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家巷镇地图
李家巷镇相关地区地图:
城镇建设
截至2005年,镇区有中学、小学和成人教育学校各一所,幼儿园6所。文化站、有线电视站、舞厅、棋牌、网吧等娱乐场所16家,医院一家和个体医疗所8家。1991年至1995年,新建、拆建住宅8.2万平方米,1993年实施镇区拓展,开发新区面积12公顷,并新建了中星楼、农业银行营业所、保险服务所、供销综合楼等建筑。至2003年底,房屋建筑面积28万平方米,其中住宅面积16万平方米,人均居住宅面积22平方米。
历史沿革
李家巷镇相传原名上田村,后来有户姓李的从四川迁来,逐渐发展成村,才更名李家巷。抗战时东部称东山镇,西部称大石乡,抗战胜利后合称李家巷乡,解放后辖区东部为李家巷乡,西部为长福乡,1956年两乡合并为李家巷乡。1958年10月建公社,1979年李家巷自然镇划为县属直辖镇,1981年2月撤公社建制,将所属20个大队(行政村)划入李家巷镇。2002年4月25日,李家巷镇由原有的20个行政村调整为12个行政村。
荣誉奖项
李家巷镇是浙北地区经济发展起步较早、发展较快的乡镇,1989年起先后被评为浙江省工业卫星镇、湖州市小康镇、县综合经济实力镇、湖州市“卫生镇”和湖州市“文明镇”,2004年被评为“浙江省社会综合治理先进集体”、“省教育强镇”“全国千强镇(第457名)”,2005年又被评为“浙江省卫生镇”。
经济发展
李家巷镇工业集中区(长兴经济开发区东南区)于2000年7月开始建设,规划面积4.93平方公里。截止2005年底入园企业已达80家,其中投产企业57家,总协议投资额超19亿元,实现工业产值5.98亿元。此外李家巷镇还有三个村级孵化器——沈湾村碳酸钙深加工孵化器、许家浜村个私孵化器章浜个私孵化器。李家巷镇中部和西北部,以种植水稻为主,粮桑并举,兼营渔业、畜牧业。随着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的实行和“三农”问题的出现,镇党委、政府积极调整工作思路,紧紧围绕“农业增效、农民增收、农村稳定”的要求,实施“510”工程,发展效益农业,推进农业产业化,形成以水产、瓜果、花卉苗木、畜禽为主的特色农产品,以李家巷村龙华、弁山为主的500亩苗木基地、广福桥村为主的1000亩特种水产基地、石泉村畜禽养殖加工基地和国道沿线的绿化基地。到2005年底农业总产值达到1亿元,共新发展苗木花卉405亩,人造林1420亩,特种水产150亩,吊瓜600亩,商品蔬菜150亩。李家巷镇工业经济传统以建材业为主,已逐渐形成了以建材、轻纺、机械、化工等为主的行业结构,并向碳酸钙深加工和高科技产品方向发展。截至2005年,全镇有矿业25家,水泥厂5家,石灰、砖瓦和轻重质碳酸钙企业117家,轻纺企业102家,耐火企业45家,机电11家,化工6家。截止2005年底,全镇工业产值达26.4亿元,财政总收入超亿元,达到1.02亿元,工业利税达2.05亿元。
矿产资源
镇内有得天独厚的矿产资源,石灰石、石英石、页岩、方解石、硅灰石等储量丰富,其中石灰石储量达3.02亿吨,是全国最大的重质碳酸钙基地。
优惠政策
1、税收优惠,工业性和基础设施项目,企业所得税二免三减半,减半期间县得部分的100%补贴,第六年至第十年县得部分的50%补贴,高科技及农业加工项目,第十一至十五年企业缴纳的所得税,县得部分再予30%补贴。外商投资企业的科研项目,适合于开发区配套的服务性项目,企业所得税县得部分二免三减半。外商投资企业将所得利润再直接投资,其再投资的利润原已缴纳的企业所得税退还40%,县得部分补贴30%,外商进口的技术设备所缴纳的关税和进口环节增值税,其50%用该企业投产后缴纳的企业所得税款中的县得部分给予补贴。2、特殊优惠,给在本区投资的外商发放“绿色证书”,给在长外商在生产、生活上提供便利,保障其合法权益。3、银行,市区有中国建设银行、中国工商银行、中国银行、中国农业银行、商业银行、信用合作社联合社、网上银行、工商信托、手机银行国际业务等业务均已开通。同时银行可提供贷款种类:1、已办妥国有土地使用证的区内土地,可向银行抵押贷款;2、已完工并办妥房产使用权证的房屋,可向银行抵押贷款;3、设备抵押贷款;4、出口产品可凭L/C,向银行申请打包贷款;5、出口退税质押贷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