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四川省电子地图 > 甘孜州地图 >
理塘县地图
理塘县相关地区地图:

境内气候

理塘气候属高原气候区,基本特征为:气温低、冬季长、日照多、辐射强、风力大、水热同期、蒸发量大、干湿季节分明。平均气温3.0℃,极端最高气温25.6℃,最低气温-30.6℃,年平均地面温度5.9℃,年降雨量为722.2毫米,无霜期仅50天,年平均日照时数2637.7小时,日照多,辐射强,年太阳辐射量为159.4千卡/平方厘米,冬季干冷漫长,暖季温凉短暂。

地理位置

理塘县位于四川省西部、甘孜藏族自治州西南部,全县版图南北最长215公里,东西最宽155公里,幅员面积14182.27平方公里,地处东经99°9′—100°56′,北纬28°57′—30°43′,横断山脉北段,雅砻江和金沙江之间,沙鲁里山纵贯南北,属青藏高原东南缘。全县以丘状高原和山原地貌为主,兼有部分高山峡谷,西部中部因造山运动的抬升,地势起伏较大,向东南和东北倾斜,境内山脉和水系呈南北走向,东西排列,山川河流相间,山地垂直分布明显。

基础设施

广播电视社会事业得到新的进步,电视收视频道达到28个频道,“村村通”工程不断推广,全县拥有乡级电视地面接收站41座,村级地面接收站86座,电视、广播覆盖率分别达到70%、80%.在交通、能源方面,全县已有18个乡(镇)通公路,全县通车里程1081公里。全县总装机容量4965千瓦,装机容量4000千瓦的三级电站(木拉电站)即将启动。通县油路工程即将全面竣工。邮政“绿卡”、电子化营业、电子汇兑系统相继开通,服务功能不断加强。城市基础设施日趋完善,现有明珠宾馆、无量河宾馆、高城宾馆和格聂大酒店等旅游服务设施,可同时接待4000人次以上。日处理3000吨的县城自来水工程已全面投入使用,本着“生态、绿化、治沙”的原则,“万棵树进城”工程已全面启动,一批具有民族特色的旅游景点白塔公园、锦锈康巴一条街、扎嘎圣山、仙鹤广场、格萨尔广场相继建成,国民经济、社会事业取得长足进步。

水力资源

全县水能资源相当丰富,水域面积为816390亩,占总土地面积的3.55%,其中湖泊面积29460亩,占水域面积的3.61%,河流面积786930亩,占水域面积的96.39%,大小河流遍布全县,县境内河流总长达52462公里,年径流量76亿立方米,人均占有水资源量16.6万立方米。主要河流有无量河(理论蕴藏量23万千瓦),热衣河、君坝河、桑多河、呷柯河、日西河、霍曲河、白拖河、那曲河、拉波河(理论蕴藏量8249千瓦),章纳河等11条支流,前8条注入雅砻江,后3条注入金沙江、总长度1534公里,水资源总量约108.5万立方米,电力理论蕴藏量80万千瓦。目前,全县已建电站12座,总装机容量4965千瓦。

教育卫生

全县有中、小学校51所,在校学生4044人,全县适龄儿童入学率为76.85%,巩固率为86.74%,毕业率为73.4%。医疗卫生方面,除县人民医院、县藏医院、县卫生防疫站、县妇幼保健站、县计生指导站外,全县5个片区工委、24个乡(镇)已建立了8个中心卫生院,16个乡卫生院。医疗技术不断提高、基础设施不断完善,在全州率先通过州级卫生城市达标。

地理环境

理塘县平均海拔4133.7米,最高海拔6204米,最低海拔2680米,大多数地区分布在海拔3600米—4600米之间,县城所在地海拔4014.187米。由于地势高差悬殊大,在全县范围内由低到高低依次出现中山、高山、极高山的分布,其面积分别占全县总面积的15.11%、54.27%、3.05%,境内以格聂山为最高峰,海拔6204米,为四川第三、康南第一峰。在峡谷、宽谷和高山顶部夷平面则又有台地,高平原和高山原的出现,其面积分别占全县总面积的0.11%、8.89%、16.9%。由于地形地貌的变化,使气候、土壤、植被等呈现一定的水平地带性和明显的垂直地带性。

社会经济

理塘县辖5个片区工委、24个乡(镇),213个行政村、总人口5万余人,其中:农村人口4.1万人。全县有藏、汉、回、纳西、土家、彝、苗、羌等8个民族。2002年,全县GDP达到13146万元,较去年增10.9%,年均发展速度8%。其中:第一产业5620万元,第二产业2245万元,第三产业5281万元。工农业总产值6716万元,其中:农业总产值6341万元,工业总产值375万元。地方财政收入实现272万元,农牧民人均收入达到852元,粮食总产量达到6800吨,牲畜年末存栏数达到38万头(只、匹)。国民经济正朝着健康、持续的方向发展。全县有中、小学校51所,在校学生4044人,全县适龄儿童入学率为76.85%,巩固率为86.74%,毕业率为73.4%。医疗卫生方面,除县人民医院、县藏医院、县卫生防疫站、县妇幼保健站、县计生指导站外,全县5个片区工委、24个乡(镇)已建立了8个中心卫生院,16个乡卫生院。医疗技术不断提高、基础设施不断完善,在全州率先通过州级卫生城市达标。广播电视社会事业得到新的进步,电视收视频道达到28个频道,“村村通"工程不断推广,全县拥有乡级电视地面接收站41座,村级地面接收站86座,电视、广播覆盖率分别达到70%、80%.在交通、能源方面,全县已有18个乡(镇)通公路,全县通车里程1081公里。全县总装机容量4965千瓦,装机容量4000千瓦的三级电站(木拉电站)即将启动。通县油路工程即将全面竣工。邮政“绿卡”、电子化营业、电子汇兑系统相继开通,服务功能不断加强。城市基础设施日趋完善,现有明珠宾馆、无量河宾馆、高城宾馆和格聂大酒店等旅游服务设施,可同时接待4000人次以上。日处理3000吨的县城自来水工程已全面投入使用,本着“生态、绿化、治沙”的原则,“万棵树进城”工程已全面启动,一批具有民族特色的旅游景点白塔公园、锦锈康巴一条街、扎嘎圣山、仙鹤广场、格萨尔广场相继建成,国民经济、社会事业取得长足进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