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广东省电子地图 > 湛江市地图 >
雷州市地图
雷州市相关地区地图:

关于“雷州”的概念

根据考古材料证实,雷州至少在5000年前就有人类居住。清末民初,“雷州概念”已基本定型,这时雷州辖县共3个:即海康县、遂溪县、徐闻县及(遂溪县辖地)广州湾租借界(今为湛江市区),雷州府城治所在海康县。
民国至新中国建立后二次大的疆域调整,造成两个“雷州”概念。:广义“雷州”即历史上所说的雷州,包括现在的雷州市、遂溪县、徐闻县、及湛江市区的(赤坎区、霞山区、麻章区、开发区、东海岛)等。狭义“雷州”即目前的雷州(县级)市,现管辖过去的“雷州城”及“海康县”。雷州城也就是通常民间称呼的“府城”。“雷州”一词此定义已有上千年历史,已具有非常厚重的历史文化积淀,具有独特人文地理范围(即今雷州半岛),有着共同的生活习惯,共同的民风民俗,共同的文化背景,共同的语言环境,共同的价值取向,共同拥有了雷州文化的称呼。

自然资源

海港:雷州市位于雷州半岛中部,东西两面临海,海岸线长达406公里。东部海域属南海粤西海区。北起沈塘镇与湛江市郊太平交界处的通明港,南至东里镇的白沙岭,地理坐标是20"42'--20"59'。此海域的雷州湾是雷州半岛最大的天然海湾,东至湛江市郊的硇洲岛,西接雷州港,北至湛江东海岛南岸,南至徐闻外罗口,总面积约900平方公里;西部海域属北部湾东部海区,北起纪家镇的北灵尾附近海面,南至覃斗镇的流沙港主航道,地理坐标是北纬20"25'--21"00'。全市海域宽广,港湾众多,有通明港、芙蓉港、北家港、河北港、双溪港、后郎港、雷州港、三吉港、烟楼港、月岭港、流沙港、那沃港、三教港、乌丸港、龙斗港、海康港、芙楼港、企水港等大小18个港口。其中乌石、企水、流沙三大渔港是广东的重点渔港之一。有两大天然渔场,即雷州湾渔场、北部湾渔场,总面积1990平方海里。
海产:全市海洋资源极其丰富,品种繁多。常见的鱼类有521种,主要是马鲛鱼、金鲳鱼、石斑鱼、鱿鱼、魣鱼、墨鱼、青鳞鱼、鲨鱼、赤鱼、二长棘鲷、园腹鲱、蓝园魣、鲶鱼、鲱鲤、小公鱼、鲍鱼、金钱鱼、沙丁鱼、门鳝鱼等。常见虾类有10多种,主要有墨吉对虾、长毛对虾、斑节对虾、日本对虾、独角新对虾、牛形对虾、短沟对虾、宽沟对虾、哈氏仿对虾、周氏仿对虾、近缘新对虾、龙虾、鹰爪虾、琵琶虾、毛虾等;常见贝类主要有文蛤、等边线蛤、鳞杓拿蛤、缀绵蛤、泥蚶、毛蚶、海豆芽、近江牡厉、翡翠贻贝、日月贝、扇贝、白蝶贝、马氏贝、解氏贝、企鹅贝、美解贝、东风螺以及头足网的墨鱼、章鱼、枪乌贼等20多种。藻类有蛙藻、绿藻、蓝藻、红篱等;甲壳动物中蟹有锯缘青蟹、梭子蟹、乳斑虎头蟹、花蟹等;水母网的海蜇也有三四种。此外,还有海参、海马、光裸星虫、珍珠等海珍品。其中珍珠、对虾、海蜇皮等海珍品可供大量出口,在日本、美国、东南亚以及港澳享有一定声誉。解放后,尤其是改革开放以来,该市渔业得到了长足的发展,沿海农民、渔民从此找到了一条脱贫致富的门路。据统计,全市海洋捕捞总产量5.57万吨,渔业总产值近3亿元。比1982年增长782.2倍。雷州市不但海洋捕捞业得到迅速的发展,而且全市30万亩沿海滩涂也得到了比较充分的开发利用。