柳城镇地图
柳城镇相关地区地图:
浙江省金华市武义县柳城镇
镇情概况:柳城畲族镇地处武义县南部地区,是浙江省规模最大的民族乡镇,省级中心镇、革命老区镇。全镇区域面积172.3平方公里,辖53个行政村,1个居委会,3万多人口,其中畲族人口0.35万人,是武义南部地区经济、文化、教育、卫生、交通中心。经济状况:近年来,柳城畲族镇党委、政府充分发挥独特的生态环境优势,围绕“解放思想求突破、改革开放促发展”这一主题,将中国宣莲之乡——柳城打造成城乡基础设施完善、优势产业经济发展、民族风情文化浓郁的省级中心镇。2008年,全镇完成工农业生产总值4.68亿元,其中工业总产值完成3.38亿元,农业总产值达1.3亿元,农民人均纯收入达到4578元。生态农业前景美好。自古以来,柳城土壤肥沃,土特产资源丰富,有宣莲、棕棚被誉为“宣平二绝”。近几年来,柳城畲族镇稳步推进农业产业结构调整,巩固优势农业,大力发展效益农业、生态农业,以宣莲、茶叶、板栗、蚕桑、食用菌为主的“五色农业”得到了较大发展。宣莲历史悠久,品质优良,是清代贡品,我国三大名莲之一,“十里荷1号”、“太空3号”等优良品种面积逐步扩大,宣莲产业走上了规模化、产业化发展。2008年,全镇宣莲种植面积达3300亩,茶叶9516亩,板栗8567亩,蚕桑3148亩,食用菌300万袋,形成了初具规模的特色农业产业,生态农业发展前景十分美好。
旅游资源:风情旅游特色明显。柳城风情文化浓郁,境内风景名胜众多,旅游资源丰富,有浓郁畲乡风情的“小黄山”景区,有千年古刹台山寺和清修寺、龙福寺、洞主庙等佛教圣地,有文化瑰宝潘洁兹艺术馆,还有“十里荷花”长廊。近年来,该镇按照“十里荷花、百里森林、千年古刹、万亩茶园”的旅游发展规划,大力发展集生态、观光、休闲于一体的旅游产业,进一步挖掘畲乡特色文化和独特的宣莲文化。在百亩荷花物种园,建有观荷亭、清风亭、莲文化、廉政文化长廊、农家乐、立体养殖池,园内汇集了全国各地320多种荷花精品,每到六月,5000亩宣莲形成“接天莲叶无穷碧,映日荷花别样红”的美景,让游人徜徉花海,流连忘返。今年,镇政府扩建了荷花物种园,规模扩大到200亩,增添了畲族风情表演台、游步道、中国清官廉事宣传长廊等,极大提高了旅游品位。畲族历史悠久,文化内涵丰富,在发展旅游业的同时,积极保护和挖掘畲族文化,丰富旅游文化内涵,用民族独特的文化魅力铸造不朽的畲乡民族风情旅游品牌。与丽水市老竹、丽新、板桥每年联合举办“三月三”畲族歌会,畲族文化得到了有效传承与发展。
基础设施:基础设施日趋完善。交通建设突飞猛进,完成了省道上松线、吴郑线、柳四线等改建工程,康庄工程道路实现“村村通”目标,通往武义县城、松阳、遂昌、丽水等周边县市的交通等级全面提升,形成了快捷通畅的交通网络。城镇面貌日新月异,形成了“五横三纵一环”的城区道路框架,实施了自来水管网和排污管网改造等建设工程;建设了东溪、西溪防洪工程、西溪休闲走廊、东溪滨水景观公园、东溪大桥等工程,柳城城镇基础设施的不断完善,城镇功能配套的不断健全,增强了对周边地区发展的辐射带动作用,逐步体现了作为省级中心镇的区域中心位置。农村面貌焕然一新,大力实施清泉工程、村庄整治、生态村建设,2006年被命名为省级生态镇,2007年6月被确定为省新农村建设科技示范镇。柳城这座古老的山城变得更加精致和亮丽,焕发出勃勃生机。
党建工作:柳城畲族镇党委政府将以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和科学发展观为指导,以富民强镇为目标,以农民增收为重点,带领勤劳淳朴的柳城人民进一步解放思想,抢抓机遇,团结拼搏,真抓实干,努力把柳城畲族镇建设成为经济繁荣、环境优美、社会文明、人民幸福的省级中心镇。
广东省河源市东源县柳城镇
镇情概况:柳城镇地处东江中上游,东源县东北部,东与龙川县毗邻,南和蓝口镇相连,西跟曾田镇交界,北靠上莞镇,总面积106平方公里,山地面积11万亩,为丘陵地区,平原面积少。全镇辖11个行政村和1个居委会。圩镇面积12平方公里。现有文化馆一幢,广播电视有线台1座,中学1间,幼儿园1间,在校学生2800多人。到2002年底,全镇总人口为20138人,总户数4117户,其中农业人口19216人。交通运输:柳城镇交通十分便利,205国道、京九铁路、河龙高速穿镇而过。东江河贯穿全境,上至老隆20公里,下达市区80公里,已实现村村通车、通电话、通电、通电视。
自然资源:柳城镇资源相当丰富。现有三个小水电站,私营个体企业、厂矿7间。煤、稀土、金属硅、墨石硅、墨石、石灰石、硅铁矿等自然贮藏量丰富。
