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四川省电子地图 > 绵阳市地图 > 盐亭县地图 >
两河镇地图
两河镇相关地区地图:

甘肃省康县两河镇

概况:位于康县城东南37公里处。西依贾、白杨、铜钱3乡,南与阳坝镇、托河乡相连,东、北部与陕西略阳、宁强2县毗邻。面积165平方公里。人口5778。镇政府驻两河街道。
历史沿革:以清河与麻柳河汇流而得名。属阳坝镇管辖。1949年解放后设两河乡,1958年成立两河人民公社,1983年由公社改为乡。1985年又由乡改为镇至今。现辖两河廖家坝、赵家坝、瓦场、巩坝、刘山、中坝、丁家山、中营、马家坝、后营、吴家营12个村委会,171个自然村。
自然与经济:地势西北高东南低。清河发源于境内西北的黑咀山,流向东南;麻柳河源于境西松尖子山,迂迥向西北汇入清河;还有巩坝河从境东北流过,水利资源较为丰富。修建小型水电站5座。境内气候温和,湿润多雨,土壤肥沃,为发展家、林业生产供了良好条件。最高海拔(松尖子)1806米,最低海拔(两河)914米。耕地面积1.23万亩,其中川坝地占8.2%。粮食作物主产玉米、小麦,兼产黄豆和少量水稻。森林覆盖率占50%以上,系康县林区乡之一。境内盛产木耳,产量占全县四分之一左右;又是县内生产天麻和生漆的基地。林产品有油桐、栓皮、板栗、花椒等,其次还产香菇、猴头、中华猕猴桃等。有家具厂、水电站及林副产品加工等业。境内还设有清河林场。
交通:有清河公路过境30多公里,另有乡村家机路。
文教卫生:现有小学12所,有中心医院1所,医疗站12处。

两河镇下辖村

两河镇下辖村:广阳村相合村勇敢村永付村黄林村镇江村新国村凉山村断桥村

两河镇人口数据

(第五次人口普查数据),总人口16235男8706女7529家庭户户数5092家庭户总人口(总)15762家庭户男8276家庭户女74860-14岁(总)38110-14岁男19400-14岁女187115-64岁(总)1133015-64岁男622815-64岁女510265岁及以上(总)109465岁及以上男53865岁及以上女556户口本地住在本地13382