现已有16万多亩养殖对虾、石斑鱼、鰡鱼、黄脚鲩、膏蟹、泥蚶螺、东风螺等。水产养殖总产量8765吨。南珠:雷州是中国“南珠”的重要产地,历史悠久,远近闻名。自汉代至今,一直不变。随着社会的发展、科技的进步,雷州人民从60年代开始,人工海底采珠转上了人工养殖珍珠,先后在流沙、康港、境庄、吴蓬等地办起了一批珍珠养殖场。1967年,在南海水产研究所科技人员的帮助下,流沙珍珠场人工孵化珍珠贝苗喜获成功。进一步促进了珍珠养殖业的迅速发展。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以后,本市的珍珠养殖业得到了蓬勃的发展。集体养殖场、联合体养殖场以及个体养殖场不断涌现。1985年发展到16个,1988年猛增到531个,进入90年代后,本市的珍珠养殖业发展速度更加惊人。1990年,珍珠总产2550公斤,占全国海水珍珠总产的65%。1992年珍珠养殖场发展到近3000个,珍珠贝苗卵化场星罗棋布。珍珠总产比1990年增长75.3%。1993年,全市珍珠产量占全国海产珍珠总产量的三分之二。“珍珠村”——流沙,家庭珍珠养殖场2541个,养殖面积2300多亩,年产珍珠占全国海产珍珠产量的近一半,年人均收入4000元,成为雷州市的首富村。随着珍珠养殖业的迅猛发展。珍珠工艺工业也迅速发展起来。现有珍珠贝末加工厂25家,珍珠项链、珍珠手铜加工厂共56家,产品畅销香港、日本、美国、东南亚等国家和地区。雷州市的盐业资源十分丰富、由于海岸线长,海滩涂多,日照长、气温高,蒸发力强,所以发展盐业具有得天独厚的资源优势。据盐务部门于1989年初的调查,全市可以开发为盐田的海滩咸硷地2140公顷,现已开发利用为盐田的有1460多公顷。其中,有国营盐场——海康盐场一家,拥有盐900多公顷,集体盐场26家,拥有盐田500多公顷,生产原盐2万多吨。尚未开发的沿海咸破地,正在规划开发中。
农业,雷州市地处亚热带,土地肥沃,农业资源十分丰富,以盛产水稻、糖蔗、花生、芒果、菠萝、香蕉、西瓜、蔬菜等农作物闻名于世。全市建立起粮食、甘蔗、水产、珍珠、畜牧、水果、蚕桑和北运菜、林业等8大基地,使“三高”农业不断发展。全市现有农作物212万亩,其中粮食92万亩,拥有22万亩连片的东西洋田素有“雷州粮仓”之称;水果92万亩,其中芒果6.4万亩,素有“芒果之乡”之称,菠萝12万亩,西瓜10万亩,香蕉、杨桃、石榴等均以万亩计。可以常年种植青椒、苦瓜、青瓜等优质蔬菜33万亩,产品销往全国各地及港澳台等地。雷州的东西洋田素有“雷州粮仓”之称,海水珍珠年产量占全国一半多,雷州流沙镇被誉为珍珠第一村。雷州黄牛品种优良,是“雷州黄牛”的繁育地;林业种植发达,种植桉树林150万亩,是全国最大的桉树林基地之一。

城市名片

天南重地,雷王故里,岭南名郡,海北奇观,南珠之乡,文化之乡,粤西宝地,中国历史文化名城,中国民间文化艺术之乡,中国优秀旅游城市,中国园林城市,中国书法之乡,中国书法家创作培训基地,中国雕刻之乡,中国鱼米之乡,中国婚纱晚礼服名城,中国葛布生产基地,中国水果加工生产基地,中国著名水产加工生产基地,中国橡胶种植和生产基地,中国著名美食之乡,中国海洋大市,国家农业大市,南方水果之乡,北有秦始皇兵马俑,南有雷州石狗群等美誉...

