乐至县地图
乐至县相关地区地图:
历史沿革
唐武德三年(620年)置县。因县东有乐至池而得名。1997年,乐至县面积1429平方千米,人口86.6万,辖16镇9乡:天池镇、石佛镇、回澜镇、石湍镇、童家镇、大佛镇、宝林镇、良安镇、金顺镇、中和场镇、劳动镇、桂林镇、佛星镇、蟠龙镇、通旅镇、东山镇、孔雀乡、龙门乡、双河场乡、放生乡、永胜乡、盛池乡、凉水乡、龙溪乡、全胜乡。县政府驻天池镇,距内江市区97千米。有彝族、藏族、羌族、苗族、回族、蒙古族、土家族、傈僳族、满族、侗族、瑶族、纳西族、布依族、白族、壮族、傣族等民族分布。2000年,乐至县辖17个镇、8个乡。根据第五次人口普查数据,全县总人口844599人,其中:天池镇86701、石佛镇47783、回澜镇39559、石湍镇38943、童家镇47272、宝林镇45103、大佛镇43534、良安镇50190、金顺镇37305、中和场镇24667、劳动镇39284、中天镇31138、佛星镇33192、蟠龙镇19784、东山镇28161、通旅镇26116、高寺镇36463、龙溪乡15250、全胜乡15030、孔雀乡19525、龙门乡23372、双河场乡23812、放生乡20781、盛池乡29962、凉水乡21672。有彝族、藏族、羌族、苗族、回族、蒙古族、土家族、傈僳族、满族、侗族、瑶族、纳西族、布依族、白族、壮族、傣族等民族分布。2004年,乐至县辖17个镇(天池、石佛、回澜、石湍、童家、宝林、大佛、良安、金顺、通旅、高寺、劳动、中天、佛星、蟠龙、东山、中和场)、8个乡(龙溪、全胜、孔雀、龙门、双河场、放生、盛池、凉水)。2009年3月16日,四川省人民政府(川府民政[2009]5号)同意乐至县佛星镇人民政府驻地从临江场迁移至牌楼场,在原牌楼场办事处办公楼办公,不再新建办公楼。教科文卫
科技、文化、教育、体育、广播电视、卫生事业、计划生育、环境保护等各项社会事业全面进步,人民生活不断改善。科教:1998年全年组织实施科技项目47项,实现产值3.25亿元。大力开展素质教育,全面巩固和提高了“双基”成果。加强基础教育、职业教育、成人教育和特殊教育,全县小学入学率达到97.3%,小学毕业率达100%,高考上线人数突破500大关。
医疗:卫生事业成绩突出,医疗机构遍城乡。医德医风良好,医疗条件改善。认真贯彻计划生育这一基本国策,全县人口出生率9.9‰,人口自然增长率1.93‰,计划生育率达到94.6%,被国家人事部、计生委评为全国计划生育先进集体。
民生:人民生活不断改善。1998年底全县人民人均消费支出1363元,比上年增长10.3%,比解放初的1952年增长39倍,比改革开放初的1978年增长15倍。其中城镇居民人均消费支出2,107元,比上年增长6.5%,比解放初的1952年增长10倍,比改革开放初的1978年增长6.4倍。1998年农民人均纯收入1,598.5元,比上年增长10.1%,比1984年增长6.8倍。城乡居民储蓄存款余额12.2亿元,比上年增长25.2%,比建国初的1952年增长3922倍,比改革开放初的1978年增长261倍。
改革开放
