灵台县地图
灵台县相关地区地图:
交通通讯
2005年,交通运输业继续保持稳步增长。年末营运汽车拥有量450辆,其中出租车78辆,完成客运周转量2980万人公里,比上年增长1%;货物周转量430万吨公里,比上年增长8.9%。邮电通讯业快速增长。邮电业务总量完成1406万元,比上年下降20.1%。年末固定电话总容量达到10769门,移动电话20002部,比上年增长14.8%,电话普及率达到13.27部/百人,计算机互联网用户799户。旅游事业健康发展。全年接待旅游人数15万人,比上年8.7%,旅游业总收入25万元,比上年增长8.7%。地方特产
牛心杏,因其外形象“牛心”而得名,又名“灵台大杏”,是灵台县传统的特产水果之一,发展历史悠久,优越的自然、社会、经济条件,对大杏生产非常有利。生产的牛心杏平均单果重65克,果实色泽鲜艳,汁多味浓,甜酸适口,离核仁甜,清末时就驰名陕、甘两省,清同治年间曾为朝廷贡品。据分析,含有丰富的糖、钙、磷、铁元素及多种维生素,现代医学表明,具有防癌治癌之特效,使其身价倍增。果肉除可鲜食外,还可制作杏脯、杏干及罐头。杏仁是高级糕点的主要原料。止目前,全县已发展面积2.0万亩,年产量达到1.2万吨。薄皮核桃,是灵台县主要土特产品之一,该品种耐寒抗病,抗旱耐瘠薄,适宜性强,是一种用途广、经济价值很高的优良经济特种树种,结果期早,丰产性强,其果大、皮薄、仁饱满,单果重12.5克,出仁率可达56%,品质极佳,味具浓香可口,仁可榨油,也可入药,是营养价值很高的特用果品。现有面积3.22万亩,年产量6000吨。灵台砀山梨,带半湿润气候区,光照充足,气候温和,降雨适中,水热同季,自然条件优越,是发展砀山梨的适宜区。其树适应性强,抗寒抗旱,以短果枝结果为主,座果率高,丰产稳产,平均单果重270克,果皮黄色,果肉水白色,果质酥脆爽,汁多味甜,品质上乘,耐贮藏,九月上旬成熟。现有面积0.1万亩,年产量800吨。灵台红枣,灵台县生产的红枣历史悠久,以晋枣为主的枣果,其个大色艳,甘甜适口,核小肉厚,含有多种有益人体的营养物质,既可制干,又可鲜食,是一种品质上乘的营养食品,鲜果可食率95%,制干率50%以上,干果含糖量77.2%,现有面积1.1万亩,年产量100吨。灵台柿子,是灵台主要土特产水果之一,通常又称“牛心柿”或“火柿”,平均单果重170克,果实圆锥形,果顶部略尖,中部有缢痕,果皮橙黄色到橙红色,果肉淡黄色,纤维少,汁多味甜,宜生食,耐贮运。可加工“柿饼”,亦可切块制柿干,鲜果及加工品在国内享有盛名,倍受客商青睐。现有面积0.1万亩,年产量2000吨。科技教育
2005年,全县继续实施“科技兴县”战略,科技创新能力不断增强。全年争取省级科技项目2个,资金10万元,市级科技项目2个,资金4万元,县级科技项目10个,安排科技三项费53.7万元。农业科技贡献率47.5%,农业新技术应用率62.8%,农业科技进步速度5.7%,农业新技术成果普及率53.6%。教育事业稳步发展。本年度全县参加高考考生1656人,高考上线1200人,上线率72.5%,其中本科上线279人,比上年增加56人,增长25.1%。积极调整学校布局,优化结构。全县现有各级各类学校248所,其中小学209所,中学19所,职业中学1所,幼儿园19所。各类学校在校学生达到4.64万人,其中:小学2.85万人,初中0.91万人,普通高中0.48万人,职业中学0.1万人,在园(班)幼儿0.3万人,初中升学率97.6%,高中学生入学率47.7%,学龄儿童入学率99.8%。旅游资源
