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四川省电子地图 >
资阳市地图
资阳市相关地区地图:

资阳三贤

苌弘:苌弘,字叔,资阳市忠义镇高岩山人资阳三贤之一。他生于距今2400年前的春秋末期,是东周内史大夫。苌弘博学多才,擅长天文,精通音律,著有《大荒东经》等15篇,享有“智多星”之美誉。唐代韩愈《师说》中,不是有“孔子师郯子、苌弘、师襄、老聃”之句么!公元前521年,孔子专程访问苌弘,苌弘为他讲解音乐和天文,交流了知识和政见,还共同探讨了乐曲。相处数月,结下了深厚的友谊。后来,苌弘在人前称赞仲尼见多识广;而孔子与人谈论音乐,也常引用苌弘见解,这对孔子删诗书、订礼乐有较大的帮助。春秋时代就有“太岁”十二星之名,这是有苌弘参加的南派天文学家研究的成果。他们发现木星12年围绕太阳公转一周,创造了“岁星纪年法”。公元前492年,周敬五偏听偏信,中了离间之计,施用剖腹掏肠之刑,杀害了终身辛劳、丹心可鉴的年近九旬的苌弘。临刑前,苌弘沉痛地说:“杀身之祸我并不悲哀,痛恨的是宗周不统一。”苌弘为国冤死,河南禹县乡民将其鲜血藏于匣中,传说3年以后变成碧玉。由此,《蜀都赋》便书了“碧出苌弘之血”的名句,“碧血丹心”的典故即源于此。千百年来,碧血丹心已成了为正义事业抛头颅、洒热血,竭忠尽诚的代词,一向被人们著述吟咏所引用。是呀,苌弘碧血,光照人间,青史永垂。星移斗转,东周内史大夫苌弘的桑梓,还有苌弘山、苌弘寨、苌弘洞、苌弘桥、苌弘村等遗迹。清知县杨周冕于1774年在县城上西街(今城关二小左侧)立木牌坊,劲书“三贤故里”。三贤中就有东周苌弘。1859年,西门外(今雁城路立交桥侧)建三贤祠。2005年,苌弘村建立苌弘祠,书录王洪林《苌弘传》。
王褒,王褒,字子渊,资阳市昆仑乡墨池坝人,资阳三贤之一。少孤,家贫,事母至孝,以耕读为本。桑梓墨池就是他洗笔砚之处;县城南书台山,便是他另一个攻书的地方。他精通六艺,娴熟《楚辞》,崇敬屈原而作《九怀》,初露才华。尔后,他游历成都、湔上(今都江堰市玉垒山)等地,博览风物,以文会友。汉宣帝时,益州刺史邀他作客,在此期间,他写下了《中和》《乐职》《宣布》诗,主人命僮子依古乐演唱,大为成功,由此声名四播。在刺史的举荐下,得到宣帝的召见,他先作“待诏”的清客,旋擢谏大夫。这时,才华横溢的王褒,一连写了《圣主得贤臣颂》《甘泉赋》和《四子讲德论》,其中尤以《圣主得贤臣颂》为著,用良御御骏马来作比,颇为形象。“纵驰骋骛,忽如景靡。过都越国,蹶如历块。追奔电,逐遗风,风流八极,万里壹息。何其辽哉!人马相得也。”音节急促而寓意深邃,真使人有耳闻目睹马蹄迅疾之感。
董钧,董钧,字文伯(前12年—63年),资阳市雁江区人,资阳三贤之一。汉五官中郎将,经学家、教育家。初事大鸿胪王临。元始中,举明经,迁廪栖令,后以病去官。建武中,以孝廉。辟为司徒府,后累迁五官中郎将。钧博通古今,数言政事,切中时弊,多被采用。其为学,主治儒家经典,尤精于《礼》学。西汉鲁人高堂生最早传出今文《士礼》十七篇以后,萧奋以其礼学授后苍,后苍再传戴德,戴圣、庆普等,三人学《礼》各有所得,于是形成《大戴礼》、《小戴礼》、《庆氏礼》三家礼学。