和平勋章”。六哲,(原名李锦),新生代华语乐坛实力派创作型歌手。

港口

雷州地处沿海,大小港口7个。为实施“港口战略”,适应经济发展需要,1992年,市委、市政府开始投资开发扩建流沙深水良港,完善5000吨级泊位码头和21车渡码头的配套设施。流沙港南距海口53海里,西距北海市84海里、距越南鸿基133海里、距老挝147海里,是广东通往东南亚和海南西线地区航程最短、地理条件最好的黄金水道。此外历史悠久的乌石港、企水港、海康港、三吉港、罗灵港、芙蓉港仍利用本港优势服务于经济建设。目前,全市拥有专业运输机帆船或铁壳船185艘,载重10355吨。货运国内航线有海康至海南、北海、湛江、广州、珠海、深圳、汕头、厦门、南京、汕尾、阳江、水东、天津、上海、宁波、香港、澳门等。国外航线可通达世界数十个国家和地区。全市现有内河航道3条共156公里,年货物运输量12万吨,货运周转量175万吨/公里,客运量72万人次,客运周转量26万人公里。雷州市为了实现境内无渡口、无危桥的目标,新建桥梁13座,411.7延米,目前全市有公路桥梁96座,共计2993.l延米。

科教文体

文化雷州是国家历史文化名城,历史悠久,人文蔚盛,是驰名古今的文化之乡。近十多年来,在党的“百花齐放、百家争鸣”的方针指引下,广大文化工作者遵循“为人民服务,为社会主义服务”的方向,为发展雷州的文化事业作出了不懈的努力,使雷州的文化更加光彩夺目。一全市21个镇都成立了文化站,75%的管理区办起了文化室和图书室,一批多功能的文化楼拔地而起,企业文化、校园文化和家庭文化应运而生,具有雷州特色的饮食文化也有了发展,形成了多元化的文化格局。市文化局属下的文化馆、图书馆、博物馆、雷剧团及电影公司已成为连结镇文化站和管理区文化室的纽带。三级文化网的建设成就显著,城乡集镇的歌舞厅、卡拉OK厅、电子游戏室、桌球室等娱乐场所不断出现,成为群众工余假日的好去处。电影院、队遍及城乡,投影录像场星罗棋布,社会主义文化市场逐步走向繁荣。特别值得一提的是,雷州特有的剧种——雷剧,在雷州市一枝独秀。全市现有专业和民间职业剧团52个,长年累月活跃在城乡舞台,夜夜星歌,成为名闻遗迹的戏剧之乡。文艺创作、演出、艺术展览、节日文化活动为城乡人民增添了无限的情趣。古朴的传统文化和多姿多彩的现代文化交相辉映,构成了文化名城浓郁的文化氛围。
教育雷州市教育事业蒸蒸日上,全日制中小学校遍及城乡各地,全市各类学校892所,其中,广播电视大学1所,中专3所(教师进修学校、成人中专、卫生学校),普通中学51所,农村职业中学5所,小学568所,幼儿园263所,在校学生296882人。全市共有教职工11655人,师资力量雄厚,有专职教师9483人。中学教师2417人,其中高级教师64人,一级教师344人,二级教师1198人,三级教师191人。小学教师7066人,高级教师815人,一级教师3009人,二、三级教师共1188人。全市校舍建筑总面积1053421平方米,其中普通中学276992平方米,职业中学33733平方米。全市先后投入各类学校的建设资金达1.8亿元,兴建教学楼1556幢,更新校舍面积9万平方米。雷州市在群策群力发展普通教育的同时,重视抓好成人教育。全市除了电大、成人中专学校、卫校、教师进修学校办有大、中专班外,市党校、农委、财政、银行、税务、总工会、民盟等单位、团体也热心办学,各类大中专函授班、职工学校、技术培训中心、业余技校、扫盲教育班数以百计。近年来,雷州市努力探索发展幼儿事业的新途径,基本形成了市区和各镇办园为示范,部门、集体、管区办园为主体,私人办园为补充的办园模式。