四川省威远县两河镇

全镇概况:两河镇位于内江市威远县西北部,距县城50余公里,距成都160公里,与仁寿县接壤,旧有“三山九寨六条沟”之称。1992年7月由原越溪区两河、光华乡合并而成,幅员面积40.2平方公里,辖9个自然行政村,124个村民小组,1个社区居委会,户籍总人口15000多人,其中农业人口11000人左右。
生态环境:该镇处于荣(荣县)威(威远)穹窿地貌区,地质构造特征明显,浅丘与高山相接,平均海拔600米,年降雨量在700-1000毫米之间,年均日照1200小时,年均气温17.5℃。镇内山峦叠翠,沟壑纵横,丛林清悠,渌水逶迤,自然环境十分良好,森林覆盖率达70%。
产业经济:两河镇综合经济实力强,在内江市乡镇五大经济指标考核中,曾连续五年被评为市综合经济实力第一镇,并进入全省乡镇200强,名列第111位,被省政府评为“发展乡镇企业先进单位”,获得内江市第一个红旗镇、村民自治示范镇、市级最佳文明单位等荣誉称号。截至2008年,两河镇实现国内生产总值14561万元,工农业总产值实现44700万元,财政总收入1321万元。农业主产稻谷、小麦、玉米、红苕、茶叶、银杏、杂交竹等,目前有1400多亩农业产业结构调整示范果园、3959亩麻竹和3.8万亩林木资源。
基础设施:基础设施完善。两河镇交通网络健全,硬化程度高,仁威公路贯穿,成泸高速过境,全面实现公路社社通,部分完成便民路入户;场镇建成面积19.85平方千米,文化、餐饮、市场、娱乐、通讯等设施健全,有初级中学2所,小学2所,敬老院、卫生院1个,设多个合作医疗站点,广播、有线电视覆盖各村,移动电话通讯设施健全,实现场镇自来水、天然气入户。
社会保障:社会保障到位。全镇医疗救助覆盖面广,城镇、农村人均救助水平95元,享受社会保障人口4.5万;城乡居民最低生活保障制度健全,“五保户”供养制度完善,分散供养、集中供养标准分别达到1800和2400元,五保集中供养率达24%;全镇有敬老院1个,条件设施完善。
矿产资源:煤炭资源丰富。两河镇是秀甲川南的著名煤乡,煤层分上、中、下三层,原煤发热量大,在4000-6000大卡之间。以资源为依托,原煤生产、加工企业众多,有10余个股份或私营能源企业,其中规模企业5家。著名市属企业内江市沙湾煤业有限公司亦在境内。
风景名胜:旅游资源丰富。两河镇古寨甚多,有号称“川南第一名山”的俩母山,及以向家寨、高顶寨为首的古寨群落,风景优美,底蕴深厚,适宜避暑、度假、康体、休闲。俩母山属省级宗教活动胜地,主峰海拔834米,唐朝以来便长续香火,古庙秀山曾吸引众多文人香客,古诗曾云“百里飞龙两母分,蜿蜒飞架半天云”,“压尽陵州百万峰,岿然两母在云中”。俩母山有“八景名胜”:天池甘露、向寨春风、半边古刹、五块奇峰、柜岩晚霞、香炉残月、铁门云封,各有特色,令人心驰神往。除“二寨一山”之外,动宝石、灯杆坝、放生河、太白渡、诗仙遗迹等,亦驰名遐迩。2008年,向家寨、俩母山等旅游景点的进入《威远县旅游发展总体规划》。
发展愿景:两河镇坚持解放思想,全面落实科学发展观,紧紧围绕“工业先行、农业强基、旅游发展、百姓受益”的主线,服务工业,重视农业,规划发展旅游业,坚持可持续发展,充分发挥工业对农业的支持和反哺作用、城市对农村的辐射和带动作用,建立以工促农、以城带乡的长效机制,促进经济协调发展。党委、政府一班人着力于改善民生,搞好基础设施建设,抓工业经济发展,推动农业产业化进程,以资源为依托,积极带动全镇旅游开发,为实现生态旅游强镇而不断努力奋斗。两河镇党委、政府下设党政办、综合办,农业服务中心、社会事务中心,现共有工作人员33名。邮政编码:645469。

四川省叙永县两河镇

两河镇位于泸州市叙永县城西南13千米处,距泸州市100千米。面积139.9平方千米,总人口3.46万人(2006年末),其中农业人口3.15万人,少数民族人口1973人。辖1个社区、10个行政村,111个村民小组、8个居民小组。叙(永)威(信)公路过境。有天生桥自然溶洞群风景名胜旅游地。代码510524105:~001两河社区~201保丰村~203镇国村~211乐郎村~214河营村~224尖山村~230鱼香坪村~234双狮村~235关坝村~236天生桥村~237太平山村,沿革1948年设两河乡,1953年建镇,1958年改公社,1959年复镇。1997年,面积147.7平方千米,人口3.6万人,辖风岩、盖首、桐风、立新、六宝、落宁、保丰、边岩、镇国、金华、金银、落箭、张坝、还乡、尖山、飞龙、西山、网坝、大林、安足、落邦、余香、铜鼓、乐郎、培龙、江村、茶叶、孙家、石关、滥坝、麻园、新店、何营33个行政村和两河一、二、三3个居委会。2003年,面积142平方千米,城镇规划面积7平方千米,辖31个行政村、238个村民小组、1个社区、8个居民小组。总人口34818人,其中农业人口31692人。2004年,面积142平方千米,城镇规划面积7平方千米,辖31个行政村、238个村民小组、1个社区、8个居民小组。总人口3.40万人,其中农业人口3.11万人。