董钧治《礼》,主要学习和研究《庆氏礼》,多有自己的见解,成为《庆氏礼》学的传人。同时也吸收其它《礼》学派及各种经学派的思想,注意融会贯通,以其渊博学识,很快即名扬远近。永平初年,被立为博士,参与制订五郊祭祀、宗庙礼乐、威仪章服等礼仪,所提建策,切合实际,多见从用。平生以授徒讲学为乐,常教授门生百余人,“当世称为通儒”,(《后汉书·董钧传》)。对于传播儒家思想,尤其是传播和发展庆氏礼学,对后世产生了一定的影响。

资阳气候

资阳四季分明,终年碧翠,春早夏长秋短冬暖;夏日雷雨多而不酷热,冬天霜雪少而无严寒;雨量相对充沛但时空分布不均,常常旱、涝交错危害;初夏绵雨,影响夏粮收晒;仲秋淫淋,酿成秋作欠收;夏去则寒潮活动频繁,时有低温冷害;春来偶有冰雹出现,常在局地成灾。全年云雾多而日照少,空气湿度大而昼夜温差小;平均风速小,大风日数少。具体而言,资阳市各县区年平均气温17℃左右;年降水量950mm左右;年日照1250小时左右;最热月8月,平均气温26.5℃左右;最冷月1月,平均气温6.5℃左右;极端最高气温40.2℃;极端最低气温-5.4℃。形成上述气候特点有多种因素的影响,其中影响最大的因子是太阳辐射、地理位置、大气环流。冬季,太阳直射点偏南,北半球辐射强度减弱,在气压梯度力的作用下,高空盛行西风气流,冬季季风形成。此时常有冷空气南下影响资阳,但由于盆地北缘山地的阻挡或产生下沉增温、冷空气变性等原因,形成资阳市冬季气候干燥少雨、冬暖春早、霜雪少的气候特点。秋季,北半球太阳直射点南移,太阳辐射强度减弱,北方大气活动中心建立并逐渐加强南下,南面副热带高压南退,青藏高原东侧南北两支气流辐合地带位于四川盆地,冷暖气流交绥面的进退消长不稳定,形成资阳秋雨多、日照少、大雨终止期变化大等特点。就盆地气候而言,资阳市还具有南-北、东-西气候过渡带的特点。境内,西北部龙泉山一般海拔高度600-1000米,比丘陵区高出300-500米,其产生的空气下沉增温减湿作用对资阳气候也有一定影响。如反映明显的简阳,其冬干、春旱、夏旱频率分别高达90%、75%、75%,明显高于其它各县区。

资阳地形

资阳市位于华夏系四川沉降带之川中褶带内,龙女寺半球状构造和威远辐射构造之间,西高东低。按大的地貌形态全市可分为低山、丘陵、河流冲积坝三种地貌类型。其中以丘陵为主,大约占总面积的百分之九十以上。地形主要为龙女半球环状构造的影响带,其特点是:结构简单、地层平缓。出露岩层按其新老秩序有:第四系全新统地层、侏罗系蓬莱镇组地层、侏罗系遂宁组地层、侏罗系沙溪庙组地层,土壤以粽紫泥土为主。一般海拔在300——550米之间,低山的最高点在龙泉山的长松寺(海拔1059米),河坝的最低点在夏家坝的琼江河出界处(海拔247米)。

资阳交通

公路:
【资阳是唯一同时连接成渝“双核”的区域性中心城市】区位优势明显,西靠成都、眉山,东接重庆,北邻德阳、遂宁,南连内江,是四川省“十一五”规划加快发展的成都经济区组成区,属成都1小时经济圈。天府第一高速公路—成渝高速公路从资阳市北郊穿过、即将兴建遂(宁)资(阳)内(江)高速公路、遂(宁)资(阳)眉(山)高速公路、新成渝高速公路(成渝复线,成安渝高速公路)、川鄂公路;318国道(上海至拉萨)、319国道(厦门至成都)、321国道(广州至成都),川西环线、106省道亦穿境而过,全市公路通车里程达到了3394公里。资阳主要的汽车站:资阳汽车总站(发往省内班车有:成都、内江、泸州、简阳、自贡、德阳、雅安、都江堰、双流、资中、隆昌、绵阳、宜宾、威远。发往省外班车有:重庆、广州、东莞)