科技1957年4月设立海康县科学技术委员会,1980年12月召开第一届全县科技代表大会。全市有农业科学研究所、林业科学研究所、白蚁防治研究所、畜牧所、对虾研究所、兽药研究所、生物研究所等8家科研机构;有机械工程学会、农学会、林学会、医学会、盐学会、畜牧兽医学会、水产学会、水电学会、教育学会、会计学会、建筑学会、气功学会、甘蔗学会、西瓜协会、财政学会、青少年科普学会、电力企管协会等17个市级学会,共有会员2766人。厂矿科协2个(建材总厂科协、兽药厂科协),成员147人。21个镇科协人员1427人,农村专业技术研究会19个,共有会员1791人。全市现有科技人员11279人,具有高级职称的54人,中级职称的1564人,初级职称的9661人。改革开放以来,雷州市的科技事业发展较快,各科技部门以科技为生产力,积极开发引进先进技术,产生了良好的社会经济效益。在农业科研、渔业海洋捕捞、对虾、珍珠养殖有贝苗、畜牧及果木瓜菜的良种培育、高产栽培等技术方面都出现了一批卓著的成果。工业、卫生、医药等方面的科研取得新的成效。雷州市建材总厂的节能科研——轮窑余热利用技术,填补了我国空白,获得国家专利,在全国普遍推广。白沙镇乡镇企业研究开发的安全、高效炮竹赛铝粉获得成功,产品供不应求,已在湛江市推广使用。雷州市兽药厂依靠科技进步,先后开发了思诺沙星、环丙沙星、水溶性外氨酸和维补14饲料添加剂等4个高科技产品,经专家鉴定,达到国内先进水平。思诺沙星填补了我国该项技术的空白。达国际领先水平,维补14被列入国家级星火计划项目,该厂单开发这个科技产品,年创产值1700多万元。
体育雷州市体育事业享有声誉。民国时期武术饮誉粤西,足球运动在省内享有盛名。新中国成立后,雷州的体育事业有较快的发展,体育场地和设施日益充实。全市现已建有达标田径运动场6个,灯光篮球场50多个,足球场30个,游泳池2个,已有95%以上的中小学体育场地和体育器材达省规定标准。乌石、覃斗、客路3个镇中心小学的体育场地和器材达国家规定标准。1961年成立县业余体校,该校现在开设田径、武术、篮球、足球、手球、游泳6个班,专职教练员14人,在圳学生200人。全市现有中级教练员4人,助理教练员12人,一级裁判员6人,二级裁判员15人。多年来,向上级输送优秀运动员43人。雷州籍体育运动员参加市、省、国家级甚至世界级运动会比赛都获得了较好的成绩。南拳运动员1990年代表国家队参加亚运会和1993年代表省队参加全运会均夺取了金牌,散打运动员邓家坚1986年代表中国队参加新加坡国际武术锦标赛夺取金牌,划艇运动员郑康生参加亚运会划艇比赛夺取金牌。1993年5月雷州市女子手球队参加省女子手球赛荣获第一名,同年8月代表省队出席全国比赛获得第四名,雷州市女子足球队多次参加省市比赛均获得好成绩。1993年10月雷州市体育代表队参加湛江市人运会夺取了金牌11枚,银牌18.5枚,铜牌28枚。雷州市成功地承办了湛江市八运会武术比赛。1986年被评为全省“对体育事业作出突出贡献”先进县。老人体协被评为国家、省的先进单位。雷州是一颗熠熠生辉的南国明珠,是蕴藉历史文化的“大观园”。