当代知名人士

辛世文,1980年他成功克隆菜豆储藏蛋白phaseolin基因并发现其含有内含子(Nature1981),被誉为世界上第一个克隆植物基因的科学家。香港生物基础理论和应用科学领域的杰出专家,2003年当选为中国工程院院士。周海中,国际著名数学家、语言学家。他提出的“模糊数理语言学”(1986年)和“网络语言学”(2001年)受到学术界的关注。1992年他在世界著名数学难题——梅森素数分布的研究中所提出的科学猜想被国际上命名为“周氏猜测”;学术界评价颇高。李仁师,美国生物医学工程院院士、世界仪器公司首席执行官、原美国弗吉尼亚大学生物和医学工程系主任兼教授、原美国生物医学工程学会会长。陈民兴,亚洲著名化工专家,双博士,博士后,日本大学教授、博导,三菱化工研究院副院长,《化工学报》副主编。林溪石,少将,地雷专家,总工程师,被誉为“我军智能雷弹奠基者”、“工程科研装备技术带头人”,我国军控问题国际谈判技术专家。吴伦楷,高级研究员,我国著名造船专家,业余诗人,曾任交通部广州造船厂总工程师。出版多部海洋工程著作。陈坚,曾任广东省人大常委会副主任。王兆林,曾任广东省政协副主席。洪适权,现任广东省高级法院副院长。陈武,现任广东省人民检察院副检察长。肖杰,现任海南省农业厅厅长。曾兆庚,现任广东省交通运输厅副厅长。陈华,被誉为“抗洪司令”,现任中共湘潭军分区司令。欧斌,现任广东省财政厅副厅长。莫震,现任广东省委政策研究室副主任。陈立人,高级编辑,历任解放军《基建工程兵报》编辑,解放军画报社编辑、副社长,主任编辑。出版长篇纪实文学《缅甸,中日大角逐》、《孤独八百士》、《冯玉祥》等。吴茂信,作家,曾任广东省文联办公室副主任、主任、副秘书长、党组成员等职,广州市政协委员,中国作协会员。苏牧山,画家、文学家,现任中国宜和画院执行院长,出版《书法篆刻艺术》、《苏牧山书画篆刻集》、《牧山印痕》、《牧山中国画集》等著作。莫各伯,山水画家、书法家、雕塑家、文艺评论家、诗人,广东文联艺术馆首任馆长、广东省文联《书画评鉴》执行主编。吴震寰,诗人、艺术家,北京《前哨艺术》、《当代主义》杂志主编,现任北京上上国际美术馆执行馆长、北京当代艺术馆执行馆长。谢康来,博士,一级书法师。现任中国书画研究院副院长兼海南分院院长等,享有“当代中华诗星”、“当代诗坛百杰”、“海峡两岸德艺双馨艺术家”、“世界名人艺术家”、“世界当诗艺术家”等称号,著有《谢康来诗选》、《神州探胜三十韵》、《谢康来诗书印集》、《谢康来印谱》、《新三字经行草隶篆字贴》《律诗隶迹》等。徐益明,原中国跳水队总教练,被誉为“现代跳水技术之父”。经他亲手培养了李孔政、周继红、高敏、许艳梅、熊倪、伏明霞等30多位世界冠军。2003年5月徐益明在美国荣获国际游泳联合会颁发的“世界游泳名人堂”中国第一人。何强,世界南拳冠军,被冠予“南拳王”称号;赢取“中国十大武星”、“中国武林百杰”等称号。陈晓君,曾获花样游泳全国个人冠军、全国团体的冠军、广州亚运团体冠军。钟国康,篆刻家,中国书法家协会会员,出版了《钟国康书法篆刻集》、《寄缶庐之印存》、《钟国康信札及小段》等著作。符马活,中国70后代表诗人之一。著名图书策划人,曾在《诗刊》《人民文学》《青年文学》《山花》《诗选刊》《诗歌报》《星星诗刊》和《诗潮》等发表作品。陈贤益,博士,博士后,教授,博导。高分子专家,现任南京工业大学高分子系主任。符立梧,博士,教授,博导。现任中山大学肿瘤防治中心(肿瘤医院)实验研究部主任。刘海春,博士,教授,研究生导师,现任华南师范大学团委书记。蔡乔中,博士,研究生博士,研究生主任,现任星海音乐学院教授。麦堪成,工农兵学员,博士,研究生博士,现任中山大学化工学院教授。曹建华,粤西走出的第一位世界维和士官,曾参加中国人民解放军第三批赴联合国驻黎巴嫩维和部队,荣获联合国“三级和平勋章”。六哲,(原名李锦),新生代华语乐坛实力派创作型歌手。