松涛汽车站(发往以南、西方向的区内班车。发往省内乐山、眉山、简阳、仁寿、球溪、龙结)
资阳客运站(发往以北、东方向的区内班车。发往省内遂宁、乐至、安岳)
铁路:
成渝铁路从成都站向东引出,经简阳市、雁江区,从资阳市穿境而过。资阳市境内有多个等级客货运站,承担起主要交通运输服务。
成渝城际铁路线路走向为:成都—资阳—资中—内江—荣昌—永川—重庆。作为客运专线,该线路将只发送旅客列车,发车形式上有沿线停靠和成渝直达两种模式。该专线全长308公里,设计时速350公里,预计2014年建成。资阳主要的火车站:资阳站简阳站:

资阳历史

资阳历史悠久,是人类文明的重要发祥地。据1951年在资阳城西九曲河一号桥墩发掘出的人类头骨化石鉴定,为旧石器时代晚期,距今已有35000多年,被中国科学院定名为人类发展历史上的“资阳人”。九曲河被资阳人民称之为母亲河。资阳建县始于汉武帝建元六年(公元前135年),因位于资水(沱江)之北而得名资阳。资阳设立州/郡始于北周明帝武成二年(公元560年),州、郡、县治均设在现资阳城区雁江镇。
唐、宋、元、明、清至民国初,资阳曾几度为州、郡、县治所。1998年2月26日,国务院批准(国函[1998]15号):调整内江市行政区划,设立资阳地区,将内江市的安岳、乐至2个县和代管的资阳、简阳2个市(县级)划归资阳地区管辖。地区行政公署驻资阳市雁江镇。2000年6月14日,国务院批准:(1)撤销资阳地区和县级资阳市,设立地级资阳市。市人民政府驻新设立的雁江区。(2)资阳市设立雁江区,以原县级资阳市的行政区域为雁江区的行政区域。区人民政府驻雁江镇。(3)资阳市辖原资阳地区的安岳县、乐至县和新设立的雁江区。原资阳地区的简阳市由地级资阳市代管。

资阳旅游

资阳人文古迹较为丰富,特别是始于南北朝、盛于唐宋的安岳石刻,以“古、多、精、美”被誉为“我国古代雕刻又一伟大宝库”,有唐宋时期雕刻的石刻145处10万余尊,3米以上的石刻造像50余尊,经文40多万字,高三米,雕技精湛的紫竹观音被誉为“东方的维纳斯”。此外还有资阳半月山大佛、河东大佛,简阳石景山“人头石”、“张飞营”,乐至陈毅故居、报国寺等名胜人文古迹。简阳三岔湖距成都50公里,岸线长240公里,大小岛屿113个,湖面开阔,秀色可餐,1993年被香港列入世界名湖名库;简阳龙泉湖仅距成都38公里,14座群岛形态奇异,景色宜人,2000年被列为省级自然生态保护区。