为了推介雷州,让中外人士到雷州共享丰富的旅游资源,让人们对雷州这个古老、神奇的地方有个初步的印象,我们诚挚地邀请中外客人到广东湛江雷州来,相信莅雷的女士们、先生们一定不会虚此一行。现在有汉族、蒙古族、回族、藏族、维吾尔族、苗族、彝族、壮族、布依族、朝鲜族、满族、侗族、瑶族、白族、土家族、哈尼族、傣族、黎族、畲族、哈萨克族、俄罗斯族、鄂伦春族、高山族、水族、纳西族、土族、撒拉族、仡佬族、锡伯族、阿昌族、羌族、塔吉克族、京族等民族分布。(2000年人口普查)

历史知名人物

陈文玉,南粤先贤,唐朝粤西著名历史人物,唐太宗李世民封其为“雷震王”,后人尊称他为;雷王、雷神、雷祖。雷祖陈文玉为雷州半岛人民所崇拜,是英雄、忠、孝、义的化身。周德成,明代廉史,生卒不详。初任泰康大使,后升任莱州大使。明洪武庚申年(1380年),被推荐担任安徽休宁县令。他任职期间,平冤案,除奸宄,秉公执法,不畏权贵,断案如流水,办事光明磊落,公正廉明,被誉为“包拯再生”。莫天赋,明代廉史,明嘉靖四十一年(1562年)进士。曾任福建莆田县令、大理知府、广西右江兵备道。他离任莆田时,莆田人为新任的县令徐执策和已去的莫天赋撰写了一副对联:“难教明月莫去,且喜清风徐来”,足见莫天赋为官时的优良政绩。《莆田志》、《云南通志》、《广东通志》等书都将他列为“名宦”。冯彬,明代廉史,明嘉靖已丑年(1529年)进士,任命为平阳县令。因丧妻辞官,后补任上海令。冯彬为官清廉,严明法纪,对恶棍奸商严惩不贷。他重教化,晓民以大义。他明察秋毫,施政有力,办案严明。因政绩斐然,被推荐担任侍御史。因性情正直,不肯与贪官污吏同流合污,便辞官归田。鄚玖,华侨首领,(原名莫玖),港口国,是广东雷州人鄚玖(越南语:MạcCửu)在今越南南部建立的一个华人政权。1670年代由鄚玖建立,历四世五主,于1809年最终灭亡,是南洋华人政权中存在时间较长的一个。在今越南的坚江省,当地华侨奉鄚玖为始祖,为他立祠,以作纪念。陈瑸,南粤先贤,著名清官,字文焕,号眉川。生于清世祖顺治十三年,卒于圣祖康熙五十七年,年六十三岁。康熙三十三年(公元一六九四年)进士。历任福建古田、台湾知县、湖南巡抚、福建巡抚、闽浙总督等职。一生清正廉洁,勤政爱民,被当朝皇帝康熙称之为“清廉中之卓绝者”。陈昌齐,南粤先贤,著名学者,乾嘉年间考古、语言、文学的大师,又是精通天文、历算、医学、地理的近代著名科学家。他勘校了《永乐大典》,编校了《四库全书》,编纂了《雷州府志》、《广东通志》,著有诗文结集《赐书堂集》、书法论述《临池琐语》,其它科学著作有《天学脞说》、《测天约术》、《天学纂要》、《地理书钞》等。蔡宠,清代进士,字惧三,号兰臞。他5岁丧父,随伯父长大,自幼聪颖好学、卓越超群,得清代大学者陈昌齐赏识,并把次女陈佩瑶嫁给他。嘉庆十三年(1808年)中试顺天榜举人。道光二年(1822年)中进士。他对诗词曲赋,都有很深造诣。乌石二,抗清英雄(原名麦有金),乾隆末年,他忍受不了豪门官府的欺压,与胞兄麦有贵,弟乌麦有芝聚众起义,他在气势磅礴的《蓝旗歌》中写道:“蓝旗飘飘,好汉任招。海上天子,不怕清朝!”。符兆鹏,清代廉史,字遄飞,号搏九。咸丰六年(1856年)中举人,同治二年(1863)进士。历任安徽省太湖、涡阳、桐城、凤阳等县知县,后升补六安知州。光绪十二年逝于任上。符兆鹏宅心仁厚,重士爱民。