雷州文化

雷州历史悠久,源远流长,历史文化积淀厚重,名列国务院颁布的99个全国历史文化名城之一。雷州远在四五千年以前的新石器时代便有人类繁衍生息。先秦时期,这里先后为越楚的势力范围。据史载,公元前355年,楚灭越之后“楚子熊挥受命镇粤,至此开石城,建楼以表其界”。汉元鼎六年(公元前111年)至民国二年(1913年),2000多年里雷州城一直为县、州、郡、军、道、路、府治之所在地,成为雷州半岛的政治、经济、文化、中心,素称“天南重地”。唐贞观八年(公元634年)改东合州为雷州。辖境相当今中国三大半岛之一的雷州半岛全境等地区。北宋太祖开宝四年(971年)改雷州为雷州军(军,古时行政区划)。元十七年(1280年)为雷州路治。明洪武元年(1368年)为雷州府治。清承袭明代的体制,仍为雷州府。民国二年1913年实行省直管县,废府治存雷州首县海康,公元1994年经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务院批准“海康县”升格为“雷州市”。雷州由于历史的渊源地缘关系,成为历史上楚越文化、土著文化、闽南移民文化、海洋文化和中原文化的交汇地,进而逐渐形成独特的雷州文化。在雷州钟灵毓秀的红土地,人文荟萃,保留下来的文物古迹遍布城乡,经雷州市级以上人民政府颁布的文物保护单位有60多处,其中雷祖祠为国家级,三元塔为省级,真武堂、韶山古戏台、东岭莫宅祠堂、唐代墓葬、朱氏古墓群等为地市级。雷州市博物馆收藏文物数量之多,档次之高,均居全省县(市丶区)级博物馆之首。该馆是全国文物系统优秀爱国主义教育基地。这些文物古迹是雷州数千年文明史的见证,是雷州先辈勤劳、勇敢、智慧的结晶。改革开发以来雷州各级政府和广大群众十分重视文物收集、保护和利用工作。政府拨巨资,群众积极筹善款修葺、恢复文物面貌,抢救了大批文化瑰宝。以文物为依托,结合自然景观,在雷城重修了西湖公园、三元塔公园和雷祖祠旅游区,形成城内、城外和近郊三点一线的参观旅游网络。当游人漫步雷州,徜徉于旖旎的湖光山色之中,流连于名胜古迹之间,面对诗情画意,其乐融融。雷州地灵人杰,人才辈出。如留下“九耳呈祥”动人故事的唐代俊杰陈文玉先后任东合州、雷州刺史,功勋卓著,曾被太宗降诏褒奖:“养晦数十年,恶事非君,受职父母邦,德政彰明。”他被后人尊为雷祖,立祠纪念,又如历官福建古田、台湾知县、福建巡抚兼署闽浙总督的陈瑸,为官清廉,爱民如子,被誉为明、清岭南三大清官之一,迄今,台湾仍流传脍炙人口的“陈瑸放犯”故事,再如乾隆年间进士、翰林编修、大家者陈昌齐(字观楼),他书示村民的“有千年禄切,无百年观楼”的哲言至今仍振聋发聩。明、清之秀,仅雷州府辖下的海康县(今雷州市)就孕育了众多英才。雷州广袤的红土地留下历朝贤臣名将的足迹。西汉、东汉伏波将军路博德、马援衔命维护祖国版图的统一,先后挥师南下,屯兵雷州,庇护民众,雷人筑“伏波祠”以纪其功;唐代名宦李邕、宋代名臣寇准、李纲、胡铨、秦观、苏轼、苏辙、赵鼎、李光、任伯雨、王岩叟等先后被贬到雷州或途次雷州,带来了先进的中原文化,被文天祥称誉“敬贤如师”的雷州人民为之建十贤祠、苏公亭、寇公亭、真武堂纪念。后人蹑贤踪,怀先哲,无不励志修身立品,爱国爱民。雷州文化源远流长。不过,在隋朝之前,由于地处天涯海角,瘴雨蛮烟,所以,这里的文化教育还比较落后。从唐代开始,雷州出现了“阎有塾堂、巷有校室”的喜人局面。唐宋名宦:李晋、寇准、李纲、胡桂、秦观、苏轼、苏辙、赵鼎、李光、任伯雨、王岩良等先后受贬南来,他们在雷州不遗余力倡教办学,传播辉煌的中原文化和吴越文化,为雷州的文化发展打下了一个良好的基础,做出了不可磨灭的贡献。其中,北宋名相寇准的功绩尤为显著。成淳七年(1271年),雷人在旅忠词旁边兴建了一所“莱泉书院”,既以纪念寇公,又以培育雷州立子。从史料统计得知,到了明代,雷州城区已拥有9所社学和雷阳、平湖、崇文、怀坡、文会等5所书院。清光绪年间,雷阳书院已经发展为广东六大书院之一。这些社学、书院为社会培养出一批又一批优秀人才,为发展雷州的文化教育事业,发挥了历史性的巨大作用。怀先哲,无不励志修身立品,爱国爱民。雷州景色美不胜收,既有西湖翠拥、雁塔题名、一龙烟绕、万顷连云等旧雷阳八景,也有天成台、高山寺、宝林禅寺等新景点。登临三元古塔,极目东眺,万顷良田,莽莽苍苍,南海波涛,天水一色。眼前景物,令人目不暇接,游人到此,莫不块垒尽消,惊叹天地造化之奇,鬼斧神工之妙。