安岳县木门寺无际禅师亭:木门寺无际禅师亭为四川省省级文物保护单位。创建于明洪熙元年(公元1425年),位于安岳县城北25公里处的清凉山,这里山峦起伏,烟云缭绕,寺前石坊书称"东普禅林",内葬无际禅师。因亭除门系木制外皆石砌成,故此得名。无际禅师亭为石砌仿木建筑的无梁方殿,长7.8米,宽6.8米,高10米有余。座北朝南,外观如"介"字形。亭盖系单檐四角攒尖式,飞檐挑角,脊上饰有人物异兽,亭顶雕待放莲苞,皆别具匠心。亭内:立五级八方石塔一座,上刻云纹、花草,无际禅师即葬于其中。亭顶为穹窿状,中心雕团花图案,内檐四周施云纹斗拱十六朵,除四朵转角铺作外,每面各置三朵,眼壁刻缕空云卷花,每朵上刻一菩萨,象征无际禅师的十二弟子(现存十一尊),菩萨身披袈裟,神态各异,皆面向石塔,从而突出主体。为显赫珍重,整个无际禅师亭又为三叠木结构的斗拱大寺殿所复盖。大殿雄伟轩昂,形成塔于亭中,亭于殿中的布局。寺殿左方约2米处,还各有明碑一块,记木门寺兴沿及无际禅师事略。寺后有大雄殿,依山而建,气势巍峨。
简阳市白塔园:简阳市区南郊,有圣德寺,创建于唐乾符年间(公元874-879年)。寺内有塔,原名圣音塔,因塔体涂以灰粉呈白色,故称白塔。当地人又称圣德寺为白塔寺,早年庙毁塔存。塔建于宋宁宗时,系简州教授张方与圣德寺和尚惠祖募资兴建,始于庆元丁已(公元1197年)夏,竣工于嘉泰二年(公元1202年)秋。塔起平地,高60米,顶的周围计20米,台周围计53米,塔空曲转,有梯可通上下。塔身12级,每级绘佛图,壁间塑佛像,四面开窗户透光。登临塔顶,举目远眺,河山城廓尽收眼底。至明嘉庆时(公元1522年)邑人何本贵又募集维修,缺者补,损者涂,污者洁。又新制铁风铃八,与古铜铃共有十六,间杂悬挂,上加30余公斤的锡顶,更加巍峨壮丽,并有"凌烟"之称。简阳民间有"白塔是一个仙女在一夜里修成"的传说,认为塔高耸立,历八百年而不倾斜,决非凡人所造,圣德寺白塔为四川省省级文物保护单位,九十年代初,国家又拨款对白塔进行修葺,今以塔为主体,建成白塔园,园内新建文物陈列室、碑林、草舍茶园等,已成为简阳市区的重要人文景点。
资阳市王褒墓:王褒,字子渊,西汉资中县西汉坝(今资阳市墨池坝)人。王褒从小勤奋读书作文,专研音乐,成为知音、善鼓、雅琴的俊才。汉宣帝(公元前73-49年)时,丞相魏公广访善乐知文贤才,经益州刺史王襄推荐,王褒到了京都长安,深受宣帝赏识,命为谏议大夫。宣帝信神,闻方土传言益州出"金马碧鸡",命褒前往祭祀。时褒病,但不敢违命,往之,病逝途中,归葬于西汉坝。王褒学识渊博,尤善词赋,著述颇富,《华阳国志》把他与司马相如并提,谓之"王渊艳丽、蔚若华圃",其名篇如《圣主得贤臣颂》、《九怀》、《甘泉宫颂》、《洞箫赋》、《赠周处士》、《僮约》等脍炙人口。王褒墓在今资阳市墨池坝,由城区北去约10公里。墓冢高约五米,呈圆形,直径约20米左右。墓前石碑为明代成化二十三年提督学校四川按察司佥事潘璋书立,碑高2米,宽约1米,正中碑文书"西汉谏议大夫王褒之墓"(原碑已断成两节,现存于文物管理机构)。王褒墓西南200米左右,有池长约7米,宽约4米,窥之黝,擢之莹,扬之香,吸之甘,滢滢涌泉,终年不竭。相传为王褒居草莽读书为文时涤砚之处,故名墨池。由此而去东北约30米,有一小池,传为小墨池。王褒墓为资阳市文物保护单位。
简阳市人民公园:简阳市人民公园位于简阳城北绛溪河汇入沱江口北岸,始建于1929年,由驻川边防军副旅长兼县知事李青廷倡议修建,占地面积100余亩。请当时成都有名的园林设计师,按照明代江南造园艺术对公园进行设计建造。掘池叠石,堆山筑阁,安台作榭,同时配景借景,莳花种木,再对已成规模、积翠成香的建筑群分别冠以"玉玲珑"、"荷花曲院"、"观鱼花港"、"孤山一脉"、"映月三潭"等雅致的名字,使一座新园成为活脱脱的苏杭景观,别具一格。