王梦龄,清代廉史,曾任江苏知县、淮安知府、苏州知府、徐州兵备道、江苏按察使、江宁布政使、漕河总督,公元1861年,咸丰皇帝归天,恭亲王奕沂执掌国政,下诏把他招回朝廷,候补五品京堂(从一品),他未赴任,却病故在淮安。丁宗洛,清代著名学者,他知识渊博,笃志著述。致力于《逸周书》的研究,历10余年,四易其稿,诠解至20万余言。他既是一位勤政爱民的廉吏,又是一位著作等身的学者,著有《逸周书管笺》16卷、《大戴礼管笺》13卷、《陈清端公年谱》2卷等。蔡忠,我国近代爱国名医,医德高尚、医术高明、声誉甚佳。跌打妙药“万花油”发明者创始人,清末五大伤科名家之一,过去,南粤一带流传一句家喻户晓的药物民谣:“家有万花油,跌打刀伤不用愁”,指的是广州敬修堂生产久负盛名的跌打万花油。蔡忠为我国中医发展做出了贡献。李晋熙,字春卿,号芸友,光绪十六年(1890年)进士,入翰林院选庶吉士。光绪二十年(1894年),清王朝与日方签定《马关条约》,割让台湾求和,晋熙认为这是国家的耻辱,非常气愤,作诗寄予感慨。朝中参议曾习经等人,记其事迹,申请列入国史孝友传。李韶绎,出身书香门第,生而明敏,聪颖过人。13岁提学试录佾生,16岁补县学附生。因学业优异,又到广州粤秀书院就读,受到院长何文奇器重。道光二十九年考取拔贡,同治六年(1867年)中试举人。吴国栋,清代武功将军(二品),字景勋。自幼身体强壮,品貌魁梧,气力过人,乡邻皆以武将之才视之。光绪九年(1883年)癸未科,赴京会试,考中了第八名武进士。留京供职,在皇宫内处于保护皇帝的第一道防线。诰封武功将军(二品)并赐门第为“侍卫府”。李浴日,字春清,是民国时期中国著名军事学家,现代中国文人从事军事学研究的先驱者,中国现代军事理论体系的主要倡建者,孙子兵法研究第一人。他在军事学研究诸多领域,相当部分至今仍未有人超越,影响相当深远。吴华,(1913-1988年),曾任中共广东省委委员、青年部长、广东青年抗日先锋队总队长。解放后,历任全国华侨事务委员会委员、国务院侨务办公室国外司司长。1955年曾随周恩来总理参加万隆会议,任中国代表团先遣组组长。之后又随刘少奇主席、周恩来总理访问亚非欧等20多个国家。

雷州文化

雷州历史悠久,源远流长,历史文化积淀厚重,名列国务院颁布的99个全国历史文化名城之一。雷州远在四五千年以前的新石器时代便有人类繁衍生息。先秦时期,这里先后为越楚的势力范围。据史载,公元前355年,楚灭越之后“楚子熊挥受命镇粤,至此开石城,建楼以表其界”。汉元鼎六年(公元前111年)至民国二年(1913年),2000多年里雷州城一直为县、州、郡、军、道、路、府治之所在地,成为雷州半岛的政治、经济、文化、中心,素称“天南重地”。唐贞观八年(公元634年)改东合州为雷州。辖境相当今中国三大半岛之一的雷州半岛全境等地区。北宋太祖开宝四年(971年)改雷州为雷州军(军,古时行政区划)。元十七年(1280年)为雷州路治。明洪武元年(1368年)为雷州府治。清承袭明代的体制,仍为雷州府。民国二年1913年实行省直管县,废府治存雷州首县海康,公元1994年经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务院批准“海康县”升格为“雷州市”。雷州由于历史的渊源地缘关系,成为历史上楚越文化、土著文化、闽南移民文化、海洋文化和中原文化的交汇地,进而逐渐形成独特的雷州文化。