气候

雷州市位于北纬20°26′-21°11′,北回归线以南,纬度较低,属亚热带湿润性季风气候。光照充足、热量丰富。日照年平均2003.6小时,太阳年总辐射量108~117卡/CM2,年平均气温22℃,最高气温38.5℃(出现于1977年6月8日),最低气温0℃(出现于1975年12月2日和29日),最热月份是7月,平均气温28.4℃,最冷月份是1月,平均气温15.5℃。年温差明显,为12.9℃左右。年积温约8382.3℃。无霜期达364天。雨量充沛。干湿明显,年平均降雨日135天,平均年降雨量为1711.6毫米。降雨年际变化大,相对出现干湿季。雨季为6~9月,以南风为主;旱季为11月至次年3月,以北风为主。市内区域降雨不均匀。东部、中部、北部为多雨区。而西部、南部为少雨区。内陆为多雨区。沿海为少雨区。年平均相对湿度为84%,风速3.6米/秒。
气候特点本市属北热带湿润气候雷琼气候区。具有以下三个特点:(l)夏季不热,冬季不冷,夏长,秋短,四季如春,基本无霜期。全年平均气温在22.6℃~23.9℃之间,极端最高气温为39.5℃。最热月份是7月。平均气温不超过30.1℃°C。最冷月份是1月,平均气温在15.5℃,西部胜海也不超过17℃,极端最低气温历年平均约为3.7℃,且80%年份极端最低气温都在几2.4℃以上。(2)雨量分布不均匀。雨季干湿明显。由于每年热带海洋季风带来大量的水气、峰面雨和台风雨。因而雨量多集中于6~9月,占全年雨量的60%~70%。7月份雨量最多,可达279.4~352.8毫米。11月至下年3月雨量较少,只为全年雨量的8.5%~9.3%,月均20-30毫米,最少月份是1月,只有12-26毫米,旱季长达5个月,对农业生产极为不利。雨量地区分布也不均匀,差异明显。本市东北部多雨,西南部少雨。年均雨量北部客路镇为1775毫米,洋田地区为1711毫米,中部低丘地区为1593毫米,东南部调风镇以及英利、龙门一部分为1912毫米,而西南部沿海地区的北和、房参、罩斗等,只有1180毫米,所以西南地区十年九旱,灾情严重。雨量年际变化大。有60%~70%年份降雨不正常,其中有30%~40%年份雨量偏少,这是影响农业产量不高不稳的原因之一。(3)多受台风侵袭。由于本市地处北纬20°26′~21°11′,东经109°44′~110°23′,所以经常受到产生于菲律宾附近的西太平洋台风和产生于西沙、中沙群岛附近的南海台风的袭击。一般始于5月,11月份结束。7、8、9月台风最多,风力也最大,据记载,直接影响该市的台风从1960-1980年的21年中,有台风的年份就有16年,出现机率为76.2%,平均每年2—3次,最多的一年达到8次。台风带来强风暴雨,甚至带来海潮,对该市的农业生产影响很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