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安徽省电子地图 > 蚌埠市地图 > 龙子湖区地图 >
李楼乡地图
李楼乡相关地区地图:

产业结构

农业:常年菜田面积1.2万亩,占全乡耕地面积的一半,素有洛阳市“菜园子”的美誉。引资500万元投资建设了一个占地50亩的高标准李楼蔬菜交易市场,投资85万元建设一个占地20亩储量1100吨的保鲜冷库,李楼乡相继涌现出夏庄千亩生态示范园区,董村番茄、太平黄瓜、万年蒜黄等蔬菜专业村。工业:一期开发占地400亩,建设的李楼景华工业园区,已入驻企业8家,总投资额达10260万元。使李楼乡现有企业达150余家,并形成了轴承配件、面粉加工、摩托车、机械加工等支柱产业。其中河南永盛摩托车有限公司、永生集团、洛阳卫创轴承专用模具厂等骨干企业和明星企业均有较强的实力,占地1500亩的二期规划正在报请省厅批准。

基本概况

该乡地处龙子湖东岸,北靠风景秀丽的锥子山森林公园,西邻大学城,东与风阳县接壤。三面环山,一面临水。区域面积51.8平方公里。辖13个村,一个果园场,2008年统计数据显示该乡人口18716人,其中有495名党员,耕地面积31743亩,公益林覆盖面积12000多亩。省重点工程500千伏变电所,市政府重点工程,垃圾填埋厂、殡仪馆、凯盛玻璃工业园坐落该乡境内。旅游景点有:三国时期的鲁肃井,明朝时期的琉璃井,李国公墓等古代遗址。辖区内有中学(十六中)一所,小学6所,有医院,农村信用社、供电所、派出所、粮站、全市重点菜篮子工程蚂蚁山奶牛场等驻乡单位和办事机构。

行政区划

李楼乡代码:410307200。2006年,辖26个村委会:李楼村、潘寨村、太平村、三官庙村、向阳村、桃园村、万年青村、白碛村、北王村、楼村、杨村、董村、西高村、东高村、城角村、太尉庙村、二南村、二北村、石人村、齐村、五郎庙村、焦寨村、下庄村、木庄村、火龙村、石坝村。

文化教育

乡党委、政府将2008年定为农民培训年,投资五万元,架设光缆6.8公里,开通了南线七个村的有线电视信号,新增加用户1000余户,基本实现了村村通有线电视。建立了李楼乡政府门户网站,在宣传李楼、商引资、服务乡村中发挥了重要作用。开办无公害蔬菜生产技术培训班22期,培训人员6000余人次,干部带头参加培训,群众积极参与,出现了一大批农村实用人才。全乡拥有农技人员2034人,其中中专以上学历80多人,有职称的221人,乡镇企业中技术人员863人,有职称的127人。农闲时节或利用晚上时间,群众纷纷到新建成的文化广场上参加活动,“民间文化传承人、民间故事、民俗经典、老字号”被群众挖掘,太平狮舞、西高排鼓、楼村书画展、木庄戏曲、杨村泥娃娃等一系列文化活动、文化项目得到蓬勃发展,并取得了骄人的成果。楼村古景华村海神社成功申报河南省第一批非物质类文化遗产名录,海神社负责人郭红运成为洛阳市唯一一名“民间乐师民间歌手”,并被省委宣传部、省文联授予“民间文化杰出传承人”称号。楼村农民诗人肖建壮继2007年主编《华夏当代牡丹诗词大典》后,2008年又主编出版了《洛阳千家诗词荟萃》。李楼乡土研究人员居多的白居易研究会和苏秦研究会,经常活动研讨,更显示出了李楼人杰地灵、人文荟萃,文化深厚。李楼农民的文化素质和精神素质正在发生着悄然变化。

模范村庄

乡党委、政府引导各村围绕自身优势发展特色经济取得显著成效,有一定工业基础的村积极采取措施,加大招商引资力度,2007年新上投资50万元以上非公有制企业或项目18个,其中:投资1000万元的1个,投资500—1000万元的3个,新上投资50万元以上企业或项目当年投产13个。董村2007年调整土地110亩,引入山东寿光新一代日光温室建造模式,投资70余万元,新建日光温室34栋,架设动力线路900米,平整园区道路1500米,开挖渠道1000米,该小区日光温室达142座,同时组建了董村富硒番茄营销专业公司,实现了公司+农户生产模式。服装专业村已有2家注册了自己的商标,3家企业正在申报商标,正在逐步摆脱作坊式生产方式。小装修行业从业人员已经有意识的相互之间进行信息沟通,使潘寨村的铝合金门窗装修和杨村的水电安装在洛阳城乡小有名气。轴承滚子协会在2007年花会期间,以协会名义参加了2006中国洛阳轴承及装备技术博览会,引起各参展单位和轴承行业各企业的极大关注。全国轴承行业各企业的技术副总60余人专程到该乡进行了考察。成立了蔬菜协会和蔬菜经纪人协会,并隆重表彰了一批优秀人员,与区科技局紧密配合,拍摄了太平黄瓜生产技术,董村番茄生产技术两部数字电影,在全区放映,收到了良好的社会效果。

组织建设

2003年乡党委被市委命名为“六个好”乡镇党委,被省委、省政府授予“抗洪抢险先进集体”,被省委组织部授予“抗洪抢险先进党组织”,被市委授予“先进基层党组织”,等光荣称号。全乡14个农村党支部有2个红旗党支部,7个“五个好”党支部,一个市级“双培双带”先进党支部。1个市级先进基层党组织。乡连续两年被区委、区政府评为目标管理优秀奖。荣获“全国创建文明乡镇先进乡镇”、“全国婚育新风进万家先进乡镇”、“全省优秀旅游乡镇”等称号。2006年被市政府评为“全市信访工作”先进单位,被市政法委命名为市级“平安乡镇”,被市关工委授予“关心下一代工作”先进集体。

扶持政策

1.实行区领导联系企业制度。区领导对新上工业企业,每季度开展1—2次调查研究,了解工业企业的运行情况,帮助企业排忧解难。2.区政府对新上工业企业实行封闭式管理,实行“安静生产日”制度;除国家、省、市统一安排的必要检查外,其它收费检查、评比活动一律实行审批备案制度。3.凡到该区投资兴办的企业及新上项目,投资形成税收50万元以上的,其税收地方留成部分,在第一年、第二年、第三年分别拿出70%、50%、25%用于该企业科技创新、技术改造、新产品研发等费用。该资金由区乡财税部门审核,按现行财政体制分级负担。4.区政府设立专项基金,对具有一定规模的工业企业进行贷款贴息,支持新上企业(项目)发展。区政府定期组织银企推介会,为企业贷款牵线搭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