随着改革开放的进一步深入、城市的发展和集镇建设步伐的加快,商贸流通、企业改制、对外经济与技术的合作都取得了显著成效。通过大力培育市场,加快了商贸企业经营机制的转换,进一步繁荣了市场流通。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6.2亿元,比上年增长7.9%,比建国初的1952年增长62.2倍,比改革开放初的1978年增长12.8倍;全年集贸市场贸易成交额4.78亿元,比上年增长4.6%。拓宽服务领域,促进个体私营经济稳步健康发展,1998年全县新增个体工商户1,967户,私营企业36户。年末,全县个体私营企业总户数已达8,956户,从业人员达13,064人。企业改革进一步深化。根据“产权明晰,权责明确,政企分开,科学管理”的现代企业制度要求,采取“改、转、租、包、卖、破、并、组”等多种形式把改革、改组、改造和加强管理紧密结合起来,积极探索建立现代企业制度的路子。以资产大重组促进结构大调整推动企业机制大转换。至1998年底全县实施产权制度改革的企业达116户,占规定任务的96%。对35户长期亏损、资不抵债、扭亏无望的企业依法实施破产,转移安置职工3,810人。股份制经济发展迅速,全县股份制企业总数已达173户,其中新增106户。对外开放取得实效。坚持“大开放促大发展”的方针,广泛开展对外经济技术合作与交流,加大招商引资力度,招商引资的重点、方向逐渐向重要基础设施和科技含量高的企业及产品转移,至1998年末,外地来乐至经商办企业达到353户,总投资2.96亿元。引进科研成果15项,引进项目6个,协议引进资金2.45亿元。全县劳务输出10万人次,劳务输出总收入2亿多元。工业发展
乐至工业,以农业为依托,以轻纺、食品、建材、化工为支柱,扬长避短,从无到有,从小到大,日益发展壮大。近年来,围绕市场需求,狠抓技改投入,大力调整产业结构、产品结构,生产适销对路的产品,依靠科技和技改提高产品质量和档次,增强了企业的市场竞争能力,1998年,全县工业总产值实现19.3亿元,按90年不变价格计算为15.0亿元,比上年增长13.6%,比建国初的1952年增长44.7倍,比改革开放初的1978年增长11.8倍。工业产业结构进一步向多层次、合理化方向发展。以蚕桑为原料的丝绸业是县龙头工业之一。已形成育桑、制种、养蚕、缫丝、织绸、丝绸服装生产配套成龙的产业化生产基地,多年来产品一直出口海外。其中红旗丝厂生产的404D白厂丝一直保持部优产品称号,曙光丝绸有限公司生产的真丝乔其纱荣获第8届美国国际(产品、技术)博览会及国际荣誉评奖会金奖。氮肥、磷肥等生产资料性化工工业稳步发展,不仅满足了本县农业生产,还供应外地市场。建工建材、农产品加工、机械等生产线运转良好,猪白细胞干扰素生物药品的生产填补了国内空白,新建的永磁铁氧体生产线前景看好,久负盛名的天池藕粉、石佛挂面进一步发展。农业发展
乐至自古为农业县,农产品资源丰富。解放以后,乐至人民在党和政府的领导下,艰苦奋斗,辛勤耕耘,特别是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后,全面贯彻落实改革开放政策,解放思想,真抓实干,国民经济各行各业全面发展。1998年全县实现国内生产总值22.7亿元,按90年不变价格计算为12.5亿元,比上年增长8.0%,比建国初的1952年增长12.7倍,比改革开放初的1978年增长4倍;工农业总产值38.7亿元,按90年不变价格计算为24.9亿元,比上年增长13.6%,比建国初的1952年增长12.9倍,比改革开放初的1978年增长4倍。财政收入实现1.1亿元,比上年增长10.1%,比建国初的1952年增长30.3倍,比改革开放初的1978年增长10.3倍。乐至农业历有“五业并举”之称,经过不断开发和建设,已形成“北部经济工贸区,中部工贸粮经区,南部粮作经贸养殖区”的各具特色和生机的经济区域,其蚕桑、棉花、海椒、水果等经济作物的生产和生猪、山羊养殖都形成了规模,特别是近年县委政府制定并实施了“稳粮、增收、调结构”的总体方案,农业内部结构得到进一步改善,推进了农业产业化的进程。1998年,全县农业总产值实现19.4亿元,按90年不变价格计算为9.9亿元,比上年增长3.4%,比建国初的1952年增长5.8倍,比改革开放初的1978年增长1.7倍。基础建设