灵台县位于古丝绸之路东段,处在崆峒山—法门寺—大都西安旅游热线上,东有秦兵马俑、唐大雁塔、黄陵、秦陵;南有西周文化发祥地风鸣岐山、佛教名刹法门寺,西接省城兰州及丝绸古道、河西大漠、敦煌莫高窟、阳关古道,北连王母宫山、崆峒山、六盘山革命纪念馆,环望秦岭、关山。周边地区旅游景点星罗棋布、古冢名刹随处可见,旅游热线相互贯通,形成了发展旅游产业得天独厚的区位优势。灵台县历史悠久,人文荟萃。远古即有先民生息,商周之际建立古密须国、密国,史有文王伐密筑灵台的记载。灵台因此得名有上千年的历史。灵台人杰地灵,英才辈出,晋代名医皇甫谧,曾开中国针灸医学的先河,以医学宝典《针灸甲乙经》而蜚声古今中外,唐代名臣牛弘、博学多闻、贯通古今,官居吏部尚书。名相牛僧孺,为官清正,著作等身,其《玄怪录》在古代文学史上享有盛誉。灵台县是中华文明发祥地之一,县内人文景观、名胜古迹随处可见。截止目前,全县共发现各类不可移动文物近500处,其中列为省级文物重点保护单位的13处,县级文物保护单位27处。特别是皇甫谧、牛僧孺墓闻名遐迩,密须古城和108处仰韶、齐家、周文化遗址具有极高的历史和考古价值,雷家河古生物化石点是我国黄土地带具有代表性的古脊椎动物科考基地。全县累计出土旧石器时代至明清期间文物万余件,其中,中央、省、市调展和发掘文物近2000件,西周玉人俑、铜鈵铁剑等文物还曾多次在国外展出。目前,馆藏文物已达6000多件,国家一、二级珍贵文物和有待认定藏品200多件。同时,县境内还有“荆山日丽”、“达溪丁流”、“别墅烟浓”等八大景观。1996年6月被省政府命名为“甘肃省历史文化名城”之后,全县上下再掀发展旅游业新高潮,新建了“碣坊迎客”、“古街雅肆”、“碑林撷英”、“古馆蕴鉴”、“宏钟远鸣”、“琼阁揽胜”、“日月增辉”等多处新景观。目前,以古“灵台”为中心,“一城四线八景区”的旅游框架初具雏形。灵台自古民风淳朴,人民热情好客,勤劳勇敢的灵台人民热忱欢迎八方游客来观光旅游。灵台县位于古丝绸之路东段,处在崆峒山—法门寺—大都西安旅游热线上,东有秦兵马俑、唐大雁塔、黄陵、秦陵;南有西周文化发祥地风鸣岐山、佛教名刹法门寺,西接省城兰州及丝绸古道、河西大漠、敦煌莫高窟、阳关古道,北连王母宫山、崆峒山、六盘山革命纪念馆,环望秦岭、关山。周边地区旅游景点星罗棋布、古冢名刹随处可见,旅游热线相互贯通,形成了发展旅游产业得天独厚的区位优势。灵台县是中华文明发祥地之一,县内人文景观、名胜古迹随处可见。截止目前,全县共发现各类不可移动文物近500处,其中列为省级文物重点保护单位的13处,县级文物保护单位27处。特别是皇甫谧、牛僧孺墓闻名遐迩,密须古城和108处仰韶、齐家、周文化遗址具有极高的历史和考古价值,雷家河古生物化石点是我国黄土地带具有代表性的古脊椎动物科考基地。全县累计出土旧石器时代至明清期间文物万余件,其中,中央、省、市调展和发掘文物近2000件,西周玉人俑、铜鈵铁剑等文物还曾多次在国外展出。目前,馆藏文物已达6000多件,国家一、二级珍贵文物和有待认定藏品200多件。同时,县境内还有“荆山日丽”、“达溪丁流”、“别墅烟浓”等八大景观。1996年6月被省政府命名为“甘肃省历史文化名城”之后,全县上下再掀发展旅游业新高潮,新建了“碣坊迎客”、“古街雅肆”、“碑林撷英”、“古馆蕴鉴”、“宏钟远鸣”、“琼阁揽胜”、“日月增辉”等多处新景观。