花溪谷:花溪谷发源于中江县,流经金堂、简阳,在雁江区保和镇宴家坝两河口汇入沱江。全长136.54公里,雁江区境内河道长34.4公里,目前已发现的自然景观有25处,人文景观13处。从保和镇两河口到老君镇双河桥,是花溪河下游地区,这一段河面宽阔,河水平静,两岸绿树成荫,翠竹掩映,清澈的溪水倒映着两岸,形成“山在水中,舟在山上”的奇特景观,从保和镇钓鱼村踏水桥经和平桥到中和镇罗家村三河口,这一段景色是花溪的精华,青山绿水用在这里一点也不夸张。两岸山上是通过国家林业部验收的长江上游防护林,秋天的林中,红黄绿叶交相辉映,五彩斑斓,可与九寨秋色比美。过了三河口,河床陡然狭窄,宽不过十几米,河水深不可测,三四十米长,十多米宽的巨石随处可见,横卧在河道两侧,犬牙交错,小舟也无法行驶。两岸山势险峻,林木茂密,山高两三百米形成四千多米长的花溪怪异景观。
三岔湖(英文名称:ThreeForksLake):三岔湖风景区位于简阳市西南,以三岔水库为中心的风景区,是四川省新五大精品旅游线路“两湖一山”的核心风景区。距成都60公里,是四川省拥有岛屿数量最多的人工湖泊,有113个岛屿,现已开发的有花岛、鸟岛、月亮岛和天鹅山庄等。三岔湖蓄水达2.23亿立方米,湖周长240公里,南北长18公里,东西宽7公里,湖水总面积110平方公里。湖区雨量充足,气温宜人,三岔湖形态秀丽,湖水清沏,登高眺望,犹如一个巨大的碧玉珊瑚,其西南湖汊迂回婉蜒,西北层峦叠嶂,东岸有玉带般长堤十九道,将湖光水色装点得十分壮美,若值冬春,岛屿附近聚居的数千只水鸟,此起彼落,使三岔湖充满生机与活力。湖区以人工湖泊为中心,湖面汊道纵横、岛屿密布,有大小岛屿113个,以岛为主的景点有天鹅山庄、花岛、月亮岛、鸟岛、斩龙岛、女祸石、白虎等10余处。湖周山区有幽美险峻的丹景山、张飞营、乾封庙、三峨眉、牛角寨、石洞沟和古老的摩岩石刻等景观。三岔湖景区湖水晶莹、山水交融、群岛争秀,加之气候宜人、四季分明、各种服务设施一应齐全,是理想的旅游、疗养、度假、水上运动的好去处。
龙泉湖:龙泉湖位于简阳市石盘镇,距成都37公里,离简阳28公里。景区面积51.1平方公里,水域面积5.5平方公里,湖区有岛屿24个,半岛12个。龙泉湖主要景点有七姑岭、晒布坡、瓦灯寺和十里长峡等,其中长5380米的“十里长峡”景色十分迷人,它连接10个水湾,绕过12座山峰,两岸奇峰异石、芳草凄凄,湖面碧波连绵、清风徐徐、船行其间,美不胜收。湖区内桃花岛每年一度的桃花会,百花争艳、群蝶翱飞,游人泊船上岛,穿花而行,进入一种“踏波入林寻花来”的境界,让人流连忘返。龙泉湖景区交通便利,成渝高速公路、成渝铁路、以及5条混凝土标准路连贯南北。湖区游乐场、游船、餐饮点一应俱全,是人们游乐、度假的好所在。