基础建设投资力度进一步加大,基础设施不断完善,1998年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额达到3.6亿元,比上年增长44%,是1978年的36.6倍。投资结构有了较大改善,交通、能源、通讯、城市建设出现了全面发展的势头。交通建设:2009年底开建的成安渝高速公路是直接连接成渝经济双核的重要通道,四川段路线起于成都绕城高速公路,经洛带穿越龙泉山隧道群,在简阳养马跨越沱江,经施家跨越国道G318线,再经乐至、安岳南部,在文化镇与内遂高速公路交叉,经兴隆、李家,穿越张家岩隧道、山官庙隧道,在安岳县忠义乡观音桥附近进入重庆境。路线全长175.381公里,总投资估算119亿元。预计2009年底开工,2012年底建成通车,建设期3年。正在建设中的遂资眉高速公路,其线路起止洪雅-眉山-仁寿-资阳-乐至-遂宁,实现川东、川东北地区与眉山、乐山快速、方便的连接以及资阳与乐至、安岳、遂宁的快速连接,促进成都东、南部经济较为落后的成渝经济实验区腹心地区的经济发展,打通乐至县向北与成南高速公路连接的通道,实现乐至中北部与成都快速连接,从根本上解决我市交通最落后的乐至县中北部的出入通道问题,加快乐至融入成都经济区。同时,与小平故里、朱德故居形成四川省红色旅游公路环线,促进乐至经济的全面均衡发展;形成以成都为中心、半径为80公里左右的“成都第一城市圈”高速公路环线,与以成都为中心、半径为180公里左右的乐宜-内宜-内遂-遂绵高速公路第二环线相呼应,在打造“全域成都”进展中发挥重要的作用。目前该项目BOT正在建设中。国道318线、319线分别从东、从南至西贯穿全境,318、319线的改造工程已基本完成,县城北门km迎宾大道基本成形,县、乡公路建设特别是县城至重点场镇公路硬化建设进度加快,效果明显,全县交通面貌得到了彻底改变。以国道为骨干,以县城为中心,建立了四通八达的公路网,乡乡镇镇和相当部分村都通了汽车。昔日崎岖小道,如今已成为人车熙攘的坦途。汽车、拖拉机、摩托车、自行车络绎不绝,日夜奔驰在各条线路,货运、客运量逐年增长。天燃气引输工程已经完成,保证了县城居民的生活用气,正在进一步扩大输供规模。
通讯建设:邮电通讯全部实现了电话交换程控化,传输技术数字化,传输介质光纤化。移动电话和寻呼通讯信号覆盖面进一步扩大。到1998年底拥有固定电话装机容量21,000门,已装8,135门,移动电话现有1,593部。据工业和信息化部批准的方案,2010年1月31日零时起,乐至的固定电话伴随眉山、资阳本地网升八位,同时分别从原乐山、内江本地网调整并入成都本地网,统一使用长途区号028。升位并网完成后,成都、眉山、资阳电话网合并为一个大本地网,拨打乐至的固定电话,需在原号码前加“2”;三市之外的用户拨打该区域的固定电话,需拨打028长途区号。
电力:电力建设速度加快,目前已有110千伏变电站3个,35千伏变电站7个,10千伏开关站1个,正在建设中的220千伏变电站工程1处,新建110千伏变电站已完成立项、选址,进入了土建阶段。
城建:城市基础设施建设步伐加快,市容市貌得到了明显改观,天池公园改造正在启动;城区道路硬化和排水、照明、绿化等配套设施建设逐步完善,城市管理进一步加强。小集镇建设和农房改造步伐加快,童家、良安、大佛、回澜等乡镇的集镇改造已取得明显成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