经济状况:2002年农村社会总产值8719.1万元,工农业总产值6498.2万元,其中农业总产值4839.7万元,工业总产值1658.5万元;本级财政收入130万元,财政支出280万元,农村人均收入3508元,人均住房面积18.05平方米。农业方面,主要建设了水果、蚕桑、绿竹、油茶、药材、优质稻等六大农业生产基地。平原片种下蚕桑500多亩,药材100多亩,山区片种绿茶300多亩,东江沿岸绿竹3000多亩,办小庄园580多户。工业方面,坪山电站装机容量1770千瓦时,发电量550万度,年收入190多万元。个体私营企业的石场、沙场、瓷土场正在开发经营之中。服务业方面,有饭馆4间,农贸综合市场1个,个体工商户110多户,电信分局1间,邮政局1间,移动和联通分公司1间。
发展思路:柳城的发展思路将是稳定农业,加快工业发展,积极探索第三产业发展,带动柳城经济社会全面发展。在五年内搞好东江两岸河堤整治,生产生活用水改造,电站挖掘改造。农业发展主要依托科技进步,改变过去的耕作模式,搞好农业产业结构调整,发展短平快的项目,种植芋头、生姜、花生、黑甘蔗等经济作物。工业发展主要发展民营企业,搞好瓷土和石英石开发,创出一条以高新技术带动经济发展之路。旅游发展方面,积极挖掘旅游资源,柳城镇属革命老区,人杰地灵,将军石、龙皇阁、五指山、紫媚山、阴户石、洋梅坪等景点开发价值较高。同时完善好道路建设,开通石侧通往上莞仙湖道路,把上洞、望州公路铺上水泥路,为旅游开发打下基础。
辽宁省朝阳市朝阳县柳城镇
镇情概况:柳城镇地处朝阳市南郊,大凌河沿岸,青龙山脚下,地理位置十分优越,交通发达。全镇社会总面积为150平方公里,耕地面积46000亩,其中保护地共有一万多亩。下辖14各行政村,人口4.5万,99个村民组,其中山区村3个,平川村11个。经济状况:柳城镇党委实现了国民经济持续增长,基础设施建设稳步推进,社会事业协调发展、人民群众安居乐业的喜人景象。到2007年末,全镇实现工农业总产值86258万元,其中农业总产值28932万元,乡镇企业总产值57326万元,财政收入950万元,招商引资完成1亿元,人均收入达到4719元。始终把“三农”问题摆在首要位置,改善了农业生产条件,促进了农民的经济收入。第一充分利用在该镇搞农业综合开发、土地整理和饮水解困等工程的有利契机。到目前为止共计新垫及整理土地6720亩,新打井并配套166眼,修自流灌渠一条,堤防2.5公里。修蓄水池17座,改造南大营子一、二级提水站一处,修防渗渠3270米,建蓄水量为1万立方米的方塘两座,完成引水上山工程14处,铺设引水管线229465延长米,架设配电线路20000延长米,总投资近亿元,新增水浇地面积2万亩,农业基础设施得到了极大的改善。第二完成了西大杖子、牟台子、下洼子、小木头沟等村的饮水解困工程,切实解决了村民吃水难的问题,同时水利产权制度改革得到了有序的跟进。第三大力发展高效农业,以科技为先导,不断引进新品种和新技术,大力倡导无公害蔬菜的生产,提高农产品的质量和档次,充分发挥市场调节和经济人队伍的作用,使农产品走出朝阳,进入大城市。通过几年来的努力,目前已形成了以拉拉屯、腰而营子、十二台等村为主的棚菜生产专业村屯,新建大棚1100栋,旧棚改造3100栋,全镇实现瓜菜面积2万亩。
社会事业:深入开展了文明乡镇、文明村、文明一条街、生态文明村创建活动,在创建活动中为群众做了很实事,比如开展了文明一条街评比活动、专项实施了生态文明村整村道路硬化工程、文化广场建设、文化活动室建设等等。2008年,将郭家村定为全镇精神文明建设重点村,在整村道路硬化方面,投资600余万元,铺设了20公里柏油路,覆盖了近20个村民组;并在这条新硬化的村路开展了文明一条街创建活动,道路旁新增设了宣传板,达到了文明一条街建设标准;投资24万元,在郭家村修建了1600平方米的综合文化活动广场,广场上安装了供农民休闲娱乐的设施,为农户提供好了场所。郭家村的文化基础设施建设实现脱胎换骨大变样,改善了村屯环境,同时又为新农村建设做出了积极的贡献。郭家村整村道路硬化工程、文化广场建设等代表全县接受市里的拉练检查,受到了市、县领导的一致好评。
荣誉称号:镇党委先后被评为县级“优秀党委”、市级“五星级党委”、省级“优秀党委”等荣誉称号;柳城镇连续4年被评为县级同类乡镇项目建设第一名,被评为市级市级民兵预备役参建工作先进集体,市级依法行政工作先进单位,县级拥军优属先进单位,县级维护社会稳定和综合治理目标优秀单位,县级“四五”普法先进集体等。