半月山大佛:中国大佛四川多,四川10米以上的大佛总计15尊,资阳占了三分之一,又有了四川大佛资阳多的佳话。资阳市境内5尊大佛都凿于唐代,其中国家级文物保护单位安岳卧佛长23米;省级文物保护单位半月山大佛高23.4米,杨家湾大佛高10.5米,骑龙坳大佛高10.5米,丹山大佛高10米。半月山大佛,因坐落于山形似下弦月的半月山而得名。它位于资阳市雁江区碑记镇,是四川第二大坐佛,据说在世界上排第22位。半月山大佛属摩崖造像,即在山崖石壁上雕造的佛像。其尤弥勒佛倚坐像,属净土宗造像。大佛端坐于长方形石龛中,坐南朝北,身高22.24米,胸宽11.2米,结构雄浑古朴,气魄宏大,一望而令人产生敬畏之心。而佛像面部丰润,双耳垂肩,表情安详恬静,目光平和下视,好像在关切地注视着礼拜者,又使人觉得可亲可敬。龛左侧上部有壁刻,“贞元九年八月十五日”九字较显,余字剥蚀难辩。中部刻有《大佛会碑序》。另,半月山壁崖还有北宋至道二年(公元996年)摩岩刻,叙此山旧名福胜山,字多剥蚀,书撰姓名无存。还有南宋乾道年间(1165—1173年)摩岩诗刻,诗云:“唐朝知名寺,资川大道场,悬岩低翠艾,乱石杂修篁,忆古寻遗迹,凭高人异乡,西窗好观景,少憩赞公房。”,半月山大佛的建造历经了漫长的岁月。它始建于唐太宗贞观十七年(一说始建于唐德宗贞元九年,即公元793年),陆续用了150年,相传七代人,方在悬崖峭壁上凿建成初具形态的大佛像。到公1131年(宋高宗绍兴元年),川南居士梅修率石刻大师周义等人,为巨佛开凿眉目,直至完全竣工。大佛的建成共历时484年。至明代景泰七年(公元1456年),严子恭、罗恕等人与僧人海明聚会,在大佛身旁营造寺院,修建佛殿五楹。并在大佛崖下,依佛门古规次第修建天王殿、弥勒堂、大雄殿、关圣殿、三星殿,历时16年而成,取名大佛寺。寺院建造雄伟,雕刻精细,刻有《西游记》全传。至此,大佛寺香火渐盛,甚为热闹。从大佛的开凿到寺院的建成,先后历时800多年。它们不仅是宗教的产物,更是数十代人心血、智慧、汗水的结晶。具有很高的文化艺术价值。作为宗教造像,因为寺院被毁,没有了活动的场所,半月山大佛香火冷落。而作为地方文物,因为地处偏僻,宣传不够,世人知之甚少,连不少资阳人亦不知其于何处、为何物。巨型千年古佛寂寂湮没于荒野……
五凤山森林公园:五凤山森林公园,位于简阳市望水乡老鹰水库旁,离简阳市区35公里。园内古木参天,树林葱茂,翠萝藤蔓,鸟语花香,风光旖旎。无根藤、鸳鸯花、菩提树、古银杏等珍稀植物点缀其间,不失古老原始生态风貌。五凤山面积数平方公里,被资阳市区饮水水源老鹰水库三面环绕,水域面积3平方公里。清澈透明的湖水与古朴葱郁的山林构成了桃源般的清凉境界,有“世外桃源”之美名,因此也被简阳人称为“森林公园”。五凤山有浓厚的文化底蕴。始建于东汉末年的黑水古刹,保存有古代佛像及各种碑刻,每年吸引着上万游客。五凤栖息、黑水神钟、蚌仙石、黑水坛、“二十四把金锁一条沟”等神秘的故事、传说,带给游人无尽的遐想。
华严洞:华严洞位于距安岳县城东南方56公里的石羊镇赤云管区箱盖山。这里的摩崖造像刻于北宋,在“华严洞”和“大般若洞”两大龛窟中共有造像159尊,历代碑刻题记24处,雕刻精美,规模宏大,保存完好。四川省人民政府于1961年公布华严洞为省级文物保护单位。