四川省盐亭县两河镇

基本概况:两河镇地处盐亭县南大门、梓江、魏城河交汇于场镇,绵盐、盐三高等公路穿镇而过,水源充足,交通便利。全镇辖两河、共和、垢溪3个办事处,18个村,195个社,幅员面积59.74平方公里。全镇有6905户,总人口25441人,其中农业人口23387人,非农业人口2054人。全年出生178人,死亡175人。年末耕地总面积18150亩,其中田7815亩,人均耕地0.96亩。全镇有党委2个,党总支4个,党支部39个,当小组103个,党员964名:其中2000年新发展党员17名,转正20名。2000年镇党委被市委表彰为“六好乡镇党委”,镇党委、镇政府被县委、县政府评为2000年度先进集体;同时荣获全市档案工作先进集体,全市发展乡镇企业先进集体,市小城镇建设先进集体,全县社会治安综合治理先进集体,安全生产先进集体,发展个体私营经济先进集体,公路建设二等奖等多项奖励。
两河镇人口数据:(第五次人口普查数据),总人口24608男12795女11813家庭户户数6747家庭户总人口(总)24512家庭户男12719家庭户女117930-14岁(总)54610-14岁男28180-14岁女264315-64岁(总)1711815-64岁男907415-64岁女804465岁及以上(总)202965岁及以上男90365岁及以上女1126户口本地住在本地23762