在雷州钟灵毓秀的红土地,人文荟萃,保留下来的文物古迹遍布城乡,经雷州市级以上人民政府颁布的文物保护单位有60多处,其中雷祖祠为国家级,三元塔为省级,真武堂、韶山古戏台、东岭莫宅祠堂、唐代墓葬、朱氏古墓群等为地市级。雷州市博物馆收藏文物数量之多,档次之高,均居全省县(市丶区)级博物馆之首。该馆是全国文物系统优秀爱国主义教育基地。这些文物古迹是雷州数千年文明史的见证,是雷州先辈勤劳、勇敢、智慧的结晶。改革开发以来雷州各级政府和广大群众十分重视文物收集、保护和利用工作。政府拨巨资,群众积极筹善款修葺、恢复文物面貌,抢救了大批文化瑰宝。以文物为依托,结合自然景观,在雷城重修了西湖公园、三元塔公园和雷祖祠旅游区,形成城内、城外和近郊三点一线的参观旅游网络。当游人漫步雷州,徜徉于旖旎的湖光山色之中,流连于名胜古迹之间,面对诗情画意,其乐融融。雷州地灵人杰,人才辈出。如留下“九耳呈祥”动人故事的唐代俊杰陈文玉先后任东合州、雷州刺史,功勋卓著,曾被太宗降诏褒奖:“养晦数十年,恶事非君,受职父母邦,德政彰明。”他被后人尊为雷祖,立祠纪念,又如历官福建古田、台湾知县、福建巡抚兼署闽浙总督的陈瑸,为官清廉,爱民如子,被誉为明、清岭南三大清官之一,迄今,台湾仍流传脍炙人口的“陈瑸放犯”故事,再如乾隆年间进士、翰林编修、大家者陈昌齐(字观楼),他书示村民的“有千年禄切,无百年观楼”的哲言至今仍振聋发聩。明、清之秀,仅雷州府辖下的海康县(今雷州市)就孕育了众多英才。雷州广袤的红土地留下历朝贤臣名将的足迹。西汉、东汉伏波将军路博德、马援衔命维护祖国版图的统一,先后挥师南下,屯兵雷州,庇护民众,雷人筑“伏波祠”以纪其功;唐代名宦李邕、宋代名臣寇准、李纲、胡铨、秦观、苏轼、苏辙、赵鼎、李光、任伯雨、王岩叟等先后被贬到雷州或途次雷州,带来了先进的中原文化,被文天祥称誉“敬贤如师”的雷州人民为之建十贤祠、苏公亭、寇公亭、真武堂纪念。后人蹑贤踪,怀先哲,无不励志修身立品,爱国爱民。雷州文化源远流长。不过,在隋朝之前,由于地处天涯海角,瘴雨蛮烟,所以,这里的文化教育还比较落后。从唐代开始,雷州出现了“阎有塾堂、巷有校室”的喜人局面。唐宋名宦:李晋、寇准、李纲、胡桂、秦观、苏轼、苏辙、赵鼎、李光、任伯雨、王岩良等先后受贬南来,他们在雷州不遗余力倡教办学,传播辉煌的中原文化和吴越文化,为雷州的文化发展打下了一个良好的基础,做出了不可磨灭的贡献。其中,北宋名相寇准的功绩尤为显著。成淳七年(1271年),雷人在旅忠词旁边兴建了一所“莱泉书院”,既以纪念寇公,又以培育雷州立子。从史料统计得知,到了明代,雷州城区已拥有9所社学和雷阳、平湖、崇文、怀坡、文会等5所书院。清光绪年间,雷阳书院已经发展为广东六大书院之一。这些社学、书院为社会培养出一批又一批优秀人才,为发展雷州的文化教育事业,发挥了历史性的巨大作用。怀先哲,无不励志修身立品,爱国爱民。雷州景色美不胜收,既有西湖翠拥、雁塔题名、一龙烟绕、万顷连云等旧雷阳八景,也有天成台、高山寺、宝林禅寺等新景点。登临三元古塔,极目东眺,万顷良田,莽莽苍苍,南海波涛,天水一色。眼前景物,令人目不暇接,游人到此,莫不块垒尽消,惊叹天地造化之奇,鬼斧神工之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