目前,以古“灵台”为中心,“一城四线八景区”的旅游框架初具雏形。灵台自古民风淳朴,人民热情好客,勤劳勇敢的灵台人民热忱欢迎八方游客来观光旅游。“灵台”,位于县城正中的文化馆院内。现存的“灵台”为1984年重建,1985年竣工,台通高36米。相传周文王伐密须后曾在今灵台县城祭天慰民而筑“灵台”。原“灵台”于1927年被毁,1931年重建。1966年又毁,1984年第三次重建。新建的“灵台”气势雄伟,上建楼亭,内…博物馆:灵台县博物馆位于灵台县城中心位置,占地900平方米,其中基本陈列展厅150平方米,临时展室80平方米。文物总藏量近7000件,以西周、秦汉时期青铜器为特色。其中一级文物44件,二级文物441件,三级文物1166件,一般文物4800件。展室年接待参观者2…,文化广场,灵台县文化广场地处县东大街,是县上2003年投资410万元建成的公共文化娱乐场所,占地1.2万平方米。广场铺砌花岗岩石材7803平方米,修建世纪坛文化墙790.9平方米,挂贴以商周文化、皇甫谧文化和传说“灵台八景”为主要内容的浮雕7幅13…
荆山公园:1996年至1997年,县上投资400多万元,兴建了荆山公园,2004年又投资400万元对其进行改扩建。至目前,已投资346万元,整修了后山道路4公里,栽植各类绿化苗木3.4万株,新修前山主干道路120米,并完成了绿化,新修并硬化山上人行道3.2公里,休息台…
皇甫谧雕像:皇甫谧雕像位于朝那镇中心街花园,2003年投资120万元建成。雕像选用质地较好的汉白玉制作,总重34吨,高6.9米,雕像上的皇甫谧娥冠布袍,手握竹简,满面呈悲怆忧郁之色,双目凝视着东南方,耸立在体现他“天人合一”宇宙观思想的八卦太极图的像墩上,深情地注…
文王画卦山:在县城东6公里邵寨乡境内,由九座山峰组成。相传,周文王伐密须得胜还朝,途径此地,见山势酷似八卦,因而在此布阵画卦,山顶有文王画卦台故迹,所以又称文王山。山势峭峻,路径回旋,上建庵庙,风景秀丽。今年县、乡筹资14.28万元,在山顶建成了占地201平方米…
唐槐:在百里中学院内,高10余米,根部已朽空,中部枯节似牛头,枝繁叶茂,郁郁苍苍,1981年被列为县级文物保护单位。
历史文化名城:灵台县历史文化蕴蓄深厚,自古乃关陇要冲,丝绸之道,商周古邑知名,具有广阔开发建设前景。1994年以来,全县紧紧围绕“旅游牵线,文化搭台,经济唱戏”这一主题,保护建设并举,按照“一城四线八景区”的规划,建成了“碣坊迎客、灵台雄风、广场新姿、宏钟远鸣、琼阁揽…
古密须国遗址:在县城西50华里之百里镇。密须国在商末时为周原西北部的一个强悍部族。公元前1057年为周文王所灭。武王克商后,封同姓诸侯,建立密国,后又为周共王所灭。今百里中学后院据说是原密须国宫殿的遗址。离遗址东2里许的烂泥湾有密康公墓,洞山有一庞大的西周墓葬群,甘肃省最大的西周铜鼎就出土于此。密姓望出太原郡(秦代置,汉为太原国,后又改为太原郡,治所晋阳,即今天的山西省太原市)。
中医解释:灵台:经穴名。出《素问·气府论》王冰注。别名肺底。属督脉。在背部,当第6胸椎棘突下凹陷中。布有第六胸神经后支的内侧支和第六肋间动脉后支。主治咳嗽,气喘,项强,背痛,痈疽,疔疮,及胆道蛔虫症,疟疾等。向上斜刺0.5~1寸。艾炷灸3~5壮;或艾条灸5~10分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