湖北省当阳市两河镇

湖北省当阳市两河镇:
两河镇镇政府驻麦城,两河镇地处荆楚腹地,位于当阳市东南部,因沮漳两河在此相汇而得名。两河拥有悠久的历史,早在三国时期就已有建制,现有仲宣楼遗址、糜城、麦城、周仓墓等古迹。全镇国土面积97平方公里,耕地面积54002亩,水田面积19547亩,下辖12个行政村(双龙、友谊、民主、赵闸、富里寺、糜城、孙场、胡场、群丰、群合、新星),1个居委会(麦城),77个村民小组,10728户,总人口35830人。07年实现社会总产值14.8亿元,其中工业产值11.6亿元,财政收入358万元,农村人均纯收入4506元。两河经济社会协调发展,公益事业日趋完善,基础设施建设步伐加快,工农业发展持续进步,农民人均纯收入稳步增长。
自然资源:资源介绍、招商项目该镇地处沮漳平原,是当阳市唯一的平原镇,平均日照1891小时,年降雨量1200毫米,属温带季风气候。粮食面积56624亩,年产量25225吨,油料4443吨,蔬菜89002吨,家禽71.5万羽,牲猪出栏8.1万头,成渔产量4114吨。长江重要支流沮漳河纵贯全镇,有日供水200吨的自来水厂一座,工农业生产用水十分方便。该镇交通便利,汉宜公路穿越境内,距宜黄高速25公里,荆宜高速5公里,山峡机场35公里,长江水运码头30公里,当阳火车站12公里。镇内交通网络布局合理,硬化村级公路9.4公里,全镇“三纵六横”的通村水泥网基本形成。该镇电力充沛、通信畅通,距举世闻名的三峡电厂只有75公里,镇内建有110千伏变电站一座,供电站一个。全镇电力设施完善,可满足工农业生产和居民用电需求。该镇邮电设施齐备,设有邮政支局和电信分局提供便捷服务,全镇装有程控电话5689多门,固话入户率达53%。建有移动数字接收塔2座,移动通讯网覆盖全镇,并开通了无线市话和宽带互联网,通讯方便快捷。该镇招商引资政策优惠。除实行全国通用的税制优惠外,还采用地方让利、财政返还等多种优惠办法;土地使用权据企业投资规模,以保本价或底于保本价转让,并配有奖励政策;根据租用厂房年限情况可免收部分租金;对给本地引进项目的中介人制定了奖励政策;对科技含量高,市场前景好的项目,将采用灵活务实的优惠政策予以支持。同时镇出台了封闭管理制度、项目责任制度和涉外廉政制度,保证了良好的投资环境。目前该镇已引进新上项目5个。一是明珠建材有限公司引进枝江老板新上棉纺项目,投资500万元,项目已于去年10月份建成投产;二是民营业主史运章投资550万元新上了大发米业精米加工项目,项目位于两河镇胡场村,项目当年建设,当年投产;三是火星预制厂新上彩瓦项目,总投资120万元于2007年5月建成;四是神光公司新上水泥砖项目,总投资200万元,目前产销两旺;五是绿海蔬菜公司新上畜禽冷储项目,总投资140万元,2007年已经实现销售收入1200万元。现储存有大蒜冷藏、销售、深加工等项目,热诚欢迎社会各界人士前来洽谈、合作经营。二、产业特色和特色产品(一)农业基本情况及特色产品两河镇耕地面积5.4万亩,农业劳力10793人。该镇在单位产出效益上做文章,以精细化栽培为重点,实施精品名牌战略,是全镇农业发展、农民增收的必然选择。1、蔬菜生产近几年两河镇党委、政府将发展以大蒜为主的蔬菜产业作为促进农民持续增收的主导产业来抓,壮大产业规模、实行标准化生产、实施品牌战略、营造发展环境,构建起新农村建设的产业支撑。全镇已形成以长坂坡大蒜为主的绿色蔬菜基地面积5万亩,其中大蒜4万亩,早春黄瓜5000亩,辣椒2000亩,地瓜1000亩,鱼腥草1000亩,其它蔬菜2000多亩。长坂坡牌蔬菜基地是国家绿色农业示范基地建设单位,湖北省长坂坡大蒜标准化示范区,基地苦瓜,广椒等41个蔬菜被认证为无公害食品,基地生产销售实施五统一管理,即统一生产品种,统一农货供应,统一标准化生产技术,统一质量标准收购,统一品牌对外销售,因此长坂牌系列产品深得各地消费者青睐,产品畅销全国17个省市。2、粮食生产水稻为该镇主要粮食作物,种有夏粮15504亩,年产4131吨,其中小麦8966亩,年产2354吨,大麦5180亩,年产1383吨,豌豆1358亩,年产394吨。秋粮41120亩,年产21094吨,其中水稻19547亩,年产10013吨,玉米15264亩,年产8840吨,黄豆6309亩,年产2241吨。3、棉花生产种有棉花面积5017亩,年产522吨。4、油料生产现有油菜籽14461亩,年产油2410吨,花生5249亩,年产油1899吨,芝麻914亩,年产油134吨。5、畜牧生产该镇现有千头猪以上的养殖大户9家,百头猪以上的养殖大户133家,年出栏牲猪8.1万头,家禽71.5万羽,年禽蛋产量225吨。6、水产养殖现有精养水面4797亩,年产鲜鱼4114吨。7、林业生产现有林业4568亩,果树988亩,年产850吨,用材林3580亩,年销售用材100吨。(二)工业基本情况及特色产品该镇有工业企业126家,其中规模企业5家,实现年产值28326万,当阳市华欣塑业有限公司纳税额创下新高,年缴税114万元。
历史沿革:1、宜昌明珠建材总厂宜昌明珠建材总厂创办于1978年,注册资金206万元,固定资产2400万元,为股份制合作企业。占地85000平方米,有预制件分厂、石棉瓦分厂、棉纺分厂、管杆分厂等二级单位,拥有职工314人。该厂生产的预制件、石棉瓦、棉纱、PVC塑料管材、电杆和水泥管等多种产品均经国家、湖北省、宜昌市质量监督机构检测合格。2、湖北神光实业有限公司湖北神光实业有限公司创办于1979年,公司占地138800平方米,固定资产280万元,有预制厂、玻钢厂、涵管厂、电杆厂、砂石厂、综合经营部、第一分公司等二级单位,拥有职工176人。3、当阳市华欣塑业有限公司当阳市华欣塑业有限公司建于1984年,公司占地5800平方米,固定资产350万元,有各类高级生产设备110多台套,拥有职工216人。该公司是中国包装技术协会会员单位;多次被评为当阳市“先进单位”、“纳税先进单位”、“AAA信用企业”。三、成就展示近几年来,两河镇在市委、市政府的正确领导下,坚持以“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全面贯彻落实党的十六届六中全会和十七大精神,紧扣发展主题,实现了全镇经济持续、健康发展和精神文明、政治文明的全面进步。年工农业总产值14.8亿元,其中工业总产值11.6亿元,农业总产值3.2亿元;全年财政收入358万元;社会商品零售总额2500万元;农村人平纯收入达到4506元,比上年增加780元,增长21%。1、2004年,原群丰村党总支书记庄友焰被评为“全国劳动模范”。2、2007年,该镇被中国绿色食品发展中心、中国绿色食品协会、中国科学院农业项目办公室确定为“绿色农业示范基地建设单位”,被宜昌市确定为冬季农业开发现场会参观点。3、2007年,该镇党委被市委评为“五好乡镇党委”,全镇共有8个村级党组织创建达市五好标准,其中群丰村被授予省级“五好党组织”。4、2007年,赵闸村被省妇女联合会、省综治委评为“平安创建示范村”。五、本镇特色宣传标语创长坂坡品牌,建设大蒜名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