华严洞正壁华严三圣像:华严洞方形平顶,窟高6.2米,宽10米,深11.3米,窟顶阴刻一巨大的“唵”字,窟后壁正中刻有3尊全高5.2米的“华严三圣”,中为大日如来,像高3米,座高2.2米,头戴花冠,冠中刻柳本尊坐像。大日如来身着袈裟,双目微睁,神态严肃,双手施智全印,结加趺坐于莲台上。文殊菩萨居大日如来之左,跨着青狮,右腿弯曲,左腿踏着莲蕊。普贤菩萨骑着白象,居于大日如来之右,左腿弯曲,右腿放置莲蕊。其造像对称感很强,主次分明,较好地突出了大日如来的主佛位置。左右两壁各刻有通高4.1米的5尊圆觉像,又称十大弟子。左右洞壁上方还刻着善财童子五十三参图、楼台亭阁、宝塔经幢等。
大般若洞三教合一窟:大般若洞高4.2米,宽4.2米,深4.8米,为儒释道三教合一窟。正壁主像为趺坐释迦佛,高2.3米,头着螺髻,身着袈裟,体态丰满,双目微睁。其左右刻老君、孔子、韦陀、文殊及佛门十大弟子。两壁分上中下三层分刻:上层刻佛教十大童子,中层刻道教二十四诸天,下层刻佛教十八罗汉。洞顶部并排刻有直径2.2米的一正一倒的两个“人”字。当地人传说:“两个人字颠倒颠,谁人认得就是活神仙”。可时至今日,也还没有人识得此字。洞中上额,刻有“大般若洞”4个字,还刻有“嘉熙四年庚子(公元1240年)书”及下款署名“赵印存权书”等文字。从洞的左壁上所刻《镌妆功德记》中可知,此洞是南宋时期留下的雕刻遗迹。华严洞的石刻造像动静结合,神态各异,构思精巧,布局合理,雕刻精致,巧夺天工,堪称石刻艺术中之精华。
毗卢洞:毗卢洞石刻造像是1956年四川省人民政府公布的省级文物保护单位。毗卢洞位于安岳县城东南的石羊镇赤云片区油坪村塔子山上,距县城45公里。安岳至大足的公路横穿塔子山脚。这里,山峦叠翠,岩石峭立,毗卢洞就凿在这些磊磊秀石之中。毗卢洞其实是毗卢洞、幽居洞、千佛洞和观音堂的总称,现存摩崖石刻造像465尊,碑刻题记32处。
毗卢洞第19号观音经变窟,据明代万历年间碑文追述,毗卢洞的石刻造像开创于五代后蜀,之后历代都进行过培修、补刻。这里曾经是五代至北宋年间四川佛教密宗的主要道场之一。尤其是观音堂内雕刻的那尊“水月观音”,群众称她“紫竹观音”,英籍华人作家韩素英把她誉为“东方的维纳斯”,是全国少有的北宋石刻艺术珍品。这尊紫竹观音高3米,悬坐于那凸露的峭岩石窟之中。她背倚浮雕的紫竹和柳枝净瓶,头戴富丽华贵的贴金花冠;蛾眉上竖,凤眼下垂,直鼻微隆,朱唇略闭;上身穿短袖薄裟,袒胸裸肘,臂戴膀圈,璎珞象随身而泻的金色瀑布,网坠于胸腹;下身长裙薄如蝉翼,紧贴于腰腿之间,衣裙飘逸,毗卢洞第8号柳本尊十炼图窟:另外,毗卢洞、幽居洞雕刻的密宗第五代祖师柳本尊造像也别具特色。特别是在高6.6米,宽14米,深4.5米的毗卢洞中,雕刻的柳本尊的“十炼修行图”构图严谨,造像生动,通俗易懂,堪称精品。它主要通过以炼指、立雪、炼踝、剜眼、割耳、炼顶、舍臂、炼阴、炼膝十种苛苦修行来宣扬密宗教义。两侧还刻有神态威严的执斧、仗剑的护法金刚。来到洞里,大有阵阵寒气袭来之感,令你对佛法的神圣肃然起敬,或者望而生畏。毗卢洞的“十炼图”就像一幅幅讲经说法的连环画,是研究四川密宗和考证柳本尊生平的宝贵实物资料。毗卢洞石刻造像是宋代佛教艺术的结晶,具有很高的历史研究价值和游览观赏价值。2001年7月,国务院公布为第五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